護士進修心得體會和感悟(精選3篇)
護士進修心得體會和感悟 篇1
神經外科的病種錯綜復雜,顱腦腫瘤、因車禍等外傷導致的各種顱腦損傷等,病情重,病情變化快,很易造成后遺癥。其中很多病人因神經系統受損意識不清、躁動、甚至昏迷等表現,重癥監護室收治的都是危重病人。神經外科手術特別多,且是大手術,因此,術后護理顯得尤為重要。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傷口敷料是否有滲出,各引流管(頭部引流、留置尿管、鼻飼管等)是否通暢,正確的體位,每2小時翻身、叩背防止壓瘡發生,嚴格記錄24小時出入量......這些都很重要,不能有一絲疏忽。
這兩個月的時間,我主要學習了危重患者的瞳孔觀察,反映患者的神志意識恢復情況,經口、鼻、口咽通氣管、氣管切開處吸痰及護理技巧,包括每塊敷料的更換,如何進行口腔護理等。時間雖短,但我感受到了上級科室的人性化服務,處處體現著溫暖。對病人就像對待自己的親人,每天晨間掃床,她們不流于形式,而是認真、及時更換污染床單,幫助病人翻身,保持舒適的體位同時觀察病人有何不適......,對病人的服務體現在這些小事兒上,注重細節,給患者更多舒適感。
護士進修心得體會和感悟 篇2
時間過得飛快,3個月的進修學習已結束,許多留戀,許多不舍。這次進修學習感受最深的是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麻醉手術部嚴謹、先進的管理模式,講究奉獻的服務理念,積極向上的工作態度,真正做到了“患者與服務對象至上”的核心價值觀。此次進修讓我們開拓了眼界,改變了傳統觀念,明確了學習發展方向,為今后的學習和業務技能培訓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浙大二院麻醉手術部全體醫護的幫助下,我們快速地融入了其良好的工作氛圍中,在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實現了既定的學習目標,圓滿完成了進修任務,并贏得了帶教老師的好評。我們爭取在今后的工作中結合進修所學使得個人及科室的工作取得進一步的提高,同時將浙大二院的先進管理理念和優秀傳統在我們醫院進行落實和發揚。我們將此次進修學習的所見所感總結如下:
醫院嚴格的進修管理流程使我們印象深刻。首先,上崗前需要參加由醫院組織的崗前培訓,包括醫院簡介、規章制度、消防培訓、醫院感染控制、病人安全目標、工作流程、血糖儀、BLS等理論操作考核。隨后,來到科室熟悉環境,總帶教老師統一安排,采取一對一的帶教模式;最后,通過每位臨床帶教老師詳細的講解,讓全體進修學員能夠了解每臺手術的配合過程、術者的習慣、術中的注意事項等,每項操作都經過統一訓練,杜絕了不同醫院手術配合中的個人習慣,使全體學員獲益匪淺。
人力資源管理、設備管理、器械管理、高值耗材物品管理等方面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借鑒的優點。每間手術室都放有收費項目明細表,在每臺手術完畢,手術醫生和護士雙方確認后由收費班護士統一收費,杜絕了拖欠和漏費情況。器械班護士負責當天及次日手術常規器械和特殊器械準備,同時還要保證急診手術器械供應。高值耗材物品專人負責,每天發送到各手術間,統一回收。
信息化助力臨床護理管理,醫生安排手術的同時會在手術通知單上注明術中的手術體位、手術預計時長、特殊用品、是否需要自體血液回收機、是否需要神經監護、病人有無特殊感染等以便護士長安排手術準備工作。
有著科學、嚴謹、完善的工作流程和質量標準,為每位護士提供做事的規則,只要嚴格執行工作程序,就會得到滿意的效果。手術病人交接單詳細而實用,術前準備工作職責明確,流程完善。病人從進入手術室到回病房各個崗位各司其職,配合默契。
愛護科室財產,對所有耗材精打細算,避免不必要的浪費,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優良品質。
嚴格按照院感要求,注重安全管理,手術患者皮膚保護和體溫保護常態執行。著眼小處,注意細節,是他們一直秉承的信念,也使我們深受感動。比如安置手術體位時將易發生壓瘡的部位進行皮膚保護;便攜佩戴的氧飽和度探頭經常更換手指;導尿管不能從患者身體下穿過;每位全麻手術病人都要貼上眼膜,避免術后眼睛干癢……
最后,謝謝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麻醉手術部這個溫暖的大家庭!3個月的進修讓我們獲益匪淺,感恩每位老師毫無保留的分享!進修,是另一種傳承與發展,希望我們能將“患者與服務對象至上”、“精湛演繹技術,關愛體現服務”的精神帶到我們自己的醫院,為家鄉的患者帶去更高質量的護理服務。也祝福浙大二院的未來越來越好!越來越強大!
護士進修心得體會和感悟 篇3
進修學習中,我感覺自己的理論知識很不足,面對病人家屬提出的各種疑問無法細致地解答,而感到非常慚愧。我決心以此為契機,抓緊時間充電,進一步加強護理理論知識的學習,以便更好地為每一名患者服務。多了解、掌握本科室常用藥物的藥理作用、適應癥,不良反應、注意事項等,這樣才能更好地為病人提供幫助,自己也在其中享受知識帶來的快樂。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醫療衛生的要求也不斷提高,護理服務已經不僅僅局限于打針、輸液、發藥等單純的護理工作,而是越來越注重為病人提供全身心、全方位的優質護理服務。護士的言行舉止充分體現對病人的關心、照顧,因此,面對未來的醫療競爭和社會需求,以的護理形象、的工作狀態出現在患者身旁,為自己,為科室乃至為整個護理行業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