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交流心得體會(精選3篇)
教研交流心得體會 篇1
20xx年4月26日為了促進我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提高我校教師的上課水平和業務能力,在吳川邦(海口到我校掛職)常務副校長的帶領下,我們學校派王亮教導、黃愛珍老師、黃嬌珠老師、黃連英老師、羅熙福老師還有我,6名教師到海口市龍橋中心小學進行教學教研交流活動,通過本次教研交流活動使我感受頗深,受益匪淺。
4月26日上午第一節課學校安排2位教師上公開課:一節是龍橋中心小學杜小妹老師在三年級(2)班上的一節語文課《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一節是龍橋中心小學周宏葉老師在一年級(1)班上的一節數學課《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當天上午第二節課學校也安排了2位教師上公開課:一節是我校黃愛珍老師在三年級(1)班上的一節語文課《月球之謎》;另一節是由我本人在四(2)班上的一節數學課《三角形三邊的關系》。第三節課安排的是分科組議課活動。
由于時間安排比較緊,我只聆聽了龍橋中心小學周宏葉老師在一年級(1)班上的一節數學課《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第二節課安排的是我本人的公開課。聽了周宏葉老師的課,周老師給我的感覺是一位溫柔、善良、有愛心的好老師,整堂課老師都在非常耐心細致的給同學們講解知識,我也一直沉醉在周老師優美的語言當中。
周老師上的是一節傳統課,先復習舊知,然后講解新課,最后做題鞏固。周老師在教學中,我看到的是:教師是主動者,是支配者,學生是被動者,服從者。教師主動講解,學生被動接受。教師通過語言的講述實現知識的傳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地位傾向突出,而學生的主體地位卻習慣性的被忽視。一節課下來教師一個人在唱“獨角戲”學生只是“觀眾”與“聽眾”。整堂課下來給我的印象就是:我講,你聽;我問,你答;我寫,你抄;我給,你收;你跟著我來。教師教代替了學,老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痛苦。學生在上課開始的前15分鐘還能保持課堂紀律但后面的25分鐘學生由于對所學習的知識沒有絲毫興趣課堂紀律屬于“癱瘓”幾乎找不到幾個學生在聽課了。是不是老師太注重自己的教,而忽視了學生的學?
第二節公開課,我上課的內容是四年級下冊第4單元《三角形》中的《三角形三邊的關系》。課前我先和同學們進行勾通交流,了解班上的基本情況。比如問:“同學們,你們知道老師為什么要選擇在咱們班上公開課嗎?”,“猜一猜?”,“因為老師聽說咱們班上的同學表現的特別好,所以決定來看看,是不是這么一回事,老師還想知道,是咱們班的男生表現好還是女生表現好,我們這節課就來個男女生比賽,好不好?(男生坐一邊,女生做一邊)現在比賽開始,上課······”
我是這樣設計整個教學過程的:
一、復習導入,提出問題(激趣定標)
師:同學們你們認識三角形嗎?誰知道什么是三角形?是不是任意的三條線段都能圍成三角形呢?(男生說:“是”,女生說:“不是”。)師:那想知道答案我們就動手試一試吧。
二、深入探究,得出結論。(自學互動)
1、剪出長度是6厘米、7厘米、8厘米的三條線段,試著圍成一個三角形。
2、剪出長度是4厘米、5厘米、9厘米的三條線段,試著圍成一個三角形。
3、剪出長度是3厘米、6厘米、10厘米的三條線段,試著圍成一個三角形。
師:同學們說說,為什么有的三條線段圍成了一個三角形,有的三條線段又沒有圍成三角形呢?想一想。你知道其中的奧秘嗎?你想知道其中的奧秘嗎?(誰說對了,給他們組加分)
三、適時點撥
1、得出結論: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2、學習課本例題。
四、測評訓練。
1、課本86頁第四題
2、選用同步訓練。
五、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我本節課的教學思路:本堂課的教學,我把重點放在了學生自學的身上,讓孩子先自學然后老師再適宜點撥。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動手操作,摸索,然后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如果學生自身解決不了的情況下,老師做適當的點撥。整堂課是以學生的“學”為中心,學生是課堂的主角,課堂教學始終是圍繞著學生的學生的“學”設計的。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100%的學生都參與了課堂的互動。孩子們學得輕松,學得快樂,學得認真。這樣的課堂解放了老師,同時也拯救了孩子。
通過本次教研交流活動使我進一步認識了高效課。我們過去的傳統課非常注重教師的“教”,而忽視了學生的“學”。我們要更新教學理念:改變過去教師的教學方法和過去學生的學習方法,教師的教學方式應由“灌輸式”轉化為“探究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應由“接受式”向“研究式”。
教研交流心得體會 篇2
工作不是一個人的事情,大部分時候需要團隊合作,需要上下協調,假若溝通不善,可能造成人際溝通成本上升,事半功倍。即使個人能力很強,無良好的溝通能力,也會事情受阻,光芒也無法四射。`
敢于溝通善于溝通是從事科研工作的一條必須認真培育的素養。我們寫出方案或者整理出思路之后,往往形成書面資料,或用郵件形式遞交,或遞交給導師助手,之后便是等待導師的回應,然而更好的做法是直接拿著書面資料去找導師,一個工作繁忙的導師是沒有太大可能去仔細看你寫的長達N頁的書面資料的,即使看也是以一目十行的速度一略而過,但是如果你拿著材料與導師溝通,也許只需要短短幾分鐘,導師就可以明白你方案中的精髓所在了。而且,導師對該方案的質疑可以在一來一回的問答中得到最快的回答,溝通之后如果需要修改的,可以迅速根據導師的導向著手修改,如果得到認同,那么方案馬上可以開始執行鋪開了。還有不要怯場,總感覺那些導師有點高高在上,也顧慮如果自己冒冒失失跑去,是否會造成反感?這是一種誤解,其實這些顧慮是多余的,如果是一個正常的導師,一般還是非常歡迎敢于溝通的下屬的,他們特別希望知曉第一手的團隊工作運轉情況。
埋頭苦干的學生往往會得到付出遠多過收獲的結局,事前沒有匯報計劃、事中沒有報告進程、事后沒有提交總結,導師不知道你為此事付出了多少努力多少汗水,他能看到的也許只是一個尚可的結果。如果是善于溝通型的學生,他會選擇合適時機把困難和障礙匯報一下,如果導師有可以動用的資源,也許他會幫你一把,即使沒有,他也能從困難和最后的事情進展結果,看到你不懈的努力和不易的付出
個人體會在研究生階段應有意識的培養下面兩種性格:
1 恭順; 彬彬有禮,有教養會讓別人和你交流感到舒適,愜意,如果溝通過程中顯得野心勃勃,那么導師可能會感覺到沒有受到尊重更甚他的地位受到威脅。導師一般經驗閱歷較富裕,如果他認為你們的見解根本不在一個層次上,或者截然不同,而我們態度又不恭順的話,有時會認為沒有和你深入溝通的必要,僅微笑而過。自然你不會明白最終結果何以This而不是That。如何讓導師感到更受尊重而又不影響做事的高效呢?其中的一個方法是將決策自由交給導師,比如說關于決策某個問題,你已經詳細調研了幾種方案,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結論,這時就可以通過裁剪不同的信息呈現給導師以引導其決策。例如可以深刻地剖析各個方案,比較說明各個方案的特色,有什么優缺點,我們的實際能力情況,哪一種方案我們目前具備條件,每一種方案所能帶給我們的價值量幾何,用客觀原因暗示導師應該選擇那種方案。最后表示:“在我在這方面沒有什么經驗,您經驗豐富,看一看咱們組應采用哪種方案較好”,一般導師都很喜歡被下屬要求:“導師給點指示”的。這樣你既達到了所預期的結果,導師也不覺得壓力。導師會覺得你是一個上進的下屬,有一種向上的精神,這樣的人值得培養。
2 能干; 能夠幫老師分憂解難,解決實踐中的工程問題,為課題組的技術攻關,項目進展做出貢獻,提升團隊的實力;只有目前的項目取得優秀的成果,導師才能以此為誘人的砝碼,在奪取更重要的新項目時贏得項目評審人對我們團隊能力的認可,信任和尊重,進而,課題組才能爭取一個更新更海闊的發展空間。
師妹小鳳冰雪聰明,在上述各方面已有優秀的表現,稍加點撥,相信她以后一定可以做的更出色。
教研交流心得體會 篇3
20xx年10月13日—15日,學校派我和陳紅麗老師赴三中參加山西省教育學會舉辦的《三晉課改實驗校校長專題研討會》,10月19—20日在李校長的帶領下,33位品牌課教師和學部主任及我們課改組的全體成員赴新絳中學考察學習,這兩次學習有許多的收獲,一一和大家分享。
一、長治三中觀課學習后的感受
長治三中是一所老牌子的新學校,前身是職業教育,后來改制為一所初中學校,長治三中校長張引祥帶領全校師生,立足現實、轉變觀念、積極探索,扎實穩步地以“學案導學、合作探究”的課堂教學模式為抓手,在校園文化建設、學生習慣養成、教師隊伍培訓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三中的變革,從環境逼著變,到逼著環境變;從領導要變,變為老師要變;從領導教大家如何變,變成大家探討如何變。
課改兩年來,他們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14日上午觀課后,給我最大的感受有兩點:一是學校的環境非常好,學生行為習慣養成非常好,每個教室物品擺放整齊、窗明幾凈,窗臺、機柜、地面等一塵不染;二是課間操學生整隊自覺而且速度快,課間操音樂有特色,根據整隊、跑步、齊步走等不同的節奏有不同節奏的音樂和節拍伴奏,給人以整齊劃一的感覺。
這兩點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
在課堂改革方面,他們也遇到了許多困難,但他們也在義無反顧地堅持著。
在下午的研討會上,各位校長提出了許多課改中遇到的困惑,有學案編寫方面的,有展示疲勞方面的,有學生如何更有效自主方面的等等,各位校長提出的問題也是我們課改中遇到的問題,我們在課改中也在積極進行著探索和改進,并制定相關制度和措施,來進一步保證課改順利有效進行。
二、新絳中學學習歸來的感受
兩所中學學習后一樣的感受是,他們的課堂教學改革都沒有我們學校進行的徹底。
但是各個學校都有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新絳中學是一所百年老校,有她豐厚的文化底蘊,雖然他們的課堂教學改革不象我們學校這樣動作大,但是聽完兩節課后,感慨最大的一點是:他們學校結合課本非常緊密,無論在課堂上還是在學案中體現的非常明顯,學生的地理、歷史等課本上補充的密密麻麻,而我們學校在這點上恰恰做的不夠,學生為做學道而做學道,不認真看書,經常會看到已經學習過的內容后課本上干干凈凈,將來高三要進行綜合復習的時候會用起來不方便;感受之二是,我們學校做事認真負責,安排有序。
在新絳中學觀課時,樓上樓下跑了幾趟,許多老師找不到自己想要聽的科目,原因是沒有觀課安排,也沒有人負責導引。
在分學科交流的時候,有幾個交流的老師還沒說幾句話就都離開了,許多外來觀課的老師找不到和誰交流,而我們學校每次只要有外來觀課,都會認真安排,打印課表和學室分布圖,安排交流的人并有交流材料。
感受之三是,我們學校課堂教學改革雖然徹底,但是我們的課堂還比較膚淺,不夠深刻。
高中課程知識容量大,內容深,許多老師都認為如果按我們的幾個環節一個不落走下去,許多內容在課堂上解決不完,需要課下或占用自習時間去補充,如果這樣豈不是占用了學生許多自主學習的時間?因此,如何使我們的課堂更深刻一點,成了大家共同的心聲!還有一點建議給學校:請盡快給學生提供上午和下午做眼保健操的時間和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