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心靈》心得體會(精選6篇)
《重塑心靈》心得體會 篇1
在這個繁華的時代,隨著工作和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我們的心靈容易變得敏感和躁動不安,因此需要給自己的心靈補充營養,讓自己變得更加的堅強、勇敢,更有信心去面對一切事物。
最近讀完了李中瑩老師的《重塑心靈》,不敢說大徹大悟一番,至少心理有了一個完整而輕松的疏理過程。以前,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愛較真、易急躁,結果往往心情和事情都越來越糟糕,讀了李老師的書以后,遇到問題時能及時調整自己的心理,理性而輕松地解決問題,使自己更有能力證明自己的實力,增加自己的信心。在讀書的過程中,我也非常贊同李老師提出的培養自信的一個方程式:感覺→嘗試→經驗→能力→(肯定)→自信→自愛→自尊……
這本書買來已經有半年多了,上一次只是簡單的看了一下,看到后面越看越覺得理解有困難了,幾乎沒有看完就放被擱置書柜。最近心血來潮把原來看的一些書籍又重新翻閱了一遍,其中當然也包括了李中瑩老師的這本《重塑心靈》。
這本書主要是李中瑩老師教授我們如何使用《神經語言程序學》技法提高為人處事能力,建立成功快樂的人生。里面介紹的很多技巧都具有一定的實際意義,如果能真正運用起來將對提高生活品質會有不小幫助。其中"與潛意識溝通"這一部分令我印象尤為深刻,人要不斷的與自己的潛意識進行溝通,以達到自己的和諧狀態。我試著將這種方法與靜坐、深呼吸結合起來使用,發現這種方法可以讓人很快冷靜下來,對于減少腦中紛亂繁雜的思緒有一定效果。記得有一次不良情緒來襲時,我一個人在書房打坐做深呼吸然后與潛意識溝通,似乎進入了一種無我的狀態,睜眼的一瞬間思維清晰、心情舒暢,這是一種很奇妙的感覺。
《重塑心靈》心得體會 篇2
書中很多想法和觀點都很獨特和鮮明,將有些現象和事實一針見血地闡述歸納出來。展現問題,剖析問題,解決問題,從里向外,從心靈底層層層透析,當我跟隨著文字行進的時候,仿佛自己也是一個正在接受解剖的人,腦子里往日的畫面和故事像電影一般播放,自己也正在進行心靈的重塑。在書中,有一個觀點對我影響較大,這個觀點是"有效用比只是強調道理更重要".說道理往往是把焦點放在過去的事上,而注重效果則容易把注意力放在未來。對于我自己而言,自己感覺是挺喜歡講道理的,與別人溝通交流,理論道理較多,但我很少想過它是否有效果、是否創造了效用、效用是否達到了最大化呢?很多時候,面對不同的人,他們所能接受的方式也存在差異,講道理不一定有效果,如果你注重效果也許就不會和他總是講道理了。我也很贊同李老師書中的一句話:"有效和有道理往往可以并存",在讀完書后,我在與他人溝通交流的過程中,就會多注重說出的做法除了有道理外是否同時有效,在"三贏"(你好、我好、世界好)的原則基礎上追求效果,這樣比堅持"什么是對的"更加有意義。
書中講到的內視覺內聽覺與內感官三種感官類型,通過觀察眼睛轉動的方法來判斷人們屬于哪種感官類型,當你回憶過去某一段場景時,第一個出現或者是出現最多的是畫面、聲音還是感覺來判斷。經測試發現,我比較符合書中介紹的內視覺強內聽覺弱的人的性格特點。我習慣快速處理事情,遇到意外情況時容易焦躁,不太注重細節。雖然沒書中所描述的情況嚴重,但這些問題點確實存在,我也一直在想辦法克服。我最近試著將這些內感官的特別用在學習上,就是多使用想象法記住一些知識點。比如最近我使用想象法來記我新接觸的業務概念,效率有所提高效果比原來的死記硬背要好很多。我接下來要提升的就是內聽覺以及內感覺,特別要加強的就是內聽覺。李老師介紹盡可能的分辨所處環境中發生的聲音。說話時,有意識的注意自己的聲調、聽別人講話時從說話者的講話聲調中感受他內心的情緒狀態。提升內感覺的有效方法應該就是經常注意覺知本體的感覺,其實我想這相當于經常發覺潛意識的存在,通過這種方式與潛意識溝通。
后面介紹的情緒方面內容講到情緒都是有其積極意義存在的,這點我本人也非常的贊同。表面看起來有些不良情緒產生毫無價值,比如生氣,但是究其原因應該是自己對于事實或認為的情形想改變卻又無能為力時的一種自己保護程序的體現形勢。對于處理這種情緒的方法我嘗試過使用《你值得過更好的生活》中介紹的方法,將當時的這種積極能量提取出來并感受它。而我最近也在嘗試當情緒來襲時,多問自己一些問題,比如我有時候會出現無力感,就問自己為什么會有這種感覺呢?原因是什么呢?我改變哪項原因就會使情況有所改變呢?我愿意改變嗎……有時候在自己對話開始之前需要先鼓勵、肯定一下潛意識的自己,讓自己充滿積極能量去思考問題。
書中的很多內容目前還沒有全部掌握,這本書值得不斷地重復學習并實踐。我要學會生活,體驗人生,抱著一種享受人生的態度去學習、去工作、去休息,做情緒的主人,充分享受、完全擁有正面情緒,恰當處理負面情緒。成長更多來自于心靈的成熟,這種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會面臨更多選擇,懂得思考、懂得如何行動、懂得品位人生,才不枉美好時光。
《重塑心靈》心得體會 篇3
這本書買來已經有一年多了,上一次只是簡單的看了一下,看到后面越看越覺得理解有困難了,幾乎沒有看完就放被擱置書柜。最近心血來潮把原來看的一些書籍又重新翻閱了一遍,其中當然也包括了李中瑩老師的這本《重塑心靈》。
本書主要是李中瑩老師教授我們如何使用NLP技法提高為人處事能力,建立成功快樂的人生。里面介紹的很多技巧我覺得都非常的有實際意義,如果能夠真正運用起來我相信對提高生活品質是非常有幫助的。其中印象特別深刻的就是講到的與潛意識溝通,人要不斷的與自己的潛意識進行溝通,以達到自己的和諧狀態。我把這種方法與打坐、深呼吸結合起來使用感覺效果非常不錯,特別是對于減少腦中胡思亂想的念頭非常有效。記得有一次不良情緒來襲時,就一個人在書房打坐做深呼吸然后與潛意識溝通,當時似乎進入了一種無我的狀態,那種感覺真的非常殊勝。
書中講到的內視覺內聽覺與內感官三種內感官類型,顯然地我是屬于典型的內視覺。作者介紹判斷屬于哪種感官類型通過觀察眼睛轉動的方法來判斷,而我是通過當你回憶過去某一段場景時,第一個出現或者是出現最多的是畫面、聲音還是那種感覺來判斷的。結果發現我是一個十足的內視覺強內感覺一般的人,而內聽覺弱的人。非常符合書中介紹的內視覺強內聽覺弱的人的性格特點。習慣快速處理事情,沒耐心,在聽別人講話的時候會不專心,自以為是,不注重細節,容易出錯。雖然應該沒那么嚴重,但是的確比較接近,當然至于這些問題點我早已有自知之明而也正在努力克服,也略有成效了哈。我最近也試著將這些內感官的特別用在學習上,就是多使用想象法記住一些知識。比如最近我就使用想象法來記英語單詞比原來的死記硬背要好多了,想當初我是多么的鄙視使用這種想象法背單詞的銀啊。我接下來要提升的就是內聽覺以及內感覺,特別要加強的就是內聽覺。李老師介紹盡可能的分辨所處環境中發生的聲音。說話時,有意識的注意自己的聲調。聽別人講話的時候從說話者的講話聲調中感覺他內心的'情緒狀態。提升內感覺的有效方法應該就是經常注意覺知本體的感覺,其實我想也就是經常發覺潛意識的存在,通過這種方式與潛意識溝通吧。
后面介紹的情緒方面內容講到情緒都是有其積極意義存在的,這點我本人也非常的贊同。表面看起來有些不良情緒產生毫無價值,比如生氣,但是究其原因應該是自己對于事實或認為的情形想改變卻又無能為力時的一種自己保護程序的體現形勢吧。對于處理這種情緒的方法我嘗試過使用《你值得過更好的生活》中介紹的方法,具體名稱忘了大概意思就是將當時的這種積極能量提取出來并感覺他,用過幾次感覺很不錯。而我最近也在嘗試當情緒來襲時,多問自己一些問題,比如我有時候會出現無力感,就問自己現在這種感覺好嗎?為什么會有這種感覺呢?原因是什么呢?我改變哪項原因就會使情況有所改變呢?我愿意改變嗎?有時候可能在自己對話開始之前需要先鼓勵肯定一下潛意識的自己。書中最后介紹的時間管理目標管理等方法我覺得都非常的具有參考意義,當然很多內容不可能一下子就全部掌握,這本書值得一直不斷地重復學習并實踐。期待著自己下一次看完本書后的讀后感,肯定會有不一樣的感覺。
《重塑心靈》心得體會 篇4
“是不是對生活不太滿意,很久沒有笑過又不知為何?"。 ——《去大理》
前段時間先生為了照顧我的心理健康,送給了我一本書《重塑心靈》,如同封面上寫的一樣,他希望我擁有讓自己成功快樂的能力,能愉悅的茍活于世。
書中倡導這樣一種價值觀:所有行為最后的導向都應是三贏——你好,我好,世界好。
如果想要快樂,可以先接受12條前提假設,調整自己的情緒和行為,變得溫暖純良。
牛角尖很小,但人一不小心就鉆進去了。
大膽揣測一下,賴先生送我這本書,是希望我能過的開心,少些執念,別和自己鬧別扭,別和他人起沖突,別和世界死較勁。
即便我們知道有些事情盡了全力也做不到,知道了自己不再是世界的中心,但有一些刻板的思維還在我們的腦海里。
我們認為真理永遠和自己在一起;我們認為事情本該如想象中的發展;我們認為環境令人絕望已經沒有辦法;我們認為自己沒有能力資格去實現想法;我們認為自己在一邊,別人在對立的一邊;我們習慣把幸福感和成就感托付給另一個人,喪失了自己快樂的能力;……
“我們認為”的力量比想象中更可怕。
生活本身是最簡單又最困難的事
美國當代作家戴維·福斯特·華萊士在生前唯一一次公開演講的開始分享了這樣一個故事:
兩條小魚在水里游泳,突然碰到一條從對面游來的老魚向他們點頭問好:“早啊,小伙子們。水里怎樣?”小魚繼續往前游了一會兒,其中一條終于忍不住了,他望著另一條,問道:“水是個什么玩意?”
生活有時平淡的令人感覺不到它的存在,當感受到的時候往往是因為它已經開始動蕩。
有些人的生活看上去很有趣,是因為他們能給生活中的一些事賦予快樂的意義。
他們有自己的信念、價值觀、行為模式;他們自信、自愛、自尊;他們游刃有余地從各個層次和看待自己的生活。
重要的是他們很開心。
平地可起驚雷,也可生趣意。
《重塑心靈》心得體會 篇5
如果讓我推薦一門一定要學習的學問,我一定會說,如果您想更快樂,請學習NLP吧;如果問要學多長時間,我一定會說,如果你想一生都快樂,那就學習一生吧;如果讓我推薦一位中文NLP導師,我一定會說,如果你有機會,那就找李中瑩老師;如果讓我推薦NLP中文讀物,我一定會說,請看看《重塑心靈》和《NLP簡快心理療法》!
我是NLP的初學者,但我也感覺到,如果把NLP當做是一種方法,那么我們就會陷于各種技巧不可自拔,當有些技巧起來運用沒有效果時,當我們在生活上遇到各種問題時,那時我們可能覺得自己并不NLP,或者會說,NLP沒用。其實NLP是一種精神,是一種處世的態度,我們只有把NLP融入我們的精神,我們的生活才能“NLP”。如果說李中瑩老師的《NLP簡快療法》是比較系統講述NLP技巧的話,那么《重塑心靈》就是比較系統講述NLP精神,以及如何在生活中運用NLP的書了。
書中自序中,李老師講述的很客觀,NLP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但是能使人更成功快樂。書中由最底層的“信念系統“講起,由此而上,到“理解層次”和“內感官與經驗元素”,再往上就講“溝通”、“檢定語言模式”和“情緒”,最后講如何“締造成功快樂的人生”。
這本書最初打動我的,就是開篇的“12條前提假設”,這也是NLP的基本精神。如李老師所說,無論什么思想或者行為,你用12條前提假設過濾一次,便不會產生多大問題,就已經非常“NLP”了。之前學習過一段時間周易,也學習過佛學,所以一接觸到12條前提假設,非常欣喜,因為真的發現東西方在人的研究上,出發的角度不同,研究的深度也不同,但是殊途同歸。比如“只有由感官經驗塑出來的世界,沒有絕對的真實世界”,用中國俗語講,就是“相由心生”,相由心生引發的,是傳統文化中講的唯心的世界。
“信念系統”表面上看,就是一些概念,實際上,這一思一念卻是我們生活中最基本的東西,直接決定了我們生活質量。如果我們心里覺得不幸福快樂,那我們身上肯定有妨礙我們取得這份幸福快樂的局限性信念,而這些信念,常常自己并不察覺。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資格性局限信念”。
這是我自己的例子,這十幾年來,我一直覺得我精力不足,常覺得累,看書或者思考常常犯困,也嘗試各種辦法,包括飲食、運動、打坐、調整作息、養生等等,效果都不大,直到最近,王欣師兄的提醒才讓我豁然開朗,一直以來,我接受只有每天睡眠六個小時或者更少的人,才是一名成功者,我的潛意識與身體一直在對抗,要保持睡更少的時間,而這樣常常讓身體處于精力入不敷出的地步。前幾天,我與潛意識溝通,我是有資格好好睡覺的,潛意識接受之后,情況就得到根本的改變。這幾天無論是看書還是工作,精力都非常充沛。十多年來,我竟然一直沒有意識到自己有這樣一條限制性觀念,甚至給自己打上了“體力不好”的標簽!其實每個人不都有這樣自己并沒有察覺到的限制性信念嗎?
《重塑心靈》心得體會 篇6
如果讓我推薦一門一定要學習的學問,我一定會說,如果您想更快樂,請學習NLP吧;如果問要學多長時間,我一定會說,如果你想一生都快樂,那就學習一生吧;如果讓我推薦一位中文NLP導師,我一定會說,如果你有機會,那就找李中瑩老師;如果讓我推薦NLP中文讀物,我一定會說,請看看《重塑心靈》和《NLP簡快心理療法》!
我是NLP的初學者,但我也感覺到,如果把NLP當做是一種方法,那么我們就會陷于各種技巧不可自拔,當有些技巧起來運用沒有效果時,當我們在生活上遇到各種問題時,那時我們可能覺得自己并不NLP,或者會說,NLP沒用。其實NLP是一種精神,是一種處世的態度,我們只有把NLP融入我們的精神,我們的生活才能“NLP”。如果說李中瑩老師的《NLP簡快療法》是比較系統講述NLP技巧的話,那么《重塑心靈》就是比較系統講述NLP精神,以及如何在生活中運用NLP的書了。
書中自序中,李老師講述的很客觀,NLP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但是能使人更成功快樂。書中由最底層的“信念系統“講起,由此而上,到“理解層次”和“內感官與經驗元素”,再往上就講“溝通”、“檢定語言模式”和“情緒”,最后講如何 “締造成功快樂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