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心得體會 畢業心得體會文章(精選3篇)
畢業心得體會 畢業心得體會文章 篇1
轉眼間,輕松愜意的校園生活就已經成為了過去的歷史。隨著大四畢業的的臨近,我也開始了在大學階段最后的學習任務——實習。
所謂實習,就是在實踐中學習。經歷了大學三年的學習和累計計,我也逐漸開始自己到了一個“瓶頸期”,盡管還在不斷的學習著專業的知識,但不僅不能像過去一樣有很多的收獲,甚至在有些基礎上還在不斷的松懈!這一直在讓我感到頭疼。但如今,這次的實習卻給了我機會,一個突破自己的機會!
一、實踐的體會
所謂“源于實踐,歸于實踐”想要學會真正實用的知識,我們必須投身于實踐中去!而在這次,實習顯然是給我們帶來了一次很好的機會!通過在實習中的鍛煉和學習,我掌握了__崗位的工作能力。并且,通過實際的工作鍛煉,我不僅鍛煉了在培訓中掌握的知識和能力,還對自己過去在學校中掌握的能力進行了“實踐”,并將其融入了工作中!不僅提升了我的工作能力,更使得我的經驗和知識得到了精煉和壓縮,變得更實用,更有效,最終取得了自身的突破。
有了工作,我就有了方向。如今,經過實踐,我感到自己又重新燃起了學習和奮斗的欲望!熱切的希望能通過不斷的學習讓自己的這份工作更上一層樓!
二、環境的艱辛
雖然說很“辛苦”,但其實我過的也還算不錯。通過對環境的適應和學習,我已經能較好的在生活中獨立的照顧自己了。但畢竟比起大學階段的學習來說,在社會的這段旅程實在是非常的辛苦。沒有食堂,剛走出校園的我必須節省伙食,為此,我學會了自己做飯。沒有洗衣機,為此,我學會了定期自己動手清洗衣物……走出了大學,我才發現外面的生活并沒有自己想象的這么美好,至少在一開始的時候我確實為很多東西的缺乏而感到煩惱。
但也正是這份煩惱和需求催生了我在生活中的學習,因為這份鍛煉,我已經能在工作中較好的獨立生活,并適應生活和工作的環境變化。
三、人際圈子
走出校園,我認識了許多的人。又我的領導、同事、鄰居……走出校園,我才發現世界中的人際圈子不僅僅是校園!而在人際上的擴張,也讓我在社會的工作和生活上得到了很多額外的收獲。無論是領導和同事傳授給我的經驗,還是身邊鄰里教會我的一些生活技巧,這些在社會中都是十分實用的能力,并幫助我更好的適應這個社會,適應這個環境!
如今,實習雖然已經結束,社會的道路才剛剛打開!我會繼續在這條道路上走下去,積極的走下去,讓自身得到更多的成長!
畢業心得體會 畢業心得體會文章 篇2
20xx年2月17日,我們xx市赴經濟薄弱村任職大學生村官在市委組織部的組織下,懷著激動的心情,來到了神往已久的“天下第一村”——華西村,參加宿遷市到村任職大學生“雙學雙爭”華西培訓。在為期三天的學習過程中,我們不僅參觀萬米長廊、百米金塔、農民別墅、世界公園,還參觀了科技農業等等。華西村在老書記的帶領下,經過幾十年的艱苦奮斗,走出了農村產業化、城鎮工業化道路,創造了輝煌的業績,走出了一條具有華西特色的共同富裕的道路,成為當之無愧的“天下第一村”。我們聆聽了已是耄耋之年的老書記為我們所作的華西村艱苦創業史和發展史報告,華西村藝術團也以精彩的舞蹈表演形式讓我們深刻體會這一路的艱難,同時也讓我們感受現代華西人民的幸福生活。在水上報告廳里,省市領導抽出寶貴的時間,為我們作了有關新農村建設、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專題講座,富有教育意義的和鞭策的話,無時無刻不刺激著我。
“雙學雙爭”活動期間的親身體驗、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真的是學有所獲、學有所得。此次培訓學習與以往的培訓不同,通過學習我對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意義、目標和工作要求,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既明白了為什么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什么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又明白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應該怎么去干;既看到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美好前景,有看到了現實存在的差距。此次學習讓我開闊了眼界、開闊了思路,同時也增強了作為一名村官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華西村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先進典型,是新時期農村干部的楷模。
幾十年來,華西村在村黨委的帶領下,始終堅持率先發展、全面發展、科學發展,走出了一條經濟繁榮、農民富裕、社會和諧,具有鮮明特色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之路,為x省乃至全國提供了經驗、樹立了標桿。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全面達小康,建設新”的大局出發,我們宿遷市委開展了以“鄉村學華西、農村干部學”為主要內容的“雙學”活動,推動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因為鄉村黨組織是農村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鄉村黨組織書記是農村黨員干部的帶頭人,他們的思想認識如何,能力素質怎樣,直接關系到黨在農村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培訓班上我們認真學習討論了關于新農村建設并把聽取老書記的情況介紹與參觀考察華西村農工商企業及村容村貌結合起來,把課堂講授與分組討論交流及同華西村黨政領導班子成員對話、問策等活動結合起來,幫助我們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把握中央及省委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部署,推動我們開闊眼界、開闊思路、開闊胸襟。這次大規模集中培訓,適應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時代要求,符合加強大學生村官工作經驗的實際狀況,符合提高大學生村官能力素質的實際需要,為我們確立了新目標,打開了新思路,注入了新活力。
在培訓期間,通過專題講座、實地考察、分組討論、互動交流等多種形式,我們深入體驗了華西村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成功經驗,深刻感受華西村和“典型效應”。培訓活動中,我們結合學習考察和交流討論,進一步深化對新農村建設中熱點難點問題的認識。知道了如何在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體制的前提下,如何調整農業結構,加快發展現代高效農業;在農產品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如何推進“一村一品”,培育競爭力、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致富;在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的情況下,如何規范和引導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健康發展,提高農民參與市場競爭的組織化程度;在以稅費改革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綜合改革全面深化的情況下,如何發展和壯大集體經濟,保證農村基層組織正常運轉,提高為農民服務的能力;在農民文化素質不斷提高,思想日益活躍,法律和意識明顯增強的情況下,如何有效地教育和引導農民,培育新型農民,構建和諧農村,等等。我們要進行了認真思考,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和辦法,明晰和細化了建設新農村的思路和舉措,并集中體現到了各自的“實際工作中去。
培訓期間,我們還學習了華西村黨組織負責人專門介紹華西黨員干部艱苦創業、埋頭苦干的優良傳統。為了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我們大學生村官不僅要具備推進率先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本領,還要有好的思想作風和工作作風,把中央和省委市委的部署扎扎實實落到實處。深就是要引導把為民謀利、為民造福作為自覺追求,誠誠懇懇聽民意,實實在在幫民富,兢兢業業保民安。我們要圍繞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深入農戶、深入群眾,廣泛聽取農民群眾的意見,制定新農村建設規劃和發展富民計劃,集中民智,體現民意,充分發揮廣大農民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的主體作用。
我們要以華西村為榜樣,以為楷模,結合各駐村實際去學習,去發展,以生產項目建設為帶動,實施富民強村工程,要調整農業結構,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村黨支部要帶領全村黨員干部,通過學習華西、學習吳仁寶,在加快發展上要有新思路,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始終堅持加快發展不動搖,進一步堅定發展信念,增強發展意識,理清發展思路,千方百計謀發展促發展。作為經濟薄弱村,我們影充分利用本村土地資源豐富的優勢,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這一核心,推進高效農業發展,變輸血扶貧為造血發展。
還要為民辦好實事,切實改造村居環境,我們要把經濟發展和優化環境統一起來,狠抓環境治理、村容村貌整治工作,以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推進一批為民辦實事項目,切實改善村民的生產生活環境。還要抓班子強核心,倡導農村新風尚,加大精神文明建設力度,扎實開展創建文明村活動,提高農民文化素質,充分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走以法治村、治村之路,初步形成了健全、村風文明的新風尚。轉變工作作風,建設強有力的村班子。村“兩委”班子要從強化自身素質做起,轉變工作態度,從群眾不滿意的地方改起,取信于民,增強奉獻精神,樹立了為群眾服務的意識,使群眾圍著干部“轉”變為干部圍著群眾“轉”。明確工作職責,對新農村建設任務進行細化分解,落實到具體的責任人,事事有人抓、件件有人管;要以法治村、治村,充分發揮村民的主體作用。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充分發揚,做到小事溝通,大事會上定,村內各項涉及到群眾切身利益的熱點、焦點問題,均由支委會、村民(代表)大會決定,并在村務公開欄上公開接受群眾監督。村中大小事情公開、透明了,群眾心逐步暖和起來,感受到黨的陽光和溫暖,干群關系融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得以順利開展、扎實推進;要開展社會公德、家庭美德教育,樹立現代農村新風尚。開展像“五好家庭”等創評活動,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質,使農戶產生榮譽感。要制定目標,并圍繞既定目標,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要珍惜各種來之不易的發展機遇,在已發展的基礎上,繼續按照經濟薄弱村“八有”的標準,圍繞發展經濟、增收富民這一中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改造,完善各項保障措施,快速提升農民的家庭經營性、工資性和保障性三個收入。發展高效科技農業,在非農產業上,發展工業,加強新農民培育,促進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
華西的“雙學雙爭”學習,使我們看到了差距,同時增加了壓力、激發了動力。當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已經拉開序幕。我們本村的經驗和華西村新農村建設的經驗結合起來,發大力發展集體經濟,合理科學地做好本村的發展規劃,堅持宜工則工、宜農則農的原則,以實事求是的精神,把我們的所駐村建設成“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畢業心得體會 畢業心得體會文章 篇3
我勞動,我快樂
我是一個城里長大,“九十”后的孩子,只懂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從不知勞動的滋味。爸爸媽媽從來不讓我多干家務活,認為我還小。但我卻不這樣認為,毛主席說過“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嘛。
終于,我逮著了機會。一天下午爸爸媽媽都不在家,我決定嘗試一下
勞動,讓爸爸媽媽對我刮目相看,哼,別小看人。
說干就干。我干了什么“偉大的壯舉”呢?其實就是炒花菜。花菜呢?媽媽已經買回來了,也切好、洗好了,正準備下鍋,趁媽媽有事出去,我乘機下手。
我切我切我切切切,我在菜板上切蒜頭,一不小心手指頭切破皮了,那疼啊!想到家里沒有人,哭也不是辦法,只好悻悻地拿個創可貼包起來。切好了蒜,下油,“撲哧”一聲,油濺得我全身都是,“媽呀!”我終于大叫起來。但也只能硬著頭皮將切好的蒜頭和花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并往鍋里扔了下去,不管不顧地隨意翻炒幾下,記得媽媽平時有加水的,但忘記加多少水,隨便啦,我大手一揮,一碗水倒了下去,蓋上鍋蓋,一會兒又打開鍋蓋翻炒幾下……這樣來回幾次后,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花菜在我的不斷翻炒下熟了能吃了。我把“炒花菜”(不知道能不能叫菜)放到盤子里,等待著爸爸媽媽的回來驗收。
熟悉的腳步聲傳來,是爸爸媽媽。嘗著我炒的菜,爸爸媽媽說:“沒想到你還會炒菜,我們兒子長大了!”我聽了,心里比吃了蜜還要甜。我說:“沒有什么意見嗎?我知道這菜很難吃。”“嗯……就是太爛了,造型也不是很好看,但還能吃,不像我第一次炒菜是半生不熟的。”爸爸說。
這件事讓我感受到———勞動是最快樂的!“你快樂嗎?我很快樂。你快樂嗎?我很快樂……”哼著這快樂的小曲我快樂極了。我終于知道勞動的滋味了,那是快樂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