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實踐心得體會600字左右[暑假篇](精選3篇)
個人實踐心得體會600字左右[暑假篇] 篇1
進入大學的第一個暑期,我秉承學習知識的初心參加了20xx年“青春興晉”大學生“返家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希望可以在社會實踐中學習到一些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鍛煉自己。“返家鄉”是希望自己可以更多了解家鄉的現狀,為家鄉的發展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在報名的時候,我選擇了農業農村局,農業局是管理農業部門,監督農業行為的政府行政機構,農業局的日常工作與農村經濟發展息息相關。此次暑期活動選擇農業局是因為自己作為農民的孩子,希望可以不忘本,幫助農民更好的生活。“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此次社會實踐讓我找到了理論與實踐的佳結合點。只重視理論,忽略實踐環節,往往在實際工作崗位上發揮的不理想。另外親身服務于群眾、服務于社會,讓我知道這次活動很有意義。未來,我的家鄉一定會更好!我們每個人都會有很好的前途!
個人實踐心得體會600字左右[暑假篇] 篇2
懷著憧憬與期待,我參加了20xx年xx省暑期大學生“返家鄉”社會實踐。我的實習地點在xx縣xx社區。社區是離基層近的地方,這也是我心中所想的地方。每個人都是平凡人,社區工作者也不例外,然而他們卻做著不平凡的事情,他們與群眾距離近,同時也承擔更多,有贊美,有誤會……但他們始終不放棄,盡自己大努力用自己好狀態,做好這簡單重復但卻不平凡的工作。我在實習中時常想起課堂上學過的幾句話:“但見微光處處,方知夜色已深。正因夜色已深,更顯微光處處。”每一位扎根基層的社區工作者都是微光,也許在很多人眼中他們微不足道或者常被忽略,但他們仍舊兢兢業業,恪盡職守,閃耀著光芒,他們就在我們的身邊,處處可見他們的身影。遇到困難,人民與國家需要他們的時候,也就是夜色已深的時候,微光的力量是巨大的,夜色深時,人們才發現原來微光處處。向這些微光者致敬!同時作為新時代大學生,我將練就過硬本領,錘煉優良品德,砥礪前行,努力成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
個人實踐心得體會600字左右[暑假篇] 篇3
學校減負,素質教育成為社會認同、并共同推進著的我國教育潮流。減去了課業負擔后,孩子們做些什么?第二課堂能為孩子提供一些什么?我們的家庭又怎樣滿足孩子們求知的心?從大教育的觀點出發,家庭與學校合力正是達成“社會即學校”現象最好的方法。我們在構建小孩子的第二課堂過程中嘗試邀請“學習型家庭”共建小隊,“網絡化”地為各個小朋友的實踐活動提供保證。
所謂的“網絡化”建設,我們把每一個學習型家庭作為一個“單細胞”,把單個的家庭借小隊活動為載體擴展成為二個、三個甚至更多的家庭組合而成的大型的“學習型家庭”。充分利用各個家庭的教育優勢互相傳輸、互相影響,使之在交流的過程中不斷地優化、組合,讓孩子們在一個比較全面的大家庭中感受活動教育、體驗自我,茁壯成長。
一、網絡化活動有利于學習型家庭的建設
當今的社會已經進入了信息時代,社會信息渠道通暢、信息傳遞量非常大,可能我們的小孩子在一年內所攝取到的信息量相當于祖輩一生的獲取。所以,家長單純地依靠自己來的家庭指導教育是遠遠無法滿足當今少年兒童的求知欲望的,他們所需要的是大量的社會實踐活動和寓教于樂的親子活動。他們希望離開學校以后開展的活動里有家長的身影,有家長的幫助。而一些家長由于時間和能力的限制,不能完全滿足孩子的需求。網絡化學習型家庭的形成就切實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二、改變“四大一小”的家庭活動模式。
親子溝通、其樂融融其實是每一個家長的愿望。隨著城市居民住房條件的改善以及獨生子女家庭的日漸增多,小太陽們總是在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呵護下長大。許多孩子在放學活動的可能性幾乎是“零”。不可以!有危險!,以至于許多孩子養成了孤僻、內向、軟弱等不良的性格特征。網絡化的創建等于在不同的時段充分調動起家長的“工作之余”,“家庭”的范圍大了、敞開了,孩子既擁有的走出家庭交友的活動權利。
網絡化的學習型家庭以幫助孩子們了解社會、走進社會開展豐富有意義的小隊實踐活動為根本目的,一般有學生、家長自發組織在一起。所以,家長在這個小集體中還是起著一定的主導作用,許多活動的資源由家長提供。如,我為自己家的小朋友和朋友的小孩子共建的“章魚”網絡,就根據家長的工作環境設計了一個系列的“跑深圳”活動:參觀深圳城市建設規劃館——慰問地鐵施工現場的叔叔們——到模型館制作一組“我眼中的深圳”原木模型。孩子們由在規劃館中面對巨型模型的驚嘆到看到地鐵建設者們后的感慨到自己動手制作模型時的憧憬,很全面地從不同的活動角度體會了“我愛深圳,我要為深圳做貢獻”的思想感情。是一次非常好的活的“鄉土地理課”。家長們在活動過程中非常盡心地以己所能為孩子們充當路線設計師、司機、講解員、導游。家長們表示,平時在家庭教育中努力使孩子們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但是收效甚微。可是在組織了這些活動以后,孩子們通過切身的感受從內心真正懂得了深圳在發展,我們在和城市一起進步,自己身上學習知識、學習做人的擔子很重的道理,更深切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