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觀看冬奧會閉幕式心得體會(通用8篇)
學生觀看冬奧會閉幕式心得體會 篇1
2月20日晚,北京冬奧會閉幕式表演在北京鳥巢舉行。這次為期17天的冬奧會,有91支代表隊2800多名參賽運動員爭奪105枚金牌。
挪威、德國等冰雪強國成績不錯,獎牌榜(金銀銅)前三名是挪威(16-8-13)、德國(12-10-5)、中國(9-4-2)。
本次冬奧會開閉幕式總導演張藝謀,他曾執導過北京20__年奧運會開閉幕式,是世界第一位執導夏奧和冬奧開閉幕式的“雙奧”總導演。
都體現了“雪花”的元素。而在閉幕式中,小編更多的是看到了中國歌曲及中國結、紅燈籠、剪紙藝術,折柳贈別等文化元素、中式浪漫起到的良好作用。
1、場地中央巨型中國結、冰車十二生肖造型,孩子們提著的冰燈都是中國傳統春節文化元素展示。
2、唱《奧林匹克頌》的孩子們,衣服上年年有余的剪紙圖,蘊含豐富的中國剪紙藝術。
3、志愿者們手中提著的紅燈籠,點亮我,溫暖你。
4、折柳《送別》,365位普通人手捧柳枝惜別冬奧,他們演繹中國人傳承千年的“折柳寄情”。而配樂歌曲《送別)也特別應景。
據載,該曲調取自約翰 龐德 奧特威作曲的歌曲《夢見家和母親》,1915年李叔同據此曲作了修改,創作了詩歌《送別》,成為經典。1927年,李叔同的學生豐子愷親自抄錄歌詞,并繪畫插圖,將它收錄在《中文名歌五十曲》,1958年又把它編入《李叔同歌曲集》中。20__年,《送別》入選中宣部、中央文明辦等單位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55周年而評選的《百首愛國主義教育歌曲》。
5、歌曲《我和你》20__北京奧運會歌曲、《雪花》這次冬奧會會歌,《友誼地久天長》等經典歌曲,表達出北京雙奧之城的真誠、友好、善良和熱情,聲光與影像表演尤顯閉幕式的優美創意。北京冬奧會中國兌現承諾,奉獻簡約、安全、精彩的盛會。
學生觀看冬奧會閉幕式心得體會 篇2
“折柳寄情”,昨晚,北京冬奧會閉幕式以中國式浪漫道別,再度驚艷全場。
打開歷史的詩卷,我們會發現很多離別詩都跟“柳”或“折柳”密切相關。
李白在《春夜洛城聞笛》中這樣寫到:“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他還在《憶秦娥》里寫到:“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痹凇督鹆昃扑亮魟e》也寫到:“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就其他詩人而言,王之渙曾寫過:“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卑拙右滓灿校骸盀榻奸T多送別,長條折盡減春風!笨梢哉f,在古詩里此類詩句浩如繁星,不勝枚舉。之所以會在離別詩里出現這么多跟“柳”有關的意象,跟古人的送別文化——折柳相送,是密不可分的。
折柳贈別是中國古代的一種行旅風俗,在詩文、戲曲和小說等文學作品中均有反映。古籍《三輔黃圖》中曾有記載:“霸橋,在長安東,跨水作橋。漢人送客至此,折柳贈別。”這是有關折柳贈別的最早文字記載。因此一般認為折柳贈別的風俗形成于秦漢之時。
關于這個習俗的`由來,相傳是取自于《詩經》中的《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惫艜r柳樹又稱小楊或楊柳,因“柳”與“留”諧音,可以表示挽留之意。離別贈柳表示送別人對即將離開的親朋難分難離、不忍相別、戀戀不舍的心意。此外,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這生動的體現了柳樹生命力的強盛,柳條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處處成蔭!罢哿泟e”蘊含著一種對友人“春常在”的美好祝愿,也喻意親人離別家鄉正如離枝的柳條,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發芽,就如同柳枝隨處可活一樣。
同時,折柳贈別是對旅人路途安全的祝愿。古人視柳樹為可以辟邪驅鬼的"鬼怖木",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中記載:“正月旦取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行人帶上它,可使鬼怪望而生畏,遠遠躲開,確保行人旅程的平安。
在我國古代,“折柳”一詞還寓含“惜別懷遠”之意。親朋好友一旦分離,送行的人總要折一支柳條贈給即將遠行的親朋。這是一種古代很流行的民間習俗,尤其是在文人墨客中,成為一種時尚。
學生觀看冬奧會閉幕式心得體會 篇3
2月20日晚,北京20__年冬奧會閉幕式在國家體育館“鳥巢”舉行。20__年的星光五環與20__年的“大雪花”主火炬交相輝映,“天下一家”“ONE WORLD ONE FAMILY”滿載美好祈愿,粲然綻放。這晚,“中國式浪漫”再次驚艷世界。
開幕式小雪花來到了閉幕式。在閉幕式上,雪花變成了孩子們手中的燈籠,每一個燈籠里都承載了北京冬奧之火。微火雖微,在孩子們手中卻可以點亮世界!
來自河北保定市阜平縣的馬蘭花兒童聲合唱團再次登臺,他們穿上與開幕式表演時同款不同色的新衣服。衣服上裝飾以中國傳統的“連年有余”的剪紙圖案,用希臘語唱響奧林匹克之歌。
伴著《歡樂頌》的旋律,各代表團運動員邁著歡快步伐入場。
中國代表團高亭宇肩扛徐夢桃擎旗入場,現場一片歡呼沸騰。高亭宇表示,這樣出場體現的是在更“高”的舞臺上圓“夢”。
從夏奧到冬奧,兩簇奧運之火跨越時空匯聚北京。“雙奧之城”為世界首座,也屬于世界。踐行著更快,更強,更團結的新奧林匹克精神,未來的中國與世界“一起向未來”。
學生觀看冬奧會閉幕式心得體會 篇4
2月21日,20__北京冬奧會走到尾聲,中國隊也在這屆冬奧會中收獲了有史以來的最好成績,以9金4銀2銅圓滿收官。
相信對于很多觀眾來說,開幕式的震撼仿佛還在眼前。
而昨晚20點,鳥巢繼續流光溢彩,總導演張藝謀再度通過豐富的科技手段和藝術化詮釋,在約100分鐘的閉幕式上展示出中國式浪漫與雙奧情懷。
它與開幕式形成一脈相承的上下篇敘事模式,通過續寫一朵雪花的故事,獻上一場簡約而唯美的儀式與表演融合大秀,為北京冬奧會畫上句點。
據張藝謀透露,昨晚破紀錄的有超過20__位運動員,參加了本屆冬奧會這最后的狂歡聚會。在美學基調方面,主創團隊大膽使用“中國紅”碰撞“冰雪藍”,將燈籠、中國結等中國傳統文化符號作為表演元素,融入儀式當中。
北京冬奧會閉幕式導演鋒尚文化沙曉嵐說,20__年整個鳥巢80%用的是進口設備,音響是100%的進口設備,到20__年是100%的中國產品,全是國產設備在挑起大梁。
所有的燈具、LED產品都是中國產的,所有互動影像都是中國藝術家創造的。本土專家、本土藝術家通過他們的作品,通過中國的高光時刻將文化自信轉播到全世界去,贏得全世界的贊嘆。
短短16天,不僅展現了奧運健兒們的颯爽英姿和奧林匹克精神,科技元素也大放異彩。
從開幕式綜合運用人工智能、5G、裸眼3D和云計算等多種科技成果起,人工智能、8K+5G轉播、數字孿生、智能機器人、輔助駕駛、虛擬數字人等新興技術齊上陣,為冬奧會保駕護航。
最后,在熄滅奧運火種之際,閉幕式“穿越”回20__年奧運會,以夢幻聯動的方式致敬“雙奧之城”,這也成為整場閉幕式的最大看點之一。
學生觀看冬奧會閉幕式心得體會 篇5
第二十九屆奧林匹克運動會閉幕式24日晚在國家體育館隆重舉行,來自各國的各地區運動員,教練員和來賓在團結,歡樂,和諧的氣氛中,共同慶祝北京奧運會取得圓滿成功。
24日晚的國家體育場內歌聲飛揚,笑語不斷,洋溢著熱烈喜慶的氣氛。在歡快的樂曲中用火焰組成的數字出現在體育館上空,全場觀眾一起大聲倒計時。20時整,閉幕式正式開始。再雄壯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聲中,鮮艷的五星紅旗冉冉上升。
我聚精會神觀看了精彩的文藝表演,表演分三節。文藝表演第一節《相聚》,在鼓掌聲中開始了。體育館中央,200名鼓手擊鼓名身掛銀鈴的少女翩翩起舞,放聲歌唱;體育館上空,兩面天鼓緩緩飛來,興奮的人們在場上奔騰翻,鼓聲,歌聲,鈴聲相互交融
舒緩深情的音樂聲中,文藝表演的第二節《記憶》開始了。兩尊人體運動雕塑緩緩升起,演員用不同的運動造型演繹崇高的奧運精神。
“北京,北京,我愛北京,奧運圣火點燃心中熱情,北京,北京奧運光芒照耀世界的心文藝表演第三節《狂歡》,在激情的旋律中開始,飽含深情的.歌唱,扣人心旋的雜技,熱烈奔放的舞蹈如夢如幻的空中特技精彩紛呈的表演另人目不暇接。
歷時16天的奧運會,每個賽場,每個運動員,每場比賽都呈現了精彩的競爭,我國運動員經過頑強的拼搏,奪得了100枚獎牌。其中金牌51枚,我為他們驕傲,為她們高興,為她們喝彩。
學生觀看冬奧會閉幕式心得體會 篇6
就在前天,我觀看了道德與法頻道播出的《守護明天》的第一期節目,看完之后,我有了十分深刻的感觸。
17歲未成年少女走上了吸毒之路,18歲成年禮尋找刺激吸食……這一幕幕可怕的場景在我眼前出現,看到這些孩子幼稚、童真的面孔,我無比的心酸,我就是在想,這些正在處于花樣年華的青少年,是怎樣沾上的?
17歲未成年少女小靜的父母都是教師,從小就是好學生。可是初中之后,小靜父母事情無比較多,工作比較忙,沒時間管小靜,小靜自然而然成了一個差學生。大學沒考上,上了一所職業學校。可沒想到遇上了小學同學小云,小云介紹了小靜一種“糖”,小靜吃后就愛上了這個“糖”,卻沒想到這是個新型軟嚼,其實就是。小靜知道后,聽著不是什么好東西,可為時已晚,他已經上了毒癮,無法挽回,她又嘗試了吸食。后來又和朋友介紹了,他們一起來到賓館吸食,最后被警方抓獲?赐闢CR,大家都十分的震撼,年僅17歲就吸毒,17歲啊,這可是未成年呀,未成年人染上毒癮可是毀掉了一生。“”,多么可怕的一個詞呀!現在的多種多樣,有:貼的,糖類的,神仙水等。我們一定要小心提防,外人給的東西一定不能要,要不然后果不堪設想。
遠離,從你我做起,不讓青春染上毒。
學生觀看冬奧會閉幕式心得體會 篇7
在這個短暫的國慶假期里,我看了一部電影名叫《我和我的父輩》。這部電影有四個小故事構成,有有趣的,有搞笑的,也有感動的。
第一個故事叫“乘風”,講的是中國抗日的故事。在中國還沒有解放的時候,一個名叫乘風的少年和他的父親一起去打仗。一天,乘風和幾個同志去執行任務,路上遇到了日本人,他的父親為了救村民,忍痛犧牲了自己的兒子。等村民到達了安全的地方,父親帶著他的騎兵和日本人奮勇作戰,為兒子報仇。
第二個故事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詩”。講的是一個制造火箭的爸爸,小男孩的同學說他爸爸會被炸死,所以他和同學打架。爸媽知道后批評他,后來他妹妹說出了真相。爸爸為了安慰兒子就告訴他自己是在天上寫詩。這樣小男孩就不傷心了。但是第二天爸爸被炸死了,媽媽為了不讓他難過,告訴他爸爸在加班,媽媽還替爸爸寫了很多詩給他。直到有一天這個男孩知道了真相,就很傷心。媽媽說她也是干這個工作的,要讓他學會當個小大人,因為她也可能被炸死。后來小男孩把媽媽的話牢牢記在心里。很多年后,中國的火箭成功飛上天,這一剎那,我覺得他爸爸真的在天上寫了一首詩給他。
第三個故事非常有趣,叫“鴨先知”。講的是一個爸爸非常勇于創新。買了很多藥酒結果賣不出去,他就想了很多辦法。后來他和兒子嘗試了很多辦法,克服重重困難,拍了中國的第一支廣告。
第四個是我最喜歡的故事。講的是一個機器人從未來穿越到現在遇見了一個小男孩。那個男孩會很多發明。有一天學校舉辦親子活動,小男孩讓機器人假裝當他爸爸參加這次活動。但是在展示發明成果的時候出了意外沒有成功,同學們都笑話他,因此他不開心,不小心摔倒河里。機器人不顧自己身上沾水把他救上來。最后結果證明人類成功回到了過去。
聽我講了這部電影你們是不是覺得前面兩個故事是如此的感動,第三個故事是多么的搞笑,而第四個又是多么的有趣。如果想知道更多就去看一看這部電影吧!
學生觀看冬奧會閉幕式心得體會 篇8
剛剛觀看了一部法治節目,叫《守護明天》。主要是為我們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加強安全意識等諸如此類的知識,對我們這些比較容易受誘惑的學生很有幫助。
今天的主題是“我的青春沾了毒”。節目開頭提到了一個故事,十七歲的小靜居然吸食了病毒!我如何也不會相信一個大家眼中的“好孩子”會去吸食。原來,是小學同學給了小靜一種“糖果”吃,吃了幾回才知道這“糖果”不對勁,似乎上了癮。這時,小學同學才告訴她這時,而小靜也無法離開,走上了吸毒這條不歸路。
如何分辨什么是糖和飲料,什么是新式呢?北京的一位老師給我們解了答:一些像正常食品的,大多做工粗糙,包裝是“三五產品”,但外表和氣味差不多是一個樣,只要不隨便吃別人給的東西,自己去商店里買就可以了。可是有一些可以偽裝成漂亮的小玩意兒,只要你觸碰了它或聞了它,就可能會沾上。
有一些學生,只是單純因為好奇和興奮,居然知道是還接觸它。所以,一定要辨明是非,什么東西能動,什么東西不能沾,得有一個正確的價值觀,千萬不可以因為一時的沖動和好奇,就毀了自己的一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