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兒童游戲心得體會范文(精選3篇)
學前兒童游戲心得體會范文 篇1
《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明確指出:“游戲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兒園指導綱要》中同時指出:“玩是幼兒的天性”,“要發現、保護和引導幼兒固有的天性”,“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游戲是幼兒童年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孩子童年的歡樂、自由和權利的象征。豐富多彩的游戲不僅可以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培養良好品行,而且能增長幼兒的知識,發展智力。
游戲是最好的思維訓練
游戲是促進幼兒智力發展的最佳活動。通過游戲喚起幼兒的興趣,集中注意力,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促進幼兒智力發展。按照皮亞杰的理念,從認知活動而言,游戲是同化的過程。幼兒玩游戲越多,他們智力會發展更好一些。
“現在的家長不愿意孩子在幼兒園玩得太多,他們更關注孩子從老師那里學到了多少知識,這幾乎是所有老師都面臨的困境。”北師大劉焱教授認為,幼兒園教育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們獲得幸福的童年、該年齡應有的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幼兒園游戲一方面要服務于教育目的,但更重要的還是讓兒童在游戲中得到滿足和快樂。”
寓教育于游戲活動中
游戲是兒童的心理特征,游戲是兒童的工作,游戲是兒童的生命,從某種意義上說,幼兒的各種能力是在游戲中獲得的。
游戲在幼兒園教育實踐中的運用,不僅可作為教育教學的基本內容,也可作為組織教學活動的有效手段,更應是貫穿整個幼兒園教育教學所有過程。這樣才能給幼兒一個真正的游戲童年、快樂童年和成長童年。在游戲中,幼兒的`動機是“我要玩”“我要學”,因此幼兒身心總處于積極主動狀態,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習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游戲的魅力主要不是“好玩”,而是幼兒主體性的體現與發揮,幼兒的游戲與學習是發生在同一活動過程中,游戲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所以是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使幼兒的學習游戲化,培養和提高他們對學習過程本身的興趣與好感,使幼兒對學習的興趣日有長進,讓幼兒在愉快的游戲中增長知識,就好象春風化雨般使草木生機盎然。
精心創設游戲活動環境
保證充足的游戲時間。教師要確保幼兒在游戲中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時間在半小時左右,如果時間太短幼兒游戲不能盡興,時間太長幼兒會對游戲失去興趣。所以教師一定要掌握游戲時間的度。
準備足夠的游戲材料。材料是幼兒游戲的工具,在游戲中為幼兒提供多種材料,有利于幼兒通過探索接受豐富的感官刺激,利用不同的材料去替代和想象,在與材料的互動中促進發散性思維的發展。比如在活動區中為幼兒準備許多半成品的材料,有各種質地不同的紙類材料(白紙、臘光紙、皺紋紙、信封),白紙可以畫畫、折紙。臘光紙色澤艷麗,可以折各種小動物,也可以作為剪紙的材料。皺紋紙可以做小花、拉花、還可以搓成紙球等。形狀各異的紙盒(包裝盒、藥盒、化妝盒),可以做家具、汽車、玩具等。插塑玩具,木制玩具,美工材料(筆、油泥、剪刀等),可以讓幼兒動手捏、搓、團、揉做成各種小動物和各種形狀物品。用剪刀可以剪窗花、動物輪廓等等。
營造寬松和諧的游戲氛圍。游戲是幼兒的第一需要,為幼兒的游戲營造寬松的心理氛圍,它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滿足身心發展的需要,給孩子帶來快樂。如戶外活動、餐前、餐后、離園前后等,此時,幼兒可以自由自在的玩耍,氣氛寬松愉悅,從而能調節幼兒在各項集體規則活動后產生的疲勞,在心理上獲得放松。在自由游戲中為幼兒營造一個寬松的心理氛圍,讓幼兒產生愉快的情感體驗,提高興趣,從而激發幼兒的獨立自主性,形成積極的自我意識,增強自信心。
教師在游戲中的角色扮演
做游戲活動的旁觀者。當孩子們在尋找游戲材料,創造游戲主題時,教師應該沉默,不主動發表建議,要相信孩子們的創造潛能,讓孩子們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考慮。因為,在孩子們心理,教師總是對的,教師的話總是應該聽的,教師的發言會打斷孩子們的游戲思路,扼殺幼兒的創造靈感。不管孩子們想出來的游戲多么的幼稚或游戲主題的選擇多么的盲目,教師就是應該放手,讓孩子們去體驗快樂、體驗失敗,教師做幼兒自主游戲的旁觀者、支持者。
做游戲活動的合作者。當孩子們分配角色,安排任務時,教師應作為游戲中的一員,服從游戲組織者的分配,教師是作為幼兒的游戲合作伙伴,是以平等的身份與幼兒共同游戲,共享快樂。就如陶行知先生說的:教師要“變成孩子”,與孩子共享歡樂。教師的童心、童趣會使幼兒倍感親切、自然、融洽,從而營造寬松和諧的游戲氛圍。以合作的身份參與游戲也有助于教師更深入細致地了解幼兒,更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響。
做游戲活動的引導者。當孩子們在游戲中碰到了他們一時無法解決的問題時,教師應該以幼兒平等身份,發表一些參考性的建議,供他們參考,不發表決定性的意見;當個別幼兒游戲碰到困難了,教師應象同伴一樣,問問原因,談談自己的看法,不強行勸說,但教師的意見、建議必須是一種正確的引導,有助于幼兒受到啟發,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
學前兒童游戲心得體會范文 篇2
最近閱讀了《學前兒童游戲》第四章第三節自主性游戲,系統地了解了幼兒園自主性游戲的概念與含義、特征與關系,深有感觸。
我們經常說的,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就是什么時間段的活動都是以自由游戲活動為主。難免有老師會質疑這樣的問題:難道連幼兒上廁所、吃飯、睡覺也要以游戲來進行嗎?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幼兒園可能就是一個絕對自由的地方,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沒有了起碼的行為規則和要求,培養出來的人也許會不適應小學的正規學習。而我們的這本書中提到自主有兩個尺度:一是相對于客觀狀況、生活環境等外部強迫和外部控制的獨立、自由、自決和自主支配活動的權利與可能;二是相對于客觀現實的能夠合理利用自己的選擇權利,有明確的目標,堅忍不拔和有進取心。從這個概念的定義中我們可以看出部分教師對自主性游戲理解的幾大誤區,比如給任何活動都冠以游戲的名稱,追求游戲活動的熱鬧場面,以單一的游戲形式貫穿一日活動,這也是我自己經常會走的誤區。
其實這樣是與理論相違背的,因為從自主性游戲的特征來說,它又具有游戲計劃的生成性;游戲環境的多樣性;教師角色的多重性;游戲機會的均等性。而實踐中不少教師認為:自主性游戲教師是不能指導的,當兒童有了問題教師不敢去介入,惟恐別人指責又在“導演”,無法把握教師指導的“度”,這樣勢必就會削減游戲的教育作用。對于我們心中的很多困惑,在這一章節中也有明確的解說,在自主游戲的幾對關系中指出,在游戲中,兒童是游戲的主人,教師是指導游戲的主人。許多研究表明:有教師指導的游戲更能促進兒童游戲水平的提高和兒童能力的發展。兒童由于身心發展的特點,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游戲中常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需要教師的幫助。教師在鼓勵兒童自主探索、嘗試的前提下,給兒童以適當的幫助是非常重要的,這樣不僅能促進游戲繼續延伸下去,而且能讓孩子在嘗試的過程中獲得成功感和勝任感。
最后我想用書中的一段話來總結我的感想:幼兒是游戲的主人,幼兒對游戲活動能自主地選擇、支配,在游戲中充分享受游戲的趣味性、娛樂性、自主性。教師在游戲中的作用在于如何激發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幼兒創設良好的游戲環境,為幼兒自發、自愿的活動提供條件,同時也將教育目標、要求滲透進去,以促進幼兒的發展。
孩子是今天的花朵,更是明天的太陽,作為我們來說,為了他們,我們做什么都值得,雖然這條路很漫長又迷茫,還看不到邊,但是我相信我們每一位幼教工作者都愿意這樣前行,這就是我們的專業,我們的責任。
學前兒童游戲心得體會范文 篇3
飛躍發展的時代注定了我們每一個人必須有終身學習的思想。俗話說的好“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近期我們和集中心幼兒園舉行了教師讀書活動。我選擇了《學前兒童游戲》一書。這本書向我們全面介紹了兒童游戲的發展歷程,游戲指導策略思想。書中的思想和理念就像一盞指明燈,指引著幼兒教師在兒童游戲教學的道路上更輕松有效的前行,著實讓我受益匪淺,也讓我對兒童游戲的開展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著名的教育學家福祿貝爾曾說過:“游戲是在兒童階段最純潔最神圣的活動”。說到做游戲相信沒有哪個孩子不喜歡,或者不愿意參加。游戲是幼兒自愿自主選擇參加的活動,一個幼兒不喜歡的游戲是不可能很好的進行的。因此我們在組織和指導游戲時,應該以幼兒為主體,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遵循“整體性原則、開放性原則、整合性原則”,讓幼兒游戲成為具“自然性和教育學”的活動。
玩游戲是幼兒的天性,孩子的成長離不開游戲活動。無論走在世界的哪一個角落,你總會發現只要有孩子的地方,就一定會看到一群群游戲的孩童,聽到一片片歡聲笑語。
游戲是快樂的。而快樂的游戲真的是任性自由,為所欲為的放飛自己嗎?相信很多老師也會困惑。其實毫無原則的放任自由導致的結果是兒童沒有一點規矩,缺乏行為規范,最終也沒有玩出什么“花樣”,那怎樣才能教會孩子“會玩”有意義的游戲呢?通過這次讀書學習后我認識到:讓兒童的自主游戲絕對不是不需要規矩,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我曾做過一次觀察實驗,在一次戶外游戲活動中,我將幼兒分成兩組,分別為每組準備了同樣的圓環,一組幼兒自由玩耍,只見孩子們拿到圈后隨便滾兩次,跳兩下幾分鐘后就變得無精打采了。而另一組我們設置了游戲規則一個圈單腳跳兩個圈才能雙腳跳,踩到空地就算失敗。第二組孩子積極性很高,互相比拼,挑戰比賽,遵守規則。事實證明有了規則的游戲反而讓孩子們增添了更多具有挑戰自己的那種快樂。
至于自主性游戲,教師是不是需要指導呢?讀書學習后我理解到,幼兒游戲發揮幼兒的主體性的同時,教師的引導作用同樣非常重要,而如何有效的指導幼兒游戲,那就要考驗教師的教學水平了。在本書游戲指導方面我學到:積極鼓勵幼兒勇于探索嘗試,自己發現問題尋求解決方案,或者同伴團結合作意識。在適當的機會給予科學的引導,不包辦孩子的任務。及時對幼兒的成功給予鼓勵,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并增加游戲熱情和游戲積極性。
兒童游戲中如何為幼兒選擇或者提供材料的問題這時候就特別重要了。這次的讀書學習后,我發現其實自主性游戲材料的提供并非越多越好,材料太多會使幼兒出現無從選擇,或喜新厭舊。在一次游戲觀察過程中我發現,當孩子面前有很多材料時候孩子的整個游戲幾乎都是獨自在那完成,根本就沒有和同伴討論交流的意識,當然結果往往也很一般,沒什么創意。其間教師的啟發引導也很重要,記得那是在一次拼圖游戲活動中,樂樂小朋友興致勃勃的要拼一個機器人,他發現自己需要一個梯形做帽子。而正好此時已經沒有梯形了?樂樂說:“老師能不能再給我找個梯形?”我看了看他,蹲下身笑著對孩子說:“梯形沒有了,那你看這現有的圖形寶寶能不能拼一個梯形呢?”孩子恍然大悟,幾分鐘后我發現樂樂已經用兩個三角形和一個正方形平成的一個梯形帽子。所以教師的教育引導要讓兒童在與環境和材料的相互磨合中,學會發現問題并嘗試自己解決問題。
本次讀書學習后,我摒棄了過去對兒童游戲不正確的的`認識,將更科學的兒童游戲理念運用的現實教學中。比如建構區游戲指導。建構區游戲在幼兒教育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操作性強,具有廣闊的想象空間和可創造性,有利于幼兒積極動手動腦,促進幼兒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提高幼兒創造潛能充分開發的有效途徑與手段。在開展建構區游戲之前:我會和幼兒一同討論,確定好今天要玩的游戲主題。提醒幼兒進區規則。材料的提供方面我會盡可能提供各種材料,為幼兒提供想象創造空間,在游戲過程中遇到困難,我會引導幼兒和同伴討論商量,嘗試改正。自己想辦法而不是老師先說出解決問題方法,游戲過程后,我會和幼兒對今天的游戲成果進行分享,并及時給予鼓勵。我的實踐結果是:班級里的游戲活動越來好,孩子的參與熱情高漲。真正做到了在“玩中學”“玩中獲”。所以,建構區中的自主性游戲的開展,既尊重了幼兒的游戲意愿,又發揮了幼兒游戲的主觀能動性,真正讓幼兒在快樂中進步成長。
沒有學習就沒有進步,終身學習才能不被飛速發展的社會所淘汰,這次的讀書學習讓我學到了很多,我相信在兒童游戲指導活動中我一定會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