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最美逆行者》觀后感心得(精選5篇)
央視《最美逆行者》觀后感心得 篇1
經國序民,正其制度。疫情讓人們直觀感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駕馭復雜局面、應對風險挑戰的強大能力。
疫情考驗的,遠不止一國的公共衛生治理能力,更是整個國家體系的動員力和執行力。風險挑戰面前,集中統一領導下,全國上下打響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330多支醫療隊、超過4萬名醫務人員先后馳援湖北;各地建設力量迅速集結,短時間內建好了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和一批方艙醫院;防控物資有缺口,工信部門迅速摸排家底,發動企業生產,商務部門全力保障物資調度;勞動力返崗有困難,交通部門組織鐵路專列、長途包車……英國48家集團俱樂部主席斯蒂芬·佩里認為,中國之所以能用較短時間就遏制住疫情擴散,“關鍵在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
新中國成立70年,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是因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建立和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加強和完善國家治理。這次面對空前的疫情,十幾億人口的大國,水不停,電不停,暖不停,通信不停,物資供應不斷,社會秩序不亂……只有中國,只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才能做到。疫情防控的成功實踐也再一次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之所以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就是因為它是從中國的社會土壤中生長起來的,就是因為它是根植于14億人民發自內心的自覺認同。
央視《最美逆行者》觀后感心得 篇2
新冠肺炎疫情是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也是考驗黨員干部的一道考題。早在延安時期,曾提出“我們隊伍里邊有一種恐慌,不是經濟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領恐慌”。進入新時代,曾強調“本領恐慌在黨內相當一個范圍、相當一個時期都是存在的”。面對自身“能力賬戶”余額不足,黨員要為本領及時“充值”。
提升“應對危機”的本領。急難險重最能考驗黨員干部。疫情是危機,如何轉“危”為“機”是黨員干部面對的考題。面對疫情,最需要黨員干部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關鍵時刻沖得上去、危難關頭豁得出來。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廣大黨員干部吸取“非典”經驗教訓迅速行動。在這場公共危機的“硬仗”中,黨員干部不斷錘煉應對危機的能力。340多支醫療隊,超4萬名醫護人員先后馳援湖北,全國頂級專家匯聚武漢,社會捐款資金超過137億元,物資超過9907萬件,危難中各界力量擰成一股繩,匯成一股勁。
提升“基層治理”的本領。基層工作千頭萬緒、千辛萬苦、千難萬難。疫情是個大考,是面鏡子,能力、素質、作為無不被照得一清二楚,也反映出黨員干部不同程度的“本領恐慌”。“不會干”“干著急”“跟不上”等成為突出問題。一些黨員干部的表現“不盡人意”“原形畢露”,防疫“考卷”答得差強人意。“混日子”“不擔當”“效率低”“反應慢”……這是基層治理能力不強的典型表現。面對越來越重、越來越新的工作任務,黨員干部要在“勇”“智”“謀”“能”上下功夫,進一步理清治理思路,提高工作本領。
提升“充電續航”的本領。知識爆炸的信息時代,人們所掌握知識的“保質期”越來越短,“折舊率”越來越快,一味“啃老本”必然導致“營養不良”。廣大黨員干部只有重視“本領恐慌”問題,常懷憂患意識,不斷“充電續航”才能有所作為。新冠肺炎疫情是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沒有先例可循,沒有現成答案可找,只有主動思考,大膽實踐,才能找到答案。面對未知情況,黨員干部要始終保持“本領恐慌”的緊迫感,自覺把“充電續航”作為一種態度、一種責任。
央視《最美逆行者》觀后感心得 篇3
中華民族歷史上經歷過很多磨難,但從來沒有被壓垮過,而是愈挫愈勇,不斷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面對疫情,中國人民唱響的是“團結就是力量”的大合唱,展現的是億萬人民團結如一人的中國精神。
在疫情防控的每一道戰壕里,在生死攸關的每一次較量中,都銘刻著無數勇士的逆行身影。他們是感動中國也感動世界的白衣天使,是聞令即動、勇挑重擔的人民解放軍指戰員,是不懼風雨、堅守一線的廣大社區工作者、公安干警、基層干部、下沉干部、志愿者,是加班加點生產醫療物資的工人,是火速建成各地應急醫院的農民工,是每天穿梭于大街小巷的快遞小哥,也是一戶戶宅在家里的普通民眾……14億國人同舟共濟,眾志成城,堅定信心,對疫情展開頑強斗爭。“我要向所有目前生活在中國的人、那些無法過上正常生活的人表達感激之情。”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說,中國人民以付出巨大自我犧牲的方式,為全人類作出重大貢獻。
歷覽新中國成立70年來開天辟地的創業史,有無數精彩故事傳說由人民奮斗書寫,有無數中國奇跡由人民攜手創造。從建設新中國“敢教日月換新天”,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人間正道是滄桑”,共和國的大廈是靠一塊塊磚壘起來的,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這次抗擊疫情的斗爭讓我們再次看到: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團結精神的人民。同舟共濟、團結一心,是中華民族一以貫之的文化基因。也正是因為有這種眾人拾柴、涓滴匯海的中國精神、中國力量,才讓我們更加堅信:疫情防控阻擊戰一定能打贏。
央視《最美逆行者》觀后感心得 篇4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組工干部要學會給先進喝彩。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黨員干部要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在防疫一線,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盡職盡責,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嚴格按照“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防疫要求,深入一線,做實做細,從疫情防控,到組織復工生產,件件都有著落,有承諾。讓黨放心,讓群眾滿意。對于那些沖鋒在前,逆行在路上的防疫英雄,組工干部要及時發現、宣傳,為“干事者”喝彩。黨員隊伍中脫穎而出的后備人才,要給予更多關愛和鼓勵,讓優秀成為人才培養的基礎,為黨發現和培養更多具有擔當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創新人才。上海市組織部門聯合社區公益行動開展聯防聯控工作,涌現出了眾多網紅級優秀人才,及時發現宣傳,并將個人事跡歸檔保存。既是對人才的激勵,又是給人才的培養。很有現實指導性、針對性和實效性,為基層人才成長提供了強大的正能量。
“紅紅臉,出出汗。”組工干部要學會給后進“喝斥”。對人才培養和造就,要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聽群眾的聲音,對人才培養,群眾最有發言權。疫情就是敵情,防疫就是戰斗。在防控疫情形勢嚴峻復雜的情況下,倘若降低要求,放松警惕,喪失斗志,沒有勇氣,那一定會成為懦夫和恥辱。在疫情防控面前,當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黨員帶頭遵守防控原則和法律法規,努力成為基層銅墻鐵壁的一磚一瓦。為打贏疫情阻擊戰,奉獻青春活力和為民激情。組工干部要學會到疫情控制一線,對那些站在“后面”喊、不在前線干,站在邊上看、不在前頭干的黨員干部,都要“扯扯袖子”,提提醒;甚至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要有喝斥聲。叫停“形式主義”,是組工干部的責任與擔當。疫情防控的成效是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的檢驗。通過叫停方式,讓那些熱衷“面子”,卻沒有“里子”;熱衷“喊”,卻沒有“干”的黨員干部,“紅紅臉”“出出汗”。既是對人才的保護,又是對人才的警示教育。批評教育,是讓人才有更好的成長選擇,讓人才有更安全的培養環境。北京市朝陽區在疫情防控工作中,開展專項整治行動,讓組工干部沉下去,對那些“面子”強,里子弱的干部,給予喝斥,叫停。讓更多干事創業的好黨員好干部,脫穎而出。
“之善若水。”組工干部要學會給自己“喝水”。組工干部是黨建工作的核心成員。講政治、講正氣,是組工干部的重要使命和責任。不忘服務黨員的初心,牢記引領黨建的使命。組工干部要多給自己“喝水”。意識到自己知識欠缺,就給自己補充“知識水”;意識到自己“能力弱”,就給自己補充“能力水”;“意識到“心理壓力”,就給自己補充“心理健康”。等等。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守好自己的門,做好自己的事”,這是當前疫情防控工作中最重要的責任。疫情面前,人人有責。宅在家,不慌亂;站在崗,不添亂。群策群力,聯防聯控,一定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總體戰、阻擊戰。組工干部要學會尊重事實,認認真真做好崗位工作,盡心盡責提高服務水平。讓自己成為敢檢視不足、對標責任、補充短板的“組工人”。天津市組織部門制定了疫情防控中干部預警機制,確保組工干部始終保持工作激情和活力,不斷提高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強化“越是艱險越向前”的組工精神。
能喝的組工干部,寧靜致遠。但愿每個組工干部都能成為新時代黨的事業健康發展新動能。
央視《最美逆行者》觀后感心得 篇5
目前,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全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也在加快恢復,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也已取得積極成效。雖然不時還會有境外輸入性病例的威脅存在,但總體來說,國內的形勢已經基本穩定。回顧這場災難,有很多人被感動,也有太多的人值得被感恩。
3月10日,專門赴湖北省武漢市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看望和慰問奮戰在一線的廣大醫務工作者、解放軍指戰員、社區工作者、公安干警、基層干部、下沉干部、志愿者和患者群眾、社區居民。這是自疫情發生以來第三次親臨戰“疫”一線考察調研。“關鍵時刻,決勝之地,領袖和人民在一起。”用行動詮釋了何為負責任的領袖擔當。
強將手下無弱兵,領袖如此,百姓怎會拖后腿?疫情襲來之時,正值春節期間,在中央的號召和地方的管控之下,國人開啟了“家里蹲”模式。疫情的防控,不能小瞧普通人們的力量,正是由于這千千萬萬普通老百姓負責任的“家里蹲”,才讓疫情在如此快的時間內得到控制。反觀歐美現狀,中國老百姓的這份負責任的態度顯得如此難能可貴。
近日,馳援湖北的國家醫療隊也開始分批踏上返程。從一些短視頻中可以看到,各地紛紛用高規格方式來致敬和歡迎從一線回來的醫務工作者。國家衛生健康委發言人贊頌醫務工作者的一首詩讓人印象深刻:“一曲離騷,唱不盡楚地高風亮節;赤壁烈焰,掩映著白袍執甲逆行身影;櫻花爛漫,送別親愛的戰友凱旋;大江東去,道不盡你們豐功偉績。”
在向一線醫務工作者致敬的同時,他們背后的志愿者和基層工作者也不能被遺忘。例如武漢大學關愛一線醫務人員子女志愿服務隊,就是這樣的一支致力于為來自金銀潭、雷神山等100多家醫院和全國支援湖北的641名一線醫務人員子女服務的志愿者隊伍。在這場戰“疫”中,他們在線上輔導4745次,連線時長達297426分鐘。像這樣的志愿者隊伍在全國不是少數。帶著紅袖標的基層工作者更是隨處可見,他們也是支撐這場戰“疫”勝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這場戰“疫”的勝利,不論是國之領袖,還是市井民眾,不論是專家學者、醫務工作者、政府官員,還是志愿者、基層工作者,無不在用行動詮釋兩個字——責任。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是一場人民的勝利,要歸功于每一個負責任的中國人!這場戰“疫”中的感動,讓多少人在心中吶喊:此生無悔入華夏,來生還為中國人!這就是14億生活在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偉大人民,這就是偉大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