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青聯第十三屆全委會觀后感心得(通用3篇)
全國青聯第十三屆全委會觀后感心得 篇1
翻開歷史的畫卷。一個個鮮明的人物呈現bai在眼前,du一個個動人的故事傳說,激蕩著人們zhi的內心。
把青春獻給祖國,用我們的內心的熱情譜寫出動人的樂章,一個個動人的場景,再度讓我們沉浸于感動之中。
雷鋒,一位被人熟知的人物,他用他的激情與熱情幫助別人,把自己的青春獻給了祖國。
孔繁森,一位支援西藏的干部,用自己一顆為人民服務的心,收養孤兒,做出政績,把自己的青春獻給了祖國。
作為21世紀的青年,我們應擁有一顆報效祖國的志愿,以振興民族的使命為已任,堅定社會主義信念,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并為此而堅持不懈的奮斗。
把青春獻給祖國,用自己的一腔熱血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不斷進取,不斷創新,永遠向前進。
把青春獻給祖國,用自己的智慧與力量為祖國建設事業的繁榮昌盛,社會主義江山的鞏固,任重而道遠。
把青春獻給祖國,看到五星紅旗冉冉升起,聽著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難道你會無動于衷,不為之感動嗎?沒有一點想報效祖國的念頭嗎?那么就用你高深的學識和深造的眼光來報效祖國。
讓我們腳踏實地,憑著一顆赤子之心,為我們的祖國奉獻我們的全部。
國家是大家的,愛國是每個人的本分,人類最高道德具有一顆愛國心,把自己的青春與精力全心全意投入到報效祖國的行列中,愛祖國猶如愛自己的家一樣,只有付出努力,建設成強大的國家,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把青春獻給祖國,讓我們的祖國以嶄新的姿態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沖決歷史桎梏,浩蕩歷史之積穢,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危機。”是我們青年的使命,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而下定決心為祖國奉獻一切,奔向未來,用飽蘸智慧的畫筆去描繪祖國未來的宏圖。
把青春獻給祖國,為了祖國光明的前途,為了共產主義的燦爛未來,干!拼!
全國青聯第十三屆全委會觀后感心得 篇2
100年前,激昂的反抗聲響徹全國,是青年人保家衛國,在世界上為祖國力爭主權的豪邁勝利;100年后,蓬勃的奮斗風吹滿神州,是新青年追求未來,中國新時代發展壯大的雄偉篇章。
“五四運動”100周年,中華雄獅神采奕奕,青春血液奮斗沸騰。
100年前,中國大地淪陷在黑暗的社會中,舊政府腐敗無能,無力立足世界,即便作為一戰獲勝國家之一,也無法參與議會,得到分利,只能任人宰割。為什么?憑什么?不屈的聲音從一群青年人中發出并蔓延、擴散。1919年5月3日晚,北京大學及北京各校學生代表上千人在北大法科禮堂集會,由京報主筆邵飄萍,報告巴黎和會上的失敗的外交,群情激奮。北大一位同學當場咬破中指,撕斷衣襟血書“還我青島”四個大字,場面更加激動,第2天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爆發,“外爭國權,內懲國賊!”、“拒絕在合約上簽字!”,這些青春的血液在全中國燃燒起來,拼盡全力在向全世界發聲。
100年后,新中國成立70周年臨近,祖國逐漸在向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跨步。這其中也有許多無論是否天賦異稟,但都樂于奉獻的青年人在貢獻力量。新中國在走向強大,在青春血液的不斷拼搏中成長,在新興領域中占盡優勢,始終快人一步。5G技術,世界上同步競爭的研究課題,在別人尚在研究階段,我國就已開始廣泛應用,投入尋常百姓家來測驗,高新技術因為青年人的奮斗使祖國站上世界的頂峰。傳統文化,是對中華文化的薪火相傳。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有了一代承接文化的青年人,這些美妙的技術又怎么會斷了根蒂。
100年的奮斗已經讓中國有了煥然一新的面貌,然而要走的路依舊很遠,要探索的未來依舊很長,無奮斗不青春!讓我們在青春時期奮斗,努力使祖國騰飛到世界最高峰。
全國青聯第十三屆全委會觀后感心得 篇3
喜歡坐在摩天輪上傾聽風兒的叮嚀;喜歡乘著飛機享受翱翔于天空的喜悅;喜歡陪伴在機器人身旁感受不可思議的真實;喜歡在電視機前一覽我大中國創下的無數奇跡!中國在時間的考驗下,在改革開放四十年間,將一個個不可能變為了現實,讓我們每個人都能感受到中國觸手可及的變化。
記得鄧稼先同志在臨終前說出了這樣一句話:不要和人家差得太遠。這看似簡單的幾個字組合在一起,凝聚成了一股強大的力量,震撼著我們每個人的心靈!曾幾何時,因為匈奴進逼長安,漢武帝不得不派使張騫出使西域,而正因為這次出使西域,為西漢開辟了一條文明的“絲綢之路”;幾百年前,中國忍受著外來侵略者摧枯拉朽的入侵,那勢如破竹的力量迫使我們一次次無助地妥協,同時又賜予了我們奮起反抗的精神;因為清政府的日益腐敗,閉關鎖國,孫中山先生領導人民開始踏上了新的建設美好中國的征程;看著中國經濟的蕭條,可親可敬的偉人同志毅然召開了十一屆三中全會,帶領中國的目光瞄向了深邃大海的四面八方;而現在,我們的國家已建設“一帶一路”,與沿線國家共同發展,漸漸朝著“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目標奮力發展著......一條條充滿鮮血的漫漫長路,見證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不懈的斗爭!我們不怕差距,因為我們懂得“解脫自身的局限”!
孟子說天將降大任于那些在苦難中前進的人,李白說長風破浪總會有個結果,屈原說長路漫漫,我們總會找到屬于我們的太陽的光芒,中國則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喊出了它的“口號”——我的中國夢,我的中華魂,我的中國路,我的不平凡!
我喜歡路遙先生在《平凡的世界》中孫少平信中的一句話——不要怕苦難!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難,苦難就會給人帶來崇高感。對于中國的過去來說,苦難就是看著中國的版圖一塊塊被蠶食,經濟蕭條,民不聊生,我們得到的“崇高感”就是在我們強大后,又親手“奪”回了屬于我們的主權,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正朝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奮力發展著;對于中國的現在來說,苦難就是“中國式改革總會遇到中國式阻力”,而我們所獲得的崇高感就是在這屬于我們的道路中一步一個腳印,感受這個充滿挫折與泥濘、幸福與收獲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