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約糧食班會的心得體會范文(精選30篇)
節約糧食班會的心得體會范文 篇1
一天,農民牛伯伯趕著大車進城來賣糧食。
走著走著,牛伯伯看見一只小白兔正往垃圾箱里倒吃剩下的白花花的米飯,心里很不是滋味,就走過去對它說:“你知道我們種糧食有多么不容易嗎?我們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好不容易收獲的糧食就這樣被你白白浪費了多可惜呀!”
小白兔聽了牛伯伯的話并不以為然,說:“種地有什么難的,我隨便就可以種出許多糧食。”牛伯伯聽了說:“好呀,那就請你明年一起去鄉下種糧食試試吧。”
第二年,小白兔真的去了,每天天剛亮,小白兔就被牛伯伯叫醒開始下地干活,在稻田里插秧的時侯,小白兔的腿和腳都泡在泥水里,水田里到處都是螞蝗,咬的小白兔又痛又癢,一個月下來,小白兔就被累的腰酸背痛。
好景不長,剛插好的秧苗沒幾天就被一場突如其來的冰雹砸的東倒西歪,小白兔坐在地上哇哇大哭起來。
小白兔終于明白種糧食多么不容易,它對牛伯伯說:“對不起,我以后再也不浪費糧食了。”
節約糧食班會的心得體會范文 篇2
糧食,是我們維持生命重要的部分,我們一定要時刻懂得愛惜糧食。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世界上有許多人不愛惜糧食。在學校,我吃完飯下樓去放碗,發現下面所有的垃圾桶都被倒上了滿滿的蔬菜、米飯還有肉。
在外面飯館看見了客人吃過的桌子上有許多剩下的菜,碗里的米飯根本就沒吃。
在菜市場,看到水果、蔬菜、一小塊肉,有一些是很新鮮的,但都一不小心被拋到了地上。我跟他們說:“你賣的新鮮東西掉了。”他們總是說:“謝謝你,小朋友,都掉到地上了,這么臟了,誰還會要呀,讓它就扔在地上得了!”
糧食,是我們生命的源泉,世界上太多人浪費糧食,許多人還吃不飽飯,許多人因為沒有足夠的糧食而被餓死。
你浪費糧食,就等于浪費國家資源;你浪費糧食,就等于浪費世界資源。你浪費糧食,就等于剝奪其他人的生命。讓我們節約糧食,從我做起!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讓我們節約糧食,光盤行動。珍惜農民伯伯的勞動成果!
節約糧食班會的心得體會范文 篇3
在我小的時候,跟姥姥姥爺住在一起,老一輩人的思想十分的節約傳統,他們經常在飯桌上教育我,一定要珍惜糧食,不能夠浪費一粒米,我也跟著他們養成了這個好習慣。
每天我在學校食堂吃完飯以后,都會仔仔細細的把盤子上剩下來的米粒,認認真真的用筷子加下來,我不會讓自己的碗上有剩飯的。反觀其他的同學,我看到很多人都是一盤米飯吃了幾口就不吃了,還有很多菜,也是這樣,吃不完的食物,被他們全都扔在了一個塑料桶內。
我覺得既然吃不下這么多的食物,為什么不在打飯的時候讓叔叔少盛一點呢。造成這么多沒有必要的浪費,讓我看在眼里著實覺得心疼,要知道現在還有很多地方的人沒有飯吃呢。
我呼吁大家以后在吃飯的時候,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要造成沒有必要的糧食浪費了。
節約糧食班會的心得體會范文 篇4
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到浪費現象,也許我們并沒有意識到自己也在浪費。
隨父親走進豪華的飯店,映入眼簾的是光滑的玻璃桌上擺放的各種各樣的美味佳肴,桌子四周的嘉朋正在歡笑,人們高高興興的碰杯,快快樂樂的交談。一番酒酣耳熱之后沒有誰再交盞動筷了,看著滿桌的狼藉,光彩奪目的美麗頃石面目全非;高腳杯旁的米飯哭泣自己生命的無用,桌下的青菜則嘆息短暫的一生,滿滿的一碗湯盼望客人的光顧……或許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有的老人跪在街頭乞討,有的兒童面黃肌瘦,更可怕的是那路旁掙扎的白骨。
不知不覺宴會已經結束,人們捧腹而出,我回頭望著那些剩下的飯菜久久不愿離開,我有心將那些飯菜打包回家,卻怎么也說不出口,最終還是被爸爸揮手而去。回到家,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有一種莫名的負罪感,那些糧食的身影時時展現在我的眼前,我為我的行為深感慚愧,我想我的擺闊氣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犯罪”。
或許我不能制止浪費,但以我的微薄之力可以結束自身的浪費,凡事貴在堅持,長此以往節約會內化為我行為的習慣。
節約糧食班會的心得體會范文 篇5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今天放學回家的路上,我經過一片綠油油的農田,農田里長著生機勃勃的禾苗。
有一位農民婆婆,頭發花白,臉膛黑紅,額頭上長滿了許多皺紋,正在弓著腿彎著腰,雙手緊握鋤頭,一前一后地揮動著。婆婆先用鋤頭把雜草鋤掉,再給禾苗培土。在陽光的照射下,婆婆的額頭上冒出了細密的汗珠,婆婆不時地用粗糙的手臂擦抹額頭的汗水。偶爾,婆婆也會停下來用一只手輕輕錘打酸痛的后腰。婆婆望著剛發芽的禾苗,甩著汗珠子欣慰地微笑。還有一位農民伯伯,面戴口罩,背上背著噴霧,正在噴灑農藥給禾苗殺蟲呢!看到這種情景,頓時讓我想起了“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我覺得農民種田很辛苦,他們不怕風吹雨打,在春雨中播種施肥,在烈日下除草殺蟲,日復一日,終于熬到了收獲的季節,卻又把用辛苦和汗水換來的糧食蔬果供給了我們,而自己僅有微薄的收入。所以,生活中,我們要珍惜糧食,節約糧食,請勿浪費,更要把“光盤行動”落到實處。
節約糧食班會的心得體會范文 篇6
在我國悠久的家風傳統中,“勤儉”堪稱古今第一家風。“萬噸油裝不滿漏砂鍋”這句話的含義是:糧滿倉、油滿缸、金銀財寶裝滿箱,也經不住窮奢極欲,揮霍無度。正所謂“天下之事,常成于勤儉而敗于奢靡”。蔡學嶺父親將其作為家訓,就是提醒后人,“有余糧也不能忘了過去的苦日子,任何時候都不能浪費糧食。”這無疑是給后人最好的饋贈。
優良家風是一個家族最寶貴的財富,是無形的“傳家寶”。勤儉家風既包含樸素持家的價值觀念,也包含崇德向善的美好愿望,如諸葛亮《誡子書》中的“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司馬光《訓儉示康》中的“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朱柏廬《治家格言》中的“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節約不僅僅體現在糧食上,更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勤儉”傳家,就是要傳承老一輩的優良品德,讓家人及后人謹遵“傳家寶”的教誨,讓勤儉成為習慣,讓節約成為生活方式。
“勤儉”傳家,不只是掛在嘴邊的口頭禪,更重要的是以身示范。宋代理學家朱熹歷仕四朝卻一生淡泊名利、安守清貧。一次,他去看望女兒女婿,留下來吃飯。因家中貧困,女兒只端出幾碗大麥飯,對父親很是愧疚。朱熹卻不以為意,開開心心地吃了,并告訴女兒勤儉度日是良好家風,對于飲食,不必計較好壞。許多老一輩革命家也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周恩來總理從不浪費一粒米、一片菜葉,每次吃完飯,總會夾起一片菜葉把碗底一抹,把飯湯吃干凈,最后把菜葉吃掉,偶爾掉在了桌上一顆飯粒,也要撿起來吃掉。
但凡老一輩,都會思量日后為后人留點什么。“留財”還是“留德”,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見識和胸襟。無論是古代先賢還是老一輩革命家,都崇尚“節用裕民,儉以養德”,不以家財留子孫,而以美德傳后人。
今天,我們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雖然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能丟,艱苦奮斗、厲行節約的本色不能變。“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這是我們從小家到大家,都必須遵循的道理。我們應該以“勤儉”傳家,從“娃娃”抓起,從節約糧食做起,不浪費一粒米、一滴油、一度電,引導我們的家人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養成勤儉節約、反對浪費的良好習慣,讓優良家風代代相傳,讓懿行美德生生不息。
節約糧食班會的心得體會范文 篇7
為了進一步明確節約糧食的特殊意義,引導每個學生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把節約糧食內化為自覺,成為習慣,實驗小學開展了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主題班會活動。
由于班主任的精心準備,各班展示的班會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各具特色。低年級的主題班會上,班主任老師引導孩子們誦讀古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觀看糧食制作過程的圖片,教育孩子們“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
中年級的主題班會上,老師們引導學生通過觀看節糧視頻宣傳片、比較浪費糧食和缺少糧食的數據,讓學生懂得民以食為天,浪費可恥。通過傳授節約糧食小知識,教導學生在生活中樹立科學意識、營養意識,杜絕浪費。高年級的。主題班會上,闡述了世界糧食日的由來、愛糧節糧的重要意義,引導學生討論了身邊的浪費現象以及節糧小竅門,還進行了“節約糧食 從我做起”的一句話提示語活動,以提示身邊同學和家人節約糧食。
“稻糧菽,麥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響亮而富有節奏的愛糧節糧倡議不時在各班教室響起。通過節糧主題班會活動,弘揚了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增強了青少年愛惜糧食的意識。相信本次活動將促進學生們自覺參與到節糧行動中來。
節約糧食班會的心得體會范文 篇8
從古代開始,就有許多人因饑餓而在死亡的邊緣上掙扎。如今現在,因為科技的不斷進步,一座座高樓大廈拔地而起,農業的產量也比以前翻了好幾倍,人們過著衣食無憂的日子。而現在,《節約糧食》這個話題又引起了人們的熱議。
在我們中國這個地大物博的國家里,鋪張浪費隨處可見。也許你并未意識到自己在浪費,也許你認為浪費這一點點算不了什么,也許你仍然以為我們祖國地大物博……由于人們的生活過得越來越好,“節約”一詞在人們的心里已日漸忽視和淡忘了。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種種的浪費現象如果繼續下去的.話,其后果是會不堪設想!
"節約糧食,從我做起。"是我們常常掛在嘴邊的,可有多少人做得到呢?現在都在提倡光盤,有那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光盤使者,難道中國人民還沒明白嗎,浪費可恥!吃多少拿多少這個道理還用我來強調嗎?要讓節約成為自覺,成為習慣。難道你們忘了:在長征途中,有許多革命先烈因饑寒交迫而死。所以,我們要節約糧食,要不然我們怎么對得起那些革命先烈呢!
節約糧食,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而不是說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費得起就可以浪費。浪費是一種可恥的行為。只要心里存有節約的意識,處處我們都可以當節約小天使!記住:節約糧食從我做起!讓我們的國家變得更加美好,更加溫暖!
節約糧食班會的心得體會范文 篇9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我們大家都能熟背,它讓我們懂得了農民伯伯種田的艱辛,同時告訴我們要珍惜農民伯伯的勞動成果、珍惜每一粒糧食。
可是“珍惜糧食”說著容易做起來難,因為我們此刻在家里都是爸爸媽媽的小王子、小公主,他們總是擔心我們的健康,給我們買好多好吃的。我媽媽也是這樣,經常給我做好多好吃的飯菜,可是我卻不領情,總是挑食,不好好吃飯。之后媽媽生氣了,就給我下了任務,讓我每一天中午必須吃完一小碗米,否則就不許看電視。剛開始我沒有辦法,就只好盡力去把飯吃完。之后我想出了一個好主意,就是趁媽媽不注意的時候把飯偷偷倒在垃圾桶里。這樣,媽媽看到空空的碗就會很高興,我就能看電視了。有一天我和媽媽一起看電視時,屏幕上出現了一雙雙因饑餓而睜得大大的眼睛,他們都是非洲兒童。他們沒有衣服穿,也沒有飯吃,更沒有好玩的玩具。他們的身體都是十分瘦弱,看了讓人心痛不已。媽媽說他們那里很貧窮,小孩沒有學上,甚至連溫飽問題都解決不了。看到那里,再想想我每一天偷偷地把吃不完的飯菜倒在垃圾桶里的行為,我的臉一下子就紅了。我在心里暗暗地想:以后我必須要珍惜每一粒糧食,再也不能浪費食物了。
期望每一個同學都能養成勤儉節儉的好習慣。節儉糧食,從我做起!
節約糧食班會的心得體會范文 篇10
這位偉人,有著一生用不完的美筵,正是因為他的節儉。馮玉祥將軍教育兒子馮洪國也是如此:“兒啊,你要脫下軍裝、皮鞋到牛柵里去熏一下,聞一聞牛屎味,才會知道五谷香。古人說:奢能滅志,儉以養德。你雖然還不曾管事,談不上奢華,但以你的穿戴上看,是危險的!”這蘊含著深刻道理的話“一板子”把馮洪國打醒了。他脫下了軍裝、皮鞋,換上了青年的便衣,穿上了粗布鞋。事情是這樣的,馮洪國日本留學回國后,看望多年不見的老父親,當父親看到兒子身著西裝腳蹬皮鞋,渾身散發著濃濃的香水味,便這樣地教育自己的兒子。
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補丁、牛棚已經離我們越來越遠了。我們看到的是優越的生活環境,一到夜晚,萬盞燈火大放光芒,一幢幢大廈頓時披上了寶石鑲嵌的衣衫;一條條街道猶如星光閃耀的銀河;再加上射燈如探照燈似的來回晃動,而在這閃耀著的美麗背后,又有誰看到了浪費的影子。的確,許多人都會這樣認為:生活條件好了,就應該有這樣的享受。于是,節約也隨之被人們拋在了腦后。
這天中午,我經過學校的小店,里面真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啊!同學們進來時迫不及待,出來時滿載而歸,我嘗點你的薯條,你吃點我的雞腿,真是不亦樂乎。我在班級里簡單地做了一個調查:平均每天到小店去4次以上的有6人;去3次的有10人;去2次的有30人;去一次的有7人;一次都不去的沒有(因為今天不去明天可能就去了,雖然我去小店的次數不算多,但我也在去的行列中)。去小店為了買學習用品的占四分之一;肚子餓買吃的占四分之一;還有四分之二的是為了解讒,看到別人在吃自己也要吃,更有同學是拿零食當午飯,中午菜不合胃口就一倒了之。前幾天班級里還掀起了一股風,看誰穿得最有品味,今天你穿李寧,明天我就要換上安踏,有人還嘲笑同學穿假。哎,我真想告訴大家,勤儉才是咱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而不是攀比與浪費啊!
節約糧食班會的心得體會范文 篇11
水是大地不可缺少的,也是我們的生命源泉。萬木蔥綠的大自然離不開水。
過去,大家都以為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由于日益加重的環境污染和毫無控制的濫用,造成了全球性的水荒,大自然終于向人類敲響了敬重:節約用水已經成為保證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燃眉之急。
去年暑假,我和爸爸媽媽回鄉探親,在路過一座大城市時,看到人們拿著塑料桶,排著長隊,等待從消防車中接取一定量的用水。親朋好友串門,歡迎的禮品是一桶清清涼涼的水。前幾天,我從電視中看到一則更令人震驚的消息,中華民族的搖籃,我們的母親河——黃河的干流竟發生斷流。斷流的范圍從山東直迫河南。聽爸爸講,我國由于缺水造成工農業生產的損失十分嚴重。節約用水對于我們來說已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候了。可在我們周圍,浪費水的現象隨處可見:馬路旁自來水管破裂,清水橫流十天半月,過路人視而不見,有關管理單位也充耳不聞。為了賺錢,擦車的人隨便擰開消防水龍頭,地上水流成河。許多家庭抽水馬桶日夜“泉水叮咚”。商販夏季推銷水槍這種“武器”也由輕型向重型發展,用水量不斷增加。在學校里,有些同學洗完手或抹布,沒有隨手關好水龍頭,導致流水不斷的現象時有發生。
節約用水,不僅是家長和大人們的事,我們小學生也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自己不玩,也要勸告小伙伴們不去玩那些浪費水的玩局。
我們要從小樹立環保意識、節水意識。這不僅僅是為了今天,更重要的是為了我們青山綠水,碧水長流的未來。
節約糧食班會的心得體會范文 篇12
小時候,老師就教導我們“誰只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讓我們明白了糧食是來之不易的,我們應該要好好珍惜才對。所以,讓我們都做一個節約糧食的人吧!
走進學校,如果仔細去注意的話,不難發現學校的泔水桶里每天都堆得滿滿的,有剩菜、剩飯還有整個饅頭,每一個來到它跟前的人,都會用一個極瀟灑的姿勢,賦予那白白的饅頭一道優美的弧線。雖然我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糧食是自家帶來的,不需要花錢去買,但是我們也不必這么浪費它,這也是我們的父母頭頂烈日,腳踩熱土,花費心血種出來的。如果這一切讓父母看到,他們又會怎么想,除了痛惜之外,還有什么呢?。
也許有人說:“這是小題大做,不就是點糧食嗎?”是的,雖然扔掉的糧食不多,可是扔掉的卻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個不愛惜糧食的人,也會不愛惜其他的一切,到頭來只能成為一個自私自利的人。這樣的人,最終會被社會拋棄,就像你把饅頭扔進泔水桶一樣。
只要存有節約的意識,其實做起來很簡單: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菜;在餐館用餐時點菜要適量,而不應該擺闊氣,亂點一氣;吃不完的飯菜打包帶回家。
節約糧食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要盡的責任,我們都應該做一個節約糧食的人,珍惜農民伯伯的勞動果實才行
節約糧食班會的心得體會范文 篇13
我每次在食堂吃午飯時,總能看到同學們毫不心疼地倒掉吃剩的米飯,因此感到十分痛心。
米這個字,可以分成三段,這三段像八、十和八。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從稻谷到我們人類吃的大米,需要經過八十八道工序。別聽只有八十八道工序,在沒有任何機器幫助的古代,經歷八十八道工序可是很累人的!
然而,當今世界上浪費糧食現象最嚴重的就是我們中國了,這可不是一件光榮的事。我們中國有十幾億人,每年浪費的糧食數以萬計,想想都不寒而栗。
浪費糧食的現象與一些人的道德低下密不可分。有些人愛“面子”,覺得打包很丟人,那他怎么不想想,剩飯豈不是更丟人?還有些人愛貪小便宜,只要是別人請客付錢,自己就無所謂浪不浪費,反正是別人的錢嘛!殊不知“糧食”等于“辛苦”,“辛苦”等于“農民的血汗”啊!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這些都是古人對那個時代人們的告誡,更是對后人的警告啊!可豐衣足食的現代人,卻感受不到食物的珍貴。這也許跟城市化有關,老人們知道糧食來之不易,年輕人卻置若罔聞。
糧食是一滴滴汗水,是一次次辛勤勞作,是一次次經受風吹雨打換來的,而浪費糧食,只要拿著飯盒,一倒就完事,即使餐廳的墻上貼滿了“珍惜糧食”的標語,可又有幾個人會真正去做呢?所以,節約糧食,刻不容緩,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從日常做起,懷著一顆感恩的心,珍惜一米一糧。
節約糧食班會的心得體會范文 篇14
珍惜糧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媽媽總是說我浪費糧食,因為我每次吃飯都會剩一點,媽媽就開始對我說:“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都聽了上百遍了。
后來媽媽放了一段窮苦人沒有飯吃的孩子的視頻,我覺得好可憐,原來我是這么的幸福。我終于明白媽媽為什么說浪費就是犯罪的道理了,我以后再也不剩飯了。每當我在學校吃午飯時,就會想起媽媽說的話:浪費就是犯罪。飯盒里還剩一粒米飯、一塊菜都要吃完,不再浪費糧食。看著吃得干干凈凈的飯盒,我都會露出甜甜的笑容。
節約糧食班會的心得體會范文 篇15
吃著香香的米飯,吃著可口的菜,我不知不覺得想起《憫農》這首古詩。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告訴我們每一粒飯都包含著農民伯伯的汗水,告訴我們要節約糧食,不挑食,把碗中的米飯都吃光。我們的糧食來之不易,全是靠農民伯伯冒著寒冷和炎熱辛辛苦苦中出來的,所以我們要節約糧食,我以前也是不節約糧食,后來我是看了一個電視節目,我才知道要節約糧食,節目里放的是一個小孩,他父母已經過世了,留下他一個人,他在路邊看見了包子,高興極了,老板問他有沒有錢,他說沒有錢,那個老板臉色一下子就黑了。說:“沒錢還不快滾。”把那個小孩趕跑了,接著來到了烤鴨店門口,看見那烤鴨直流口水,可那老板連聞都比給他聞,就把他轟出去了,路上,他看見地上有包子,正當用手去那的時候,一只狗把包子搶走了,最后,這個孩子餓死了。看了這個節目,讓我知道了要節約糧食。
所以,當我們吃著香香的米飯時,就要想起《憫農》這首詩,想起節約糧食。
節約糧食班會的心得體會范文 篇16
從進校園的第一天,老師就教我們一首古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那時候對古詩背得滾瓜爛熟,經歷了那件事之后,我才懂得了這首詩的真正含義。
記得有一次,吃飯時,由于飯菜不好吃,所以我就沒吃多少。爸爸見我碗里將近滿碗的飯,皺了皺眉頭語重心長地說:“農民伯伯種出這些糧食是很辛苦的,糧食來之不易,可要好好珍惜啊!”沒過幾天,爸爸帶我來到農田。
站在田地邊,放眼望去,只見田野一片綠色,就像是一塊塊綠色的大毯子鋪在那里,在這綠色的毯子上,有許多人忙碌的干著農活的人們。看!一位老婆婆正在除草,只見她弓著腰,用那雙骨瘦如柴的手把地里的一棵棵雜草清除干凈。火似的太陽照射在她的后背上,汗珠濕透了她的衣服,當她辛苦了一天從田里走出來時,都是一身污泥一身汗!但是回頭看看旺盛的莊稼,她卻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還有一位六十多歲的老爺爺,也在地里干著活,只見他彎下腰大概只有五六分鐘的時間又站起來伸了伸腰,并不斷地用手捶打著自己的腰。太陽火辣辣的烤著,滿頭的汗珠都來不及擦,正一滴一滴地落在田里。看著做這一切,我的臉像火燒一樣。此時
此刻,我才真正體會到了“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意境,我下定決心以后要好好珍惜糧食、不浪費一粒糧食!
同學們,糧食是辛勤的農民伯伯們用汗血換來的,他們的勞動成果來之不易,所以我們要珍惜糧食、節約糧食。
節約糧食班會的心得體會范文 篇17
古人云,“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作者叫李紳,題目叫憫農,這首詩說明了要節約糧食,所以我們今天就來說一說節約糧食這個問題吧!
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會有人浪費糧食,雖然有時我也會浪費,但是我一想到非洲貧困地區的那些兒童,飯都吃不上,更別說吃飽了,所以一想到這個我就想著不能浪費,還有一些中午在學校吃飯的銅,不聽老師的勸阻,就算吃不完,也不會先倒在那個桶里面,而是直接蓋上蓋子,放在放飯盒的地方,這樣我會有很多的菜在飯盒里面,無法處理,有時會直接被送到清理場,清理掉,這樣就太浪費了。
我也浪費過,那一天是周日,爸爸不用去上班,于是我們一家人去吃大盤雞,到飯店時,香味撲鼻,我們點了一大份,四份面,不久,大盤雞和面不約而同的端了上來,我看著色香味俱全的大盤雞,11感爆棚,吃肉的時候我老是吃不干凈,就比如吃完后還在骨頭上面有很多的肉,因為我吃的肉比較多,所以浪費的肉就更多了,當時我還發現,我的爸媽很容易就把肉給啃干凈剩下一塊骨頭,所以我就又夾了一塊肉,學著爸爸媽媽的動作,果然上面的肉咋沒了?又發現了一個,吃肉的小技巧。
有一次令我印象特別深刻,就是吃自助餐的時候,我一進去看到滿目琳瑯的食物,口水都快流了下來,于是我一下子挑了很多的食物,可是吃著吃著就慢慢飽了,挑的食物還有很多沒吃完,這時我覺得沒什么,她可是媽媽接著說我們不能浪費食物,經過這句話的指點,我立馬明白了過來,不能浪費,于是我很快就把那些食物吃完了。
那些食物都是農民伯伯種出來的,我們不應該浪費。
節約糧食班會的心得體會范文 篇18
我們都知道糧食是農夫伯伯辛苦才換來的。我們肯定要疼惜每一粒米,絕不能大手大腳地鋪張糧食。
有一次,我在學校吃午飯,由于飯菜不愛吃,就把它們都倒了。到了晚上,竟然做了一個夢!
我夢見:我把飯菜都倒了的事兒,農夫伯伯知道了,他們竟然來我家找我,我心里有愧,腿都軟了,就哆哆嗦嗦藏在衣柜里面。農夫伯伯倒沒抓我,就在衣柜外面談話,他說:“你知道不知道一粒米一根菜是我流了多少滴汗,費了多少心血才換來的嗎?”我嚇得都不能思索了,就結結巴巴地說:“您,您在說什么呀?”
這時,教師走過來,說:“你是不是把今日的飯菜都倒了?”我一聽教師都知道了,只好對農夫伯伯賠禮字。我說:“農夫伯伯,對不起,我不該不節省糧食,更不該撒謊。以后,我肯定不會再鋪張糧食了。”農夫伯伯聽了我說的話,笑瞇瞇的'說:“知錯就改,就是好孩子。”教師走過來,把我拉出衣柜,說:“你以后肯定記住: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農夫伯伯也笑著點點頭,看樣子已原諒了我。我快樂得說:農夫伯伯,感謝您能原諒我。”說完,我們都快樂地笑了。笑著笑著,我的夢醒了。
現在,我還記得那個夢。我再也不敢鋪張糧食了,由于我怕農夫伯伯在找我。有了我的這個夢,大家都知道鋪張糧食的后果了吧?我要告知大家,節省是一種美德。假如一個人能節省一粒米,那么一般人,就能節省一百粒米,我們肯定要節省啊!
節約糧食班會的心得體會范文 篇19
“節約糧食”這句話說來簡單,但我們身邊卻有很多人做不到。現在我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不愁吃,不愁穿,人們節約的意識就淡薄了。無論從網上看到的,還是生活中親眼見到的,許多人在外邊吃飯,點一大桌子菜,吃不了多少,剩下的全部浪費掉。甚至他們還嘲笑打包人的寒酸,殊不知他們才是應該被批評的人,不知道節約、浪費糧食。
我曾經也做過一次“敗家子”。有一次去姥姥家,吃飯時不小心把一團米飯掉在了桌子上,看了一眼,然后繼續吃碗里的飯。姥姥見我沒有吃掉的這些飯,她二話沒說把我掉的飯給吃了,我當時在想:“不就是一點飯嗎,至于嗎?”晚上跟姥姥閑聊天,姥姥給我講了過去人們生活的艱苦,以及糧食的來之不易。我這才恍然大悟,姥姥是從窮苦時候過來的`,自然知道生活的不易,而我大手大腳習慣了,不懂得節約是什么。
飯桌上的學問可真大呀!小小的幾粒米使我明白了許多道理:我們要從小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學會珍惜糧食、杜絕浪費。
節約糧食班會的心得體會范文 篇20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每當讀到這首詩,我就會不由得想起這樣一件事。
那是一個星期天的晚上,我們全家人在一起興奮地吃晚飯。突然,我把一團米飯掉在了桌子上。我看了看,覺得這一團米飯太渺小了,置之不理,又繼續吃飯。
就在這時,爸爸放下筷子,收斂了笑容,嚴肅地說:“曦曦,還不快把飯團撿起來。”我毫不在意地說:“飯團都已經掉在桌子上了,還吃啥呢?”這下可把爸爸惹火了:“俐俐,你再不撿起來,就別吃飯了。”
呀!爸爸這副嚴峻的臉色,我還是第一次見到。如果我們平時有矛盾,爸爸總會讓我幾分,可這一次……我再也想不下去了,就生氣地說:“那飯團都在桌子上了,再撿起來吃,難道沒有細菌嗎?”
爸爸見我還不知錯,就嚴厲地批評我說:“爸爸小時候從來沒有吃過這么香的米飯,八九歲就得去掙工分,干生產隊的活兒。吃飯時,若是掉了一粒米飯也要撿起來,不像你們現在日子好過了,也不懂得愛惜糧食了。特別是你們這些獨生子女,更不懂得節約!”
聽了爸爸的這番話,我一陣心酸,淚珠滾出了眼眶,順著臉頰流下來。我小習翼翼地用手把桌面上的飯粒撿起來,送進嘴里。
“孩子,你還記得《憫農》這首詩嗎?‘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你要牢記,每粒糧食都含有農民伯伯的汗水與辛苦呀!……”聽著爸爸這番語重心長的話,回想起自己平時大手大腳地亂花零用錢和浪費糧食的行為,心里真感到有些愧疚。
爸爸,請您原諒我!以后,我一定會記住您的話,從小要愛惜糧食,節約糧食。
節約糧食班會的心得體會范文 篇21
糧食是補充身體健康的主要物質之一,但我們隨處可見浪費糧食的現象。
目前,我們的生活很豐富,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浪費也在增加。我們吃了一半面包,吃了一口饅頭,吃了剩下的.白米,喝了剩下的湯。然而,在這些困難時期我們不能吃的食物被扔進了垃圾桶。有些人可能會說浪費這么一點東西沒關系!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如果每個人都扔掉一點食物,世界會浪費多少食物?諸葛亮經常告誡他的兒子:“君子去了,要靜下心來修身,以節儉養德”這句話告訴我們,簡樸的生活可以修身養性,浪費是可恥的行為,只有勤儉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我們從幼兒園學到;每一粒中國菜都很難吃因為我在農村長大,我最能理解這首詩的意思。在農村,夏天到處都可以看到村民。炎炎夏日,村民們還在地里除草,這是多么偉大的精神啊。別人弓著腰站在熱水里種苗是多么辛苦的工作啊。當我親眼看到它時,我完全震驚了,明白了一滴汗和一滴血的含義。雖然我在農村長大,但我家很少讓我在地里干活,所以我不知道自己有多累。當我還是一名導演時,母親把我從市場上帶回來,這一切都被發現并理解了。
在偏遠山區,許多兒童不能吃飯。吃一次餃子是一種奢侈,但我們不知道如何珍惜當下的完美生活,把食物當作垃圾扔掉。我們不感到羞恥嗎?
所以讓我們珍惜食物,節約食物!
節約糧食班會的心得體會范文 篇22
本周二中午參加了公司組織的中國傳統文化培訓學習,秦東魁老師非常詳細的講解了居家“六神”所處的方位和我們應該如何避免犯六神。學習了本堂課后對節約糧食有了新的認識。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一向崇尚“節儉”,并且把“節儉”與“勤勞”經常并列作為一種美德。小到一個人、一個家庭,大到一個國家、整個人類,要想生存,要想發展,都離不開勤儉節約。可以說修身、齊家、治國都離不開節約。諸葛亮把“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作為“修身”之道;朱子將“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毛澤東以“厲行節約,勤儉建國”為“治國”的經驗。
如今,正在處于改革開放和現代社會化建設時期,需要我們每個公民在努力創造社會財富的同時,樸素節儉,珍惜財富,合理使用各種資源。無論是在工作場所還是在生活領域,都應該倡導節儉,反對浪費。古今中外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的國家,不僅取決于有沒有,而是取決于有沒有勤儉刻苦的奮斗精神。對國家如此,對家庭和個人也是如此。因此,每個公民都有責任發揚節儉的精神,崇儉樸戒奢,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共同維護勤儉節約的良好社會風氣。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每節約一粒糧食其實就是在為自己累積一粒福報,反之,每浪費一粒糧食就是在為自己造一粒孽。所以節約糧食是一種美德,是善行,善必有善報;浪費糧食是一種敗德,是惡行。人還要有顆悲憫之心。當我們吃飽穿暖的時候,還要想到世界上每6秒鐘會有一個兒童被餓死,有10億人正在挨餓,全球糧食危機日趨嚴重節約糧食從我做起。
節約糧食班會的心得體會范文 篇23
當《舌尖上的中國》在全國風靡的時候,當官員們把享樂、奢靡當做自己官位高低的一向指標的時候,卻在《網民呼吁遏制餐飲環節“舌尖上的浪費”》材料中作出指示,表示要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全黨以及國家工作人員乃至全社會都應該行動起來,逐漸培養這種良好品格!
節儉是維持人類生存的必需;節儉是持家之本;節儉是安邦定國的法寶;勤勞節儉有利于防止腐敗;節儉能降低社會生產成本。節儉更是一種美德,是一個人有教養的體現,也是我們每一個不可或缺的優良品質。如果一個社會奢靡之風蔓延,無論物質上如何發達,也難免會造成巨大的浪費,難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甚至使社會風氣敗壞。如果奢侈豪華、驕奢淫逸成為一種“時尚”,那就是一種悲哀了。
成由勤儉敗由奢。狠剎奢侈浪費之風,大興勤儉節約之風。不論職位高低,不論崗位差異,都必須身體力行: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具體事情做起,廣大黨員干部更是要率先垂范。
作為一名教師,應該在生活中不放縱自己,做群眾身邊的好黨員。
不少黨員涉及工作問題比較嚴謹,但在個人生活上卻對自己格外寬容。這既是兩面派作風,又可能會因自身某些不當言行而使得民眾對黨的印象大打折扣。因此,既然主動自愿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就要有一定的心理覺悟和行為規范,在生活中同樣嚴厲。而具體到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行動上,則有許多行為都需要我們去推廣,比如:
節約用水,不浪費每一滴水資源,如淘米水可以洗碗;節約糧食,能吃多少買多少、炒多少,盡量食用新鮮的食物,以免造成不新鮮食材的浪費;家中能用的電器或其他物件,沒有安全隱患不需要換新的可以不買新的;若是空調、冰箱等物件不得不買新的或換購的話,就可以購買節省電、對空氣污染少些的;盡量不使用一次性筷子、飯盒,不適用塑料袋等,這些都是我們力所能及的。
節約糧食班會的心得體會范文 篇24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唐朝詩人李紳寫的憫農,它的意思可能大家都知道,農民伯伯務農很辛苦,每日早出晚歸,所以大家要愛惜糧食,那大家都做到了嗎?
據調查,每年我們浪費在家里的糧食足夠1500萬人吃一年,每年我們浪費在食堂里的糧食足夠3000萬人吃一年,每年浪費餐館里的糧食足夠2億人吃一年。如果我們停止浪費,一年就可以省下約1000億斤的糧食,這足夠養活3,5億人。
雖然我們現在生活在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但是大家知道嗎?當我們隨手扔掉一塊饅頭的時候,我們是否想到世界上還有許多人正在為一餐飯而辛苦奔波。我們是否想到世界上有許多人正在為一餐而辛苦奔波,還有許多人正因饑餓而在死亡的邊緣掙扎。以前我吃東西常常挑三揀四,吃不玩就隨手扔掉,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浪費,以為這不算什么。可是當我在電視上看到那些非洲難民因饑餓,瘦骨嶙峋·饑不擇食,最餓死在街頭那慘不忍睹的'情景。還有我國的邊遠山區,人們吃不飽,穿不暖,小孩子們還沒有地方上學。要是一個月能吃一次肉啊,那就是謝天謝地了!
這時我才覺得我們的生活是那么的幸福,有爸爸媽媽的疼愛,有大房子住,上學放學都有車接送……想到這,我感到非常慚愧,我真是太不應該了!從現在起,我一定要改掉我的壞習慣,節約每一粒糧食,再也不浪費了!
節約是美德,節約是責任。
節約糧食班會的心得體會范文 篇25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糧食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物資。每年的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節約糧食是全人類共同推崇的一種美德,尤其是在我們中國,更是有著節約的優良傳統。
我是從小被泡在蜜罐里長大的孩子,全家人整天眾星捧月似的慣著我,他們把我捧在手心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事事都依著我、順著我,漸漸的我成了家里名副其實的小公主。
在家人的寵愛下,我逐漸養成了一種壞習慣,那就是頓頓吃飯總愛剩飯。每當這個時候,爺爺奶奶會無奈地搖著頭,唉聲嘆氣地說:“唉!現在的孩子,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你看看,這么好的飯菜就這么扔了,多可惜啊!想當年咱們小時候哪吃過這些東西啊,連一頓飽飯都吃不著!”小時候,聽了這些話我感覺不以為然。后來,我學習了《憫農》這首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才明白了糧食的來之不易。于是,我下定決心要改掉這個壞習慣,絕不再浪費糧食了。
老師告訴我們,如果全國每個人每天節約一粒糧食,就夠五個人吃三年的,這是一個多么驚人的數字啊!我想起了小時候媽媽常給我唱的那首童謠:“小小一粒米,來得不容易;糧食寶中寶,人人要愛惜。”每一粒糧食都飽含著農民伯伯辛勤的汗水,他們整天起早貪黑,面朝黃土背朝天,就是為了多種些糧食,我們有什么理由去浪費糧食呢?
同學們,讓我們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繼承中華民族厲行節約的優良傳統,力爭做一個珍惜糧食的好學生吧!
節約糧食班會的心得體會范文 篇26
只有經歷過后,才能牢記在心;只有不斷反省,才能不斷長大。——題記
我自從上了小學,就有了零花錢,也就開始“浪費資源”。有時在電視上看見了難區的人們,我只會捐點錢罷了,想:只怪他們的命不好,是上天不公,不關我的事。所以我還是揮之度外上天讓我有條件,我又何必節約,簡樸呢?
直到那一天,我懂得了節約——那次,我和我父母去了桃園摘桃子。我抬起頭,桃樹上紅彤彤的桃子讓我饞涎欲滴。我飛一般地拿起了籃子,沖進了那個大桃園,開始了“摘桃之旅”。
在我摘桃子的過程中,我想,反正我們摘下來的桃子要付錢的,一定要挑最好的,不能吃虧!于是只要摘到小的或者有點爛的桃子,就毫不猶豫地丟到地上——讓我驚奇的是,那時的我竟讓沒有一絲的內疚。
突然,眼前出現了一個皮膚黝黑的小男孩。他有一雙炯炯有神的雙眼,手上拿著一個綠色的布袋子,里面好像有什么東西。只見他彎下腰撿起了一個個桃子。我奇怪地問:“你為什要把桃子撿起來呢?”“因為還能吃啊!哥哥,你不知道,我爹媽為了種這片林子花了很多心思!”這時我才知道他是果園的“小老板”。
他又嘟囔著:“一人扔一個,那得浪費多少個,壞了一點削削也能吃……”
這讓我想起我剛才做得“見不得人的事”,臉“刷”的一下紅了起來。小男孩拿起一個桃子,往身上擦了擦,津津有味地吃起來,我的臉更紅了,“自私、浪費”等一系列的字眼浮現在我眼前……唉!我已經是中學生了,卻把老師常提到的“勤儉節約”扔到了腦后。
收斂了自己的行動,我也懂得了“節約”,節約是一種美好的品德,是一種良好的習慣,正如一位哲人說的,“一個人節約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這個美麗的世界!”
節約糧食班會的心得體會范文 篇27
糧食來之不易,我們要節約糧食。
以前姥姥還在的時候,就經常跟我說有關糧食的故事。那時候社會的經濟還沒有如今這般的發展,他們還只能靠天吃飯。每日里太陽還沒有出山的時候,就已經披著晨露去干活了。他們要做的事情可多了。地里的活都在等著他們,還有那一不留神就冒出了老高的雜草都等著他們去除掉。
當時的他們哪有像現在人們這么悠閑,那時候一日三餐能吃上一次飯就已經很不錯了。
我還清楚的記得姥姥說的一個事實,那是關于爺爺的事。有一天爺爺在餐桌前吃飯,拿起筷子吃得正香,結果手一抖,有幾顆粒飯不小心掉到了地上,爺爺瞧著地上白胖胖的幾粒米飯嘆息了一聲,然后彎下身,伸出手將地上的飯粒拾了起來。爺爺別有深意的瞧著手心的飯粒,感慨了一聲:“糧食,怎么能浪費呢?”說著,吹了吹就將那幾顆飯粒吃下肚。
在他們眼里,就算只有幾顆飯粒都是不能浪費的,也是浪費不得的。糧食是用每一位農民辛勤的汗水澆灌的,浪費糧食更是對他們的一種不尊重。
現如今,有了雜交水稻,糧食的產量增加了許多倍,加之現在的科技發達,播種糧食更多的被機器所替代,人們沒有之前那么的辛勞,但是也不要忘了,我們能夠有如今,也是靠著先輩的努力才擁有的,糧食依舊來之不易,我們要懂得節約糧食。
并且,如今在我們看不到的角落里,世界上還是有許許多多吃不上糧食的人,他們忍受的饑餓,他們皮包瘦骨,也許只要一碗、或者半碗糧食就能救他們一命。光如此,我們就沒有理由去浪費糧食。
節約糧食不僅是一種良好的個人品德,更是一種善舉。
節約糧食班會的心得體會范文 篇28
吃著香香的米飯,吃著可口的菜,我不知不覺得想起《憫農》這首古詩。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告訴我們每一粒飯都包含著農民伯伯的汗水,告訴我們要節約糧食,不挑食,把碗中的米飯都吃光。我們的糧食來之不易,全是靠農民伯伯冒著寒冷和炎熱辛辛苦苦中出來的,所以我們要節約糧食,我以前也是不節約糧食,后來我是看了一個電視節目,我才知道要節約糧食,節目里放的是一個小孩,他父母已經過世了,留下他一個人,他在路邊看見了包子,高興極了,老板問他有沒有錢,他說沒有錢,那個老板臉色一下子就黑了。說:“沒錢還不快滾。”把那個小孩趕跑了,接著來到了烤鴨店門口,看見那烤鴨直流口水,可那老板連聞都比給他聞,就把他轟出去了,路上,他看見地上有包子,正當用手去那的時候,一只狗把包子搶走了,最后,這個孩子餓死了。看了這個節目,讓我知道了要節約糧食。
所以,當我們吃著香香的米飯時,就要想起《憫農》這首詩,想起節約糧食。
當你捧著噴香的米飯、吃著雪白的饅頭、端起美味的面條時,你是否知道這是農民伯伯頂著烈日辛勤耕耘換來的。糧食是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寶貴資源。
目前,我國的人均耕地面積還遠遠低于世界水平,每年都要進口大量的糧食才能滿足需求。節約糧食、珍惜糧食應該成為我們每個公民的自覺行動。作為青少年,我們更應該成為節約糧食的表率。親愛的同學們,讓我們積極參加節糧活動,認真學習節糧知識,自覺增強節糧意識,每天節約一點點,每天奉獻一點點,用我們的行動,用我們節省的糧食和資源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盛飯要適量,吃多少盛多少,把我給大家提一些節糧的方法:碗里的飯吃干凈,做到不隨便剩飯剩菜;不偏食,不挑食;到飯店吃飯時,點飯點菜不浪費,若有剩余的要帶回家;積極監督身邊的親人和朋友,及時制止浪費糧食的現象。
同學們,一粥一飯來之不易,讓我們以節約為榮,讓節約成為一種時尚,讓節糧成為一種習慣!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節約糧食,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
節約糧食班會的心得體會范文 篇29
和往常一樣,我的碗里又剩了許多飯菜,媽媽唉聲嘆氣,爸爸則怒氣沖沖地命令我把碗里的飯菜吃干凈。我沒有理會,用寫作業的理由搪塞著,跑回了自己房間。
其實在更小的時候,我一點不挑食也不浪費,身體很強壯,幾乎沒有生過病。自從不再吃光碗里的飯菜而喜歡吃一大堆零食后,我變得越來越胖,體質也下降了,感冒生病是常事。爸爸媽媽都在為我想辦法,可我就是不聽他們的勸告。
又是一天,我不出意外的再次剩了飯菜,但這次媽媽沒有嘮叨,爸爸也沒有生氣。原來是爸爸媽媽為我不愛吃飯感到奇怪,現在反倒變成我奇怪了。奇怪了沒多久,我便興奮起來。但興奮也沒有持續多久,吃完飯的媽媽把我拉進房間,講了一個故事。
一個城市里,住了一名小女孩。這個小女孩經常浪費糧食,從原來的強壯變成了現在的弱不禁風。她每天能吃到許多好吃的,她的媽媽總能燒出香噴噴的飯菜,但她仍然浪費著。
在一個村莊里,也住了一名小女孩。她的家里很貧窮,經常為一日三餐而發愁。她只有年邁的奶奶照顧,自己每天還要天不亮就起來割草喂家里唯一的牛,好讓它耕地。她如果能吃上一些肉,已經很不得了了。
城里的小女孩每天浪費著,村莊里的小女孩卻連飯也吃不飽。
故事講完了,媽媽語重心長地看著我,說:“知道那個城市里的女孩是誰嗎?”
我慚愧地低下了頭,不用說,那就是我。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媽媽背出了一首詩。
我急忙說:“我背過!”
“那你真的懂了嗎?真的做到了嗎?”
我再次低下了頭。
從那以后,我再也沒有浪費過糧食,碗里也總是被我“舔”得干干凈凈。有時候,我會想,我什么時候能遇到那個農村里的小女孩呢?
節約糧食班會的心得體會范文 篇30
主席一上任,就向我們每個人提出要節約糧食,拒絕浪費。因為在我們國家,浪費行為隨處可見:大飯店里,桌上的菜總是吃一點就不吃了,之后這些菜就會被無情地倒入垃圾中;在路上,一些學生喝了幾口水便把水給扔了……如果這些浪費行為一直不被制止,這一年浪費的錢將不會是個小數目,如果這些浪費的錢捐給貧困山區不是更好嗎?為了響應這個號召,我們學校提出“光盤”行動,讓我們也能養成節約的美德。我認為這是件有意義的事,便向身邊的人也提出“光盤”行動。
有一天晚上,姑姑請我們去吃飯,她點了許多菜,有大龍蝦、鴨子、魚、牛排等等。我一看桌上滿是香噴噴的美味佳肴,就知道肯定吃不完。
我的眼前展現出了一個畫面:一只吃了一點的龍蝦、一只沒沒有吃過的鴨子、一盤盤美味的菜,被那些人倒進垃圾箱,這是多么可惜呀!不行,我要向他們提出“光盤”行動。
于是我便對親戚們說:“你們今天一定要多吃點,這可都是別人的勞動成果,不能浪費!”大人們聽了我這番話,都忍不住笑了起來,夸我是個好公民。等我們吃完飯后,姑姑把一些菜進行打包,我不禁為自己感到自豪,以后我要向身邊更多的人提出這個行動!
我想,如果人人都拒絕浪費,那么這個社會會變得多好啊!我要繼續向身邊的人提倡,告訴他們:節約糧食,人人有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