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老師聽課心得體會范文(精選7篇)
小學老師聽課心得體會范文 篇1
今天在漂亮的第二實驗小學聽了四堂關于《三角形單元總復習》的優質課。來自四個縣市的優秀教師給我們展示了四堂非常有特點的復習課。
四堂課均從復習舊知開始,循序漸進,將三角形相關知識點通過練習逐步再現。
思考:如何上好復習課?
復習課我認為有這么幾點要關注的:
1、對舊知的回顧再現。學生對已學的知識了解多少?如何讓學生學會對知識點的'整理和歸納?我們需要從點、線、面得角度引導學生學會整理知識點。
2、了解學生的掌握程度,查漏補缺。通過舊知的回顧整理,了解學生掌握薄弱的知識點,設計相應的練習達到鞏固的效果。
3、尋找知識的生長點,關注后續學習。每一次的學習都是為后續的學習作鋪墊的。如何在舊知的回顧中抓住知識的生長點,有效應用,是復習課的重點。
不要為了復習而復習,復習時為了更好地發展。停留在原地的踏步走體現不了教師的引領地位。
小學老師聽課心得體會范文 篇2
3月29日,在實驗小學聽了張潔、蘇晗兩位名師的同題異構課《鄉下人家》,雖然是同一個課題,但在兩位老師高超的演繹下,卻是精彩各異、各有千秋。
張杰老師從詞語入手,導入了無痕跡,更難能可貴的是,對字的解析精彩到位,再加上一筆一劃的演示,可以看出老師非常注重對學生基礎知識的夯實。對課文的解讀,以詞語為點,依托句子,全面展開。尤其是教師充滿感情的閱讀,展示了老師深厚的學科底蘊。整節課不慍不火,水到渠成卻不乏大氣。
蘇晗老師另辟蹊徑,同樣是詞語,以畫面的'形式展示,以形象易懂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在對課文的解析上,大膽放手,讓學生從整體感知課文開始,再逐段分析,沒有打破文章的結構。同樣,作為語文老師,蘇晗老師閱讀功底非常扎實,聲情并茂。在技巧上以靈動活潑見長。
短短的兩節課,讓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更讓我找到了自己提高的方向。
小學老師聽課心得體會范文 篇3
要提高中學化學教學質量,根據中學生的年齡特征、化學生科的特點,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得到系統而牢固的化學知識,并提高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何上好一堂化學課。
首先講課清楚:要注意到不同程度的學生,根據學生實際做到精、中、慢。
精:基礎知識、重點知識做到精講,突破難點,脈絡分明,方法靈活。
中:以中等程度的學生為基礎,兼顧兩頭,選用適當的選擇題,使全體學生的思維都得到發展。
慢:針對程度比較差的學生,教師在講解重點內容、疑難知識時的速度要放慢一些,要給學生有一定的思考時間,必要時要強調、重復。
教師把課講清楚了,學生不一定就明白了。所以最后更加合理設計好教學過程。因為教學過程是師生之間共同活動的雙邊過程,學生學習積極性至關重要。現在高一的學生對學習有一定的積極性,而高二的學生就不太積極了,高三就不積極了,所以我們要保護好這種積極性讓他們一直走下去。因此老師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全體性,主動性、差異性,從實際出發,加強疏導和引導提高效果。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不僅傳授學生的基礎知識,更要關注教學過程的有效推進,關注學生的情感,使課堂更高效。
小學老師聽課心得體會范文 篇4
《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課,同一篇課文在三位老師的不同教學方法上,也各展示出不同的精彩,真是另我受益匪淺。
首先,對教材的理解,三位老師都以“弱小”一詞為文眼,抓住文章的明線——“誰是最弱小的”,再以“保護”一詞為情眼,抓住文章的`情感暗線——“保護比自己弱小的”。通過“對話”的形式,深化學生對文本的認識,讓學生產生領悟,激起語言的思維,并從中得到感悟。
其次,在教學設計中的理解上,課文中語言是外在的,情感是內含的,在教學中老師讓學生領悟文本精煉的語言,深邃的思想,感受到情感的熏陶和力求凸顯學生閱讀的獨特體驗,體現了學生對文本的個性化。
最后,確定有效的學習方法,在讀中整體感知,有所感悟,“讀”是語文學習最有效的方法。老師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精神和課文的特點,遵循學生的閱讀規律,三位老師對本課教學都采用圖文結合、以讀生情、以情促讀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品味、體驗。
小學老師聽課心得體會范文 篇5
對學生回答問題或對其課堂表現進行評價時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環節。評價是否科學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效果。新課改提倡多鼓勵、多表揚和多肯定學生,幫忙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樹立深入學習和研究語文的信心。今后我要認識到老師和學生都是評價的一員,學生的.自評和互評能讓學生明白自己的得失,反思自己的行為,改正自己的缺點,學生的這一過程是他們不斷認識自己、發展自己的過程。在課堂中對學生的評價,必須不能忽略了學生的自評和互評。
本次聽課讓我感受到了課堂上應有的活力!我們既要大膽創新,又要繼承和發揚多年來積累的成功經驗。在實踐中努力探索,在探索中持續理性,找回迷失的語文課堂,讓語文課堂成為師生知識、潛力、情感、價值觀的共同成長樂園!
小學老師聽課心得體會范文 篇6
陳長宇老師的這節課首先回顧復習了求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和分數的基本性質,為下面的學習最簡分數和約分的.方法做好鋪墊。
教師精心設計了復習舊知識,情境導入,比較歸納,階梯練習等教學環節,采用了多樣性的教學方法,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抽象過程,關注學生的生活意識,通過教師精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小組合作交流等啟發式和探究式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思考中獲得了數學知識,在數據研究中把書本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起來,使學生感受到數學源于生活,運用于生活,體驗到了數學的使用價值。
在討論約分時,教師給學生留有思維的空間,鼓勵方法的多樣性,可以逐步約分,也可直接用最大公因數越,然后再后續的學習中自主選擇最優化的約分方法。使學生理解約分的意義,并在一步一步的嘗試解決的過程中,自己感悟約分的方法,從而理解約分的方法和重點。
小學老師聽課心得體會范文 篇7
第一、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聽完幾位老師的優質課后,我認為他們對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獨到之處,但都能抓住題眼,一步步的深入文本。劉媛媛老師在教學《貓》時,她首先朗誦了四首關于貓的兒歌,這樣不僅引導學生積累了詩句,又使學生在兒歌中感受到了貓不同的特點,為學生學習新課打好了扎實的基礎。課中,她抓住文章中比喻、擬人等說明方法,引導學生對描寫貓的句子進行分析比較。最后,她從不同角度引導學生進行對貓的擴展,激發了學生的無限樂趣。整節課在劉老師優美生動語言中層層展開,使聽者回味無窮。
第二、注重啟發式教學,讓學生主動學。新課程標準要求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是這個主體的引導者。這幾位老師都充分的做到了這點。例如唐老師在上《小小的船》時,通過一個多媒體的`設計,引發學生想象力;由此再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從而寫出了像“藍藍的大海,藍藍的天”這樣優美生動的詞。
第三、注重引導學生朗讀。大部分老師都非常注重指導學生朗讀,但決不是為了讀而讀,而是在體會情感的基礎上去讀,并且對讀的要求也不盡相同,例如:有一位老師在上《掌聲》這課時,首先讓學生大聲自由的讀并找出描寫掌聲的語句,體會那掌聲熱烈而持久的情感;再讀課文,讓學生找出掌聲響起的原因;配樂讀,讓學生深情并茂的體會英子的感情深華。學習中還穿插著齊讀、開火車讀、示范讀,進而激發同學閱讀興趣,讓學生在閱讀中更好的領會文章所表達的愛的精神,層次非常清晰。 第四、注重學習習慣的養成。很多老師會在課堂上穿插著一些學習方法,讓學生收獲這些學習的方法,當他以后遇到類似的問題時才能夠用自己的力量解決。例如季科平老師就要求在正文學習前為每段標上序號,便于在學習課文時迅速找到所講的內容。她還要求在讀文章時對有生字或讀不通的句子多讀幾遍,這樣就能“讀書百遍,其意自見”。有的老師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及時的糾正文字的發音,潛移默化的教導學生字音要讀準的習慣。還有的老師一直強調“不動筆墨不讀書”,有利于培養學生集中精力的好習慣。
第五、親切的評價語言。幾位老師評價學生的語言是那么貼切,到位,如有的老師運用“你最聰明、你會更加努力的、我的孩子,你真是個寶、你的眼睛已經告訴我答案了”等來鼓勵學生。這些樸實,自然的語言,對我感觸很深。在以后的課堂上,我也
試著讓我的學生感受這些美麗的評價語言。
通過此次活動,我對語文教學應是動情去讀去感受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培養學生去有意識的修辭煉句,善于發現、善于反省和領悟情感。這些能力的習得需要語文老師去教,去想方設法的教,多種形式,但要求實效。我想我是應該閱讀更多的書,更努力地鉆研教學這門學問了,還要從心底愛上這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