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家長學校心得體會(精選4篇)
初中家長學校心得體會 篇1
記得我女兒小學畢業的時候。
當時面臨幾個選擇,上張區某所重點中學,上張店實驗中學,上靠得最近的周村中學。
正巧當時有一個朋友的小孩在實驗學校上8年級,他認為實驗學校管理規范,教師素質高,盡心盡職,更重要的一點是能夠從育人的根本目標出發,讓孩子全面發展,以平常的心來辦教育,不急功近利,更不死磨硬抓。
我和孩子的父親聽了這席話后當即作出了決定,就到實驗學校就讀,因為實驗學校的辦學風格正合我們的意圖,我們希望在孩子初中階段能夠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懂得做人的道理,掌握小學階段應該掌握的知識,并且對學習感興趣,有信心,我們做家長的就滿足了。
孩子入學至今,我們認為當初的選擇是正確的。
孩子在一任又一任老師的教導下如今正健康地成長,回想這幾年,學校做的大量工作,我由衷地感謝校領導的新教育理念,感謝班主任及任課老師的創造性工作,孩子參加的活動我記不全了,其中印象較深的是講故事比賽,七巧板比賽,制作各種小報,收集各種資料,組織學生春游、秋游、班隊活動,到社會實踐基地活動,參加各種展覽,組織看電影,
布置手工制作作業等等,這些活動鍛煉了他們動手、動腦的能力,也開拓了學生的視野,陶冶了學生的情操,使他們不僅僅增長了書本上的知識,又增長了課外知識,另外學校還經常調查了解學生在家里的情況,教育學生不僅在校要做好學生,在家也要做好孩子,要尊敬長輩,要幫助家長做力所能及的事等等,從以上我不全面的回顧中,我們不難發現,學校對孩子的教育、關心是全方面的,是符合現代最新的教育理念的。
學校精心地哺育我們的孩子,那么我們做家長的應該做些什么呢?我個人認為應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環境對孩子很重要。
我們要盡力為孩子營造一個積極向上的氛圍,父母以身作則,身體力行,比如尊敬長輩,關心他人,寬待他人,說話算話,言行一致,關心集體,積極參加集體勞動,積極參與班級管理,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必須做到。
初中階段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是至關重要的,比如按時完成作業,先作業后玩耍,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好,克服煩燥心理,怕苦畏難的心理,糾正粗心大意的習慣;生活中按時作息,自己的事自己做,不挑食,不亂花錢,不亂拋亂扔,不以自我為中心,要經得起批評與挫折。
二、全面關心孩子,了解、理解并幫助孩子。
在座的各位家長可以說百分百是愛自己孩子的,也是希望孩子將來有出息的,但是對于現在的獨生子女,我認為愛要恰到好處,我們表達愛的方式有許多種,比如給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條件是一種愛,但是如果孩子要什么就給什么,特別是滿足他們的一些無理過分的要求則變成了溺愛,則有百害而無一利,我女兒初一年級下學期時,要求我再給她買一只新書包,
我拒絕了,因為現在的書包很好,只有部分邊角磨損,不影響使用,女兒不高興,說班上大多同學都換了新書包,我就對她講,你不要跟其他同學攀比,包咱們買得起,關鍵是現在的好用再買就太浪費了,我們國家西部地區還有很多象你一樣大的孩子因為貧窮卻上不了學,更別說每學期換一個新書包了,媽媽幫你洗一洗,你注意保護它,你要爭取用六年,那才是最值得自豪的事啊。
初中家長學校心得體會 篇2
初中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處于一種半成熟、半幼稚、半服從、半逆反、半獨立、半依賴、半封閉、半開放、青春期萌動、渴望異性交往的特殊年齡段。在這個年齡結構的孩子最容易走向極端,所以這個階段對整個人生人格魅力的奠定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針對這個年齡群的孩子來說,我們父母要能降低自身的身段以平等的心態,與子女交流溝通,深入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對他們幼稚錯誤的想法及行為要進行合理化的引導,而不于孩子健康成長的,作為家長應該給孩子一個獨立行動的機會,使他們能有獨立的機會處理問題,其中家長可以提出合理化的建議與指導,尊重孩子自己選擇如何處理問題,并勇于承擔相應的責任,這樣使孩子才能對這個世界及自身的不足有深刻的認識,幫助分析總結實踐中的不足與優勢,對孩子的社會能力及心理有很大的'幫助。
在初中階段要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要做出一個詳細的學習生活日程表,如:幾點起床、刷牙洗臉,幾點寫作業,幾點休息等,要每天嚴格認真按照日程表行事才能養成良好的習慣,良好的習慣會影響孩子的一生。要讓孩子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學會掌握自己的自控能力,比如如何調節看動畫片或玩游戲與寫作業的調節控制及時間的控制等,使孩子在一個勞逸相接,積極向上的學習環境中健康成長。在此對所有代課的老師真心地說聲謝謝!也非常感謝學校為我們家長提供這次難能可貴培訓的機會,萬分感謝!倉促之筆還望見晾。
初中家長學校心得體會 篇3
*月*日有幸參加了實念小學**班家長會,仔細聽了學校校長班主任*老師和語文老師謝老師介紹學生們在學校的學習情況,對家長們的要求及對學生的關愛與期望。作為眾家長中的一員,自己深受感動,同時明白了配合老師培養教育好孩子是家長義不容辭的義務和責任。簡單的談談我的心得體會。
第一、家長樹立家庭教育意識。作為家長,首先明白,孩子的智力基礎和品質基礎是在家庭中奠定的,人的智力和品質是在家庭的塑造下成型的,學校是接過這塊毛坯進行繼續加工的,從家庭,到學前班,現在上小學,這已是第三棒,在學校塑造和加工的全部過程中,離不開正確家庭教育的配合,倘若沒有良好、正確合理的家庭教育配合,再好的師資和學校都不可能產生好的教育效果。你想,同樣一個教師在同樣一個班級上課,為什么有的學生學習成績好,而有的學生學習成績差一些呢?其中關鍵在于家庭教育。
第二、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我們跟所有的父母一樣,希望自己孩子的一生是平安的、快樂的、幸福的。孩子也總希望自己是優秀的,但我們必須讓孩子明白一個道理:只有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才能成為優秀的人。因此,培養孩子的自信心顯得尤為重要。孩子的心靈就像初生的果實,只有溫柔相待,才不會傷害它。培養孩子自信心的三句話:沒關系,不要緊,我相信你。我們要適時地對孩子每一階段的優點和進步進行總結,不要吝嗇我們的表揚和鼓勵。但孩子進步時多一些表揚,但孩子出現錯誤時少出國留學一些批評而多一些鼓勵,并不斷地鼓勵她發揚優點,改正缺點,一定會取得更大的進步,孩子的自信心自然就會不斷增強。只要有了明確的目標和充分的自信心,孩子就會覺得學習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并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欲和濃厚的學習興趣。
第三、幫助孩子養成學習的習慣。家長要更多一點的投入精力關心學生的學習。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管理,了解知道孩子什么時間該上學,什么時間放學,完成沒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這樣,孩子感受到家長對其學習的關注,當然在學習上就會非常用功,努力把學習搞好。貪玩是孩子的天性,大多數孩子缺少自我控制能力,所以需要家長們平時多督促孩子認真完成家庭作業,培養他們良好的作業習慣,寫字姿勢。學習時段一開始,就必須專心學習,既不允許離開座位,也不允許干任何雜事,大人也不能打擾孩子。一個學習時段結束后,可以起來活動一下,并眺望遠方緩解眼睛的疲勞。另外我們還讓孩子自己掌握時間,獨立完成作業,及時檢查他們的作業,發現沒學會的知識要及時給他們講解,每天的作業認真完成是學習的基本保障。久而久之,孩子自然就形成了安靜、專注的習慣。
初中家長學校心得體會 篇4
注重發揮家庭的教育功能。教育子女的責任,要由父母共同承擔,哪一位都不能放棄自己的責任;同時,父親和母親要為對方承擔教育責任創造條件,在教育孩子上有分工有合作,不應單方獨攬“大權”;只有在父母共同承擔教育責任、對子女的教育影響力和-諧互補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全方位發揮家庭的教育功能。
2、多給孩子一些表揚和鼓勵。多給孩子欣賞的目光,有利于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和品質,有利于增強父母對孩子的信任。多給孩子以欣賞的目光,就會看到孩子與眾不同的長處和優點,看到她的一點點進步,肯定她,堅持鼓勵她,耐心引導她,平和看待她,并以實際行動支持她,孩子就會把自己的優點發揚光大,這一點是很必要的。
3、加強與班主任及老師的溝通和聯系。主動向班主任介紹孩子的情況。比如我們在剛開學時就向班主任重點表明:孩子膽孝老實,請老師給予關照。之后,經常向班主任及老師了解情況,堅持每天看一看聯系本、并簽字,將孩子的點點進步向班主任及老師匯報,這樣便于和班主任及時溝通。衡量一個老師的能力不單單是她的教學質量,更應該看她是如何教育孩子做人及與學生和家長的溝通方式。孩子是否能順利成長,家長很重要,老師是關鍵。這一學期來,孩子進步很大,已經能自覺地積極主動舉手發言,發言的聲音也變得響亮了。孩子通過班主任及老師的培養,變得自信、開朗了,也在學校交了幾個朋友。在這方面,作為家長感到十分欣慰。
4、注重與孩子日常交流,幫助孩子克服缺點。我們非常注重與孩子的交流,讓她說同學的優缺點,自己有哪些不足的地方需要改進。比如我們的女兒好犯粗心大意的毛病,總是把加法當減法,減法當加法。我們就設計一些作業,其中有許多粗心大意的錯誤,故意請她當“老師”批改。反復訓練幾次,在這方面的錯誤明顯減少了。針對她吃飯慢的不良習慣,我們就想辦法培養她做事快的習慣,給她講明道理:只有把自己的事盡快做好了,才有時間玩或學別的東西。
5、不要輕易對孩子發火。我們覺得,經常對孩子發火。會出現兩種結果。一是她已經習以為常了,覺得你發火沒什么大不了的事,二是會因為她膽小而懼怕你,使她對你望而卻步。如果經常發火,她就會報喜不報憂,家長就了解不到孩子的真實情況,這樣教育起來就會被動。教育孩子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只能慢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