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崛起心得體會(精選10篇)
大國崛起心得體會 篇1
在上周我們班觀看了中央電視臺的大型紀錄片《大國崛起》,借此機會,讓增強我們的愛國熱情,讓我們牢記新時代的使命—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
通過這次主題班會,我們感觸良多,大國之間的興衰興亡依然歷歷在目,那種心情永遠不能平靜。在這部片中講述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蘇聯,日本以及美國的興衰過程。同時也折射出其他國家的發展史,歷史當中,真正靠自己的實力獨立發展成為一個大國的很少見,幾乎是沒有,老牌的強國或是已經衰滅的強國無不是靠著對其他國家的掠奪而發展起來的。可以說,在他們發展起來的同時,也是其他國家受苦受難的過程,一個被掠奪的過程。
觀看完《大國崛起》之后,我們明白維護國家穩定,促進各民族團結的重要性。同時我們也知道,一個不團結,不穩定的國家,一個內部民族矛盾重重的國家是不可能成為世界強國的,可是民族國家形成之后,就形成了一個統一的力量,在這樣一個統一的力量的支持下國家就可以發展,西班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完成它的國家統一之后,很快的超過了葡萄牙成為后起之秀,而且很快就會變得強大。所以維護國家的安定團結是一個是一個國家能夠迅速發展的前提和基礎。
開放,同樣的是一個重要的因素,縱觀歷史,每一個崛起的大國都是開放的,因為只有開放的國家才能從世界之中吸取到充足的有利元素。從葡萄牙到西班牙,在到后來的英國,甚至是美國,無不開放于世界。他們沒有像中國的封建王朝一樣閉關鎖國,而是積極的向海洋進發,把海洋握在了自己的手中。于是他們掌握了財富,國家崛起了。現在的國家之間的競爭同樣有海洋的競爭,所以把握住自己國家的海洋,面向世界大洋是一個國家崛起不可或缺的因素。中國要想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大國就必須維護自己的海權。打開視野,向發達國家學習,無疑是后發國家走上強盛之路的開端。學習的目的是趕超。我們現在的改革開放就是要向西方國家學習先進的東西,以革除自己的弊端。因此,改革開放是中國的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
文化,是一個國家的內涵,不可否認的是,每一個大國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文化魅力。雖然現在不同的人對大國崛起的原因有著不同的看法,但是幾乎每一個人都很看重文化的影響力。英國首相丘吉爾有這樣一句名言:我寧愿失去一個印度,也不肯失去一個莎士比亞。在成為大國的過程中,戲劇家莎士比亞的作品提升了英國的人文精神,科學家牛頓的力學定律開啟了英國工業革命的大門,經濟學家亞當·斯密的《國富論》為英國提供了一個新的經濟秩序。他們的名字,十分醒目地寫在英國走過的大國之路上。在法蘭西思想與精神的圣地先賢祠,正門上銘刻著這樣一句話:“獻給偉人,祖國感謝他們。”這里安葬了72位法國歷史人物,其中只有11名政治家,其余大多是思想家、作家、藝術家和科學家。多少年來,法蘭西共和國一直以其卓爾不群的文化影響力,向世界發出自己的聲音,其根源也許就在于此。中國擁有偉大的文化傳統和智慧,中國人具有發展所需的聰明才智和堅忍不拔的優秀品質。但這還不夠,我們還需要大力的發展我們的文化,而作為我們當代大學生,則要努力弘揚社會主義新文化,為發展中國特有的文化貢獻自己的力量。
國家體制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因子,一個國家的體制應該適合那個國家和人民的具體情況。英國人的民主和法國人的民主是不同的,法國人和意大利人的民主也是不同的。但他們都適合于自己的國家和人民。中國的社會主義是中國人民自己的選擇,是歷史的必然。在經過了近一百年侮辱的中國,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走進了新中國,建立起了社會主義制度。雖然在建設祖國的過程中出現過失誤,但他強大的生命力以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沒有改變,而“三個代表”更是使它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領導者。我們應該緊緊的團結在中國共產黨的旗幟下,奮發圖強,早日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富強,明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強國。
在觀看影片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幾乎所有的大國都試圖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它們總是為世界秩序出謀劃策。實際上,那些正在崛起的國家想要打破這種秩序,因為他們試圖取代以前的大國。于是,戰爭,大國之間的戰爭,似乎成為歷史上打破和重建世界格局的必由之路。但迄今為止,還沒有新興大國直接打敗霸權國的先例。德國的興衰,就是歷史留給所有大國的一個深刻思考。歷史的教訓是:一意逞雄的國家,等于是放棄了從容崛起的主動,最后的結果并不美好。歷史的教訓還在于:所有企圖靠戰爭來征服、壓迫和掠奪其他國家的大國,其結局總是和他們的愿望相反。西班牙試過,但是失敗了;法國試過,拿破侖試圖創立世界帝國,也失敗了。德國試過,特別是希特勒試過了,卻輸給了美國。1945年9月6日,在二戰剛剛結束、日本正式投降后的第四天,當時的美國總統杜魯門就提出了“21點戰后復興計劃”,明確指出:“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在當今世界上維持領袖地位,除非它充分開發了它的科學技術資源。”這不僅是保持大國地位的策略,同樣是一個新國家崛起的策略。我們要為自己的國家貢獻力量。現在我們最容易做到的就是努力學好文化知識,為中國的科學技術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大國崛起心得體會 篇2
《大國崛起》描述了自15世紀開始500年的時間里,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等九個國家相繼稱霸世界,并日益成為超級強國的歷程,從政治、經濟、思想、宗教、藝術、軍事、外交等多個角度分析大國興衰的成敗得失。這些不同篇章的文字和片段留給我的是深深的震撼……
放眼位于歐洲伊比利亞半島西南部的葡萄牙,這論面積還不如中國的一個省份, 15世紀時還不到100萬的人口的小國,當初僅僅是為了獲取香料這個簡單的愿望,卻開創了真正意義上的大航海時代。他的成長,如同一艘小船經歷了海上的大風大浪,日益看到聳立在海中央明亮的燈塔,最終成為了第一代世界大國。我們可以看到,國家的昌盛并不是以人口、面積來衡量的,葡萄牙所展示的就是他磅礴的勇氣和不屈的傲氣。他用他磅礴的勇氣和不屈的傲氣向全世界證明著他們的力量不可小覷。
再觀位于歐洲中部的德國,記得普魯士國王威廉三世曾說過:“正是由于窮困,所以要辦教育。”在這個教育普及的國家中僅柏林洪堡大學就有29位科學家加冕過諾貝爾獎。難怪德軍總參謀長毛奇早就自豪的說過:“德國的勝利早已在小學生的講臺上決定了!”我們從中可知,國家總在不斷的發展,而人類短暫的生命永遠也無法比擬一個國家漫長的歷史,人類渺小的功績永遠也無法比擬一個國家的莫大的榮耀。所以,培育下一代的幼苗是迫在眉睫的任務,人類不斷延續,永不熄滅的香火,是世世代代國家的精神傳遞的骨干,德國正以這一點換來了最終的勝利……
在眾多國家中,東亞島國日本尤讓我折服,我們暫且撇開他們對中國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暫且收起我們對他們敵意的眼光。我們不得不承認這個我們中國人口中的“小日本”如今卻以他強大的國力堂堂正正的屹立在我們的前頭。他曾經和我們的大清帝國一樣,資源外流,文化落后,同樣慘痛的遭受著西方列強無止境的入侵。然而,面對同樣的狀況,他們看到中國“落后便要挨打”的局面,否定了頂禮膜拜所帶來的暫時安穩,他們迅速圖強振國,維新求變,以驚人的速度迅速成為亞洲第一個擺脫西方列強侵略并實現工業化的國家。這其中的道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個始終都堅持團結,善于學習的民族創造了今日的輝煌。
看了這部紀錄片,我不禁想到了自己,中國近代閉關鎖國的政策讓我覺得可悲,中國官員“天朝上國”的迷夢讓我覺得可笑,中國腐敗無能,欺軟怕硬的清政府讓我覺得可恨,我終于理解魯迅心中對落后中國“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悲痛感情。千里之堤,毀于蟻穴,中國第一個不平等條約的簽定就注定了中國封建王朝千百年的命運。總觀12個強國的歷史,我不懂當拿破侖為凱旋門墊下第一塊基石時是怎樣的喜悅,我不懂當年伊麗莎白一世女王在男尊女卑的環境下昂首挺胸所擁有的勇氣,我不懂那時的總統羅斯福帶領整個美國走過血肉模糊,充滿硝煙的世界大戰所付出的艱辛,可我知道,一個國家要崛起必須先喚醒國民的思想意識。德國的教育,日本的虛心,法國的自立,對比中國的閉關鎖國、保守落后,顯然中國從一開始就注定自己勝敗存亡的理數。“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這些在我們看似再熟悉不過的語句,經歷了漫漫勝衰成敗的歲月卻始終被尊頌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然而,透過表面華美的現象,我們試者問自己的心靈,這些被世人推崇的精神又究竟實實在在的實施了多少?最終又真真切切的見效了多少?在我們的國度里,這些都不過是一些形式,一些裝飾品罷了。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有自強的精神,才有自立的可能,才能贏得其它國家人們的尊敬。中華民族,在很多地方需要學習別國。我們有韌勁,卻缺乏思考、也缺乏自省;我們有力量,卻缺乏動力,也缺乏勇氣。恰似德國在二戰后勇于反思和敢于悔過的行為,最終才得到了全世界的原諒與支持,德國總理勃蘭特在波蘭集中營紀念地長跪懺悔,真實地展示了這樣的精神,記錄片的解說詞相當好:跪下去的是勃蘭特,站起來的是德國! 這樣的總統,才能永垂史冊,這樣的國家,才能熠熠生輝。那么只有正視歷史,直面失敗,歷史才不會重演,成功才會到來。在務實上,我們做的比起別國也差的很遠,搞浮夸,搞假政績,搞表面繁榮等等無用的行為,根本不能從本質上,從實際上提升我國的國力。所以我們始終只能從面積和人口上說是一個大國,而從實力業績上講卻不能說是一個強國。
回顧500年來各世界大國發展的歷程,掂量12個大國崛起的關鍵因素,其中的一些因素顯然不約而同值得關注:重視科學和教育、建立起適合本國國情的政治經濟制度、善于學習但絕不簡單模仿別國的道路等等。因此,我國只有重視教育,提高國民素質,善于借鑒別國經驗,調動人民的積極性,努力促進經濟的發展,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真正實現強國之夢。
我想,《大國崛起》的放映將有助于中國后代人的奮發,有助于中國未來宏偉藍圖的實現。歲月交錯,時光更替,相信不久的將來,中國也必將列于大國崛起之列!
大國崛起心得體會 篇3
葡萄牙跟西班牙,靠航海了解地球,成為了第一代世界大國。但是,這兩個依靠掠奪迅速崛起、卻在戰爭中揮霍財富,而沒有發展工商業的帝國很快盛極而衰,世界舞場上第一場大戲落幕。
“小國大業”,“大國崛起”,荷蘭這個面積只有兩個半北京的地方,如何撐起“大國”二字。荷蘭的崛起,是通過進一步將地理大發現的潛力進步一步發掘。
英國通過光榮革命,逐步建立起君主立憲制,完成了現代社會的轉型,走向了工業革命。當亞當·勒密以《國富論》指出了自由競爭的市場規律后,英國人開始在本國強大工業能力的支撐下,推行自由貿易,拓展全國市場。
路易十四將法國的啟蒙教育得到了普遍傳播。拿破侖用武力方式將法國帶向了歐洲巔峰。然而武力不能維持這一切。在后來戴高樂帶領下,恢復了往日光輝。
德國總理勃蘭特在波蘭下跪,他是一位好總理。在二戰中被殺的二百五十萬多猶太人中,沒有一位是他殺的,但是他下跪了。什么是大國?敢于負責任的,能給國內人民帶來幸福,也給國際社會的跟平與發展帶來福祉的國家,才能堪稱大國。
盛田昭夫說堅持而成功的索尼,凝聚了日本這個國家的精神!
彼得一世與葉卡捷琳娜都是好學,重視教育的人。使俄國出現了大批像列夫·托爾斯泰一樣的知識分子。正是在他們的思考中,逐漸創造了屬于自己的文明。
列寧,是一個很成功很成功的人。很敬佩他,他保護了人民,也吸引了哈默、福特等外國投資者。蘇聯經濟逐漸復蘇。又在斯大林的五年計劃的帶動下,使蘇聯成為了蘇聯強國。
美國的崛起,在我眼里是一個奇跡,從五月花號上的一百多名的英國人到政治、經濟、科技、軍事等各方面的世界第一強國。跟美國的科技發展迅速離不開。
看來,這些國家的崛起都有幾個共同點。有對外擴張的歷史,都曾經稱霸世界,都經歷過推翻封建王權或殖民統治的資產階級革命。都在教育、工業、科技等某一方面有過突出的表現。再看看中國,要如何做才能成為一個大國。我想,中國能不能稱霸世界,這不重要。能不能成為工業、科技強國,這不重要。中國,這個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他能這樣存活到現在,本就是個奇跡了。我想,中國一定也有一只看不見的手在推動著。
大國崛起心得體會 篇4
回顧500年來各個世界大國發展的歷程,討論大國崛起的關鍵性因素。單一的因素一定是錯誤的,但有一些共同的因素卻值得關注:要形成一個統一的力量、重視思想文化的繁榮、重視科學和教育、善于學習但絕不簡單模仿別國的道路等。
對于地處西北歐、面積只相當于兩個半北京的小國荷蘭,是怎樣成為17世紀的王者?
在海潮出沒的濕地和湖泊上,以捕撈鯡魚起家從事轉口貿易,他們設計了造價更為低廉的船只,依靠有利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商業信譽,逐漸從中間商變成遠洋航行的斗士。日漸富有的荷蘭市民從貴族手里買下了城市的自治權,并建立起一個充分保障商人權利的聯省共和國。他們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聯合股份公司——東印度公司,壟斷了當時全球貿易的一半;他們建起了世界上第一個股票交易所,資本市場就此誕生;他們率先創辦現代銀行,發明了沿用至今的信用體系。由于國土面積等天然因素,雖然17世紀末,荷蘭逐漸失去左右世界的霸權。但直到今天,荷蘭人的生活依然富足,荷蘭人開創的商業規則依然在影響世界。
大國崛起心得體會 篇5
近段時間我看完了一部12集的電視,記錄片名字叫做大國崛起,這部片子不光讓我知道了很多很多的歷史知識,也告訴我怎樣從歷史故事中去思考和分析一些有意義的問題,歷史原來是這么充滿趣味,這么深奧奇妙大國崛起這部紀錄片分別講述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格蘭法蘭西德意志日本俄羅斯美國九個曾經在世界歷史舞臺上擁有輝煌的風云,大國的興衰故事,他們的強盛離不開那些改革國家命運的重要人物和領導人從哥倫布威廉姆伯克爾斯宗瓦特莎士比亞亞當斯密羅嗦到伊莎貝爾女王拿破侖戴高樂郫斯麥彼得大帝華盛頓。在每個國家崛起的故事中都有一個深刻的道理值得我們思考和學習,真正的治國之道從這里產生的。
每一個經歷過風風雨雨的大國,都可以當做我們的老師。西班牙與葡萄牙告訴我們要有用于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氣和好奇心,才能使我們擁有別人不會擁有的東西,荷蘭,告訴我們無窮無盡的資本力量可以創造奇跡,英格蘭,告訴我們,一個國家的崛起,還得需要科學與文化思想的支持,法蘭西,告訴我們,以武力征服世界,不能死,征服者,長時間的站,在王者的位置上一致,第一次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失敗,更加深刻地證實了,法蘭西的教訓,還告訴我們,只有統一的完整的,國家承認,走上強國之路,日本,告訴我們,國家崛起,就需要不停的學習不停的完善自己,蘇聯的心,告訴我們偉大的社會變革不僅需要勇氣還需要智慧,美利堅合眾國,告訴我們要尋找最適合自己的道路。
我曾經讀過一篇文章——《一千年前的中國》,這里談到了中國唐宋的強盛時期,他就是這樣描述的“一千多年前全世界只有中國有超過百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一千年前的中國城市就已經有很多的福利設施;一千多年前歐洲很窮很落后,美洲未開發、非洲很原始1000多年前中國遙遙領先于世界,1000多年前的中國正朝著成為海上強國的方向發展,1000多年前中國華北的鋼鐵,業年產就達125萬噸,公元1788年,歐洲工業革命開始英國鋼鐵業年年產才有76000噸,一年前的,中國農業商業制造業手工業,娛樂業,世界最發達的,1000年前世界與中國差距不是一點半點不是幾倍,而是十幾倍1000多年前中國。
1000多年以前的,中國,令中國人無比自豪,當晚七時,清朝政府的腐敗卻讓中國飽受外國列強的欺辱,歷史告訴我們,落后就得挨打,人民,就要陷入痛苦與憤怒之中,現在的中國終于相聚,人一樣,從世界舞臺的底端再次站了起來,但我們卻沒有1000年前的中國人的那份驕傲與自信,因為我們還沒有站在最頂端,怎樣才能使中國在歷史的舞臺上在展雄風。
怎樣才能使中國在歷史舞臺上再現雄風?
大國崛起心得體會 篇6
《大國崛起》前言部分有這樣的描述“15世紀以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這九個先后崛起的國家,在歷史興衰和發展方面具有典型的意義。闡述其發展歷史,探尋其發展軌跡,總結其經驗教訓,對于今天的中國尤其大有裨益。”這就對本書的高度總結和概括。
《大國崛起》一書以“九大國”的興衰為主線,剖析其興盛的背景和原因,并通過大國崛起探究其對世界歷史及整個社會發展的深遠影響。為討論國家發展問題提供了可借鑒的歷史資源和文明資源全書展示了九國通過不同方式、在不同時期內完成的強國歷程,既體現出各自鮮明的不可重復的時代特征和民族個性,同時也探討了某些相通的規律。在中國全力爭取和平崛起,大國復興的戰略發展時期,此書具有非凡的感召力和時代性。激發了讀者對中國崛起強盛的希望和激情,這也就是我喜歡這部作品的主要原因之一。
15世紀以來,人類社會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原先割裂的世界開始真正意義上地連成了一個整體,彼此隔膜的世界各國開始相互認識和了解,也展開了相互的競爭。在近現代以來的世界舞臺上,九大國家應運時代的需要以不同的方式迅速崛起。通過本書不難發現,本來西方大國的定義并不是以國土和人口的大小或多少來衡量,他們之間都或多或少的有著一定的共同之處:第一,曾經有過(或正在經歷)對外擴張的歷史或以進行殖民統治的方式達到稱霸世界的目的;第二,曾經經歷推翻封建王權或殖民統治的資產階級革命;第三,就是在工業、科技、教育、文化、軍事和社會改革方面有過突出表現或對世界近代歷史的發展曾經產生過重大影響。
總之,《大國崛起》一書帶給人們的思考是多方面的。五百年來九個世界性大國的興衰更替啟迪人們:崛起,以前瞻性的眼光瞄準事物變化趨勢,立足創造性地化解難題,促進生產力飛躍發展的過程。進入二十世紀后,尋求擺脫危機的良策,保持持續、良好的發展態勢,則是崛起的必然要求。歷史昭示我們,在機遇和挑戰并存的重要歷史時期,只有世界所有國家緊密團結起來,共同把握機遇、應對挑戰,才能為人類社會發展創造光明的未來,才能真正建設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大國崛起心得體會 篇7
大國崛起給人的感覺就很宏大,簡單介紹了九個世界性大國的興衰歷程。在這種氣勢恢宏的講述和磅礴的配樂中,我覺得個人實在是太渺小了。而且每個國家都有它成功的智慧,可以給人以啟迪;每個國家都有它衰落的根源,可以給人以教訓。
葡萄牙依靠其勇敢冒險的性格引領著15,16世紀的航海大發現,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殖民第遍布世界的大國,但是豐富的航海知識卻使他們拒絕了哥倫布,也拒絕了美洲大陸。
西班牙的伊莎貝爾女王對于哥倫布的贊助使她戴上了世界霸主的桂冠,但是這個國家卻因為沒有投資發展而是沉醉于奢侈而逐漸衰落。
荷蘭因為發明了一刀清理鯡魚的方法使得自己一躍而出,并且發明了運貨量大的商船得到海上馬車夫的名號從而逐漸強盛,威廉巴倫支的三文雅之行確立了荷蘭商人的信譽從而在世界上穩穩立足,但是荷蘭對于世界的貢獻在于發明了類似于今天銀行的機構,確立了一種新的金融機構。
英國在伊麗莎白一世的帶領下逐漸強大,查理一世被殺后的光榮革命,牛頓的科學體系的建立,瓦特的蒸汽機的發明,共同孕育了這個新的世界霸主。
法國作為社會實驗最多的國家,在經歷了動蕩與迷茫之后,在拿破侖和戴高樂等杰出領袖的帶領下走上了國家強盛之路;
戰亂的德國則是在俾斯麥的鐵血政治下才開始走向統一和強大。
日本明治維新是轉折點,這種對新知識的強烈的學習愿望使他們擺脫了成為了殖民地的命運。
俄國彼得大帝和葉卡捷琳娜二世對俄羅斯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之后的十月革命推翻了農奴制建立了社會主義,之后的發展使蘇聯足以和美國抗衡。
美國的發展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獨立戰爭和南北戰爭為美國的建立和發展奠定了基礎,兩次世界大戰則使美國遠遠甩脫了對手,從而成為唯一一個超級大國。
在讀完《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書》一書后再看這部紀錄片會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覺得可以聯系起來很多東西,但終究差一點東西,我想應該就是欠缺經濟學的知識。歸根結底,世界發展史就是經濟發展史,而經濟的發展歸結于教育,體制。對于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本質差別我不是很懂,有時間可以看看國富論。
大國崛起心得體會 篇8
今天的中國,正走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擁有廣袤土地、眾多人口和悠久歷史的中國的富強,將創造人類發展的重大事件。而這一過程也正深刻地改變著中國社會,影響著世界格局。近代以來160多年的追趕,讓世界再次聽到了中國的聲音;新中國成立之后,尤其是改革開放近三十年來的巨變,使我們能夠更自信和從容地立足于世界去探索自己的強國之路。
中國的幾代領導人反復強調:我們的發展,要吸取和借鑒全人類的文明成果。那么,在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中,應該以什么樣的胸懷和態度來看待曾經在近現代歷引領世界潮流的國家?中國的和平發展,可以從中借鑒什么樣的經驗和教訓?
20__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進行了第九次集體學習,這次學習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學習的內容是:世界上9個主要國家自15世紀以來的興衰史。此后,關于這段歷史的學習在其他各級黨政部門多次進行。
15世紀以來,人類社會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原先割裂的世界開始真正意義上的聯成了一個整體,彼此隔膜的世界各國開始相互認識和了解,也展開了相互的競爭。在近現代以來的世界舞臺上,對人類社會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大國崛起心得體會 篇9
12集《大國崛起》按其崛起順序講述了9個大國的發展之路,以大航海時代以來先后崛起的國家為脈絡,梳理了一遍世界歷史。這部電視紀錄片引起了很大的轟動。
我必須承認這是中國最大的電視傳媒第一次站在一個宏大歷史敘事的高度來拍攝一部紀錄片。不論是運用了大量電腦CG鏡頭的場景再現,還是大氣磅礴的背景配樂,都表明了這部電視紀錄片主創人員強烈的敘事目的,為正在經濟起飛的中國表達一種崛起的訴求和欲望,為振興中的中華民族尋找歷史中世界大國稱雄的借鑒。
在我看來,這個紀錄片以宏大的歷史視角來審視了500年來的世界史,真正從中國的需要出發去剖析其他國家的發展之路。尤其是在政治改革已經遠遠落后于經濟改革和民眾需求的今天,對民主和自由的訴求空前強大的中國人民來說,這既是國家對現今發展的一種表態,也是滿足大部分群眾需求的國際知識大普及。
片中從經濟角度來展開,配合制度和經濟政策、科學創新、知識產權保障、國家競爭力、文化思想促進等命題講述了西班牙、葡萄牙的海外擴張;荷蘭的商業文化;英國的殖民文化;法國的獨立自主,德國的國家主導下的全民素質;日本明治維新;俄羅斯民族堅忍不拔和高度集權;美國的自由主義和獨立精神。通過聽到這些不同的聲音,看到他們不同于同時期中國的發展模式,我終于明白中國的崛起之路需要什么。
總結這9個國家的發展可以看到他們都恰好地趕在世界發展的轉折時期,在經濟轉型的時刻,第一個站在了時代的前沿,敢于投入大量金錢時間去改革自己的經濟發展模式,成功完成經濟變革,是國家的生產力和科技水平大大提高一個檔次。他們都能敏銳地發覺生產力的改變,及時地摒棄舊的生產制度,大力改革最終才能搶占世界的第一桶金。
另外一個讓這9個國家屹立于世界之林的是他們的體制創新。從金融、商業制度的創立到股份制的提出,從計劃經濟的跨時代誕生過渡為市場經濟,從封建社會專制集權到君主立憲制度等等,這些無一不表明符合當期國情的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都對一個國家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經濟發展是國家崛起的指標和動力,而其科學的政治制度則指引一個國家往更遠大的方向發展,保證了國家的穩定,同時又是經濟發展的基石。
除去在國家范圍內的思考,影片也揭示了個人對國家發展的重大貢獻和無可比擬的巨大作用。恩里克王子的航海夢想發現了一個個新大陸;一個漁民的創新剖魚法帶來了一個國家的富裕;亞當斯密的《國富論》讓國人度過了艱難的衰退期。這些都是個人,哪怕是一個最平凡的人都對國家的發展起著難以計量的影響和作用。每一個國家的崛起都是人民群眾集體智慧的成果。
我無法確切地說影片。
大國崛起心得體會 篇10
在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后,由于社會的飛速發展,世界格局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在今天的世界中,成為大國的道路與途徑也相應地發生了極大的變化,那么,在這些和變化中,那一點才是是值得而我們注意的呢?
最重要的一點便是,現在的世界格局,實際上就是在歷史上常見的世界性大國的衰落與崛起的過程,這個過程是歷史中并不多見的動蕩時期,因為這標志著一個國家的衰落與另一個新的世界性大國的崛起,所以,現在是大國崛起的極佳的時期,在這個過程中,世界的整體格局將會發生極大的變化。
在歷史上,每個抓住了這個歷史機會的國家都在之后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在全世界都有著絕對的實力。比如,這種機會對于葡萄牙和西班牙來說就是大航海時代的到來,由于這兩個國家敏銳的抓住了機會,他們便得到了崛起的機會;對于荷蘭來說,就是海上貿易的繁榮發展,于是荷蘭成為了海上貿易的壟斷者;對于英國來說,就是工業化的開始和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到來。英國通過首先工業化,成為了當時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商業帝國和日不落帝國。這些例子都深刻地告訴我們,只有抓住歷史的機遇,才能在新一輪的世界格局洗牌中得到長足的發展與崛起,完成成為世界大國的目標。
從歷史中我們也可以看出,每一次世界格局變化中,都有一個不可或缺的關鍵事物,在不同的時代,這事物也不同,比如在英國的崛起過程中這件事物就是工業發展,這種變幻莫測的事物在大國崛起中極為重要,哪個國家掌握并發展了他,就有成為世界性大國的可能。那么,這種東西在這次的世界巨變中會是什么呢,這還有待現今的世人去好好探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