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線上教學經驗交流心得體會范文(精選5篇)
小學語文線上教學經驗交流心得體會范文 篇1
語文教學教無定法,用先進的教育思想指導下備的課能夠把教學推向先進的行列。惠延霞老師為我們聽課的老師介紹了很多有意義的書籍。她告訴我做一個會上課的老師,首先要做一個有思想的老師,學會“讀人、讀書、思考”,用別人的智慧,豐富自己的智慧,學會傾聽。其次是要用自己的智慧解讀文本,聽懂文字背后的聲音。用名人的課堂智慧充實自己的課堂。再次是把課堂主題確定得簡約而又豐滿。根據工具和人文的側重而確定課堂的風格,根據文章的體裁特點確定模式和步驟。
惠延霞老師的講座讓我受益匪淺,語文教學是一件快樂的事情,為什么要把快樂的語文搞得那么復雜呢?讓語文課堂輕松些,我們就要愛上語文,不要把語文教學看成很難的事情。一板一眼的教學固然有它的好處,但是這樣會把學生的思維固定在一個比較狹隘的處境之中。
讓我體會最深的是語文教師應該充實自己的先進的教學理念。同時也要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比如:教學語言的組織,文學知識的積淀、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朗讀能力的提高、溝通的技巧、評價的意識、科研理念的裝備、心理教育的意識等。
“教書育人”我們應該的還很多,我們任重而道遠。
小學語文線上教學經驗交流心得體會范文 篇2
經過一段時間的線上教學,很是懷念在學校的日子。
在教室里面對面教學是便于我們老師與學生的交流、溝通的;線上教學有點像微課的感覺,自問自答,一開始時自我感覺很搞笑,等待學生的時間會更長,等待思考的時間、等待回答的時間等等。(需要家長把回答的問題以文字輸入)
作業的檢查:在學校我們把孩子的作業統一收上來,統一批改,方便、錯題易整理易講解;線上作業不好批改:每個孩子交作業時間不同,雖然有截止時間,但個別孩子因為家長上班原因不能及時上交(理解),手機批改作業看的眼疼、點的手疼,個別學生需要一對一的語音講解。
講解易錯題:在學校,我們可以當堂講解,不理解的還可以一對一;線上教學雖然可以通過直播、視頻等方式,但還是有點欠缺。
特殊時期,特殊對待,不管以什么樣的方式進行教學,我們要盡我們最大的努力做好我們的本職工作。
小學語文線上教學經驗交流心得體會范文 篇3
20xx年1月5日,我到雙月湖小學聆聽了多位優秀教師的課,實實在在的語文課堂讓我對小學語文教學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每一節課都讓我獲益匪淺,感觸頗深。現就這幾節課談一談自己的點滴體會。
1、語文教學必須先重視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即養成良好的聽的習慣、說的習慣、讀的習慣、寫字的習慣、合作交流的習慣等,尤其是聽的習慣。對低段的孩子來說,學會聽,極其重要,這不僅因為聽是思維活動、學習活動的開端,而且,教學生學會聽,也是培養學生尊重他人、汲取他人優點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一種重要的方法。習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如果每天使自己的教學流程中形成既教知識又教方法,既讓學生體驗情感又培養正確積極的學習態度,既抓學習常規的落實又發展學生的自由個性,習慣將自然而成。
2、語文課堂上的“朗讀感悟”,它是“自主合作”、“發展創新”的基礎。低段學生朗讀的指導一般分為讀準、讀通、讀好等幾個層次,指導朗讀要有目的、有指導、有方法、有層次。在讀中使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使學生在讀中思考、讀中感悟、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課堂上要珍視學生閱讀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鼓勵學生質疑,并自主解疑,尊重學生多元化答案。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以讀為核心,有層次地組織學生合作、思考、感悟、創新提升語文綜合素養,全面達成三維目標。
“不讀是語文的百病之源。”要加強課文朗讀,精彩段落、關鍵句子要引導學生熟讀成誦,變成學生自已的語言材料。重視了朗讀教學這一環節,對學生語文水平的提高將會是一個極大的推動。
3、識字教學中我們應樹立一種細水長流的識字觀,每一個具體的字的教學過程都是長期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上完一篇課文,在這篇課文中認識,換一個語言環境不認識,這是正常的;今天認識,過幾天不認識,這也是正常的;因為呈現這個生字的課文只是起一個“引見”的作用,只是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認識它的契機,在以后的一段時間內,學生在與它的不斷接觸的過程中逐步全方位“認識”它,因此教師要增強學生對這個字的敏感度,即在任何時空看到這個字都要有一種“回憶”的沖動,更是要想方設法提高這個生字的呈現機會。
我們還應走進生活“鞏固”字.語文學習包括識字的資源和實踐的機會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我們完全可以利用學校的文化氛圍,使識字教學走出課堂;調動家長積極性,使識字教學走進家庭;利用母語環境,使識字教學走向社會。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識字資源,讓學生養成在生活中注意字的意識和習慣,最主要目的是為了大大提高教材中的生字的呈現機率,從而鞏固教材中的生字。
這次聽課學習對我自己是一次提高,也是促進,優秀教師的語文教學真正體現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體現了“一切為了孩子的發展”。她們的課不但具有“靈”性,而且很扎實。我深深的體會到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文化素養很重要,需多多讀書,不斷豐富自己吧。在以后的日常教學中,我會努力上好每一節課,向身邊的優秀教師學習。
小學語文線上教學經驗交流心得體會范文 篇4
今天,聽了張紅霞老師執教的《搭石》一課,給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搭石》是一篇鄉土氣息濃厚的文章,課文截取了鄉親們擺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展示了鄉親們善良、友愛、互敬互幫的美好品德。課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張老師用她帶有濃濃感情色彩的語言把學生們帶入了這個民風純樸的鄉間,讓人賞心悅目,回味無窮。
一、理解詞語,靈活多樣。
張老師的課教出了濃濃的語文味兒。她始終注重對生字、詞語和重點句子的學習和指導,特別是指導理解“脫鞋綰褲”、“協調有序”和“人影綽綽”這三個詞語,所采用的方法語文味兒十足。老師問:“你從哪里體會到了美?”學生馬上說:“我從脫鞋綰褲中體會到人的美。”老師順勢就進入學習詞語的環節,先讓學生表演一下“綰”的動作,再讓學生想象了人們在小溪上走路的情景,還組成了幾個句式整齊的,像詩歌一樣的句子:“如果人們沒有搭石,人們就必須(脫鞋綰褲);人們趕集就必須(脫鞋綰褲),人們訪友就必須(脫鞋綰褲)。”學生對“脫鞋綰褲”的意思和走過小溪的艱辛就有了了解。一次次的引說練讀,學生已經牢固地掌握了這三個詞語和句子的意思。
學“協調有序”這個詞語時,沒有讓學生說說是什么意思,而是用一句“讓我們進入走搭石的行列中吧。”讓孩子們進入了當時的人們行走的情境中,“前面的抬起腳來,(后面的跟上去)”理解了人們行走的井然有序。
學習“人影綽綽”這個詞語時,先出示字典中的`的三種解釋讓學生選擇,再讓學生說明為什么這么選。老師又拓展了“綽綽有余”這個成語,再讓學生想象“清波漾漾,人影綽綽是一幅怎樣的畫面?”通過想象理解詞語的意境。
二、體會課文,獨具匠心。
把一篇具有鄉土文學氣息的文章上出一番詩情畫意,張老師對課堂的設計可謂匠心獨運。先看導入部分:“這個小山村是作家劉章爺爺的家鄉,他的家鄉是個美麗的地方。那里有連綿起伏的山巒,有郁郁蔥蔥的樹木,還有一條清澈見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作者每每憶起家鄉,覺得最美的還是家鄉的搭石。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麗的搭石。”幾句話寫出了一個安詳寧靜的小山村。
再來看教學中的一個亮點。在學完“前面的抬起腳來,后面的緊跟上去”,老師反復導讀這句話,語速由慢變快,再由快變慢,孩子們也跟得很有節奏,書聲朗朗,起起落落,好像是走搭石的人沒有亂了步伐一樣,最后總結“這樣的動作就叫作協調有序。”又在讀中領悟了詞意。如此的情、境、意三者融為一體,整個過程簡簡單單,清清爽爽,卻有一番清新雅致的韻味。
三、寫作指導,融為一體。
張老師教學最與眾不同的地方就是她的每節閱讀課的教學,都會和相關的寫作指導結合起來,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本節課,張老師在學習完課文后,問學生:“你知道作者是怎樣寫出這么優美的文章嗎?”很多同學意識到這是細心觀察的結果,如果不是平時關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又怎么會捕捉到那被人踩在腳底的平平凡凡的搭石呢?張老師繼續鼓勵大家:“相信你們也會成為生活的細心人,也會寫出如此優美的文章。”
厚實的功底,樸實無華的教學特色,張老師將人文性與工具性完美地統一起來,“簡約而不簡單”,通過一堂《搭石》,巧妙地展示了語文教學的美,讓人受益無窮。
小學語文線上教學經驗交流心得體會范文 篇5
4月8日 ,我很榮幸的在縣教研室朱老師的帶領下參加了臨沂市小學高效課堂構建暨作業評價改革經驗交流會。8日下午我們觀摩了莒南縣一小常文萍老師執教的《普羅米修斯》、臨沂高都小學陳冰冰老師執教的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整體單元教學、臨沂四小馮浩老師執教的《再見了親人》。三節不同的課型分別體現出了三位老師在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方面的新理念。特別是馮浩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語言積累的訓練是比較到位的。馮浩老師在課堂教學中體現了一個主題(圍繞親人)、兩項訓練(積累語言的訓練和運用語言的訓練)和三個拋卻(繁瑣的分析、無謂的煽情、高密度的課堂)。馮浩老師圍繞著講親人、誦親人、別親人三方面進行授課的。在教學朝鮮大娘送別志愿軍一段時,讓學生先用請求的語氣,再用懇求的語氣、最后用哀求的語氣去讀,讓學生更深刻的理解送別時朝鮮人民與志愿軍之間深刻的感情和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友誼。總之馮浩老師整堂課真正的做到了“五個貫穿”。
陳科長的講座讓我更加明白了什么是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如何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高效課堂的標準是什么(即:三高,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三動,身動、心動、神動。三量,思維量、信息量、訓練量。三特點,立體式、快節奏、大容量。四學,學生肯學、想學、會學、學會。減負,輕負擔、高質量、低耗時、高效益)。陳科長的講話引起了我們入會者對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深思。高效課堂的建設是在規范辦學行為的前提下,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只有課堂高效了才能將學生負擔降下來,將時間還給學生、將能力還給學生、將健康還給學生。
莒南縣澇坡的作業評價經驗,讓我體會到了 曹佃江 老師這種堅忍不拔的毅力和對教育事業孜孜最求的精神,令人欽佩,值得深思。一條簡短的批語,也許只是一滴晶瑩的露珠,但眾多的露珠集合在一起卻組成了一條真愛的河流。
總之,雖然學習安排的時間比較短,但是學習的內容非常充實,“學習著,快樂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