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會后的心得體會(精選3篇)
開會后的心得體會 篇1
在第三監獄的組織下,我先后學習了自治區領導、廳、局領導在自治區監獄工作會議、自治區經濟工作會議、自治區監獄系統主要領導座談會、自治區監獄規范化管理推進會、自治區監獄系統推行大監區管理工作會議和新疆監獄工作協會四屆二次理事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通過學習,明確了今后的工作目標,倍受鼓舞,下面談一下自己的認識和體會。
要完成好20xx年的工作任務,首先必須牢記宗旨意識,要感恩黨,相信黨,擁護黨,跟黨走。要有群眾觀念,用真情,說真話,辦實事。要敢于擔當,嚴于律己。要把權力當成責任,當成使命,為群眾服務,要敬畏權力,在用權過程中,要如履薄冰、慎之又慎。要有扎實的作風。
要進取創新,不要因循守舊。要學會“換腦子”、變思想,用改革創新的意識,突破思維定勢、突破陳規陋習,要以敢于超越前人、敢于否定自我、敢于挑戰難題的勇氣,創新思路謀事業,創新舉措求發展。要有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思想觀念,始終保持前瞻思考、超前謀劃、銳意進取的思想狀態,形成攻堅克難、開拓創新的良好局面。
要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真抓實干的作風,認真履行職責,提高工作執行力,確保各項措施能夠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標準化管理是規范化管理的深入和繼續,是落實監獄管理創新的必由之路。因此,在深入推進監獄規范化管理活動中,要堅持以標準化模式推進規范化管理,圍繞打造“人要精神,物要整潔,事要規范,上下一致,標識統一”的規范化新形象,積極探索監獄規范化管理。扎實開展“基層基礎建設年活動”。把監區建設作為20xx年監獄工作的重點,大力加強監區民-警隊伍建設、組織建設、業務建設、基礎建設和裝備建設,形成一支力量充足、素質優良的一線警-察隊伍,打造一個基礎設施完善、保障有力的基層工作平臺,構建一套制度完善、運轉高效、管理規范的監區工作體制和機制,制定一套穩定基層、發展基層、傾斜基層的政策制度,切實把基層建設好,把基礎夯實打牢,促進基層各項執法活動更加規范化、科學化。
形勢催人奮進。今年監獄工作任務艱巨,責任重大,我們要以奮發有為、真抓實干、銳意進取的作風,高揚奮斗的精神,統一思想和認識,凝聚智慧和力量,增強決心和信心,為推進我區監獄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推動監獄工作再上新臺階,再創新水平,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xx大勝利召開。
開會后的心得體會 篇2
昨天去開了個會,參加的成員是全校三個年級所有擔任實驗班教學的老師們。會議的內容圍繞著實驗班的特色、特長、優勢展開。
開會的時候有老師說,實驗班的開展有一個目的是為了各種競賽。突然覺得不可思議,因為我自己也是帶信息奧賽的,高二的2個實驗班,來參加我奧賽的僅僅有20班的鐘鳴一人。文科實驗班的同學在報名的時候就無一人參加。這樣的情況,甚至比其他普通班還不如,一點也沒有體現他們的競賽特點啊。
其他老師也提出了很多對于競賽的困惑,因為高考成績是代表一個學校在浙江省的地位的,而對于一個學科組,要體現自己的地位,最好的辦法是在競賽上體現。但是因為種種的原因,競賽也要得到的學校的支持,班主任的支持,學生家長的支持,還要保證一定的課時,這些都是很不容易的。
還有一點張俊美老師也說的很好,在競賽上,并不是名師出高徒的,往往都是高徒“逼”名師的。學生在競賽培訓中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老師也要想盡各種辦法來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老師和學生是一起成長,一起進步的。能有這樣的學生,真的是老師的幸運啊。
以前覺得信息學科搞競賽很難,沒想到其他學科也都一樣,都和我有著同樣的“為難”。要搞好競賽,是需要各方一起努力的呀。
開會后的心得體會 篇3
一個人一輩子沒開過會的人可能不多。大到國家型會議,小到鄉村田間地頭會議,沒有經歷過的可為寥寥無幾。其實會議,簡而言之,就是找一些人聚在一起,聽一些關鍵的人說說話,定定事。然而會開得多了,細想起來,真正有意義有價值的會并不多。
筆者在單位上算是個開會高手,什么大會、小會、外單位的會、本行業的會、政府部門的會等等,只要是會,屈指算來,也開了有幾百個會了吧。也許會有人說,你小小年紀,就經歷了幾百個會,不可能吧。其實看看我的筆記本就行了,工作六年,就用了五個筆記本,全是會議記錄的。而且還有一些小會,我都還沒記錄下來。
在中國,開會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只是有時,聽多了與會者的發言,時間長了,思緒難免會飄到窗外,不管是蝴蝶還是偶爾飛進屋內的一只蒼蠅,眼神都會隨著它們的去向而不停旋轉,然后想,那些小生靈若能在那個念報告的人的身上盤旋,讓他騰出時間和那小生靈斗一斗,該多好。我就這樣想著,然后笑了,身邊的一些人都回過頭來看著我。我一點也不覺得難堪。因為我也正在看著他們:男人的手指上幾乎都夾著一枝煙,他們好象比平時更能感覺到煙的香味,深深地吸下去,慢慢地吐出來,一點一點地品味。更有甚者,還會吐出一串串的煙圈,自我欣賞,會場內空氣混濁。女人嘛,可做的事就多了,剪剪指甲,把手機打到無音狀態發發無聊短信,或找張紙擦拭一下皮鞋上的灰塵,和一些鄰座的輕聲地聊天。不過如今和以往有點不同了,前幾年,他們還可以偷偷躲在底下看一些小報和雜志,現在講究時效,一些大會要會,電視臺總要攝像,弄得有些人很不自在。攝像頭一過來,有一些馬上整理衣服,順便用手把頭發捋一捋,更有甚者,為了能在電視上一露,擺出比較耐看的姿態。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我們那些攝像的記者,我們得感謝他們,每次開會,他們跑前跑后扛著重重的機器不說,一旦有人開會睡著了,他會輕輕推推他,告訴他要上鏡了,快快醒來。這樣就讓那些在做夢的人不是很難堪。那些被叫醒的人,馬上打起精神,找到感覺后,然后拿起筆在文件上勾勾劃劃。這樣,我們在電視里看見的畫面就清爽多了,他們是個個聚精會神,若有所思。我們要深深感謝那些辛苦的記者們,正是他們,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秩序井然的會場,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會議接著另一個會議的成功。而無奈的是,待鏡頭掃過,許多人就象慢撒氣的皮球,又恢復了像霜打了似的歪東倒西的姿態。
我一直認為能認認真真地開會一直到會議結束的人,是很不錯的人,最起碼應該佩服他們的毅力和耐心,雖然心不一定百分之百都在會場上,但身體一定是長時間沉陷于會場的某個角落,傾聽,長時間地傾聽。而我卻往往做不到這點,因為這還被領導狠批了一會。我下決心,要痛改前非。于是向一些資深開會高手請教,他們說,開會只要聽前二十分鐘就夠了,會議的主要內容都在那二十分鐘里,其它都不用聽。還有一個給我介紹說開會前聽聽“的士高”舞曲,這樣你會感覺會議的環境很清靜,他們說話也感覺溫和有節奏。我想想也有道理,便如法炮制,在“的士高”的舞曲激情釋放后,準時粉墨登場。別說,這還真有效,不出三個月,開了二十多個會,我的耐心被培養的不慍不火,不急不躁。領導也開始表揚我了,一陣陣喜悅涌上心上,我相信這是與開會分不開的。
開會真好,我想,我下次還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