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啟示教學心得(通用3篇)
大自然的啟示教學心得 篇1
小朋友:寫好這篇作文,如何選材呢?
一篇優秀的創新作文,在選材方面應具備三個特點:一要真實,二要典型,三要新穎,心得體會《大自然的啟示習作教學心得》。
1.選材要真實。我們要想寫好作文,應該選真實的材料,真實的材料,使人深信無疑,最有說服力。寫自己親眼看到、親耳聽到、親身經歷過的事,我們與文章就有話可寫。要想得到很多真實的材料,要睜大眼睛觀察周圍的人和事、景和物。有意識地去看,你的眼睛要像一臺照相機一樣,攝下一幅幅美好的畫面,深深地留在你的腦海里。用你的耳朵傾聽周圍的一切,像一臺收錄機一樣,錄下那悅耳動聽的話語,牢中地記在自己的心窩里。
大自然,教了我們許多知識,也給了我們許多啟示,發明了許多東西。記得有一次,我去上學,在地上看見了一群螞蟻在搬東西,十分團結,這些螞蟻教會了我學會了團結。有一次,我買了一盆含羞草,我碰了一下含羞草,它立刻縮了回去,我看見了,立刻想到不可以驕傲,一定要虛心,向含羞草學習!
你要認真地去參加每一次活動,不管是在學校還是校外,你都要留心親身經歷的事。到那時寫起作文來,就不愁沒有真實的材制,就不愁寫不出好的文章來。
2.選材要典型。典型的材料,是指那些有代表性的,最能反映事物本質的,最能打動人心的,最能表現中心的材料;這樣的材料能以一當十,具有典型意義。典型的材料,應該具有廣泛的代表性,應該具有強大的說服力,它能夠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質。
要選出典型的材料,就要學會在比較中挑挑揀揀。人們常說: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在比較時,要強調一個“嚴”字;也就是要將我仍想到的符合題意的那些材料,一個個地從各個角度比一比,權衡一下,看看哪個材料最有說服力。這樣,我們就不怕選不到典型的材料了。例如動物是我們的老師,自然生物也是我們的老師。這樣素材是很多的,我們可以選擇一種冼、一件事、一個動物的啟示來寫。如:有的人從水母身上得到了啟示,發明了風暴測試儀,有的人從熒火蟲身上得到了啟示,發明了人工冷燈……
3.選材要新穎。新穎的材料,就是說,材料本身既要新鮮不俗氣,又要反映具有時代特征的新思想新風貌。新穎的材料,生動有趣,本身就是最有吸引力的。選材要新穎,你必須學會思考。學會見別人所未見。,想別人所未想。
你看過山嗎?山是偉岸的。你看過海嗎?海是寬廣的。我一直認為,人能在大自然中領悟很多。大自然中蘊涵著人生的許多哲理。就像月亮,月圓月缺代表親友的團聚、離散。螞蟻和蚜蟲,就表現了為生存而合作互助。看過獨自生活的蜜蜂嗎?他們講究的是團結,分工的精神。
大自然的啟示教學心得 篇2
小朋友:要廣開思路,就必須觀察和體驗,大自然的啟示習作教學心得。如何觀察體驗大自然呢?
這里,我簡單地向大家介紹幾點。
第一,會抓住不同景物的特點從不同的方面來細致地觀察。如何細致觀察抓住景物特點呢?首先要捕捉景物的顏色和姿態。因為世界萬物顏色豐富多彩,形態萬千,各具特色,抓住顏色和姿態,最能展示景物的特點。如《秋天的田野》作者是這樣觀察和體驗棉田和稻田的,“秋風吹過,棉桃咧開了嘴,吐出雪白的棉絮……微風吹來,金燦燦的稻穗頻頻點頭,似乎在呼喚主人快來收割。”作者通過“白色”、“金燦燦”、“咧”、“吐”、“點頭”等詞語,描繪出一幅多彩的秋天景象。其次要調動各種感覺器官來觀察。觀察景物可用眼去看,用鼻去聞,用耳朵去聽,用手去換等等。這樣觀察,就會使感受豐富,描述事物具體、生動。
第二,能帶著自己的思想感情來觀察。能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來觀察和聯想,使眼中的景物有趣有情。觀察時能積極地展開聯想和想象,會人格化地觀察景物的特征。觀察時積極地聯想。觀察時要帶著豐富、貼切的想象去觀察事物。就是在觀察人、景、物的同時,把見到的形狀、姿態、顏色,聽到的聲音,嗅到的氣味等,借助貼切、逼真、新奇的比喻、擬人、夸張等修辭方法,在實物與想象之間架起一座彩橋,使已有的印象更具體、更形象、更新穎。如觀察早晨的霧時,展開了聯想和想象:
早晨有霧的時候,整座象山籠罩在白茫茫中。不一會兒,乳白色的濃霧在流動,在減退,透過云流的縫隙,藏青色的石崖和小樹隱約可見。這時,遠處的天邊,微呈灰藍,煙霧。在繼續減退,變薄,薄得像一層輕紗。從這輕紗垂幕中看去,巨象的輪廓立即呈現在眼前,它正伸長了鼻子在江水中飲水呢。不知道是云霧在飄移,還是象山在蠕動,叫人覺得屹立在眼前的是頭活象。再過一些時候,天空一片蔚藍,薄霧又束成一條乳白的緞帶,將象山圍了一圈,好像這只大象站在這條光帶之上飄動似的,神奇異常。
這兩段文情并茂的文字,將作者所觀察到的云、霧、石、崖、山樹、象山,通過比喻,在實物與想象之間架起了一座彩橋,巧妙地把霧的顏色比喻成“乳白色”;把霧比喻成“煙”,薄得像“輕紗”,似“垂幕”;把象山比喻成象,而且“正伸長鼻子在江中飲水”,“蠕動”;把薄霧比喻成“緞帶”、“光帶”。如果只有細致的觀察,而沒有合理、貼切、奇特的想象,能使眼前的景物這樣具體形象,有的'簡直活了一樣嗎?同時,在想象中又融進了多少強烈、感人的思想情感啊。
再如《草原》,把羊群比喻成綠毯上白色的“大花”,把靜立不動的駿馬和大牛擬人化,說它們:“好像回味草原的無限樂趣”,把河比喻成“明如玻璃的帶子”;把襟飄帶比喻成“彩虹”等,都起到了使觀察對象活靈活現,使想象神奇;新穎、真實的作用。
運用“聯想觀察法”的基本要領是:1.首先要仔細觀察眼前的景物,把握外形、姿態、顏色、聲音等特征,尤其是動態的變化情況。2.再運用比喻、擬人、夸張等修辭方法,展開充分的想象和聯想,把觀察到事物活化起來。3.在想象、聯想時,注意融進飽滿、濃厚的思想感情,以便習作時情景交融,物具感情,真切感人。
大自然的啟示教學心得 篇3
大自然在源源不斷地給人類提供能量的同時,自身的一些生存奧秘。也在等到著我們去發現呢!
有一次,那是一個夏天,早晨起來,拉開窗簾,陽光明媚,我馬上跑出去,找朋友玩,想:這么好天氣,出去玩最合適不過了,我和小伙伴們有說有笑的去玩,我們玩了很長時間,不知不覺就到了中午,天氣開始變得悶熱,我們的肚子也在“唱空城計”了,回頭向家走,在路上還商量著家長會給我們做什么好吃的.!
快到家了,我突然發現一個小角落那里,有許多螞蟻在急急忙忙的爬,每一只嘴里都叨有食物,看它們那慌張的樣子,真像要去趕集似的。我不明白螞蟻為什么要這個樣子,于是就蹲下來,來觀察,觀察了一會,終于發現它們不是各走各的,而是有順序的爬向一個方向,齊心協力,它們知道只有這樣團結才能搬完這些食物。“搬”!我一下子從這個“搬”子聯想到了“搬家”,難道它們也跟我們一樣是在為“搬新家”,我正想著,天忽然響了幾聲雷聲,好像在提醒我天要下雨了,趕緊回家。
回到了家,我把我在想法跟媽媽說:“媽媽,螞蟻搬家是不是就要下雨呢!它是不是也告訴我們要團結合作才能做的事才能成功的道理呢!”媽媽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你真是一個愛觀察的好孩子,你即然實地觀察了,那么你的想法當然是對的!”我聽了一蹦三尺高。
大自然給予了我們很多啟示,如:含羞一摸它,它就會把葉子收起來,告訴我們一定不要驕傲等等很多啟示,還在等到著我們一起去探索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