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被家訪后心得體會(精選3篇)
大學生被家訪后心得體會 篇1
為全面貫徹落實教育部及陜西政府關于貧困學生資助工作的相關政策,認真落實我校《陜西中醫藥大學關于開展20xx年特困學生家訪活動的通知》精神,為貧困大學生搭建良好的成才平臺,我院開展了以“拓寬資助工作新視野、搭建資助育人新平臺”為主題的20xx年暑假特困學生家訪活動。
為了做好本次家訪活動,我院在黨總支d書記雷正權的領導下,召開了20xx年暑期家訪工作會議,全體輔導員、部分班主任參加了會議。會上,雷正權特別強調了本次家訪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項,同時,對本次家訪作了周密部署。
家訪搭建了學校和家庭交流的平臺,通過這個平臺,學校掌握了學生的第一手資料,從而更好的管理、培養學生,家長也更清楚學校的教育和管理,從而更有信心助學生成長、成才。我院以暑期特困生家訪為契機,進一步完善特困生、家庭特殊學生、身體特殊等學生臺賬,從實際出發、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建立有利于學生成長、成才的長效機制。關心、愛護學生,引導學生“貧者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激發學生的仁愛之心,培養學生的仁心之術。
大學生被家訪后心得體會 篇2
學好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是今年黨內學習教育的重點,也是牢記初心使命的重要途徑。通過對“四史”系統化學習,能夠更加深入的對當前面臨的新形式、新任務、新要求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有機會在今天下午觀看了四史講堂的黨史直播,通過直播我了解到,這是中國共產黨從開始到不斷發展成熟的實踐史。通過幾位老師的精心講述,我對黨跌宕起伏并最終取得勝利的歷史實踐有了更深刻的認知,這遠比紙面上文字來的更要深刻,并在最終得出結論,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牢記歷史,反省現在。
學習四史相當重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對組工干部來說,第一位的是政治上絕對可靠、對黨忠誠。四史是我們深刻理解新思想的理論淵源、歷史脈絡和實踐邏輯,學好“四史”,能夠幫助我們即使走得再遠也不忘來時的路,看清腳下的路,堅定未來的路,在實踐中不斷和黨中央、向新思想對標對表,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文化自信。歷史有助于鑒古知今,學史對浩瀚無垠的四史,也要做好深學、細照,做到學有所獲,學有所悟。
歷史是教科書,也是清醒劑,學習黨史,學習中國的歷史和改革開放的歷史,社會發展的歷史,這是我們應該學的一門必修課,要從這些歷史中汲取精神的力量,汲取經驗、智慧,汲取堅定的立場,堅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毛主席在延安時期就曾說過,延安的人要通古今,全國的人要通古今,尤其是我們共產黨員,更要通古今。歷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未來的歷史,更好地認識過去,運用好歷史這門大學問,才能把握當下和未來。發展是歷史不變的旋律,也是基層黨建永恒的主題。要善于把四史作為“顯微鏡”、“望遠鏡”,對我們現在的工作進行全面的審視,找準基層黨建的定位,判明工作所處的時和勢,在比學趕超中,在解鎖新技術、新模式、新品牌中,不斷創造新的歷史傳奇。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同時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嫦娥四號”實現人類首次月背軟著陸;開發出全球首款類腦芯片;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號”服役等,無一不在展現著創新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然而創新需要人才,人才從哪里來?先輩彈盡竭慮,用滿腔愛國之血,為開創我們的國家做出了數不清的犧牲。擔復興大任,做時代新人,我們應該努力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復興是什么?是實行脫貧攻堅,從而使中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是共同富裕的實行,從而使鄉村振興,老百姓都能過上好日子。
老師以生動的講解,帶領我們回顧建黨百年的風雨歷程,追憶那段刻骨銘心的崢嶸歲月。南湖會議、秋收起義、紅軍長征、遵義會議……黨的建設歷程一幕幕映在眼前。我們聚精會神的聽著,并為之所激動著驕傲著。首先,老師強調了黨史學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讓我們認識到黨是歷史和時代的選擇。接下來老師介紹了黨成立的背景。民國初年,中華大地已是千瘡百孔,民不聊生。中國共產黨正是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頭成立,為四萬萬炎黃子孫帶來光明與希望!隨著講座的深入,我們隨老師逐漸走進那個時代……
這三位老師雖然講述的主線一樣,但是主題和方向卻不同,分別從馬克思主義、青年的責任與擔當和黨成立過程中形成的各種精神三個方面講述。這堂“四史”思政大課,既有政治高度,又有理論深度,對于引導我們青年學生深入了解黨史,深刻領會歷史和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選擇中國共產黨、選擇社會主義道路、選擇改革開放的必然性,意義重大。
通過黨史學習,我明白了中國共產黨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我們要堅定不移跟黨走,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而砥礪前行。希望大家能夠知黨、愛黨、敬黨,學習共產黨人奮勇爭先,敢于拼搏的精神!
作為一名新時代青年大學生,我們通過學習黨史增強對共產黨領導的肯定和支持,學習新中國史認識我國往昔“崢嶸歲月稠”;學習改革開放史,讓我們了解作為社會主義國家中的“赤子”,中國如何一步步探索走出舉世矚目的步伐;學習社會主義發展史,將中國聯系世界,將視角放得更寬更長,我們汲取經驗吸取教訓,堅決維護馬克思主義,堅決走中國化的道路。作為已經成年的“千禧寶寶”,我們沒有經歷過戰爭的洗禮和國家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艱難險阻,因此只有深入地學習“四史”,我們才能真正了解黨走過的崢嶸歲月,體會黨在革命和奮斗中的艱難歷程。犯我華夏者雖遠必誅,我想時刻牢記那份感動與震撼:投入到“四史”學習和實踐工作中。從黨的百年偉大奮斗歷程中汲取繼續前進的智慧和力量,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一百周年。
大學生被家訪后心得體會 篇3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之新,在于有別于西方現代化。西方現代化是依靠資本主義社會形態實現的。但是,資本主義的現代化具有難以克服的弊端:由于社會大部分物質生產力以資本的形式掌握在少部分人手中,生產目的不是滿足人的全面發展需要,少部分人、少部分國家的發展以大多數人、大多數國家的欠發展為條件,這種現代化不可能成為全體人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把西方發達國家順序推進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信息化“串聯式”發展過程改造成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并聯式”發展方式,讓科技發展由“跟跑”逐步轉向“并跑”和“領跑”階段,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之新,在于以新理念引領新實踐。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為資本設置“紅綠燈”,既發揮其發展生產、創造財富、提供就業的積極作用,又克服其消極作用;把社會主義制度和市場經濟有機結合起來,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遵循經濟發展規律,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以消除西方現代化過程中對自然、社會及國家關系造成的消極影響;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走和平發展道路,實現互利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