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白山黑水鑄英魂》心得體會(精選20篇)
2024年《白山黑水鑄英魂》心得體會 篇1
《白山黑水鑄英魂》這部歷史文獻紀錄片反映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白山黑水間,英勇抗戰日本侵略者的抗戰史實。真實表現了東北抗日聯軍14年艱苦卓越的斗爭史。
現在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但我們不能忘記抗戰時期的英雄,他們留下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并傳承,警鐘長鳴。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要有理想,有信念,只有堅定了理想信念,挺起了我們的精神脊梁,才能深入推進黨的建設,為完成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提供有力保障。
2024年《白山黑水鑄英魂》心得體會 篇2
在祖國的東北大地上,冰天雪地,白山黑水,英雄的鮮血灑滿了這片豐饒之地。《白山黑水鑄英魂》這個紀錄片全面真實地展示了東北淪陷的屈辱歷史,深刻揭露了日本軍國主義武力侵占中國東北、推行法西斯殖民統治的罪行,歌頌了中國共產黨領導東北人民的抗日戰爭和中華人民同仇敵愾的氣魄。
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什么才是紀律—真正的有紀律應該是內化于心,行動于外;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什么才是擔當—真正的擔當應該是敢于承擔起肩上的的重任,不推卸;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什么才是無私奉獻—真正的無私奉獻就是他們能夠放棄個人的安逸,用個人的身軀抵擋半邊天。
革命先輩們的精神不僅僅于此,還有很多的地方值得我們學習。現在的美好生活離不開前輩們的浴血奮戰,以后的美好生活更離不開現在每一個為它建設的人們,尤其是作為新時代青年的我們,更應該肩負起這樣的責任和使命,為祖國的未來發展做出貢獻。
2024年《白山黑水鑄英魂》心得體會 篇3
僅用簡單的水墨無法書寫李兆麟將軍的一生,將軍雖然已經安息,但是將軍那不畏強暴,英勇抗戰的心不曾停歇;不畏權勢,舍小家為大家,勇敢的在戰場上搏斗,跟敵人一決生死,面對挫折,堅持真理的革命精神是留給我們最好的財富。這樣的先輩不止李兆麟將軍一個,他并不是孤獨的,沒有他們就沒有新中國。
他的精神在我們心里永遠的保存,永遠的回蕩。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是他們用鮮血換來的,沒有他們就沒有現在的幸福生活!所有我們現在應該好好學習,長大報效祖國!我們是中華民族的一員,就應該為祖國做些什么,為祖國效力;不能讓自己的一生就白白的過去。
“抗聯從此過,子孫不斷頭”,抗聯精神,傳承著英烈的血脈,激勵著我們攻堅克難、奮勇向前。本次紅色主題教育,拓寬了我院青年學子的康莊大道,也堅定了我院師生共同“戰”疫的信念,我們從作品中銘記歷史,不負時代,一同打造堅實穩固的戰“疫”紅色防線。英雄從未遠去,精神永勵后人!
2024年《白山黑水鑄英魂》心得體會 篇4
觀看紀錄片《白山黑水鑄英魂》后,我切身感受到革命先烈在生與死、血與火的磨礪中,展現出的堅定共產主義信仰和不怕犧牲的愛國主義精神。他們在身后無援、糧彈兩無和惡劣的天氣下,進行艱苦奮戰,為后人爭取勝利。也表現中國人民永不屈服的精神。近吉林省抗擊疫情關鍵時期,我居家觀看這部記錄片,更感受到越是困難時期越需要具備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面對疫情,我們要不怕困難,迎難而上,疫情終將會過去,也感謝奮斗在一線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員們,向他們致敬。
2024年《白山黑水鑄英魂》心得體會 篇5
在白山黑水之間,中國共產黨肩負民族希望和歷史責任,推動和領導東北人民走上抗日前線。在長達14年的艱難歲月中,東北抗日英雄與窮兇極惡的日本侵略者展開艱苦卓絕的斗爭,青山處處埋忠骨,氣壯山河勵后人。我們要像英烈們那樣丹心紅似火、意志堅如鋼,我們要學習并踐行東北抗日英雄心中有責、敢于擔當的精神,砥礪強國之志,實踐報國之行,在應對急難險重挑戰中磨煉修養,在實踐探索中提升素質,隨時做好準備,只要祖國需要我……
我們當代人也要時刻充滿忠貞報國、勇赴國難的愛國主義精神,勇敢頑強、前赴后繼的英勇戰斗精神,堅貞不屈、勇于獻身的不畏犧牲精神。我們要居安思危,天將降大任,必先苦其心智,我們必須時刻做好準備,我們不僅要感慨勝利的來之不易,同時也為自己身為一個中國人而倍感驕傲、自豪。在和平建設年代,或許先烈們的書信會泛黃,影像會模糊,但凝結其中的精神和信仰依然滾燙,激勵著我們更好地珍惜今天、邁向明天。
山河雖已無恙,歷史仍應銘記,記住曾經的血淚、記住不屈的抗爭,用實力打破那些侵略者虎視眈眈想要占領中國、欺凌中國人民的妄想,吾輩當自強!
2024年《白山黑水鑄英魂》心得體會 篇6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這是出自屈原的《九歌·國殤》,也是歷史文獻紀錄片《白山黑水鑄英魂》中六位東北抗聯杰出將領的真實寫照。民族生死存亡之際,國弱被欺,山河飄絮,為求勝局,唯生命可為利器,于是一位位先輩信仰堅定、挺身赴難、視死如歸。
東北抗聯時艱苦卓絕、氣壯山河的斗爭歷程,展現了他們堅如磐石、嚙雪吞氈的英雄精神,更彰顯出中華民族威武不屈的浩然正氣!一寸山河一寸血,吾輩青年生逢盛世,當不負盛世!愿以吾輩之青春,護我盛世之中華!
2024年《白山黑水鑄英魂》心得體會 篇7
我觀看了白山黑水鑄英魂,這部紀錄片中提到了一個又一個鮮為人知的英雄和他們的事跡,羅登賢同志便是其中一位羅登賢從工人領袖發展成為黨的領導人,這說明他極具實際工作經歷,且明白發動群眾的重要性。
他能依據東北特殊環境,制定合適的作戰方案,同時他還注重鄉村群眾,努力發動農民群眾等作為抗日的主力軍,雖然他最后因為政治原因受刑,但他的精神一直戰斗到最后。在疫情防控中,我們要提升自身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增強新時代大學生的使命擔當,積極參與到疫情防控的志愿活動中,與其他志愿者一起,為疫情防控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4年《白山黑水鑄英魂》心得體會 篇8
我們民族先烈在生與死、血與火的磨礪中,表現出堅定的信仰信念、高尚的愛國情操和英勇的犧牲精神。看后,令人動容,激蕩靈魂,堅定信仰,倍增為祖國富強、民族復興實干創業的精神動力。
其真實展現了抗聯的生活戰斗全貌,張甲州、楊靖宇等在身后無援、糧彈兩無、惡劣天氣下,爬冰臥雪,竭盡忠誠,進行的既是為信念之戰,也是為后人爭取勝利的舍身之戰,更是表現中國人民永不屈服的尊嚴之戰。愛國主義精神為實現偉大夢想提供了永不衰竭的精神動力。
縱觀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斗爭史,將士表現出的愛國情懷感天動地。這些將士勇赴國難、忠貞報國的壯舉,生動詮釋了高度責任感,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是我們實現偉大夢想的精神動力。
艱苦奮斗精神為推進偉大事業提供了歷久彌新的光榮傳統。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取勝之道、傳家之寶。我們現在雖然不用像將士那樣吃草根啃樹皮,但在新時代繼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十分有必要弘揚這種不畏艱苦、百折不撓的艱苦奮斗精神。
2024年《白山黑水鑄英魂》心得體會 篇9
《白山黑水鑄英魂》這部歷史文獻紀錄片是一部反映了艱苦年代中的人民在白山黑水間頑強的生存,和壓迫者作斗爭,真實地表現出了艱苦卓絕的斗爭環境和人民充滿血淚的斗爭歷史。同時也讓我們隨著紀錄片的視角和敘事穿越了時空,回到那個炮火與硝煙的年代,真切的感受到了那個年代中人民的為了家國的斗爭情懷和偉大精神。
影片較為真實的展示了當時的時代背景下的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同時也比較全面的展示了抗聯和侵略者作斗爭的時間,這其中不免介紹到其中的出眾人物,可以說,塑造了抗聯群英像,同時也體現出了當時時代背景下的斗爭的艱苦環境,體現出了他們作為普通大眾的一面,更加的體現出從人民中來,到人民群眾中去這句真理。
我們有理由相信,他們作為普通勞苦大眾中的一份子,他們當時選擇挺身而出的時候不免有其他情感,但是他們在當時的環境中站出來了,他們就是偉大的,不論目的為何,但有挺身而出的英雄,縱觀自鴉片戰爭以來的中國人民的斗爭史就是偉大的,他們可以被打敗,但絕不會認輸,這其中涌現出數不盡的愛國志士,有識青年們,他們是那個年代中國脊梁的代表,他們象征著人民的斗爭是不會結束的,是不會被任何威權壓垮的,是不會因任何誘惑而改變的。偉大的毛主席曾說過,要把敵人拉入到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中來。這正是有力的證明。
2024年《白山黑水鑄英魂》心得體會 篇10
通過紀錄片,我仿佛切實體會到革命先烈們不惜用熱血和生命,一心為黨、為國的犧牲奉獻精神。在艱苦卓絕的條件下率領東北抗日聯軍與日寇血戰于白山黑水之間,為抵抗侵略拋頭顱、灑熱血,譜寫了驚天她、泣鬼神的雄壯史詩。我們要學習革命先烈們的無私奉獻精神、信仰堅定、矢志不渝、奮勇擔當的精神,始終堅定理想信念,以銳意進取,以奮發有為的學習狀態,努力為學校高質量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這一部紀錄片中有三個人物,令我印象深刻滿分/,分別是張甲洲、楊靖字和周保中,他們是英雄。在饑寒交迫、身無支援的這種環境下,依然奮不顧身地進行作戰,誓死保衛國家,永不放棄的精神更加的值得后人們來學習和繼承發揚。我們要清楚能有今天的和平生活是見人們用鮮血換來的,銘記今天的來之不易。
雖然,今天的我們遵遇到疫情的困難,但是我們應該不懼怕,積極服從共產黨的領導和指揮,相信黨相信國家,東北英雄在抗日戰爭中仍頑強不屈,我們也是一樣,相信很快,困難就會被克服。
2024年《白山黑水鑄英魂》心得體會 篇11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吉鴻昌
在他們心中,個人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敵人的子彈可以穿透自己的胸膛,但永遠也穿不透他們鋼鐵般的意志,就算是絕望也要將自己最后一滴熱血流淌在這片土地上,他們,就是我們偉大的抗日英雄。
觀看完《白山黑水鑄英雄》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復。1931年隨著“九一八”事變爆發,國民黨“出賣”致東北全境淪陷。面對日寇的肆意侵略、殺燒搶奪,百姓痛不欲生。此時,是中國共產黨,與全體人民“戰”在一起。共產黨戰士們為了祖國安定、人民幸福而四處奔波,絞盡腦汁與國民黨及日軍抵死相抗。影片中生動地再現了東北抗聯先烈在民族危亡的重要時刻,拼盡全力抵抗敵人的昂揚斗志,和慷慨赴死的大無畏精神。該片是一部以楊靖宇、羅登賢、張甲洲、趙尚志、李兆麟、周保中等共產黨人鮮為人知的東北抗聯英勇事跡為主要題材的紅色紀錄片,雖僅六集,每集都記錄著觸動人心的英雄抗戰事跡。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楊靖宇的事跡。
楊靖宇將軍帶領的軍隊令日軍聞風喪膽,但最終在寒冬中因彈盡糧絕,與敵人殊死搏斗幾晝夜后壯烈犧牲,殘忍的日軍將其割頭剖腹,卻發現他的胃中全是一些草皮樹根和棉絮,竟無一粒糧食,這場超越生命極限的戰斗,被日軍稱為“男兒之泣”。日軍曾千方百計誘其投降,但楊靖宇同志堅定地表示:“為了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頭顱不惜拋掉,熱血可以噴灑,但忠貞不二的意志不可以動搖。”不僅楊靖宇同志,無數英雄先烈為打贏戰爭、保家衛國、護住我們的長白山、黑龍江而奮斗著。作為東北抗日聯軍創始人的羅登賢多次發出錚錚誓言,帶領2300名黨員英勇奮戰,他清楚地知道,武裝抵抗,是中國共產黨人的責任,是為東北人民求解放的唯一途徑。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回顧這一百年來,我們黨和國家一路走來的艱辛歷程,無論是血雨腥風的反法西斯戰爭時代,還是社會主義和平年代,為了黨的事業,無數中華兒女懷著赤誠的愛國之情,為建設中國的繁榮景象前仆后繼,這才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安逸。在祖國的強大臂膀下,我們華夏兒女帶著對理想的堅定、對黨的崇敬、對祖國的熱愛,同仇敵愾,用生命守衛家園,切實把紅色基因浸入骨髓、融入靈魂,保持和發揚著先烈的優良傳統。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愛國者從不止步,前有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驅散戰火侵襲,現有中華兒女團結一致攜手共擊疫情。新冠病毒引發的嚴峻疫情形勢,牽動著上萬國人的心神,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全體中國人民堅定不移跟黨走,團結一致攜手共抗疫魔,在這場疫情防控狙擊戰中取得了階段性勝利,充分展現了中國精神、中國力量、中國擔當。
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身處和平的年代,在享受國家的保護和發展成果帶來的便利的同時,也應扛起肩上的責任,堅定理想信念、堅守紅色精神追求、感悟紅色思想偉力,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用信仰、信念、信心照亮祖國的奮斗之路,共筑中國偉大復興事業。
“放膽白山驅日寇,忍悲黑水滅夷蠻”,這是中國人的勇氣,更是中國人的骨氣!
2024年《白山黑水鑄英魂》心得體會 篇12
《白山黑水鑄英魂》這部歷史文獻紀錄片反映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白山黑水間,英勇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抗戰史實,真實表現了東北抗日聯軍14年艱苦卓越的斗爭史。讓我們穿越時空,真切感受到我們共產黨領導下的.東北抗日聯軍,面對殘忍暴虐、窮兇極惡的日寇,為了救亡圖存,展開的艱苦卓絕斗爭。
白山蒼蒼,黑水泱泱。抗聯征途,山高水長。東北抗日聯軍所建樹的歷史功績將永遠載入中國共產黨、中國各族人民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光輝史冊,我們將永遠銘記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并轉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力量!
2024年《白山黑水鑄英魂》心得體會 篇13
曾經,白山黑水鑄就了英魂,如今,綠水青山養育了后代。《白山黑水鑄英魂》這部紀錄片的代入感很強,我的思緒和靈魂隨著節奏進入其中。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沒有革命先烈的艱苦斗爭,就沒有新中國。巍巍長白山,滔滔松江水,白山有幸埋忠骨,黑水潺流育英魂,愛國主義精神為實現偉大夢想提供了永不衰竭的精神動力。近代以來中國將士表現出的愛國情懷感天動地,生動詮釋了高度責任感,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是我們實現偉大夢想的精神動力。艱苦奮斗精神為推進偉大事業提供了歷久彌新的光榮傳統。
2024年《白山黑水鑄英魂》心得體會 篇14
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綿延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愛國主義始終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終是激勵我國各族人民自強不息的強大力量。不論樹的影子有多長,根永遠扎在土里;不論留學人員身在何處,都要始終把祖國和人民放在心里。”有這樣一批人,他們懷揣著最純粹的.愛國之心,同日本侵略者展開長達14年的苦斗。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他們被稱為“抗敵最早、堅持最久、條件最惡”,呼喚和凝聚起捍衛民族尊嚴的磅礴力量。他們就是20世紀三四十年代,活躍在白山黑水間的東北抗日聯軍。近日,就有這樣一部影片講述了他們的事跡。
《白山黑水鑄英魂》,該片通過大量珍貴檔案和歷史細節,反映了東北抗聯主要領導人的英雄事跡,再現了東北抗聯艱苦卓絕、氣壯山河的斗爭歷程,是深入闡釋東北抗聯精神的精品力作。東北抗聯是東北抗日聯軍的簡稱,是中國東北地區的抗日武裝。這支英勇隊伍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一支英雄部隊。“九一八”日本侵占中國東北以后,由部分原東北軍、中共抗日游擊隊、農民暴動武裝、義勇軍等組成。他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同日本侵略者進行了長達十四年的艱苦斗爭,牽制七十六萬日軍,消滅十八萬日偽軍,表現了中華民族不畏強暴,英勇不屈的精神,有力地支援了全國的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白山黑水鑄英魂》這部紀錄片便是對于這段歷史的重現,也是這種精神的延續與傳承。
2024年《白山黑水鑄英魂》心得體會 篇15
我時常想,現今的幸福、安逸、富有的生活應該用怎樣的方式去珍惜,當我觀看完《白山黑水鑄英魂》系列片之后,我知曉了答案。正因為革命先烈不顧生死堅決不向侵略與壓迫低頭,他們的精神一傳十,十傳百,越來越多的人被他們的精神意志所感染,我們才能夠獲得最終的勝利。還有更多像楊靖宇、趙尚志、李兆麟這樣的英雄遭遇了更加慘不忍睹的迫害,但是就是這樣一群人,他們用生命捍衛了祖國的尊嚴,值得如今的我們用一生去緬懷。
如今,在疫情來臨時我們有免費的疫苗可以接種;在災難發生時,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在國外動蕩不安的今天,我們卻生活在這樣的安全的國度里,我們有何理由不去珍惜,又有什么理由不去托付未來、奉獻未來。
2024年《白山黑水鑄英魂》心得體會 篇16
“抗日聯軍好男兒,日本鬼子心膽寒。南滿北滿烽火起,白山黑水掃敵頑。聯軍有個楊司令,智勇雙全美名傳。”這是一首流傳于長白山區,至今傳唱不衰的民歌,歌中所稱頌的“楊司令”,就是東北抗日聯軍的名將楊靖宇。
楊靖宇1905年2月出生于河南省確山縣的貧農家庭,少年時就好打抱不平,不滿軍閥的黑暗統治,立志救民于水火。1926年,楊靖宇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爆發不久,楊靖宇率領部隊粉碎了日軍的“春季大討伐”,又全殲江南最大的漢奸邵本良,因此名聲大振。1939年秋,日寇集結了七萬多日偽軍,瘋狂圍剿抗日聯軍。因為叛徒出賣,楊靖宇不幸被包圍了,戰到最后,只剩下了楊靖宇一個人。他和敵人周旋了五天五夜,只能以枯草、樹皮、棉絮和雪充饑。由于漢奸告密,敵人包圍了他。楊靖宇面無懼色地向敵人開槍,敵人幾次勸降無效,便發起了進攻。終于,有一顆罪惡的子彈射中了楊靖宇的胸膛。他用盡最后的力氣打死了幾個撲上來的敵人,倒下了。看到這里,我真的看不下去了,我仿佛看到了楊靖宇將軍與敵人拼死搏斗的場面。我們那英勇的楊靖宇將軍啊!他為了黨,為了人民獻出了自己最后一滴血。我們現在的生活來之不易,有多少革命烈士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他們用血肉之軀,筑起了一座不朽的長城!
2024年《白山黑水鑄英魂》心得體會 篇17
通過觀看《白山黑水鑄英魂》紀錄片我感觸很深。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楊靖宇將軍,他率領東北軍民與日寇血戰于白山黑水之間,在冰天雪地、彈盡糧絕的情況下,孤身一人與日寇戰斗數日直至壯烈犧牲。六集的紀錄片,讓我深知今天的和平與美好生活來之不易。作為一名學生黨員,一名“新時代先鋒”宣講團的宣講員,我深感責任在肩。在未來的學習與生活中,我將有計劃地學好“四史”,為豐富校園文化,弘揚龍江“四大精神”,積極傳播正能量。
2024年《白山黑水鑄英魂》心得體會 篇18
觀看完紀錄片,我眼前仿佛出現了趙尚志同志游歷在白山黑水間與日偽抗爭。共產主義的光芒,點燃著東北152萬平方公里的明燈;在白雪覆蓋的土地上,他帶領著親手組建的北滿珠河反日游擊隊戰斗在白山黑水之間,動搖著日偽對北滿的統治;為東北的抗日游擊戰爭打下了基礎,開辟了重要的戰線。東北從未讓祖國失望,無論是曾經保家衛國的戰斗,還是如今被疫情肆虐的東三省,他都能昂首挺胸的戰斗。這,就是英雄的土地。愿這片土地孕育的兒女也能堅強的度過這次疫情磨難,愿祖國山河永固,人間皆安。
2024年《白山黑水鑄英魂》心得體會 篇19
這是一段充滿生與死、血于火的悲壯歲月,這是一支打不垮、困不死的鋼鐵隊伍。他們威武不屈,鋼鐵為志,白山黑水除敵寇,他們竭盡赤誠,心懷信仰,甘將熱血沃中華。
東北抗聯將士們將自己的身與心融入白山黑水,將自己的意與志煉做鋼鐵,沒有所謂的天降“英雄”,只有在家國危難之際奮勇向前的無畏“軍人”。
東北抗聯的將士們端的是鐵骨錚錚,矢志不移,接過英雄的火把將意志與信仰繼續傳承下去,而在這白山黑水里見證著他們對中國共產黨的`的忠貞不渝。
2024年《白山黑水鑄英魂》心得體會 篇20
在觀看了《白山黑水鑄英魂》后,我驚嘆于革命烈士的血性,白山黑水間無數拿起刀槍不愿做亡國奴的人們彰顯著咱中國人的血性。在冰天雪地、彈盡糧絕的情況下,也堅守著自己的信念。歷史永遠不會忘記,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他們走了,卻換來中華民族前行的希望!
紀錄片導演顧茲曼曾經說過:“一個國家沒有紀錄片,就像一個家庭沒有相冊。”從這一角度來看,《白山黑水鑄英魂》正像是一本關于東北抗聯的“家庭檔案相冊”。在這些東北抗聯主要領導者的身上,閃爍的不僅是中華民族的文化高光,也有著超越民族與時代局限的人性光輝。東北抗聯精神的實質究竟是什么?它是忠貞報國、勇赴國難的愛國主義精神,是勇敢頑強、前赴后繼的英勇戰斗精神,是堅貞不屈、勇于獻身的不畏犧牲精神,是不畏艱險、百折不撓的艱苦奮斗精神,更是休戚與共、團結御侮的國際主義精神。感慨勝利的來之不易,同時也因為有感于先輩的無畏與付出,為自己身為一個中國人而倍感驕傲、自豪。
在和平建設年代,或許先烈們的書信會泛黃,影像會模糊,但凝結其中的精神和信仰依然滾燙,力透紙背、歷久彌新,激勵著我們更好地珍惜今天、邁向明天。這樣的精神也足以引領當代青少年以先烈的精神遺產為路標,看清前行方向,激蕩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