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修述一體化的講座心得(精選4篇)
教研修述一體化的講座心得 篇1
泰戈爾先生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花的事業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是甜美的,讓我們做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的事業是平凡而謙遜的。”周末我有幸參加了全國中小學班主任研訓一體化培訓。聽到武漢市第十一中學教師華林飛《關愛學生需要教育智慧》的精彩報告,雖然林老師的講座只有短短的一上午時間,但收獲頗豐。華林飛老師從班主任工作理念到方法策略,詮釋了該如何做一個有智慧的班主任。
一個智慧的班主任首先應該是一個快樂的人,能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問題,多了解學生,愛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生活在希望之中;有自己的魅力;應該善用激勵方式;應該為學生營造一個好的學習氛圍等等。優秀班主任們對學生的愛遠遠勝于我們,聽了他的報告,看到了自己工作的不足,下面我就這幾點談談感受。
一、班主任要做一個理解學生的人。要有四心:“童心、愛心、責任心和公正心” “班主任主任,要用自己滿腔的愛去關心,去尊重每一個學生,耐心細致地去指導每個學生,才能做到對學生的關心,體現出班主任的責任心,學生才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得到良好的教育。“育人先育心”,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班主任要走近每位孩子的內心,去了解他們。華老師在這里舉了一個很簡單的例子,他作為德育副校長,為了能夠讓學生穿校服,做了一場關于服飾歷史和國家興亡的講座,結果卻被學生否定,一個理科班的學生,直接告訴這位副校長,“老師,你講得都是文科類的,我們這些理科班的學生怎么可能知道?”華老師就虛心地問這個學生,這個學生直接說:“這個簡單,你就說柯南和哈利波特都穿校服,不就行了。”在我們看來,這個孩子的回答真是有點匪夷所思,可是仔細想想,他所提到的這兩個人物不正是生活在孩子們思想中的重要人物嗎?也許,我們需要反思自己,我們真的需要走進孩子們的世界,這樣才能真正懂得他們在想什么。全面去了解他們,才能因材施教。
二、學會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在體驗的基礎上進行道德建構。陶行知先生提倡“在生活里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強調教育與生活的連接。貼近生活的德育既是德育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適應社會與人的發展的必然選擇。因此,德育的本質應該是實踐的,是生活的,德育需要貼近生活。學校德育應該從關注學生的學習生活,指導學生的交往生活,引導學生的日常生活方式入手,從貼近少年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從生活中尋找思想道德教育的素材和契機。例如華老師在發現他們班學生在高三時備考時松懈不上進,他沒有直接批評和單獨談話而是把學生帶到富士康企業的流水線去進行了一天的體驗,工人們工作時間較長而且幾乎都是站著的',非常勞累。學生們進去體驗了一天感感同身受,以后班里有同學不認真學習,班長就會說“畢業后到富士康去上班”,所有同學都迅速進入學習狀態。真是有了這樣的體驗孩子們不需要我們班主任苦口婆心地教導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三、學會關愛生命,當下教育中,確實存在一種傾向:關注教學質量超過關注生命質量;關注成績分數超過關注幸福指數。通過華老師的報告,我更清晰的認識到:學生到學校來學習,真正的目的是來收獲成長的喜悅,是來為將來打下基礎,是來讓生命變得充盈。所以身為班主任要關注孩子在生命成長過程中走的每一步,讓他們體驗快樂、體驗生命的奇妙,回歸到教育的本質。
再次感謝學校我們提供了這么一次學習機會,讓我們與優秀就是面對面聆聽他們的教誨,感悟他們的理念,反思我們自己的教育行為。相信,專家的講話會像一股無形的力量推動著我們的教育教學。
教研修述一體化的講座心得 篇2
6月14日很榮幸參加了金海實驗小學主辦的“長沙市17屆小學數學校本研訓一體化”培訓,通過本次學習與聽課,我認識到了從“教案”到“學案”的轉變,其本質是教學重心由教師如何“教”轉變為學生如何“學”,必須把教師的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學習的目標,把學習目標設計成學習方案交給學生。
首先我聽了劉艷輝和許海良老師的課后,我覺得他們也都是一個平凡的人,教學也是平凡的,但這平凡中蘊含著獨特,這種獨特是一種學習的榜樣,他們的教學態度莊重而大方,神態和藹可親,語言生動而充滿激情。從他們課上的舉手投足之間,嚴然是學生的良師益友,是教師學習的典范,年紀輕輕卻有專家一樣的教學功底,真是難得。平時上課時,我也想盡量展示我的親和力,我也為此一直在努力,聽了倆位老師的課,我才覺得那種大方,平易近人的良師,他是用心在教學、用心靈與學生溝通。同時我也想學習他們金海學校的五步教學:引探準備、獨立探究、團隊探究、師生探究、實踐運用,讓學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也像他們學校一樣得到提升.
其次,我認為導學案的設計為師生帶來了很多好處:
1、導學案的設計有效地指導學生的課前預習:
課前預習其實也就是學生的自學環節,學生之所以不預習,很大程度上是學生根本就不會預習或不知道預習什么或者教師授課不是建立在預習的基礎之上。有了導學案,學生在課前的自學過程中不再茫然,學生有清晰的思路,對知識點的形成和其中的重點、難點、目標,借助“導學案”完成課前數學學習。因此我們將導學案中的課前導學提前一天發放。對于課前預習的落實,在上課前我們會將課前導學案收回批閱學生的預習情況,將學生在預習中所暴露出的問題整理出來,教師便可以適當調整教案,有針對性的進行課堂教學,有的放矢。
2、導學案的設計有效地指導教師的課堂授課:
教師也可根據學生的預習情況,發現更多好的思路。我們在教學中常發現,對于某些較難理解的問題,有時學生利用自己的思路講給同學們,反而更容易理解,也更簡潔。因此當我們通過課前對導學案的.反饋,還可以讓我們在課堂上該放手時就放手,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當小老師,這不僅僅提高了課堂效率,也能極大限度的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導學案的設計有效地指導學生的聽講。
學生重點聽什么?我認為,學生在自主預習的基礎上,明確教材的重難點內容,上課聽講的重點自然就有了。一節課40分鐘很難保證學生分分鐘都在完全投入的認真聽講,因此重點聽什么就成為學生學習的重點,沒有保質保量的課前預習,學生就不可能有高質量的課堂學習效果。課前的導學案反饋也是對課前預習質量的監督。
導學案這種授課模式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主動獲取知識,由“學會”變成“會學”,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創新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我也將學習他們這種教與學有機的結合,有效提高了我的課堂教學效率。
教研修述一體化的講座心得 篇3
今天我很榮幸的參加了由縣教育局舉辦的暑期培訓活動。該活動的主要內容是由華東師范大學的蔣欣宇主任針對我們使用的教材——幼兒園建構式課程結合《綱要》、《指南》進行了深入解讀。通過蔣主任的解讀,我對我們使用的教材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同時也能將《綱要》、《指南》中的理念與課程實際進行有效結合。現將我的一些體會闡述如下:
近期由于參加縣第三屆青年教師基本功考核,對《綱要》、《指南》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但這也僅限于理論上的,尚不能與我們的教學活動有效結合。而今天的講座正好為我提供了這一契機:講座一開始,蔣主任就為我們解讀了《綱要》、《指南》的精神所在,然后又結合幼兒園的一日生活為我們進行了直觀的解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蔣主任讓我們觀看了一組孩子自己夠鞋子的圖片,然后她先讓我們說說這組圖片說明了什么。后來老師又出示了一組簡單的示意圖,關于孩子發紙巾的案例,再次讓我們思考這一案例體現的教育理念。我想到的:孩子的學習是在生活中進行的。然而最后老師針對兩個案例給出的最終答案:孩子的學習有一個過程,老師、家長要學會等待。當老師揭示答案時我有恍然大悟的感覺:是啊!我們成人總是看不了孩子一遍遍的嘗試,從而包辦代替了,這樣完全剝奪了讓幼兒獨立嘗試、探索的機會。
活動中,蔣主任還針對幼兒園普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自己寶貴的意見。首先是在美術活動中提供范畫這一問題,我們老師在孩子繪畫時總是會提供范畫,要求孩子看著范畫來畫,甚至還會要求孩子涂色也要與老師的一樣,然后孩子畫好后再看孩子的作品放在展示墻上。咋一看:嘢,這個班幼兒繪畫還都不錯。仔細一想:為什么每個孩子畫的都差不多呢,難道他們就都是這么想的嗎?長期下來,我們就會束縛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能力。蔣主任通過簡單的案例讓我們反思自己的教學,讓我們受益良多!
蔣主任的講座還很注重互動,她讓我們就自己平時的工作提出存在疑惑的地方。我們園的王曉玲園長認真思考、結合我們平時工作中遇到的困惑之處提出了三個專業的問題,但是可惜的.是由于時間關系蔣主任沒能作深入的解答。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王園長的第一個問題:晨間活動該以晨間游戲為主還是晨間鍛煉為主。這的確是值得關心的問題:《指南》中提到要讓幼兒有足夠的戶外活動時間,保證每天有兩小時的戶外活動時間,其中有一小時的體育活動時間。說明不僅要保證時間,還要保證幼兒的活動量。那么我們在平時的一日活動安排上就要合理安排、統籌規劃了。
活動的最后,由劉軼丹老師為我們展示了建構式課程的配套軟件。軟件結合課程設計精美、操作簡單,相信會為我們以后的教學帶來很大的方便,能更好的集中幼兒的注意力,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教研修述一體化的講座心得 篇4
20xx年9月26日,迎著清早明媚的陽光,我們新入職的教師們一起在白沙埠鎮柏莊小學參加研訓活動……
清早,我們來到柏莊小學,晴朗的天氣,整潔的校園,讓人心情明朗,不久朗朗的讀書聲回蕩在校園里,我在這所整潔的校園里,又一次感受到:學生們朗朗的讀書聲是清晨校園里最動聽的聲音。第一節課,我們聽了三年級的王珊老師講授的《搭船的鳥》。
課堂中,王老師引導學生一邊讀一邊做動作,感受翠鳥捕魚的過程。
在小組討論時,王老師隨時指導,幫助孩子們更好的討論和學習。
看,孩子們認真思考,樂于與同學交流想法,一起探討問題,他們那認真思考、笑著交流的樣子展現出的便是他們最美的一面。
《搭船的鳥》是一篇以兒童的口吻來寫一個孩子觀察的翠鳥的文章,王老師抓住“觀察”這個中心點,不僅在教學一開始引導學生觀察圖片,以及在學習翠鳥捕魚動作拓展觀察壽帶鳥的活動,而且在總結時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其他小動物,并試著寫一寫小動物的活動。這樣的教學,不僅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語文組織能力、表達能力。王老師還將課文教學與本單元的寫作教學緊密聯系,引導剛接觸寫作的三年級學生學習將自己所看到的.寫下來,并學習作者那樣按照一定順序來講述的方法,逐步學習寫作。王老師的整個教學過程,讓我學到很多,王老師對于學生習慣的培養讓我明白了,培養學生習慣需要細化到每一點,更要隨時對學生的習慣進行培養!
分享過個人對于示范課的見解后,我們有幸聽到了韓文娟老師的經驗分享和劉曉娟老師對于諸葛小學會玩課程的簡介,真是收獲滿滿。
劉老師正在進行對邊老師的介紹……
讓教育自然發生!一句看似簡單的話,卻讓我有了很多的思考,讓我對于日常的教育有了新的領悟。
韓老師分享了三點:努力成長,質疑自己,堅持勝利。韓老師說:“要在不斷質疑中努力成長,要堅持培養學生的習慣,要堅持對學生好的教育方法。”也許,在教學中會有很多時候我們會像韓老師一樣問自己:我這樣做對嗎?我這樣做會提高學生的成績嗎?我能教好這些學生嗎?但是就像韓老師分享的教學經驗那樣,我們做一件事一定要堅持,這樣才能看到最終的結果!
尤校長對于本次研訓活動進行總結,他對我們新教師充滿希望。尤校長從對學生,對課堂,對家長,對自己四個方面對我們新教師進行了諄諄教導,既充滿期望也有明確要求,我已銘記在心,希望自己力爭做到又做好。
一上午的培訓,我觀摩了優秀課,學到了教學技巧,還學到了培養學生習慣不僅要表達的有趣而且要表達的規范而明確;聽過兩位老師的成長經歷,我對于以后的工作有了較為明確的方向,我明白了教學中沒有“急”這個字,凡事都要穩步推進,不能急于求成,況且我面對的還是一年級的小孩子們,這就更需要我拿出雙倍的耐心,多一倍的細心來教育和引導他們學習和生活。
研訓活動短暫而又充實,你我彼此學習,你我互相交流,你我共同進步。最后借韓老師的話為本次研訓畫上一個句號:
祝年輕的我們生命中有足夠的喜悅和幸福!祝我們在未來的歲月里,贏得滿園桃李芬芳,實現春雨人生!
期待下次研訓,期待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