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研修活動心得合集(精選3篇)
小學數學研修活動心得合集 篇1
自從在連云港市教育網公示的市鄉村骨干教師小學數學培育站中有自己的名字,我就感覺自己很幸運,幸運自己能有這樣的學習機會。5月6日我們本站點的全體學員終于要相聚了心情很激動,早早就出門趕往培訓點——連云港市墟溝小學。
8:40 — 9:00是培育站點啟動儀式,我們所處的站點負責人是墟溝小學的孫焱校長,為了打破學員們第一次見面的陌生感,孫校長以破冰游戲方式讓部分男教師自我介紹,讓我們學員間互相認識和了解。孫校長風趣的交流方式讓我們全體學員感覺親切,培育站啟動儀式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圓滿完成,還在校園里留了寶貴的集體照。
上午9:10 — 11:00連云區的和芳芳和程微微老師指教,內容分別是《用數對表示位置》(四下)、《認識分數》(三下);11:00 — 11:40在孫校長的主持下,我們站點學院分為三組,以小組的形式對2節課進行了交流研討活動,各小組學員積極參與研討,各小組有記錄人員,還選派了小組發言人,結合小組內成員的交流意見整理并有各組的發言代表進行發言,不知不覺時間已快接近12點了。
下午活動有3項:
(1)孫校長做了講座,主題是《動手“做”——小學數學經驗課程建設》,孫校長簡潔的語言闡述了本培育站的理念:自然生長。主要體現在:遵頊教師專業發展規律;順應教師專業發展需求;提供專業發展支持幫助;共同建設生態專業生活。結合培育站的理念孫校長分別從研修主題、建設目標、研修內容、研修方法、項目創新之處五個方面,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同時對本次研修活動提出了相關的學習要求,確保本站點圓滿完成研修活動。
(2)連云港高等師范專科學校馮伯虎教授講座,主題是《基于課堂教學研究的農村教師專業發展》。
主要內容是:
a、教師專業發展的利他性、功利性;
b、教師發展的歷程;
c、農村教師發展的現狀;
d、影響學校發展的兩個定理;
e、成為名師的因素;
f、教師專業發展的軌跡方面。馮教授有豐富的一線教學實踐經驗,專業的理論知識,對教師專業發展成長道路因素進行了分析,并提出指導性的建議;結合教學目標的四個維度,詳細介紹了江蘇省小學數學教案的設計要點,有效指導了我們對教學設計的撰寫。
(3)研討活動匯報。出席活動的有市師資科的曹佃福處長、孫校長、馮教授,30位培育站站點學員和相關校長工作室成員。我們以圓桌式的研討形式,學員各抒己見,結合自己的學習心得,目前農村小教師論文寫作困惑,農村小學教師缺乏培訓學習的平臺等方面進行了交流,曹處長對提出的相關問題進行了現場答復,同時還對培育站點的活動提出了指導性的研討學習意見,讓培育站的導師做好學員的良師益友,做好站點學員的賢者。
通過今天的學習活動,讓我受益匪淺,也對自己的教學工作進行了思考:從教師十幾年來,我除了備課、上課、批改學生作業外,在自身專業發展方面我做過什么?我是否想過主動學習提升自我呢?我有幾篇教育教學論文發表在核心期刊?我有幾篇論文獲過獎?我的學科專業理論知識的匱乏怎樣提升?今天,我有幸成為站點學員,我應該向著什么樣的目標去努力?該用怎樣的實際行動去實現?用曹處長的話說:我今天為何而來?我以后要向何方而去?以后我該如何而行?我也想說:市鄉村骨干教師孫焱小學數學培育站第一次集中研修活動,我不虛此行,能成為這個群體中的一員,我是幸運的!
小學數學研修活動心得合集 篇2
20xx年x月x日至7月x日,我參加了由山東省教育廳主辦的全省中小學教師遠程研修的培訓。
首先感謝為我們搭建這樣一次難得的學習和交流的平臺的單位和領導;其次感謝我們的數學知道教師和研修組長細心地工作,使我們各位學員的每一天都覺得收獲很大。
這次培訓,使我充分享受到了自身充電帶給我的精神上的富足和愉悅,親身體驗了在專家引領和伙伴互助下的學習過程是多么的豐富多彩,作為一位數學教師,必須具有淵博的學科知識,熟練的操作技能,良好的思想品質,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更應當掌握現代教育教學理論、掌握現代教育教學技術。教育理念要提升,理念的更新隨之帶來的是教育教學方式的變革,以下是我對自己參加遠程研修培訓學習的幾點心得:
一、思想認識得到了提高,
通過培訓,我知道了怎樣去定位、去思考、去摸索、去創新,讓我的課堂充滿激情;我知道了怎樣讓我的學生真正的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重于觀察、勤于了解、樂于交流、善于溝通。在目標上關注個體潛能發揮;在模式上關注個體主動探究和情感體驗;在策略上,關注自主學習與受導學習統一。
二、如何構建高效課堂
課堂教學高效性是指在常態的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引領和學
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思維過程,在單位時間內(一般是一節課)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發展。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數學教學過程不但是知識傳授的過程,也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轉化成我自己的理解就是讓學生在課堂上有超常收獲,有超常提高,有超常進步。
三、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當好組織者。
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相信學生完全有學習的能力。注重課堂實踐和資源整合,運用專家的教育智慧補己之短,通過運用信息技術整合教育內容,推動教育教學的行為的變化。
四、教師要學會終身學習。
教師應把學習貫徹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將學習與實際教學結合起來,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再次,在豐富自身專業知識的同時,廣泛涉獵各種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知識,從而更好地適應教學的需要,通過總結經驗,提高自身,向更完善的目標努力。最后,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通訊技術,不斷擴大學習資源和學習空間,及時了解專業領域以及其他領域的最新發展動態,注重與其他教師和專家的合作我突然感到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骨干教師,就要更努力地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理論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課堂教學能力等。
培訓只是一個手段,培訓只是一個開端,對于培訓給予的清泉,我要讓它細水長流。這次遠程培訓使我補了元氣、添了靈氣、去了驕氣,煥發出無限生機。真正感到教育是充滿智慧的事業,深刻意識到自己肩負的責任。寫在紙上的是思想的足跡,化作動力的是思想的延伸,我們得到的是人格的提升、生命的升華。
小學數學研修活動心得合集 篇3
我這次參加網絡培訓,完全讓我們親身體會到培訓里面的真正內涵和豐富的知識面,與此同時讓我個人感覺到知識的一種升華從這里開始,總的來說,形式多樣,有名師的專題講解和分享,有學員圍繞專題而進行的互動討論,為我們的教育生涯拓寬了更長更廣泛的學習和教育方式,回首這半年來的學習,我既有觀念上的洗禮,也有理論上的提高,既有知識上的積淀,也有教學技藝的增長。
在學習期間,我深深地感到了新的教育觀念的沖擊。這個沖擊來自于教材、來自于教師、同時也來自于方法。精彩的知識面,讓我吃了一頓營養豐富的理論大餐,并引發我不斷的反思,而且專家們的那種自信和獨特的個性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他們身上,我得到的遠不只是專業的知識和作學問的方法的成長,而更多的是他們執著于事業、嚴謹勤奮、潛心鉆研、孜孜不倦的高品位的生命形式,和作為教師、作為學者的閃光的人格魅力給我的感染。在這里,我開闊了眼界,拓寬了思路,轉變了觀念,能站在更高的層次上反思我的教育,能更嚴肅地思考我所面臨的挑戰,思考未來的路如何去走。我意識到了自己身上的責任,意識到了作為素質教育的具體實施者在教育中的分量,意識到了樹立新的教育觀、教學觀、教師觀、學生觀的重要意義。
我們大部分教師對教育改革,認為只要考試選拔制度存在,教育只能是應試教育,任何先進的理念都只是美好的理想。于是,我們中很多人安于現狀,停留于對教參的傳授,對教育的不足、失誤一味歸咎于應試,歸咎于學生的無知。處于這樣的環境中,時間長了,不注重自身文化素養的提高,教育技能的砥礪磨練,不注重教育理論的學習,即使學習,也只是裝了一些新名詞、新概念,不與教學實踐結合,消化成自己的思想。現在想來,不經意間我已成了新課程實施的阻礙者。
“教師在行動研究中成長”,教授的講座引發了我的思考,以往的課題研究是為了結題而研究,不是針對學生,而是針對課題評審人員,一度造成課題研究假、大、空的局面,寫個開題、結題報告,再補上一堆資料,便可以名正言順地結題了,久而久之,老師們對于課題的興趣和積極性也蕩然無存,再加上我們疲于應付常規教學,課題對于我們來說反而成了負擔。由此看來,我們沒有真正認識到課題的本質和重要性。
幾十年的辛苦耕耘,已磨去了曾有的激情和夢想,留下太多的茫然與困惑。這半年來我們靜靜地聆聽講座,靜靜地寫心得,徜徉在學習的快樂里。我更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貧乏,自己的淺陋,也看清了過去的自己:安于現狀、自滿自足多,緊迫感、危機感少;吃老本念頭多,終身學習意識少;工作中容易被俗念束縛,惰性大,闖勁少;無意義的耗費時間多,有價值的嘗試探索少;課堂上展示自己才華多,給學生參與的機會少。通過培訓,我清醒地認識到:激情和創新是成就你走向名師的必要因素。我們今后會朝著這個方向前進的。
在這次的培訓中,聽到最多的話除了“反思”便是“不動筆墨不讀書”。老師們在交流時都有同感:教學有一定經驗,所帶班級成績方面,我們可以說還是很驕傲的;平時讀書也不少,可談到論文方面,大部分教師可以說毫無建樹。之所以這樣,除了因為自己教學理論的匱乏,無法將自己的教學實踐與理論結合,還有很多老師是疏于動筆的,每次寫東西可以說是挖空心思,而自己的評價永遠是簡潔的四個字“文不達意”,這就是我平時“讀寫分離”造成的結果。學生不練筆作文沒有提高,我們教師也是這個道理。這次培訓班的學習,每周必寫的新得,可算戳到我的痛處了。所以,內心是很抵觸的,但沒辦法,作業總是要交的而且還要爭取優秀。每次如難產般的完成作業,但出乎自己的預料的是這樣“艱難”的寫了幾次作業后,發現我在教學理論反面再不象從前那樣無話可說,偶爾也可以“引經據典”一下了,這就是進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