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新教材使用心得(通用3篇)
一年級新教材使用心得 篇1
在本次培訓中,專家教師主要從識字教學、寫字教學、閱讀教學、口語交際等方面進行培訓指導,剛開始我對教材的認識沒有那么的精深,不過聽了專家老師的詳細分析,從教材以專題組織單元,整合的方式組織教材內容編排特點。并且要注意把握本組教材各部分內容之間的聯系。這一點,讓我在潛意識中明白了一個道理,要想拉近課本與學生的關系,首先要吃透教材,才能在這個基礎上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使用教材的同時,我們也要注意教學內容提示及一些教學中所要注意的問題。如:識字課。我們要了解它的編寫形式、特點。
1)、內容與專題緊密聯系。
2)形式多樣,體現出要對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承與弘揚。
3)采取韻文的形式編寫,易于朗讀。特別是低年級的小學生,我們要充分地發揮課文中的插圖作用,借助圖畫猜識生字,讀通句子。必要時,我們可以采取合作的學習方式,把課文讀通順。老師絕對不能包辦代替學生,而是加強引導學生注意發現的層次性,將發現的識字方法遷移到學習中,讓他們自己動手操作和鼓勵他們獨立完成。不過要時時對生字進行復習和鞏固。
2.結合拼音認識漢字、學習詞語和兒歌,提倡學以致用,強調拼音的實用價值。教材倡導學用結合,在運用中學習。教材中安排了詞語和兒歌,并且結合詞語和兒歌的學習認識幾個漢字。這些詞語,都是由學生學過的音節組成的常用詞語,每課的幾個詞語之間存在著內在的邏輯關系,可以使學生初步感知語言特點。所選的兒歌也都包含本課新學的音節。這些詞語和兒歌,為學生鞏固拼音、復習本課和前面學過的字母和音節提供了語境,體現了拼音學習的工具價值,同時引導學生積累語言,形成初步的語感。
3.牢固樹立生活語文的理念,將語文教學由課內拓展到課外。首先,要更新理念,樹立正確的語文教育觀。要把學生從沉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少做題,多讀書”,讓學生成為支配課余時間的主人。教學中要強調“精講”,使學生能在課內完成大部分作業。如果我們用大量的作業把學生課余的時間塞得滿滿的,學生便喪失了自我發展的空間,窒息了學生的靈性,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生活即課堂。培養學生具有日常口語交際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實踐,反復歷練,把生活所得的一點一滴累積起來,才會形成一個人的口語交際能力。所以,教師要打破課內課外的界線,樹立大語文觀,生活處處有語文,把口語交際的課堂延伸到學生五彩斑斕的生活之中,關注自然,關注生活,關注社會。
4.重視交際習慣和交際意識的培養。教材重視培養學生的交際習慣和交際意識,考慮學生起點,著力改進學生日常交際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如缺少交際意識、不考慮對象場合等不良交際習慣。教材中的幾次口語交際活動,讓學生在不同的交際情境中實踐最基本的人際交往原則:相互尊重。這是開展口語交際活動的基點,是需要從一開始就著力培養的交際習慣。
總體感覺,本套新一年級教材,編得很不錯,尤其是對傳統文化精髓更注重了。譬如:《姓氏歌》、《三字經》之選編。建議:
1.教材的編寫、改革可更廣泛征詢并適當尊重一線教師的意見。
2、城鄉差距較大,生生差距也大,教材的編寫可否盡量考慮并平衡此方面,或者分為甲乙兩種版本。
3、考試的改革也很重要。毋庸諱言,期中期末等考試,仍是懸在學生、一線教師頭上的三尺劍,仍是一線教師教學的第一指揮棒。因此,本人認為,應充分發揮考試的教學激勵作用,抑制考試的甄別選拔功能,因材施教。
一年級新教材使用心得 篇2
部編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以《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xx年版)》為編寫依據,吸納語文課程改革的最新成果,沉淀課程改革的先進理念和成功經驗,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加強語言文字運用,加強語文和生活的聯系,致力于構建開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體系,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主要特點 1.立德樹人 自然滲透
語文學科在育人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可以潛移默化地使學生受到精神的滋養。部編本語文教材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良好的思想道德風尚等人文教育內容自然地融合在教材之中,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培養自尊自信、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美好品德,增強社會責任感。
這套教材格外重視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閱讀材料的選擇,集中識字課的編排,以及專門設置的《日積月累》欄目,處處融入傳統文化元素,使教材充滿濃郁的傳統文化氣息,為兒童留下共同的文化記憶。
2.保護天性 幼小銜接
起步階段的語文教育,尊重兒童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保護兒童天性,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在學習內容、學習方式等方面做好過渡銜接。兒童對語言學習活動有著天然的熱愛,對周圍的世界充滿了好奇,聽故事、講故事、看圖說話等學前階段的重要語言活動形式,在一年級得以延續,借助學生的口語優勢實現向書面語的過渡。教材保護兒童探索世界的興趣和好奇心,采用游戲、活動等方式引導學生學習新知,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喜聞樂見的游戲活動中學習,實現幼小銜接,平穩過渡。
3.夯實基礎 全面啟蒙
教材為學生打好口語和書面語基礎,做好起步階段的啟蒙工作,使初入學兒童受到全面的語文啟蒙教育。重視漢語拼音的學習,重視識字寫字、閱讀,為學生學習書面語打好基礎;重視口語交際,為學生表達能力的發展打好基礎。教材不僅在知識能力方面打好基礎,而且在學習方法、學習興趣、學習習慣等方面做好奠基工作。.難度適宜 梯度合理
教材以書面語零起點為設計起點,平緩起步,穩步推進。一年級具有特殊性,因為初入學兒童需要一個過渡期和適應期,教學常規的養成需要一定時間,所以,一年級上冊教材設計了恰當的學習梯度,容量適中,難度適宜,內容合理有序。
教材努力處理好口語和書面語的關系,拼音、識字和閱讀的關系?紤]到漢字的重要地位,以及初入學兒童的語文基礎,教材首先安排了一個單元的集中識字,集中學習一批簡單的常用字,然后再系統學習拼音,由熟悉的語言帶出拼音的學習,使拼音與識字相輔相成、相互促進。5.強化運用 聯系生活
教材致力于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理解和運用能力,在重視積累的同時,強化運用,體現語文學習的綜合性和實踐性。語文要素的具體呈現,避免單調枯燥的機械操練,而是設計靈活多樣的活動,引導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顒釉O計以運用為導向,同時重視學生的思維發展,關注學生的心理成長,注重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并指導他們將語文學習成果運用于生活,不斷豐富自己的生活經驗。
6.引導發現 倡導自主
教材設置了不同的欄目,引導學生發現語言學習的規律,鼓勵探究學習,盡可能多地為學生提供展示交流的'機會。通過豐富多彩的互動活動設計,引導學生改變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在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過程中感受語文學習的樂趣,不斷激發學習動力。久而久之,使主動發現規律、主動展示交流學習成果成為一種習慣,不斷增強自信,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7.課外閱讀 納入課程
教材強化閱讀,提供了豐富多彩、功能各異的閱讀材料。《日積月累》《和大人一起讀》《快樂讀書吧》等欄目,引導學生大量閱讀,對教材中的課文是極其有益的補充,是非常重要的學習資源。教材特別重視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通過系統的課程設計保證學生的閱讀總量,以期通過大量閱讀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教材將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作為語文教育的重要突破口,使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緊密銜接,充分調動家庭和社會力量,共同建設書香社會。
二、教材概覽
1.教科書主要內容
本冊教科書按照主題單元編排學習內容,在“我上學了”之后,安排了2 個識字單元、2 個漢語拼音單元和4 個課文單元,每個單元的學習內容各有側重。教科書安排了4 次口語交際活動,引導學生在創設的真實情境中進行交際,從不同角度引導學生發展交際能力,培養學生初步的對象意識、場合意識,在交際的時候尊重他人,遵守交際規則。在每個單元后安排語文園地,圍繞本單元內容進行復習鞏固、拓展運用。教科書在第一單元語文園地后安排了“快樂讀書吧”,這是課內外閱讀溝通的重要橋梁。
2.我上學了
教材的開篇,從平等的學生視角出發,以“我上學了”為主題,采用參與式和體驗式學習相結合的方式,安排“我是中國人”“我是小學生”和“我愛學語文”三個活動板塊,引導學生順利進行角色轉換和身份認同,同時體驗語文學習的快樂,激發語文學習的興趣,初步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這部分內容同時實現國家認同、身份認同、角色轉換、情感激發、習慣培養等多重目標,以“我是中國人,我很驕傲”“我是小學生,我很自豪”“我愛學語文,我很快樂”的心情,奠定了小學階段語文學習的情感基調。3.語文園地
語文園地包括以下欄目:
識字加油站——以豐富多樣的形式,靈活安排常用字,引導學生認識更多的漢字; 字詞句運用——形式多樣的聽說讀寫活動,重點復習鞏固本單元所學的字詞和句式,適度拓展,強調綜合運用;
書寫提示——強調重視漢字書寫,打好寫字基礎;
我的發現——鼓勵學生發現漢字的構字規律,以提高識字效率,發展識字能力; 展示臺——提供展示交流語文學習成果的平臺,鼓勵交流語文學習的收獲,引導學生留心周圍的世界,在生活中學習語文;
日積月累——集中安排古詩誦讀、名言警句等傳統文化經典內容;
和大人一起讀——編選學生耳熟能詳的故事、兒歌,提倡無壓力親子共讀,是銜接幼小、口語向書面語過渡的重要橋梁。
4.教科書在第一單元語文園地后安排了“快樂讀書吧”,這是課內外閱讀溝通的重要橋梁。通過這個欄目,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激發師生共同開發課外閱讀資源,不斷增加閱讀量,體驗主動閱讀、分享閱讀的快樂。
教科書后附有識字表、寫字表、常用筆畫名稱表、常用偏旁名稱表,供復習總結之用,為教與學提供方便。
三、具體內容及教學建議 ㈠漢語拼音
1.定位:作為幫助學習漢字、學習普通話的重要工具——漢語拼音,以不斷降低學習難度為目標,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避免增加學習負擔。
這套教材準確定位拼音的學習目標,強調拼音的工具價值,集中編排漢語拼音,以拼音學習的規律為主要線索安排學習內容,短時間內集中解決問題。
2.編排原則:
⑴綜合性原則:教材重視學好拼音,但并不是單一學習拼音,而是將拼音與識字學詞、口頭表達整合設計,同步進行,聽說讀寫齊頭并進,綜合發展各方面能力。
拼音的每課都配有情境圖,而且是整合的情境圖。注重以圖提示字母的音或形,幫助學生借助形象的事物建立字母音與形的聯系,充分利用學生的口語基礎,發展學生語言,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增加學習的趣味性。
與單圖相比,整合的情境圖功能更加豐富,因為它包含著故事情境,可以將拼音學習融入學生熟悉的、喜愛的看圖講故事活動,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學生借以觀察圖畫、看圖說話,將發展觀察能力、表達能力與學習拼音有機地整合在一起,不至于在集中學習拼音的階段,阻滯學生的口語發展,使學生的發展顧此失彼。每幅情境圖都蘊含著豐富的拼音學習資源。如《ɑi ei ui》一課的情境圖,描繪的是一群小朋友放學后圍坐在一起聽老奶奶講故事的場景。圖中的小朋友“一個挨著一個”,桌上放著“杯子”,老奶奶戴著“圍巾”,其中的“挨”“杯”“圍”提示了本課復韻母的音。除此之外,圖中老奶奶的頭發是“白(bái)”的,小朋友的頭發是“黑(hēi)”的;最左邊的小女孩雙手放在“腿(tuǐ)”上聽得多專注;右邊的兩個小朋友“背(bēi)”著書包;杯子里有“水(shuǐ)”……圖畫中暗藏著許多拼音學習元素,等待著學生去發現。同時,圖畫還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內涵——老奶奶和孩子們沉浸在閱讀中,十分陶醉,畫面營造出的濃厚的閱讀氛圍,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觀念和行為。
、茖嵱眯栽瓌t:教材倡導學用結合,在運用中學習。教材中安排了詞語和兒歌,并且結合詞語和兒歌的學習認識幾個漢字。這些詞語,都是由學生學過的音節組成的常用詞語,每課的幾個詞語之間存在著內在的邏輯關系,可以使學生初步感知語言特點。所選的兒歌也都包含本課新學的音節。這些詞語和兒歌,為學生鞏固拼音、復習本課和前面學過的字母和音節提供了語境,體現了拼音學習的工具價值,同時引導學生積累語言,形成初步的語感。
在學習拼音過程中要求認識的幾十個常用漢字,都是學生可以自己拼讀出來的,使拼音和漢字的學習雙線并行,有機地融為一體,而不是相互孤立、自成體系。之前學過的漢字,可以幫助讀準拼音,成為學習拼音的好幫手;新學的拼音,又可以幫助認識新的漢字。拼音與識字相得益彰、協同發展,拼音的學習直接指向運用,學生學以致用,體會知識的價值,從中感受到學習成功的愉悅。
⑶便捷高效原則:教材重視拼音與學生生活的聯系,同時關注學生的已有基礎,利用學生認識的漢字學習拼音。
教材選擇少而精當的音節供學生練習拼讀,基于常用音節的頻率,以及兒童常用口語詞的調查,精心選擇使用頻率高、與兒童口語聯系最為密切的生活常用音節作為學習內容。這些帶調音節,都是有效音節,都有實際意義,可以與學生的口語建立起直接聯系,使學生體會到拼音學習的價值。拼音的學習直接指向生活中的實際運用,學生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生活經驗學習拼音,從根本上避免了對學生學習興趣造成極大傷害的機械操練。
教材中的所有音節都是帶調音節,而且不再呈現拼讀的過程,只呈現音節本身。個別作為例子的拼讀過程,也都作了灰度處理,作為輔助手段幫助學生拼讀。這樣,學生在讀出音節的時候,注視的音節是一個整體,與今后在實際運用中遇到的音節完全一致,這種呈現方式,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視覺記憶,提高學生識別音節的熟練程度。
、戎匾晱土曂黄齐y點:
拼音階段的內容選擇,對拼音學習的難點給予了格外的關注。語文園地的活動設計,也非常重視對難點進行強化練習,集中解決讀音易錯、字形易混的字母和音節,特別強調在語境中復習拼音。在內容的具體安排上,不面面俱到,不平均用力,而是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保證學生有效、高效地學習拼音。語文園地中復習鞏固拼音的活動形式豐富多樣,引導學生在各種有趣的游戲活動中復習音節,將復習拼音與認識事物相結合,同時關注學生的思維發展,關注學生的成長,將拼音的學習植根于提高語文素養的大背景下,綜合考慮育人的因素,而不僅僅著眼于拼音知識的學習。
4.關于拼音教學的教學要求
、艤蚀_把握目標要求:學會漢語拼音,能準確讀準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準確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能借助漢語拼音識字、正音,學說普通話。
一年級達到保底的目標:準確拼讀;正確書寫。
⑵體現彈性:字母發音的教學,以學生模仿正確發音為主,宜更多地借助生活口語幫助學習拼音。如果學生可以借助生活經驗做到準確發音,就不必逐一教學字母的發音方法。
⑶突破難點:在語文園地中,設計了相應的活動對拼音的重難點進行強化練習,特別重視易錯或易混音節的復現和鞏固。在拼音教學時,應避免面面俱到、平均用力,而應將精力集中在重點和難點上,以及本班同學掌握得比較薄弱的地方。
⑷在活動和游戲中學:低年級學生最喜歡的學習方式就是游戲,在教學中教師要多運用有趣的游戲或活動,例如聲韻母找朋友、讀音節摘果子、開火車等,避免單調枯燥的機械操練。
⑸強化運用,在具體語境中學:拼音部分的編排體現出從知識取向到運用取向的轉變,使拼音的學習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結合,直接指向生活中的實際運用。教學時也應注意,所有要求學生拼讀的音節都應該有實際意義,都應該與兒童口語有對應關系。要避免機械操練,而是要充分利用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在語境中學習,在語境中運用。
、试谏钪袑W: 教科書強調拼音的實用價值,提倡學以致用,呈現的都是經過精心選擇、與兒童口語聯系密切的生活常用音節。在教學時可以讓學生用這些帶調音節說詞語或句子,加強拼音與口頭語言、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孀R字寫字 1.編排特點
⑴識寫分流,多識少寫
識字寫字的安排,突出識字寫字的規律,著力于激發識字興趣,控制總量,降低難度,全冊要求認識300 個常用字,會寫其中的100個字。及早進入漢字閱讀階段,體驗閱讀的樂趣。
、坪侠戆才抛R字寫字序列
在字種的選擇和字序的排列上,力求科學。遵循兒童學習語文的規律,要求認的字,都是出現頻率高的生活口語常用字;要求寫的字,大多是字形簡單、構字能力或構詞能力強的獨體字,也適當選擇特別常用的合體字,大體按照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獨體到合體的順序編排。
、羌信c分散相結合
教材安排了兩個專門的集中識字單元,同時在語文園地中專設欄目“識字加油站”,識字一、二,共90個字,識字加油站,31個字 ;分散識字:漢語拼音,32個字,課文,147個 字。
、任幕瘍群S富
集中識字的內容,繼承傳統語文教育行之有效的識字方法,凸顯傳統文化,重視引導學生發現漢字的構字規律,激發學生探索漢字、親近傳統文化的愿望。
特別是第一個集中識字單元,文化內涵豐富,傳統意味濃郁。以“天地人,你我他”作為第一課,滲透中華傳統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蘊含著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的理念,后面的幾課《金木水火土》《口耳目》《日月水火》《對韻歌》,也都圍繞人與自然的主題,營造出和諧的氛圍,為學生的成長打下精神的底子。
、勺R字方式多樣
教材以豐富多彩的識字形式,如字理識字、傳統蒙學識字、事物歸類識字、兒歌識字等,激發初入學兒童學習漢字的興趣。設置專門的欄目《展示臺》,提供展示交流語文學習成果的平臺,鼓勵學生交流語文學習的收獲,溝通課堂內外。教材在“展示臺”中提供了生活識字的多種渠道,如,通過同學的姓名識字,在街上認識招牌上的字,鼓勵學生在生活中識字,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通過展示交流學習成果,強化生活處處皆語文的理念,使學生不斷獲得學習語文的成就感。
、手匾曌R字方法和識字能力
教材重視打好識字寫字的基礎,重視識字方法的學習和識字能力的培養,充分利用漢字的構字規律,使識字的過程成為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過程。
教材引導學生了解象形字、會意字,并通過《我的發現》欄目,引導了解形聲字偏旁表義的特點。結合識字,學習常用偏旁,引導學生形成初步的字形分析能力。
結合寫字,學習基本筆畫和筆順,引導學生把字寫正確,并力求美觀。在語文園地中設置專門的《書寫提示》欄目,強調漢字書寫規則,打好寫字基礎。同時,重視書寫習慣的培養,多次強調寫字姿勢,使學生從一開始就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要求寫的字旁邊呈現新筆畫,并對每一個要求寫的字都做了筆順跟隨的處理,特別是在色彩上做了特別處理,以顏色的變化體現漢字書寫的每一個筆畫,使靜態的筆順變得動態立體,使學生更容易掌握每一個漢字的筆順。這樣的版式設計符合兒童的閱讀心理,為學生正確書寫漢字提供了有力保障。
2.集中識字的識字方式
字理識字:日月明;傳統蒙學:對韻歌(根據啟蒙讀物《聲律啟蒙》和《笠翁對韻》編寫而成的韻文。);看圖識字:口耳目;事物歸類識字:小書包;反義詞識字:大小多少;兒歌識字:金木水火土。
3.關于識字教學的要求 ⑴準確把握識字目標
要求認識的字,只要能夠在語境中認識、能夠運用于閱讀就可以了。不要求書寫,也不需 要對字形作過細的分析。
⑵選用恰當的識字方法
教師可以在不同的教學環節中復現生字,采取活潑有趣的方式讓生字反復再現,讓學生從整體上識記字形,使識字得以鞏固。
、翘岢谡Z境中學習鞏固運用
可以將生字組成學生理解的常用詞語或句子,使生字在語境中不斷復現,幫助學生鞏固生字。
⑷分類指導,突破難點
教學時可以進行必要的字形分析,以逐步發展學生的識字能力。如果新學的漢字中某一部分是已經認過的獨體字,可以指導學生運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來識記。但是,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要避免對每個字都進行分析,尤其是要避免對漢字中某些不認識的部件、字形復雜的部分進行分析。有些漢字適合滲透字理,可以引導學生了解字的演變過程,以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漢字。
、杉顚W生在生活中主動識字
要調動學生的識字積累,鼓勵學生自己想辦法識記漢字,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還要倡導學生在生活中識字,并提供機會讓學生交流課外識字的途徑與成果。
⑹切實做好寫字指導
在一年級起步階段,要加強寫字指導,打好寫字基礎。教師要具體指導字的基本筆畫、筆順規則、間架結構,要一邊指導,一邊示范。寫字貴在精,而不在多,要嚴格要求,切實保證寫字質量,使每個學生不但能把字寫正確,而且盡量把字寫得美觀。
、玳喿x
1.課文編排特點
、牌繙p少,難度降低。(原教材20課,現在14課;現教材短文6篇,其他為兒童詩)⑵題材豐富,體裁多樣。體裁多樣,有趣味性、可讀性和感染力;題材廣泛,富有生活情趣和教育意義,有利于兒童通過語言文字認識大千世界。
、锹撓祵W生生活,關注心理成長。教材中的課文,既“有意思”又“有意義”,在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同時,有助于學生的精神成長。
、热宋膬群S富。思想內涵全面,蘊含著熱愛祖國、關愛他人、友好相處、熱愛科學等豐富的思想情感因素,也有適應社會要求的時代精神。
、烧Z言典范。課文語言典范,難度適宜,內容富有童心童趣,貼近兒童的經驗世界、情感世界和想象世界。
2.雙線組織單元結構。
全套教材以雙線組織閱讀單元,組織單元的時候兼顧人文主題和語文知識方法習慣等要素。尊重語文教育規律,合理設計內容梯度,將語文要素穿插到各個單元中,成為閱讀學習的要件,使知識能力要求更加清晰,使教學更加有章可循。
3.連環畫課文
教材努力引導學生成為主動積極的閱讀者。教材中安排了連環畫形式的課文《小蝸!罚辉偃淖⒁,而只給少量難字注音,引導學習借助圖畫認讀生字、讀通課文,在閱讀時嘗試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引導學生重視圖畫這一重要的課程資源。鼓勵學生運用識字成果,自主閱讀。不認識的字鼓勵學生猜讀,特別是借助圖畫猜讀。拼音很重要,是起步階段學生識字量不足的情況下自主閱讀的重要工具。但是,隨著識字量的不斷增加,以及學習能力的不斷增強,教材引導學生運用更多的方法進行閱讀,體現了對于拼音、識字和閱讀之間關系的理解——既要充分借助拼音識字、借助拼音閱讀,卻不應該完全依賴拼音,而是多渠道發展學生的閱讀能力。
4.關于閱讀教學的教學要求
、胖匾曌R字寫字:課文中要求要認的生字有147個,要求會寫的生字有56個,隨文識字寫字也是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特別是低年級,不能忽視。
、萍訌娎首x指導:一年級的閱讀教學,最重要的是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要重視指導朗讀,通過朗讀培養語感。指導朗讀要體現層次性,每次朗讀都要有不同要求。在借助拼音讀準字音的基礎上,以多種形式反復練習朗讀,做到不破詞,不拖長音,流利朗讀課文。
、顷P注語言的積累與運用:基于課文的語言材料,設計指向運用的語言活動,教師要引導學生積累、運用,聯系生活進行表達。
、戎匾暦椒ú呗缘闹笇В涸诮虒W中,要重視范讀的作用,遇到長句子和不容易讀好的句子,教師要發揮示范作用。連環畫課文的教學,要充分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提示學生除了借助拼音識字,還可以借助圖畫閱讀,充分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
⑸課外閱讀是分內事:“快樂讀書吧”的教學,要重視課外閱讀的指導,引導學生選擇好的讀物,給他們創造交流課外閱讀成果的機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一方面可以根據和教科書配套的同步閱讀進行課外閱讀指導,另一方面可以采用重點推薦一本、順便推薦一批的方法,向學生推薦一些程度適合的課外讀物。
、杩谡Z交際 1.編寫特點
⑴構建口語交際目標體系
教材充分尊重口語交際的自身規律,在教材中獨立編排,自成體系。更加重視“交際”的功能,更加重視交際能力和交際習慣的培養。教材對課程標準提出的學段目標進行分解細化,為每一次口語交際活動設定清晰的口語交際目標。
、七x擇符合目標的交際話題
一年級上冊的四次交際活動,有著不同的側重點。第一次口語交際《我說你做》,著力培 養學生的傾聽意識,引導學生認真傾聽別人講話,在交際中懂得尊重他人;《我們做朋友》,提供小學生最有可能遇到的交際情境,鼓勵學生主動大方與人交往,引導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用多大的聲音》,初步培養學生的對象意識、場合意識,使學生了解一些基本的交際規則;《小兔運南瓜》創設的故事情境,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在發展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同時,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
、莿撛O真實的交際情境
教材創設真實的生活交際情境,提供恰當的、有實際意義的交際任務,使學生盡可能多地體驗各種場合的交際行為,從中學會得體地與人交往。交際情境的設計,強調真實、自然,避免表演等形式,引導學生設想“你遇到這種情況會怎樣做”,強調交際主體“我”的在場。在真實的交際中學會尊重他人,學會遵守交際規則。
、冗x擇恰當的呈現方式
在具體的呈現上,結合每一次交際活動,單獨列出一至兩項一般性的、可以遷移運用于日常交際活動的重要交際原則,以清晰醒目的方式呈現出來,使目標體系更加鮮明易讀,學習重點一目了然。學生不但可以明確本次口語交際活動的目標要求,而且可以將這些原則直接運用于自己的生活實踐。
2.關于口語交際的教學要求
、判睦硭刭|是突破口:起步階段,重在鼓勵學生敢說,引導學生尊重他人,遵守交際規則,致力于培養文明有禮的社會公民。
、浦匾暯浑H意識和交際習慣的培養:在每次的口語交際活動中,教科書都以小貼士的方式提出了交際的目標要求,其中的交際原則可以遷移運用于學生的日常交際,有利于發展學生的交往能力,使學生成為文明有禮的社會公民。進行口語交際教學,要重視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交際興趣。
⑶轉變評價的視角:指導學生開展交際活動時,要引導學生關注交際的目的和效果,反思生活中存在的交際方面的問題,引導學生親身實踐口語交際的一般原則。
、葟娀粘W習活動中的口語交際意識:除了專門的口語交際課,還要重視日常教學中無處不在的口語交際活動,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如,在平時的課堂教學和語文活動中,在回答問題、討論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隨時關注學生的口語表達情況,引導學生有意識地運用口語交際課中學習的交際原則。
、山⒊R幗涣鳈C制: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交際習慣,引導學生關注交際目標的達成,關注對象和場合,而不僅僅將目光聚焦在提升口頭表達能力。著力于培養學生的目標意識、角色意識、對象意識、場合意識,在真實的交際情境中學會尊重他人、禮貌待人,學會遵守交際規則,勇于交際、樂于交際,引導學生主動反思交際效果,逐步養成良好的交際習慣。
一年級新教材使用心得 篇3
今年暑假我讀了《三國演義》一書開頭的《臨江仙》一把抓住了我的心: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話說幽州涿縣有個英雄,那人耳大垂肩,臂長過膝,正是中山靖王之后,漢景帝玄孫姓劉名備字玄德。一天他在外面玩,看到一棵桑樹說:“我為天子當乘此蓋也。”叔父劉元說:“此兒非常人也。”后來他還認識了關羽張飛兩兄弟。為什么賢良之士都往劉備那跑呢?因為劉備只要看中一個人就會很愛他,所以大家都往劉備這跑。
卻說沛國譙郡人曹操字孟德,身長七尺,細眼長髯,其父曹嵩原姓夏侯,后來養在曹家所以姓曹。曹操雖然殺人不眨眼,但是在文學上還是有一定的造詣的再說東吳孫策死了孫權繼位,那時曹操要來攻打孫權,但孫權這邊人心惶惶,孫權拿劍劈斷桌子角說:“誰要是再說投降,就如同此桌。”就是給大家吃了一顆定心丸。
讀了了《三國演義》后我被關、張、趙的勇氣深深地折服了,被諸葛亮的聰明才智折服了,被曹操驚人的統領能力折服了。
《三國演義》真是一本博大精深的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