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美麗鄉村考察心得體會(精選6篇)
關于美麗鄉村考察心得體會 篇1
各位領導,同志們:
大家好!
根據會議安排,我就參觀考察情況與感受談一談。在3月28日,為推進向陽鄉“美麗鄉村”創建工作,為向陽景區建設積累經驗,向陽鄉黨政班子、各村村主干、兩個林場場長及五臺管委會主任一行近30人在蔡書記、黃鄉長的帶領下冒雨前往洛江區馬甲鎮梅嶺村及眉山鄉實地參觀當地美麗鄉村建設情況,以及考察以展示宣傳向陽窗口的慢山莊清源會所建設情況。
一、考察印象
參觀考察過程中,大家一路看、一路議,充分利用空隙時間加強互動交流,一天的時間雖短,但兄弟鄉鎮周到的安排、熱情的接待,使整個考察活動行程緊湊,重點突出,收獲很大。這次的參觀考察,可以說每走一處都有亮點,每看一處都有震動,每聽一句都有觸動,對我鄉的“美麗鄉村”建設具有很強的學習借鑒作用。
二、兄弟鄉鎮的作法與亮點
一到洛江區馬甲鎮梅嶺村視覺感很強:一是在進村道路彩化,在原有的綠化基礎上簡易的幾種植物,如桃花、三角梅等顏色鮮艷的花卉,與青山綠樹構成一幅顏色分明艷麗的風景圖;二是村民也融入美麗鄉村建設行動中,如農民把自己的房前屋后衛生搞得很清楚,還利用有限的空間種花草樹木,珍貴樹種等。三是村主干帶頭創業精神。
眉山鄉以建設“三美”(視覺美、實用美、自然美)鄉村為目標,善于運作政策,整合項目包裝,積極籌集資金等措施,以項目為抓手,叢一把掃帚抓起,從自家門口的美做起,創建觀山村典型,挖掘觀山古大厝群歷史淵源,一步一個腳印,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三、感悟和思考
通過實地參觀和經驗介紹,大家親耳聽、親眼看、親身體會,美麗鄉村建設有共同點,各有優勢也存在不足,但最終的落腳點都是生態旅游建設,都是為了增加人民群眾的收入,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
一是村級班子戰斗力較強,特別是村主干思想上高度重視、思維活躍、思路清晰,善拼敢闖,真抓實干,公平正派,有一股充滿干事創業的激情;帶領群眾積極行動,全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二是村莊環境清潔,美麗鄉村建設要從基礎工作作起,就象泉州市委黃書記說的從“一把掃帚”開始,推進村莊的凈化、綠化美化,我們去參觀的兩個兄弟鄉鎮所到之處都無垃圾亂放、雜物亂堆,讓人第一感觀就很好。這也是我們比較不足的。因此環境整治是當務之急,開展家園清潔活動,爭取在較短時間內改變農村環境臟亂差等問題。
三是群眾積極參與,廣泛種植珍貴樹種。無論是在環境衛生方面,還是在綠化、美化、香化上積極引導群眾參與發動群眾在房前屋后,“四旁四地”見縫插綠,發揮群眾主人翁意識、真正融入美麗鄉村建設中。
四是善于運用政策,創新村集體收入。資金保障是搞好“美麗鄉村”的重要支撐。十分注重用好政策配套措施,如土地增減掛鉤、土地流轉、土地整理等政策盤活土地資源,增加村財和農民收入;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培育產業支撐,靈活統籌整盤資金,推進整個村莊的美麗鄉村建設。
五是注重公益事業建設。美麗鄉村建設是一項浩大的、持續性的工程,不是做表面化的建設“新村莊”,而是充分挖掘自身優勢,讓生態資源成為經濟優勢、讓“美麗鄉村”變成“生產力”!
因此,只要咱們大家共同努力,按照黨委政府確立的“一路、二業、三地、四團、五客”工作思路,繼續發揚“后窟修路精神”和“山夫殘疾人合作社的自力更生創業精神”,充分調動群眾的主體精神,科學謀劃,合力運作,相信咱向陽的“美麗鄉村”會建設得更好更美,率先成為東溪流域“綠色崛起”的示范區指日可待。
關于美麗鄉村考察心得體會 篇2
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農業基礎穩固,農村和諧穩定,農民安居樂業,整個大局就有保障。我國農村現狀復雜,農村人口多、流動性大,農民生活水平普遍比較低,受教育程度低,醫療保障不夠全面,隨著城鎮化的進程不斷加快,軟件跟不上硬件的現象嚴重。
我們看到,一些村鎮在美化亮化方面很有特色,一方面美得讓人陶醉,一方面能夠突出鄉村的文化和歷史,獨具一格;一些村鎮在產業化發展方面成績突出,村民生活富裕,農村呈現現代化面貌;一些村鎮大力挖掘文化傳統,發展旅游業,把鄉村文化發揚光大。
可以看出,“美麗鄉村”建設確實在改變農村面貌、改善人居環境、提高農村素質方面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也收獲了豐碩的成果,名副其實的“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對此類先進經驗,我們在具體工作中要加以借鑒,學習如何充分調動農民積極性、如何規劃、如何挖掘地區特色、如何應用先進科學技術、如何推動產業化發展等先進的工作方法和建設理念,讓我們的“美麗鄉村”美麗起來、獨特起來。
回憶起童年,五彩繽紛、金光閃閃、絢麗多彩……許多鮮麗的詞語“紛至沓來”。但是,記憶深處一直有一抹暗色,那是我家門前路上那條坑洼不平的路。每逢雨季,由于地勢低洼,積水嚴重,它就成了“小河”,來往的行人只能沿著旁邊墊高的窄路艱難通過。遇有大車輛通行,只能涉水而過,導致經常出現拋錨的窘境,時間一長,積水還會散發出陣陣惡臭,人們都是掩鼻快速走過。
以致于很多人都發出這樣的感嘆:這村里垃圾遍地、雜草叢生,臭水溝污水橫流,都不愿意邀請親朋好友上門,怕人家笑話!這也成了我童年回憶的缺憾。
經過一年的美麗鄉村建設,站在屋頂上,放眼望去,人們愜意地走在寬闊的柏油馬路上,兩旁綠樹成蔭,鮮花簇擁,芬芳四溢,整潔美麗的房屋掩映其中,一派生態宜居景象。回想起小路經過的風風雨雨,我不禁感慨良多,我要為它送上深情的祝福,愿它驚艷蝶變。
關于美麗鄉村考察心得體會 篇3
9月4日,實地探訪了由援建的美麗鄉村建設托乎拉鄉庫如力示范村文化禮堂,使我深受觸動和啟發。
我的第一感受,不單單是整潔的村莊環境,秀美的田園風光,更有健全的公共服務和熱情洋溢的精神風貌。無論是他們的建設理念,還是對特色鄉村文化的挖掘和提升,以及對美麗鄉村建設的那種責任和激情,都非常值得學習和借鑒。
走進托乎拉鄉庫如力村,明媚的陽光下,五顏六色的花朵中,綠樹掩映的生態文明新農村,像山水畫一樣,美得讓人陶醉。戶戶門前花草點綴、核桃樹遮蔭,置身其中,我仿佛回到了江南水鄉,深感心曠神怡。
這里的房屋設計突出地域特色和鄉土氣息,裝飾風格、外觀、色彩與周圍環境相協調。村容整潔環境美,注重完善美化亮化配套設施,修建花壇,安裝綠籬,建成文化墻,完成水廁改造,修建了垃圾集中收集點、填埋點,達到了民居美化、道路硬化、村莊綠化、衛生潔化、路燈亮化的效果。
我們走進文化禮堂,幾個孩子正在美麗的音樂下,歡快地跳舞。“現在大伙空余時間跳舞、唱戲、讀報,還可以參加各種健康有益的活動,生活充實和諧多了。”從群眾的聲音里,不難發現,隨著農村環境的改善,群眾的生活幸福指數明顯提高了。
通過美麗鄉村建設,轉變農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習慣;通過農村文化禮堂建設,創建群眾喜聞樂見的精神家園。通過潛移默化,把生態、潔凈、健康、文明的理念滲透到農業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斷地改變和提高農民的價值取向,不斷提升農民的整體素質。
臨走時,我對陪同參觀的村干部說:“你們的村莊太美了,我太喜歡了,我可以買一套住在這里嗎?”他憨厚地笑了。他不知道很多年前,我曾經來過南疆,今昔天翻地覆的巨變,讓我真切地感到黨和政府對新疆的關愛。
我很高興自己成為援疆大潮中的一員,我相信援教的這一年半,我會有所作為!
關于美麗鄉村考察心得體會 篇4
在3月28日,為推進xx鄉“美麗鄉村”創建工作,為景區建設積累經驗,向陽鄉黨政班子、各村村主干、兩個林場場長及五臺管委會主任一行近30人在帶領下冒雨前往xx區xx鎮xx村及xx鄉實地參觀當地美麗鄉村建設情況,以及考察以展示宣傳窗口的建設情況。
一、考察印象
參觀考察過程中,大家一路看、一路議,充分利用空隙時間加強互動交流,一天的時間雖短,但兄弟鄉鎮周到的安排、熱情的接待,使整個考察活動行程緊湊,重點突出,收獲很大。這次的參觀考察,可以說每走一處都有亮點,每看一處都有震動,每聽一句都有觸動,對我鄉的“美麗鄉村”建設具有很強的學習借鑒作用。
二、兄弟鄉鎮的作法與亮點
一到xx村視覺感很強:
一是在進村道路彩化,在原有的綠化基礎上簡易的幾種植物,如桃花、三角梅等顏色鮮艷的花卉,與青山綠樹構成一幅顏色分明艷麗的風景圖;
二是村民也融入美麗鄉村建設行動中,如農民把自己的房前屋后衛生搞得很清楚,還利用有限的空間種花草樹木,珍貴樹種等。
三是村主干帶頭創業精神。
xx鄉以建設“三美”(視覺美、實用美、自然美)鄉村為目標,善于運作政策,整合項目包裝,積極籌集資金等措施,以項目為抓手,叢一把掃帚抓起,從自家門口的美做起,創建觀山村典型,挖掘觀山古大厝群歷史淵源,一步一個腳印,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三、感悟和思考
通過實地參觀和經驗介紹,大家親耳聽、親眼看、親身體會,美麗鄉村建設有共同點,各有優勢也存在不足,但最終的落腳點都是生態旅游建設,都是為了增加人民群眾的收入,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
一是村級班子戰斗力較強,特別是村主干思想上高度重視、思維活躍、思路清晰,善拼敢闖,真抓實干,公平正派,有一股充滿干事創業的激情;帶領群眾積極行動,全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二是村莊環境清潔,美麗鄉村建設要從基礎工作作起,就象泉州市委黃書記說的從“一把掃帚”開始,推進村莊的凈化、綠化美化,我們去參觀的兩個兄弟鄉鎮所到之處都無垃圾亂放、雜物亂堆,讓人第一感觀就很好。這也是我們比較不足的。因此環境整治是當務之急,開展家園清潔活動,爭取在較短時間內改變農村環境臟亂差等問題。
三是群眾積極參與,廣泛種植珍貴樹種。無論是在環境衛生方面,還是在綠化、美化、香化上積極引導群眾參與發動群眾在房前屋后,“四旁四地”見縫插綠,發揮群眾主人翁意識、真正融入美麗鄉村建設中。
四是善于運用政策,創新村集體收入。資金保障是搞好“美麗鄉村”的重要支撐。十分注重用好政策配套措施,如土地增減掛鉤、土地流轉、土地整理等政策盤活土地資源,增加村財和農民收入;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培育產業支撐,靈活統籌整盤資金,推進整個村莊的美麗鄉村建設。
五是注重公益事業建設。美麗鄉村建設是一項浩大的、持續性的工程,不是做表面化的建設“新村莊”,而是充分挖掘自身優勢,讓生態資源成為經濟優勢、讓“美麗鄉村”變成“生產力”!
因此,只要咱們大家共同努力,按照黨委政府確立的“一路、二業、三地、四團、五客”工作思路,繼續發揚“后窟修路精神”和“山夫殘疾人合作社的自力更生創業精神”,充分調動群眾的主體精神,科學謀劃,合力運作,相信咱向陽的“美麗鄉村”會建設得更好更美,率先成為東溪流域“綠色崛起”的示范區指日可待。
關于美麗鄉村考察心得體會 篇5
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27日發布《美麗鄉村建設指南》國家標準。該標準將于20xx5年6月1日起正式實施。標準由12個章節組成,基本框架分為總則、村莊規劃、村莊建設、生態環境、經濟發展、公共服務、鄉風文明、基層組織、長效管理等9個部分。田世宏認為,標準對鄉村個性化發展預留了自由發揮空間,不搞“一刀切”,也不要求“齊步走”,鼓勵各地根據鄉村資源稟賦,因地制宜、創新發展。
美麗鄉村是個啥樣?用啥來衡量“美麗”?需要有個參照的標準,國家有關部門發布《美麗鄉村建設指南》國家標準(下稱“美麗標準”),給出了個邊框四至,讓各地有所遵循。初步打量這個有12個章節的“美麗標準”,有量化指標,有形象概念,謀劃得比較周全,設置得比較細致,是個好標準。筆者更看重的是標準對鄉村個性化發展預留了自由發揮空間,不搞“一刀切”,也不要求“齊步走”,這是科學性的體現。在我看來,美麗鄉村有“個性”才有“活力”,“個性化”是亮點,是特色。美麗鄉村建設就要體現特色,有特色才有亮點,有活力。
美麗鄉村的“個性”,應體現在與本地實際結合上。跟“全國文明城市”相類似,美麗鄉村是個籠統的概念,“美麗”體現在不同地域,應該有自己的個性,個性就是區別于他地的`特色,個性是自己的標志。如果“一刀切”,“齊步走”,搞“千村一面”,一個模式,美麗鄉村建設就走入了誤區,這樣的美麗鄉村就缺乏鮮活的生氣,難稱得上“美麗”。
美麗鄉村的“個性”,應體現在生態文明上。美麗鄉村是生態化新農村建設,生態文明是“美麗”的內核,沒有生態環境的優良,就沒有美麗可言;沒有生態環境保護的常態,也難以稱得上生態文明。對鄉村來說,生態環境既是重點,也是薄弱點。“美麗標準”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規定了11項量化指標,涉及到氣、聲、土、水等環境質量,農業、工業、生活等污染防治,森林、植被、河道等生態保護,以及村容維護、環境綠化、廁所改造等環境整治,等等,項項都是硬任務,項項都關乎居民生活質量,需要突破陳舊的觀念意識,理清工作思路,落實有針對性的保障措施,統籌謀劃,協調動作,各個擊破。
美麗鄉村的“個性”,更應體現在內涵上。美麗鄉村需要硬件基礎,打造漂亮的外貌,比如公路硬化,房屋亮堂,里外干凈,等等。僅有這些物質基礎稱不上“美麗”,還需要在文化的滋養,文明的浸潤,提升鄉村文明的內涵,塑造村民的精神家園,以此展示美麗鄉村的美麗形象,這是美麗鄉村建設的靈魂和生命所在!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大眾的精神家園。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就是要通過優秀文化的力量,全面提升農民的“精氣神”,讓傳統農民轉變為新時代下的新型農民,增強自豪感,增強自覺性,增強自信心,增強凝聚力,增強文明度,讓廣大農村真正煥發出加快發展的蓬勃朝氣和強大的內生動力。美麗鄉村,多做“個性”文章,這樣才能讓美麗鄉村建設走得更遠,更具“活力”。
關于美麗鄉村考察心得體會 篇6
各位領導,同志們:
上午好,上周二蔡書記帶領我鄉機關黨員及部分黨代表參觀了永春縣仙夾鎮,下面我就仙夾鎮與坑頭村的美麗鄉村建設情況對比簡單闡述一下自己的參觀心得體會。
一、仙夾鎮概況
仙夾鎮位于永春縣西南隅,距縣城16公里。東、北與岵山鎮接壤;西鄰達埔鎮;西南與南安蓬華鎮交界,地處海拔較高,屬山間谷地,轄龍美、夾際、東里、德田、美寨、龍水、龍湖、山后8個村委會,旅居海外華僑、華裔、港澳同胞近2萬人,為永春主要僑區之一。所轄山后村為永春縣級美麗鄉村建設示范村和泉州市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范村,所轄東里村是個為永春縣級文明村、泉州市級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村、市級生態村和省級衛生村。
二、仙夾鎮與坑頭村的情況比照
就相似點來說,首先在沈海高速復線通車后,我鄉距離高速互通口14公里,仙夾鎮距離高速互通口9公里,都適合發展生態旅游業。其次,我鄉與仙夾鎮的鄉村兩級財政收入相差無幾,都屬于落后山區鄉鎮。再次,坑頭村與仙夾鎮山后村、東里村人口數差距不大,耕地面積同樣缺乏,流出人口比常住人口多。
就不同之處而言,仙夾鎮的優勢在于,一是環境衛生整治情況良好,農村改水改廁工作起步早、起點高,早在08年全鎮就結合舊村改造新村建設基本拆除了農村旱廁、豬欄,實現家禽圈養,部分村并配備循環利用的污水處理系統。二是鄉賢經濟實力較強,特別是僑資方面存在較大優勢,永春縣每年華僑捐資仙夾鎮就占到20%,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善。三是注重對自身歷史文化的挖掘,東里村漆畫作品引人注目。四是仙夾鎮與蓬華鎮相鄰,可以通過策劃,形成與蓬華香草世界、永春牛姆林等形成一系列的旅游組團。
坑頭村的優勢在于,一是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坂美組團的建設,對建設美麗鄉村的后續政策經濟支持力度,坑頭村將比仙夾鎮東里村、山后村有優勢;二是通過我鄉“3+1”宣傳模式的推動,坑頭村“五花一園”的知名度高于仙夾各村。三是通過土地流轉,引進晉江兩個樹葡萄項目以及慢山莊的生態蔬菜配送等項目,將旅游產業與我鄉原生態特色農業有機結合,壯大旅游產業鏈,讓美麗鄉村建設更具內涵。
三、坑頭村今年美麗鄉村建設情況
今年以來,坑頭村的美麗鄉村建設成效明顯。一是逐漸完善旅游配套設施建設,創建了向陽第一家農家樂向陽驛站,解決了我們鄉發展旅游業中“住”的問題,為游客們呈上了深具向陽風味的各式農家土特野味和優質服務。同時五花一園景區、路燈、門樓、棧道等都在不斷完善中,旅游價值持續提升。基礎設施建設加上旅游的主題宣傳策劃,今年油菜花、格桑花、向陽花等花季就有萬人以上到坑頭村來。二是穩步推進家園清潔工程。坑頭村一直積極實施“家園清潔”行動,特別是4月1日“環境整治月”活動開展以來,坑頭村全力推進村莊環境整治,切實抓好垃圾處理、污水治理、村莊綠化等項目建設,構建優美的農村生態環境體系,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水平,納入南安市村莊環境綜合整治村莊之一。三是全村路網建設前進有力。坑頭村在2年來共拓寬改造道路6860米、硬化村道5456平方米的基礎上,啟動了道路亮化工程,新裝路燈165盞,實現全村亮化工程,同時實施“戶戶通”水泥路工程。村主干道硬化至5米寬,成為全鄉最寬村道,坑頭至坂美的水泥路硬化工程、“五花一園”停車場硬化工程也在建設之中。四是香化彩化工程效益顯現。坑頭村今年在1.5公里的進村主干道兩旁種植了桂花樹,紅花繼木、羅漢松等名貴樹種,開辟了特色“聞香路”,實現了道路的“香化”,并發動村民利用房前屋后、拋荒林等發動村民在庭前屋后種植珍貴樹種及佛手果、油菜花、向陽花,既可美化環境,也可以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
四、坑頭村今后努力的方向
在亞洲博鰲論壇上曾說過:“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通過此次參觀考察,發現了坑頭村的不足之處,今后坑頭村將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努力。
一是著力增強班子戰斗力建設。實行民主決策,做到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相結合,互相支持、互相幫助、統一思想、統一步伐、統一干勁。做到了村級班子成員職責清晰、任務具體、定位準確,形成有凝聚力和戰斗力的班子隊伍。對已初步改造完成的新村部結合相關的使用功能配套相應的辦公設施完善陣地建設,對村務、黨務公開陣地進一步規范建設。組織村干部到各地學習取經,增長見識,拓寬視野。加大美麗鄉村建設宣傳,將坑頭村基本情況、工作思路、措施成效整理制成宣傳圖冊,并結合實際對“五花一園”名片介紹進行更新,向來客、游客發放。
二是著力搞好基礎設施建設。以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為重點,立足村情實際,以項目為抓手,多渠道籌集資金不斷完善村級基礎設施建設。一是持續加大環境衛生整治力度,對全村牛欄豬圈逐步拆除,雞鴨嚴格圈養,加大清掃保潔力度,加強對村民的教育宣傳,逐步形成長效管理的機制,努力營造一個整潔、有序、舒適、優美的人居環境。二是持續做好土地流轉工作,為樹葡萄和生態有機蔬菜項目提供后續服務保障。三是做好土地增減掛鉤、土地整理項目工作,由集體統一提供苗木,在土地增減掛鉤工作中完成復墾的土地上、家家戶戶房前屋后、村道兩旁種植名貴樹木、花草。加強對拋荒梯田利用改造力度,將拋荒梯田種上香花香草。四是優化村莊規劃布局,打造鄉村景觀,建設內容包括:村道排水溝的徹筑、“五花一園”棧道、部分鄉間小道鋪設鵝卵石路、健身路徑等項目。
三是著力提升精神文明建設。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大力開展精神文明活動。一是開展移風易俗活動。召開大會研究制定坑頭村移風易俗村規民約,組織村干部、老人協會深入各戶宣傳并簽定承諾書。倡議群眾“婚慶事宜倡新辦、喪葬禮俗倡簡辦、其他喜慶倡不辦、佛誕世習倡精辦”。二是開展“環境衛生隨手拍”活動。組織村干部、黨員對村民門前屋后等地方進行拍照,并在公開欄予以張貼,通過“臟、亂、差”與干凈整齊的村居對比,切實提高群眾環境意識,推動群眾自覺做好環境衛生工作。三是建設人口文化陣地。利用原村部和禮堂建設集圖書室、打牌室、老人活動室、農家生活展覽館、警務室等一體的人口文化陣地,使之成為群眾文化生活的學習、娛樂場所。進一步提高村民的文明意識。
以上是本人通過參觀對照自己對坑頭村的了解提出的幾點看法,不足之處,敬請各位領導和同志們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