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講座心得體會范文(精選3篇)
企業講座心得體會范文 篇1
在這個燥熱的夏天,有人忙著復習考試,有人著急等待著中高考的結果。而即將大三的我們從這個時候就要開始考慮著就業的問題。從童話般的校園生活將步入現實社會。漸漸褪去來時的一腔熱血、躊躇滿志。心緒開始慢慢沉淀,那些不著邊際的空想也從我身上蒸發。
三次講座是由兩位老師給我們上的,還是很有感觸的。似有“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感覺。
從課堂中得到的是老師向我們講的身邊實際經歷的事情,身邊的事情總是最真實、最具震撼力、最讓人有一種與社會接觸的感覺。聽別人的經歷,就像是看著他們經歷了這一幕幕。也從他們的經歷中得到了一些經驗總結。
我們都知道每年高校畢業生數量不斷增加,再加之歷年未就業的畢業生數量,大學生就業市場將十分擁擠。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各行業的分工也精細起來,對于招收員工。
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知識分子的象征,應該具有解決問題的思維與能力,面臨著就業危機,應當視危機為挑戰,努力讓自己脫穎而出。雖然將面臨著很繁重的壓力,而在我們認識了這一嚴峻的課題,我們就得做好迎接挑戰的準備。只有正確地認知就業形式,分析就來形式,我們才能趨利避害,排除我們前進的障礙,抓住機遇發展自己。個人覺得綜合素質是非常重要的。綜合素質包括綜合知識水平及人的自身道德修養、心理健康素質及專業外的其他技能。在招聘方為買方市場的前提下,招聘方自然會在遞交求職申請的眾多大學生選擇最
優秀的人才。此時,專業水平不高的必定成為淘汰的第一批。再者,人是社會性動物,道德水平低的必定處理不好團隊合作中的人際關系,再淘汰。最終,在招聘崗位有限的前提下,招聘必會擇優選擇,故綜合素質高的大學生,從主觀上是擁有一定優勢的。因此,在此嚴峻就業形勢之下,提高自己心理素質,也是重要的一點。
此外,有許多大學生對自己未來就業職業及薪酬定位較高,而在招聘的崗位少之又少的的情況下,大學生可以放低要求,選擇先就業再擇業,獲得工作后積累經驗,再慢慢向理想中的工作進軍。做為擁有較高技能我們,再就業后又得到了良好的就業素質培養,這使我們更有把握去擇業,就業給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經驗,這對我們在擇業中,不就擁有了比別人多出的砝碼了嘛。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最后一次講座中,老師說的三個詞語“卸責”、“負責”、“當責”。企業是不會養閑人的,誰都想自己的員工是優秀的,當下各大企業對一種員工相當喜愛,就是所謂的“當責”性的員工。因為他們不僅負責,還靈活,知道如何用最好的方式將事情做的更好,是能讓老板與上司省心的員工。
還有在最后結束時老師送給我們的一句話“人生沒有奇跡。只有積累”。我想這次的聽講座也算是我積累的一部分吧!
在聽講座中,老師還提到了職業生涯規劃這一點。在學習職業生涯規劃的過程中我學到了很多:要自我定位。、自我分析、自我定位是職業生涯規劃的一個重要環節。我覺得我們應該先弄清楚,我是誰,我能做什么,而不是我想做什么。
企業講座心得體會范文 篇2
在學習中成長,在成長中實踐。人生中就是這樣,每一次的學習就是一次實踐的機會。每一次的實踐就是一次挑戰,我們能害怕嗎?答案是肯定的:“不能!”不管是在什么情況下,都是不能,不會,也不可以害怕挑戰。我們之所以培訓,目的就是增強我們挑戰的信心。我不知道別人通過培訓學到了多少,感受到了多少,了解到了多少。只知道通過培訓自己感悟頗深。
首先要說明的一點就是通過這次培訓我學到了很多,見過的聽過的,沒見過的沒聽過的統統包含在內。老師講的這些案例雖說我不知道內容是什么,不過通過老師講的一些經歷,我知道那是對我們以后產生影響的一次培訓。我們需要這樣的機會,這樣一個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充實自己的機會。
回想起這段時間的培訓,相信我們都學到了很多,可我有一種新的感覺:“學到的越多,不知道的就越多”。為什么這樣說呢?在以前的學習中自己并沒有注重某一方面的學習,只是知道老師教什么,自己就學什么,從來不管對與錯,也從來不管為什么,只是盲目的走路,學習。上大學以后感覺就變了很多,原因很簡單:“這里的學習不再是片面的,是一種以具體事情具體分析的方式進行的。”只從這一點上說,這就要比以前的學習系統化,畢竟涉及到專業知識。我們有一顆想充實自己的心,有一顆想要學習的心,同時也有一顆向前的心。這就不得不要求我們自己要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把所學的用到工作中。
不管從哪一方面說,我們都要腳踏實地。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工作中,學習中積極的表現自己。也是有這樣,我們才能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不足,從而積極的改正。
總的來說,這次培訓是一種以理論形式的全面培訓。在這次培訓結束以后,我對自己的要求很簡單:“在以后的學習工作中,把每次的培訓都能很好的吸收,是自己的能力以及學習,工作都有一次質的飛躍。”
企業講座心得體會范文 篇3
首先張涵講師通過與學員的交流,向學員們講述了他對成功這個詞的理解。他認為成功其實很簡單,就是你完成了你為自己所設定的某個目標。而并非狹義的定義為擁有花園別墅、擁有很多鈔票才叫成功。接著他從以下幾點告訴學員如何做才能去完成自己所設定的目標,也就是如何去獲得成功。
一、端正態度,嚴格要求(長期性,誠信敬業,積極學習,寬容的心態)
每個員工都希望自己被公司重用、信任;希望自己的職位和收入得到提升。但這些都是與你自身的工作能力、工作態度、努力付出緊緊相連的。如何能使自己得到公司的重用呢?最重要的因素是:態度。態度決定一切,張講師舉了大量的例子告訴了我們這一點的重要性。一個人的能力固然重要,但俱備了一定能力并非就是達到了企業需求,只有用正確,積極的態度投身到工作當中去,才能在一個企業中發揮你的最大作用,獲得同事,上司的尊重和賞識。一個擁有了正確工作態度的人,即使能力暫時無法達到要求,也可通過不懈的努力學習對自身能力加以提高。這里需要強調一點,一個人能力的提高,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和大量工作經驗的積累。你想要被公司提拔,想成為某個行業的贏家,就得首先成為某個行業的專家,而只有你清楚透徹地了解了某個行業,才有可能成為專家。打個比方,A公司薪水1000元,你呆了兩年都沒能得到的提升,而B公司愿意出1300元請你就職,這時候你再到B公司干兩年還是無法得到提升,于是又到了C公司。或許你離開一家公司的時侯正是上司考察,決定是否將你升職的時候,就差那么一點毅力與堅持便與升職失之交臂。講師奉勸所有的學員,入行時就必需給自己一個規劃,一個長遠的規劃,至少要在這個企業呆上五年,如果到那個時候仍然沒能被提升,至少你將這個企業(行業)的方方面面全部學透了,也就是說你已成為這個行業的專家,這樣你不管到了哪里都能游刃有余地充份利用你所學習到的知識。
另一方面是學習,一個沒有學習能力的人就沒有了競爭能力,沒有競爭能力就沒有了生存能力。只有不斷地學習,擁有積極向上的心態,才能不斷地提升自我。同時一個積極向上的人也能引導、影響身邊的人,能用好的學習態度感染身邊的每個人。每個人都還應該學會發現別人的優點并加以學習。同時,人無完人,也應該學會包容別人的缺點并以此作為對自己的提醒。一個人如果只看到別人的缺點,那么他也就少了一個提升自己的重要途徑。如果你在工作和生活中總是抱著以下的心態:事情過得去就行了,我以為,現在的工作生活還行,反正東家不打打西家,,那么就永遠也談不上優秀與成功。
二、負責任,不找任何借口推卸努力提升自己
雖然能力不是決定薪資水平的唯一標準,但卻是決定你薪資水平的重要標準;薪資要增加,能力就得提升。而發現問題、解決處理問題就是提升自身能力的重要途徑,而不是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把問題像皮球一樣往外踢。這是一種對工作、對生活都極不負責任的表現。我們只有勇于承擔責任,勇于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才能使自身能力在工作中得到提升。張涵講師講得對,吃虧是福。使我痛苦的,必讓我進步,必讓我成長。
三、用心做事,追求做到最好主人翁精神
很多人一直都在抱怨,薪資待遇沒有提高、職位也沒能提升;給我多少薪水我就做多少工作假設你現在是老板,要提拔一個人,肯定是要看他的工作能力,想加一個員工的工資,肯定是想看他的工作表現(工作態度)是否良好。講師講解時給學員們出了一道填空題,即:努力工作是為了把工作做完,用心工作是為了把工作做好。看似沒有多大區別,其實大不一樣。如果每個人都只求完成任務地把自己手頭上的工作做完,而不去檢查、不去思考;那么這個企業將停止進步、停止發展。只有每個人都把自己的工作當成自己的事業而不是把自己定義為打工者,并且永遠比別人多做一點,這樣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從而促進企業的發展。
四、團隊精神團隊
到底什么才是團隊呢?團隊就是一個整體。打個簡單的比方,如果你一個人沒有把事情做好,別人肯定會說你所在的XX部門沒有把事情做好;一個人沒有完成任務,必將影響整個部門的工作進度,你所在的這個部門就是一個整體,每個人的工作都會影響到這個整體的表現。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團隊。只有團隊有發展,才能體現你自身的價值!一個人的價值體現在你做了什么,成績如何?
成為優秀員工是成功的根本。看似簡單的幾條道理,其實卻是一個優秀員工的成功所在,只有成為了優秀員工才能成為優秀的主管、經理,基至企業家。所以說一個人的思想,決定一個人的行為,一個人的行為決定一個人的習慣,一個人的習慣決定一個人的性格,一個人的性格決定一個人的命運(人生)!!
最后談一下感恩,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們每個人都要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感謝我們的父母賦予我們生命,撫養我們長大成人;感謝我們的老師,教給我們知識;感謝我們的企業,給了我們施展才華的空間;感謝身邊每一位朋友不要覺得自己不幸,不要覺得自己得到的比別人少。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會讓工作的發展空間變得越來越大,才會讓生活變得越來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