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成人禮十八歲個人心得體會(精選3篇)
高三成人禮十八歲個人心得體會 篇1
感恩父母,感謝他們賜予我們生命,感謝他們無微不至的關懷。成人禮上家長代表的發言深深觸動了我,我從未想過我們成長中的一點一滴會這樣清晰地印記在爸爸媽媽的腦海;從沒想過,我們一個小小的進步會讓爸爸媽媽如此欣喜;更沒想到平日嘻嘻哈哈、很少掉眼淚的我會在給媽媽鞠了三個躬時便淚流滿面。鞠躬完畢,泣不成聲的媽媽從凳子上站起,一把將我摟在懷里,緊緊地,緊緊地……爸爸其實也來了,他坐在看臺上。成人儀式結束后,我斗爭了好一會兒,還是向爸爸深深地鞠了一個躬。不想做,是害怕控制不住淚水。想做,是因為覺得恩情太重,虧欠太多。我在心底吶喊:“爸爸,媽媽,多謝你們,我愛你們!”
感恩老師,感謝他們激勵我們奮進,感謝他們偉大無私的奉獻。你可體察到戴成人帽的老師臉上欣慰的微笑;你可感受出老師代表發言時流露出的殷殷期盼;你可注意到當我們取得進步時,老師臉上那自豪的神情。所有這些,源于一個字――“愛”。這天,他的學生成人了,變得成熟了,懂事了。點燃十八歲蛋糕上的生日蠟燭時,老師臉上掛滿了幸福與喜悅。感謝老師,我們必須奮發向上,爭做成績優異、性格健全、品質高尚的人,回報老師的恩情。
感恩同學,感謝他們隨時站在我們身邊,感謝他們與我們一齊向前奔跑。遠離父母的呵護,同學便如兄弟姐妹般互相關心,互相幫忙。炎炎夏日中遞過來的一片紙巾,生病時左右陪伴的悉心照料,成績不見起色時的熱情幫忙,讓我們的內心被友情的溫暖緊緊包裹。十八歲的我們,羽翼日漸豐滿,將獨立走上人生更加寬廣的旅途。感恩同學,我們并肩前行,開創我們的輝煌時代。
感恩過去,挑戰未來,是十八歲的我們應有的心態。十八歲,帶著父母的叮嚀、老師的關心和對手的激勵,我們站在了一個全新的起點上,劍指前方,風雨兼程。
無悔十八歲,不留遺憾,我們必須會贏得未來!
高三成人禮十八歲個人心得體會 篇2
高三,是每一個高中生沖刺的最后階段。一場考試不僅關系到一個學期的成績,也會直接影響到整個高中三年的努力和未來的學業規劃。加之高考制度的不斷調整,高三學習成了所有高中生必須要面對的困難。自己也是在高三的學習中,體會到了很多的成功和失敗,但最終內心的成長卻是最難得的財富。
一、 小結復習方法
無論怎樣激烈競爭的環境,高三的學生在學習上也應該保持平常心態的。過程才是最重要的,平日的努力才能保證最后的收獲。在學習中,制定明確的計劃并堅持執行是非常重要的。對于學習成果要及時總結檢查,避免浪費時間。同時,用心體會學習的過程,培養自己的學習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備考高考的時候,可以采用給自己制定關鍵詞和思維導圖的辦法,這樣不僅可以加深記憶,也可以讓自己更好的理解知識。
學習的過程中,要注意對重要知識點的掌握和薄弱環節的強化。透徹了解學科的知識點,融會貫通的掌握,大量的總結復習。只有在理解的基礎上,才能夠對學科知識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在復習中可以選用不同的復習方式:回憶法、歸納法、演繹法等,以達到高效復習的目的,并在考試中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二、堅持良好的習慣與規劃
高三在學習上往往是緊張加重負擔,但這并不意味著學生們可以忽視生活和體育鍛煉。學習的好習慣不僅能為以后的生活奠定基礎,強身健體也對學生的身心健康至關重要。高質量睡眠是提高效率,增強學習動力的關鍵所在;體育鍛煉活躍大腦,排除疲勞助于學習效果的提高。
同時,做好高三規劃是非常重要的,包括以后的讀書規劃、課外活動規劃、目標職業規劃等?梢栽儐枌W長學姐或咨詢其他專業人士來制定一個好的規劃。遵循規劃,在學習和生活上尋求平衡,才能有更大的動力和創造更大的價值。
三、保持積極心態
高三的學習不僅僅是對知識的學習和訓練,更是對自我控制和心態調節的一種考驗。高三學習的壓力非常大,難度系數也非常高,所以要有健康的心態才能順利度過!澳芰ο拗剖,態度限制未來”,不要給自己太多壓力,不要過于緊張。高三學習的過程中,應該保持一個良好的狀態,并在出現問題的時候及時解決。
四、慎選好的學習方法
為了兼顧自我長期發展與應試需求,高三學生要采用針對不同學科和不同內容的學習策略,建立適合自己的學習體系,從而達到高效的學習效果。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會使學習變得更加高效,同時還可以減輕負擔,節約時間。建議選用更加靈活、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如下載一些比較好的APP,使用一些可以有效整合學科內容的工具,在學科評測中表現出色。
小結
無論是考出好成績,還是學會了更多的知識和技巧,高三的學習都是一個成長的過程,但與此同時,付出的代價也是顯而易見的。認真對待高三,積極理解并掌握高三學習的重要原則,建立良好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做好規劃和心態調節,堅持努力奮斗,相信每一個高中生都能綻放光彩,取得更好的成績。
高三成人禮十八歲個人心得體會 篇3
奧地利德語作家弗蘭茨·卡夫卡(Franz Kafka,1883-1924)是20世紀歐洲文壇上一位獨特的作家,在現代主義文學中,卡夫卡被稱為“荒誕文學之父”。說起卡夫卡筆下的荒誕世界,人們首先就會想起他的《變形記》,短篇小說《變形記》完成于,1915發表在月刊《白色書刊》10月號上。這篇小說一經出版,立刻引起了讀者的極大訝異與關注!蹲冃斡洝纷鳛榭ǚ蚩ň哂写硇缘淖髌分,體現了卡夫卡藝術上最鮮明的荒誕特征,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變形記》中的荒誕世界。
一、荒誕變形中透著真實
這是一篇典型的卡夫卡式小說?ǚ蚩ㄓ煤唵瓮ㄋ椎恼Z言給我們講了一個荒誕、非邏輯性的故事情節。小說寫了一個名叫格里高爾·薩姆沙的旅行推銷員,一天早晨從夢中醒來,發現自己變成了一只大甲蟲,這是一件讓人感到多么可怕和難以置信的事情:
一天早晨,格里高爾·薩姆沙從不安的睡夢中醒來,發現自己躺在床上變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蟲。他仰臥著,那堅硬得像鐵甲一般的背貼著床,他稍稍抬了抬頭,便看見自己那穹頂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塊弧形的硬片,被子幾乎蓋不住肚子尖,都快滑下來了。比起偌大的身軀來,他那許多只腿真是細得可憐,都在他眼前無可奈何地舞動著。 “我出了什么事啦?”他想。這可不是夢......
接下來,主人公格里高爾·薩姆沙的行為也是讓人匪夷所思:面對突如其來的這個厄運,格里高爾·薩姆沙沒有像一般人有的恐懼、害怕,而是非常平靜地琢磨他作為一名推銷員的艱辛,惦記著他得趕緊上路工作,思考著如何替自己找一個遲到的理由。他實在覺得“身體挺不錯,只除了有些困乏”!
這真是一件怪誕離奇、不可思議的事情,甚至連一點兒預兆都沒有,更讓人覺得荒誕的是主人公格里高爾·薩姆沙。雖然從外形到生活習性都已經蟲化,他的“語言”和聲音已讓人聽不懂,但他仍然有人的思維和理性,有強烈的生存要求和人性本能,清醒地活在人間,依然能感受到他的母親和妹妹葛蕾特對他的突然“蟲化”后的焦急和同情。
主人公格里高爾·薩姆沙在一場惡夢之后,變成了一只大甲蟲。這是在現實生活中根本不可能發生和存在的事情,它完全是一個荒謬虛妄之說。但由于作者采用了現實主義的筆觸,對格里高爾生活的社會環境做了極其逼真細致的描述,就使得荒謬虛妄之說落到了真實之處,產生了合乎真實的效果。在作品中,主人公生活、工作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中,他在一家衣料公司里當旅行推銷員,這是一件“累人的差使”,“長年累月到處奔波,比坐辦公室辛苦多了,再加上還有經常出門的煩惱,擔心各次火車的倒換、不定時而且低劣的伙食„„”,“這家公司的老板,對待雇員們粗暴專橫、冷酷多疑,職員們只要有小小的差錯,馬上就會招來最大的懷疑”,“格里高爾只是為了養活家庭,為父母還清債務,一直謹小慎微、忠于職守地工作著”。盡管如此,“旅行推銷員在公司里不討人喜歡,„„大家以為他們賺的是大錢,過的是逍遙自在的日子”,由于“旅行推銷員幾乎長年不在辦公室,他們就很容易成為閑話,怪罪和飛短流長的目標,可他自己卻幾乎完全不知道,所以防不勝防,直待他精疲力竭地轉完一個圈子回到家里,這才親自體驗到連原因都無法找尋的惡果落到了自己的身上。”作品中對格里高爾生活、工作環境真實細致的描述,使讀者感覺到,格里高爾的異化和變形,并非是不可能的,而是完全可能的。這樣一來,人變成甲蟲這種荒誕離奇的故事,竟成為真實可信的事了?ǚ蚩ㄟ\用寫實主義的手法, 去表現違反現實的事件,變荒誕為真實。
格里高爾變成甲蟲后,他的內心世界同他的外界行為卻是一對矛盾體。心里是想著逃避壓力和責任的,但真有蟲形,仍難以擺脫作為人的煩惱。他認為這“純屬心理作用”,這一切不過是個幻覺,竟忙著挪動自己的蟲子身體要趕往公司,直到秘書主任親自登門問罪,格里高爾的內心
愿望才得以真正實現——咄咄逼人的怪樣把平常趾高氣揚的主任嚇得逃跑,而他不再是那個受氣包推銷員。自然他也真正地夢想成真,擺脫了與這份差事的瓜葛。這顯然比起他只是生了一場重病要來得干脆利落——因為在他老板的醫藥顧問看來,世界上除了健康之至的假病號,再也沒有第二種人了。格里高爾除了父親揮動手杖趕他讓他受點傷外,他竟發現他的食欲這時竟出奇的旺盛!
這個對于我們講很荒謬不合情理的行為,恰恰是卡夫卡用反傳統的思維方式給予我們一個“非理性”的真實———主人公格里高爾·薩姆沙骨子里頭真是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蟲,因為只有成為一個寄生動物,才能擺脫作為人應承擔的責任和煩惱,他才能獲得徹底的自由。我們在這充滿著象征,寓意的夢魘世界里,荒誕的情節和非世俗常人的人物中找到了真實。
二、荒誕變形中的平淡敘述
初讀《變形記》的人,心理上會產生一種很不習慣的審美感受。人們往往把這種不習慣歸咎于作品中“人變甲蟲”的內容。如果硬要說我們審美時所感受到的“不習慣”確實與《變形記》的“變形”有關,那么這個“變形”的所指其實并不是格里高爾的變成甲蟲,而是卡夫卡的美學,是他敘說格里高爾變形的話語方式。昆德拉說:“卡夫卡,首先是一場巨大的美學革命,一個藝術的奇跡。”“這個人用它的晦暗不明的美學把我們置于一種難堪之中。”
哥倫比亞著名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說:“是卡夫卡使我懂得了可以用另外的方法寫作。”作為卡夫卡美學革命的主要方面之一,即馬氏所言的“另外的方法”,其實就是他在《變形記》等小說中所采用的“變形”了的話語方式。如果說,卡夫卡的創作意味著一場“美學革命”,那么這場“革命”的起點當始于《變形記》開頭的第一句話:“一天早晨,格里高爾·薩姆沙從不安的睡夢中醒來,發現自己躺在床上變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蟲。”這個著名的開頭用一個極為平淡無奇的語句,推出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災難性事件,也使我們“發現”了卡夫卡“變形”的美學的革命意義。
卡夫卡用合乎情理的敘述去表現荒誕的事件,使不合理的事件順理成章的合理化。作品中的主人公格里高爾,原是家庭中經濟上的臺柱子,他整日地為一家人的生活到處奔波,由于他的疲于奔命的工作,全家人的生活才得以維持。然而,當格里高爾變形(實為突然生病致殘)后,不但未得到家人們的關懷照顧,反而受到了厭棄冷遇。母親不敢也不愿意來看他。妹妹葛蕾特起初曾對他表示同情和憐憫,她每天給格里高爾送來一些食物,但后來也懶得來照顧他了。父親更是兩次打傷了他。家里將格里高爾的寢室當了貯藏室,他整天躺在房間里最陰暗的地方,誰也不來看他照顧他。他死后,不僅未引起親人們的悲哀,恰好相反,他們好像除掉了一件沉重的包袱一樣的輕快。次日,一家三口人特地到郊外旅游,“車廂里充滿溫暖的陽光,只有他們這幾個乘客,他們舒服地靠在椅背上談起了將來的前途。”親屬們的這種冷漠態度,實在令人憤慨。但作者并未寫出任何譴責的語言。相反,他讓作品給讀者留下了這樣的印象:親人們對格里高爾的態度是合情合理,無可指責的。
為什么呢? 因為格里高爾已經變了。他已不再是人,不但在體形上已不再是人,而且連語言和生活習性上都已不再是人了。在體形上,格里高爾長著“堅硬得像鐵甲一樣的背”,“穹頂似的棕色肚子分成好多塊弧形的硬片”,“比起偌大的身軀來,他那許多只腿真是細得可憐,都在他眼前無可奈何地舞動著。”這就是說,格里高爾變為甲蟲,不是虛妄的想象,而是真正地從人形蛻變成甲蟲形了。既然如此,當然就要按最適合于甲蟲生活方式的辦法對待,那樣才是合乎情理的,如果再按照對待人的方式去對待甲蟲,反倒不合情理了。
《變形記》的這種將親屬們對格里高爾的極不符合人情天理的態度,用完全合乎情理的手法安排敘述,使得本來不合情理的事情,竟然完全變成了合乎情理的事情,使人不得不嘆服卡夫卡真不愧為本世紀最杰出的文學大師之一。一切看起來都那么平淡、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