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心得體會(精選3篇)
醫學心得體會 篇1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醫的學習方法與路徑,是一個需要首先探討的問題。很多朋友學習中醫之前沒有很好地思考這個問題,入門的方式五花八門,有的一頭扎進傷寒論等經典里,苦讀了數年,出口成章,大段的經文背得爛熟,臨床時,邊都摸不著,開口動手便錯,進而懷疑經典,懷疑中醫。
有的執迷于藥物學里,變成了草藥醫生,單方醫生,把個別中藥和處方視為絕密,越求越奇,以為不是深山老林里的神藥或者異人奇方就不能治病。
還有的求于易,求于道,將中醫和氣功,宗教混于一談,強詞奪理,故弄玄虛,不提也罷。
我想,這些不應該是朋友們學醫的初衷。
我雖然出生在中醫世家,卻也在醫學上走了很多彎路,對臨床療效的追求也曾經讓我倍感艱辛,回首這20多年的學醫路途,我的最大感悟就是-------------------中醫本來是一個簡單明白,好學易用的學科,卻被有意無意的蒙上一層又一層的神秘面紗。
在這個處處追求效率的時代,還原中醫的本來面目,破除中醫迷信,節約后來者的精力和時間,就是我現在覺得最有意義的事情。唯其如此,中醫界方可吸引優秀的年輕人,才能發揚光大。
學習的方法和路徑---先從端正態度開始。
這個問題已經有很多人說過,而且各有各的道理,我要強調的是,下面這種學習方式適合有一定基礎,希望深入系統掌握中醫體系的人,也適合已經學醫幾年,或者讀完了中醫院校還一頭霧水,愿意重新鉆研的情況。
一,先宏觀后微觀。
一定要先對中醫的學術體系有一個整體的大概印象,先通過走馬觀花式的瀏覽,然后再去學習具體的知識而不是一下就陷入到各種秘方,技法當中,紛紛擾擾,一鍋漿糊。
臨床上遇到很多醫生已經號稱可以攻克絕癥了,結果自己得了感冒,還分不清是風寒還是風熱。基本的概念都是一塌糊涂,如何能夠登堂入室?
二,培養提高思辨能力,不要強調死記硬背。
中醫學讓人望而生畏的原因之一就是要背誦大量的內容,而這是否有必要呢?我的體會是中醫學里需要死記硬背的東西其實是不多的。遠遠不如法律,外語等專業。
很多內容,理解以后就會記得,而沒有理解,記來何用?當然,理解也是分層次來的,先淺后深,先一般后特殊。
中醫知識浩如煙海,人的精力時間都有限,一個醫生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學,也不可能什么病都會治,關鍵是能構建自己的學術體系,在一定的范圍內有所建樹,善莫大焉。
我記得當年背了好幾百個處方,但是臨床根本不怎么用,現在還能背的處方不會超過50個吧,也沒有臨床開不出方的情況,呵呵。
學習方劑的問題,我以后會單獨論述。總結起來一句話就是--------------一個臨床醫生真的不需要學那么多處方。千招會,不如一招精。一方融會可變數方,一法學透可變數法。
很多老醫生喜歡炫耀自己當年是如何過目不忘,博聞強記。先大量的背誦,以后慢慢理解,對于幼兒學醫,這個當然是有道理的。
但如果是成年人記憶力差,理解力強,就不應該這樣學。何況這些出口成章的老先生很多人臨床水平真心不怎么樣,可惜了背書受的那些罪喲。
傳統的學習方法,打雜三年,抓藥三年,抄方三年,動不動十幾年以上才可以出師。真正學醫的時間并不多,這些規矩里面,包含著對學徒勞動力的殘酷盤剝。
而我以為,一個完全沒有醫學基礎的人,中等資質,學習條件和方法合適,三年就可以達到一個比較高的水平。
醫學心得體會 篇2
提起這個筆呀,心里不知道怎么回事,有無限的感慨說不出來。
中醫呀,是個好東西,值得用一生的時間去領悟的。
現在的人呀,有點浮,真的,不是用真心去做事的,
有時候,我也想呀想,難道制度和人性化是對立而不能容納彼此的嗎,
后來我覺得不是這樣的,靜下心來想一想吧,
我都不知道怎么來說了,每天的物欲橫流,(我寫的不好,有好多詞,可到了嘴邊卻想不起來)
陽在外陰之使也,陰在內陽之守也,用心去體會這句話吧,
我覺得中醫的陰陽思想在我們的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用在什么地方它都是合適的,
在我的思想中,在我學中醫的過程中,我總覺得,陰陽是平衡的,但應以陰為本,現在社會提倡以人為本,有好多例子,我卻一下舉不出來,比如說一個家庭,一個男的和一個女的就組成一個家了,在這個家里,男為陽,女為陰,男的在外面干活掙錢養家,女的在家里整理內務,使男的在外面更能安心的工作,這不體現了陽在外陰之使也,陰在內陽之守也嗎,陰陽互相融合,互相轉化,才能家庭和睦,其樂容容呀。男的過一段時間要回家吧,這其實就是陰陽互相轉化的過程,但要是男的長年在外打工,不回家,也不給家里寄錢的話,這就說明這個家的陰陽失去轉化,陰不能生陽,陽又不能化陰了,那這個家,我看是用不了多長時間了,因為陰陽不能互化的情況下,這個家就完了。
還有一個就是在一個家庭里,以陰為本,就是以女人為本了。我們生活中,大多數情況是這樣的,家里的男的死亡或出事了,只要有女人在,那這個家還是個家,但如果一但是女的沒了的話,那這個家很快就散了,變成另外一個家了。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覺,但我覺得是這樣的,這里不要討論那些特別的例子,大部分情況都是這樣的。
還有一個問題這是我覺得,怎么說呢,就是傷陰比傷陽厲害,傷陽吧,一般像感冒呀,它本身就是一個陽氣被郁的一個癥狀,如果本身陽氣盛而陽被郁的話,那就是太陽傷寒之類的了,會有發熱之類的,如果本身陽氣不盛的話,就是身體不是太好,像書生一類的人,那就會成為太陽中風之類的了,出汗,還發熱。但都還過的去,這種病不是太厲害(相比傷陰之類的),那傷陰我在生活中見到的就如中暑之類的,因為暑為陽邪,陽邪盛則傷本陰,病人就會出現混身大汗淋漓,這個時候病人就很危險了,因為體內血汗為陰,而隨著陰的流失,那陽氣失去依附的載體陰液,陽氣就會很快消散的,所以中暑的病人很危險的,像一些休克呀之類的。現在西醫來的還是快一點,馬上輸液,補充體液,在某些方面我覺得西醫還是很好的,像外科呀,輸液呀之類的,西醫比中醫來的快。
我是自學中醫的,我覺得中醫好,它是對病人一個整體的,全面的一種分析,在中醫治法里面有“理、法、方、藥”四個方面。
理自然就是對病人發病的過程,病人發病的機理等,都要有合理的一種分析,運用陰陽的思路,去看誰輕誰重,也就是中醫上說的,重則治標,輕則治本,或標本同治的一個道理。
法,在這里我覺得除了中醫上一般的“汗、吐、下、和、溫、清、消、補”八大法能靈活運用之外,還要能夠能靈活運用一些其它的方法,如外用的,如熏、洗等和針法等等,要靈活多變,要法無定法,藥無定藥,那才是醫者最高水平。
醫學心得體會 篇3
海門市中醫院崗前培訓心得 本人在參加了七天多的醫院崗前培訓,認真汲取了多位院長和主任的指導教育后,獲益良多。短暫的培訓雖然結束了,可是在培訓過程中獲得的心得體會卻深深地影響了我,特別是對敬畏生命,關愛病人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醫者仁心,作為醫務工作者就必須以為患者服務為己任,從點滴做起,使之融入生活。
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健康所系,生命相托,是我們一生的信仰。而醫者仁心的內涵就是手持仁術,胸懷仁心,心系患者。肩負救死扶傷重任的我們,應該時刻銘記孫思邈的“大醫精誠”,時刻銘記希波克拉底的錚錚誓言,時刻銘記白求恩革命人道主義精神。先賢們的聲音還在耳邊時時鳴響,我們已經奮起前進的腳步,向著新時代更高的目標前進。
“服務好、質量好、醫德好、群眾滿意”的精神,閃爍著以人為本,和諧社會的光芒,樹立了新時代救死扶傷、病人至上、熱情服務、文明行醫的行業風尚和職業道德。也正是“手持仁術,胸懷仁心,心系患者”的新時代體現。醫者仁心要求我們改善服務態度、規范服務行為、提高服務質量、增強服務水平,真正做到樂群敬業、厚德懷仁,做維護人民健康的忠誠衛士。
當前我們中醫院實現跨越式發展,實現一年一個新臺階,我們忘不了醫院里的中醫前輩們。是你們展現了中醫學術的博大精深和救死扶傷的人格魅力;是你們兢兢業業,無私奉獻,視醫院為家,風里來雨里去,一心一意赴在工作上,為醫院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犧牲。我們忘不了工作在最前線,溫柔大方又能干的護士天使們,不分天寒酷暑而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
用美麗的雙手塑造了那溫情感人的世界。我們忘不了每一位母親、妻子和女兒,你們任勞任怨,無私奉獻。舍小家保大家,時刻謹記在心的,不是家庭,而是一名醫護人員肩上的責任。有時候,醫務工作者也會被推到醫患矛盾風口浪尖上,面對太多的不理解,充滿了無奈;有時候,也會因為工作強度太大,不知不覺間變得煩躁和脆弱;有時候,也會因為家人的抱怨和不滿,偷偷流下難受的淚水。但是,無奈過后,是你們不變的'微笑;辛勞過后,是你們執著的堅持;淚水擦干,依舊奮斗在最前線。是你們為醫院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在此真誠地說一聲:你們辛苦了。
醫務工作者用實際行動,捍衛了“白衣天使”的光榮稱號,手持仁術,用過硬的技術贏得患者的信任;胸懷仁心,熱情周到的對待每一位患者;維護醫院在老百姓心目中的良好形象,真正做到為人民服務,讓群眾滿意。
回首以往,我們將深深銘記探索中求生存、求發展的奮斗歷程;放眼未來,我們將迎難而上,讓紅十字放射出更加璀璨耀眼的光芒。而作為20__屆中醫院的新同志,應該跟上時代的節拍和步伐,以傳承創新精誠的氣魄,用更加飽滿的熱情去投入到明天的工作中,展現出我們別樣的風采。
懷著激動與自豪的心情,我很榮幸地成為醫院隊伍中的一員。面對全醫院甚至全社會的期待,我們醫務工作者必須以十二分的精神來工作,以100分的滿足來上交這份生命的答卷。雖然崗前培訓時間很短,但是我從中學到的知識卻是終生受益的。我們會永遠謹記冰心老師的話,將“仁愛之心”肩負在左,同情之心擔當在右,走在生命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花香彌漫,使穿杖拂葉的行人,踏著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落,卻不悲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