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訓心得體會(精選3篇)
校訓心得體會 篇1
“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這句出自劉備的千年古訓,如今成為了我們莫干山路小學的校訓,伴隨著我們成長……
平時,我們經常以假日小隊的方式參加一些公益活動。如在炎炎夏日清洗小紅車,那似火的驕陽炙烤著我們,隊員們紅彤彤的臉頰上流下了豆大的汗珠,但還是在一絲不茍地擦洗著小紅車。還有爬上高山峻嶺撿垃圾、彎彎腰撿起地上的垃圾,將它放入隨身攜帶的垃圾袋中。平日里遇到一些游客有不文明的行為,我們也會耐心地去勸導……這些小小的善舉隨處可見,我們并沒有因為這件善舉小而不去做。畢竟“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每天從小事做起,這些舉手之勞常年累月下來就成為了一件大大的善舉。這些,大家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最終受益不還是那些熱心的人嗎?“莫以善小而不為”說的不就是這個意思嗎?
反之,“莫以惡小而為之”說的就是不要以為這只是一件小錯誤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去做。就像那些惡作劇,在同學之間起綽號。雖然事情不大,但是如果不加以制止,就會愈演愈烈。有一次,我和爸爸在超市里買水果,突然看到了自己的最愛:葡萄!我想嘗嘗甜不甜,就隨手摘了一顆下來。爸爸看到了這一幕,趕緊走過來制止,告訴我在沒有店員的許可下,這種行為是不對的。我低下了頭,臉唰地一下漲得通紅,就像一根石柱那樣矗立在那里。這時,營業員走過來反而安慰我,說:“不要緊,不要緊。”我心里就更加羞愧了,深刻地記住了錯誤。如果每個人都像你這樣,偷吃一顆葡萄,就會積少成多,店家就會有極大的損失。這是一種多么不好的行為呀!
我們莫小的學子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處處留下了校訓的影子。它時刻激勵著我們,處處告誡著我們。少一些虛偽,多一點善舉,讓校訓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在校訓的影響下健康快樂地成長。
校訓心得體會 篇2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我已經是一名三年級的小學生了。至今我仍清晰地記得一年級入學第一天,一位和藹可親的老師走進了教室,開始向我們傳播知識的種子,帶我們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還告訴我們,學校的校訓是“仰望星空,腳踏實地”。由于老師當時沒有過多解釋,所以我對這幾個字也是一知半解。直到有一件事,才讓我明白這句話的含義……
還記得去年暑假,我在硬筆班練習書法。由于我比別人多練了幾年,所以字寫得還不錯,也因此經常得到老師的表揚。于是,我開始驕傲起來,連作業也有些應付了事,寫得糊里糊涂的。
一天晚上,媽媽不動聲色地把我叫到身邊,溫柔地說:“兒子,你喜歡書法嗎?”我不假思索地答道:“當然喜歡,我的理想是將來成為一名書法家!”媽媽微笑著說:“你有遠大的理想,這樣很好,但是,只有遠大的理想還不夠。我先給你講個故事吧。意大利有一個著名的畫家,叫達芬奇,他的那幅蒙娜麗莎更是舉世聞名。他14歲開始學習畫畫,老師只是讓他天天練習畫雞蛋。一天、兩天、三天……達芬奇開始不耐煩了。他的老師告訴他,畫雞蛋雖然簡單,但是每個雞蛋都長得不一樣,所以想要畫好并不容易,畫雞蛋是為了讓你有扎實的基本功。達芬奇聽了,就靜下心來,不厭其煩地繼續畫雞蛋。一年、兩年、三年……他畫雞蛋的紙都堆成了一座小山。經過勤學苦練,達芬奇終于成為了一名偉大的畫家。”
聽了這個故事,我明白了媽媽對我的良苦用心,媽媽是想通過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人光有一個理想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做到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努力地去奮斗,開辟出一片屬于自己的、美好的天地。這個道理不就是我們校訓的意思嗎?我以后一定要努力練習書法,為自己的理想而奮斗!
我們做任何事情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腳踏實地,這八個字將伴隨我茁壯成長!
校訓心得體會 篇3
想起20xx年我剛踏進新安校園的那一刻,沒有太多的想法,只是對未來三年的生活充滿了期待。轉眼間一年多的大學生活就已經結束了,在過去的時間里我學到了很多也對學院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因此,每每說到我們學院就不由自主的想起它的創始人,他就是廣東省原副省長,政協副主席,杰出的人民教育家王屏山同志 。從他提出新安學院的辦學理念中就可以知道他是個對教育熱忱到極致的人。“學會做人、打好基礎、培養專長、加強實踐、報效祖國”就是他的辦學理念也是我們的校訓。
一所學校的精神最直接的表達方式就是校訓,校訓也直接體現了一所學校的生命和靈魂,同時它也包涵了這所學校的歷史的傳統和文化的積淀也是時刻激勵我們成長的標桿。我們的校訓是“學會做人、打好基礎、培養專長、加強實踐、報效祖國”這么一個順序也是有其重要意義的。
首先是“學會做人”,俗話說的好“千教萬教教會做人,千學萬學學做真人”也就是這個理。如果連人都做不好,談什么做事、做學問。一個品德敗壞的人,他掌握的知識越多,能力越強,對社會的危害越大,這就足以說明學會做人有多么的重要。而且當我們學會做人了才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才能了解自己活在這世上是為了什么?應該怎樣個活法?當我們知道活著為了什么,生活就有了無限的動力;知道應該怎樣個活法,生活就會很充實而有意義。簡單點說,學會做人能讓你的做事有原則,不違背道德不違反法律。
其次就是“打好基礎,培養專長”,打好基礎是教育的根本。一個人如果沒有一技之長是很難在社會上立足的。而我們如果要想培養自己的專長,前提是要打好基礎。達芬奇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名出色的畫家,就是因為當初他不停的畫蛋,打好了學畫畫的基礎。正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如果基礎不扎實,高樓又如何平地起呢?有了好的基礎之后,就要好好培養自己的專長,發揮自己的長處,努力尋找自己的閃光點,這對我們來講是至關重要的。將來出來社會,有一定的專長才能更好的適應社會,接受來自各方的考驗,成為一名生活的強者。
然后就是“加強實踐”,當我們掌握了一定的理論知識時,不要以為這就是全部,因為理論終究是理論,如果我們在實際當中不會運用,那它還是書本的知識,而不是我們自己的;所以我們一定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才能更好的將課本上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加強實踐不僅可以讓我們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得到加強,在實踐當中我們可以發現理論與實踐的差距在哪里,同時能夠發現自己的不足和優缺點,更重要的是加強實踐能讓我們緊跟時代的步伐,與時俱進。加強實踐還可以讓我們更加明確自己的目標和方向,理解自己想要什么,應該怎么做,這樣就避免了“眼高手底”的尷尬處境。
最后是“報效祖國”我覺得這個不需要有太多的說明,我們是龍的傳人,是炎黃子孫的后代;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地大物博,歷史悠久,我們沒有理由不愛自己的國家;但我們更要學會報效祖國。在我們身邊就有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就是王屏山同志。他一生都在為教育事業做貢獻,即使知道自己得了癌癥也仍然在為教育事業而奔波勞累,他把自己的生命焊接在教育事業上,他就是教育戰線的“焦裕祿”。而他的這些不單單是為自己,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他是在報效祖國,為祖國的教育事業盡自己的一份力量,我想他肯定沒有想過這些,他只是簡單的想為教育盡一份力而已。
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們一定好好學習,努力踐行校訓,讓自己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我相信在校訓的陪伴下我們一定能更好的成長,變的更加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