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心得(精選4篇)
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心得 篇1
劉湘賓,一位名不見經傳的陜西職工,被全國總工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推選為20-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他是如何磨“劍”數十載,最后在20__年國慶閱兵時火箭軍方隊中精彩亮出的?
今天,我從紀錄片《矢志奮斗,只爭朝夕》的短視頻中,找到了答案。
劉湘賓從微米度量的世界里,用一點點縮小的精度,一次又一次的大寫著中國。在他身上體現出來的不就是“堅守寂寞、不斷超越,沖鋒在前,勇于擔責”的亮劍精神嗎?
從一個英文字母都認不全的轉業軍人到自學電腦編程;從一個銑刀、鉆頭都不認識到領銜國際超精密數控銑工的“領跑者”。幾十年間,不知道他經歷過多少困難和失敗,但他始終懷揣著自己的信念和夢想。
這種精神在新時代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永不褪色,日久彌新。當今社會教育觀念層出不窮,教育生態復雜多變。但作為教育人,要能排除各種干擾,堅守自己的初心。面對教育對象和教育環境的變化,不抱怨,不放棄,要主動思變、求變。不斷學習和提升自我的各種能力。利用各種教育教學資源。探索適合現代學生的教育教學方式方法。以培養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學生作為我們的理想追求和使命擔當,不斷探索、不斷超越。
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心得 篇2
盧仁峰,中國兵器工業集團首席焊接技師,一個為坦克縫制保護傘的人。作為廠里技術最好的焊接工人,盧仁峰專門負責焊接坦克的駕駛艙,這是坦克最關鍵也是最復雜的部位。
幾十年來,盧仁峰在焊接崗位上交出的一直是百分之百合格的產品,而這些產品卻是他靠著一只手來完成的。“辦法總比困難多”,這是老盧的一句口頭禪。雖然受傷,盧仁峰骨子里卻帶著軍工人的堅韌與樂觀精神。他的左手沒有神經,沒有知覺,總容易被燙到。后來他就想辦法,到冬天冷的時候,里頭加一個手套,外邊再加一個,這樣就在高溫下焊接也不怕。另外焊接常備的手持焊帽,別人拿手操作很靈活,對盧仁峰來說卻是很難使用。經過嘗試,盧仁峰在這個焊帽里加了一個卡子,這樣他就可以用嘴叼住,不影響右手正常干活兒。對他來說面對的挑戰越大,迸發的能量就越強。尤其是接圖紙和接工程的時候,他很少針對別人的圖紙提要求。在盧仁峰看來,但凡他能解決的,就不提要求。缺少工具他自己創新,焊接材料也是他自己研究。多年來,他牽頭完成152項技術難題攻關,提出改進工藝建議200余項,一批關鍵技術瓶頸的突破為實現強軍目標貢獻了智慧和力量。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具有工匠精神:精雕細刻、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精煉學科教學技藝,將教育作為終身事業:“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并在此過程中體驗幸福。專注、執著于教育教學,力求教育教學工作的精細、極致:“對每一節課,都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
要堅守匠心:堅持不懈、傾盡全力、敬業樂業。要勇于嘗試教育教學創新,更加關注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引導學生學會思考,做到融會貫通,舉一反三,做學習的主人。
千鈞利器承天運,稱頌全球立最高
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心得 篇3
短片中的他,平頭,兩鬢已見夾雜的白發。國字臉,雙目深邃有神,有穿透力,可笑起來靦腆、儒雅。
他,是張路明,20-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無線電通信設計師。
說到“工匠”,我的眼前總會浮現:雕刻師傅拿著刻刀,雕、刻、磨、塑,一遍又一遍,一坐下就紋絲不動的樣子;老鐵匠鼓風、燒爐、熔鐵、鍛造,反復錘煉的過程……對于“工匠”,我總是心懷欽佩的。因為他們全身心的投入,對作品的精益求精;他們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與韌性,他們追求突破,大膽革新精神。我更欽佩他們的“純情”——對工作始終如一、矢志不渝的熱愛。
短片中,張路明坐在儀器邊,一調就是幾個小時,穩如泰山。這是熱愛!
短波小型化射頻信道的“機芯平臺”“高速跳頻”軟切換技術、“抗強干擾”同軸腔體濾波器、“超寬帶大動態”低噪聲放大技術……技術突破、領先世界的背后,是熱愛!
一談到自己的研究,一談到通信技術,不善言辭的張路明立刻就舒緩眉頭,笑著侃侃而談。這是熱愛!
張路明說:“因為熱愛這個行業,才能在其中發現它的樂趣。”
說得多好!只有熱愛和樂趣,才能有堅持的力量,激發鉆研之心。人們常說教書匠,教書匠,教師也是“工匠”。身為一名普通教師的我,也要努力做一個有“愛”的教書匠。常閱讀、勤筆耕:提高我的個人素養,具備教書育人的底氣。不是說,教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得有一桶水?老生常談,道理至臻。在教育改革的新時代,我更應該認真閱讀、學習,撰寫心得,跟上改革的步伐,走上前進的方向。研教學、勇實踐:教學是本職工作,鉆研教材,勇于進行課堂教學實踐,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努力追求專業技術的精益求精。學生有發展,教師有提高,教學相長,共同進步。盡責任、樹榜樣:面對小朋友們一雙雙清澈的眼睛,我是有責任的。教書育人,不能簡單而言。教正確的“書”,育正直的“人”。念及過往,便覺汗顏。盡一切力量,擔當教育的責任,為孩子們樹立正能量的形象。
“熱愛”應該根植到我們的職業道德里,“熱愛”應該成為我們努力工作的不竭動力。在平凡的崗位用熱愛的力量,腳踏實地、勤勤懇懇、盡職盡責,創造奇跡。
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心得 篇4
“當工人,就要當個好工人!”父親這樣說,艾愛國就在幾十年的焊工崗位上這樣做。
20-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艾愛國,站在領獎臺上說,我熱愛這個工作,熱愛,我就有激情。短片中,普通青年焊工艾愛國,面對紫銅牢固焊接難題,敢于多次嘗試。面對次次失敗,絕不氣餒,提出采用當時尚未普及的氬弧焊工藝焊接。這種技術需要長時間面對高溫,汗流盡了,人消瘦了,戴著石棉手套的手起了無數血泡都沒使他動搖,最終一舉成功。成功的他依舊不斷鉆研,改進技術,并將自己的絕技毫無保留的傳授給年輕人。
71歲的他,面對新的難題,依舊迎難而上,挑戰高難度。不斷創新,在技術突破時他常說:“焊工易學難精。我對自己的技術要求是達到極致。”
樸素的話語,蘊含精深的道理。
極致,就是最高的造詣。艾愛國在焊接工的崗位上,對待自己的每一件焊接作品都精雕細琢,做到極致。那么,在我自己的教育工作崗位上,我應該怎樣做到極致呢?
滿懷激情。正如艾愛國所說,熱愛,就有激情,激情,就有創新。幾十年的教育工作,是積累了一些教育經驗,然而這些經驗是在過去中積淀的。有些已經不能適應現有的教育教學。就拿眼前的疫情來說,線上教學就是我們要攻克的難關。
平臺使用可以學習,但與學生隔屏的情形下,如何能有線下教學的現場感,帶動學生主動參與呢?網絡上推薦了一些老師的做法,這些做法適不適合我所教的學生?我的學生每天在家里是怎樣的狀態?網課時使用的是手機、平板還是電腦?網課時家中有無父母陪伴?會受到哪些因素干擾?這些疑問是通過冷冰冰的問卷調查?還是通過有溫度的通話溝通?我想,真正的熱愛,會讓人充滿激情的工作,做到極致。
學無止境。為跟上時代發展,花甲之年的艾愛國開始學用電腦,打字、制圖,無一不能。主動學習,自我提升,將自己的經驗撰寫成論文、書籍,毫無保留地傳給年輕人。反觀自己,雖也能做到主動學習,毫無保留地傳遞。但在自我總結,精煉文字方面做地非常不足。學習,也要追求極致。學必思,思必記,整理成文,才是可以不斷傳遞的經驗。
勇于挑戰。無論何時迎難而上,艾愛國的故事警醒著我。“雙減”之下,疫情之下,教育面臨無數挑戰。作為一名有著多年黨齡的一線教師,要敢于走出舒適區,挑戰面前絕不后退,默默堅守,耐心、創新地將自己的工作做到極致,這才是一名黨員應有的優秀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