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心得體會(精選3篇)
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心得體會 篇1
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已持續一段時間,得到了人民群眾的稱贊,取得的效果顯而易見,有效打壓了黑惡勢力,肅清了社會環境,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為社會主義社會的有序發展夯實根基。
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開展過程中我們要不斷總結新經驗,匯總新方法,堅決完成這次政治任務,打贏這場專項斗爭。
一要總結成績,正視問題。進一步加強各職能部門的協調聯動,深入摸排線索,有效打擊黑惡勢力,堅持問題導向,不斷加大工作力度,確保斗爭取得決定性勝利。
二要擔當作為,主動推進專項斗爭開展。要吃透“掃黑除惡”精神,明確打擊重點,樹立執法權威,落實責任,持續增強工作動力。
三要更新思路,主動出擊。各部門要對工作再部署,再動員,廣泛宣傳,找準線索。剖析難題、梳理重點案件線索,做到件件有著落。
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心得體會 篇2
日前,成都市郫都區公安機關同市場監管部門組成“打傳”小組,進入居民小區展開行動,搗毀多個非法傳銷窩點,抓獲涉嫌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甚至非法集資、非法拘禁的嫌疑人數十人——這次“精確打擊”的背后,離不開網格員提供的準確線索。(20xx年09月01日四川日報)
網格化管理是近年來各地加強社會綜合治理的重要方式,也是“推動源頭治理創新”“打造共建共享共治的社會治理格局”的重要途徑,四川把網格員納入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是提高線索發現能力的創新舉措之一。全省23萬余名網格員扎根在基層,利用情況熟、聯系廣的優勢,既當偵察兵又當宣傳員,讓小網格在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中發揮大作用。
“上管天、下管地,中間還要管空氣。”從這句口頭禪中可見網格員在基層社會治理中作用尤其重要,他們不僅關鍵時刻頂得上,犧牲私利深入群眾,發現更多線索,做好黑惡苗頭摸排,還廣泛宣傳,發動更多力量參與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報道所稱的成都市郫都區郫筒街道17號網格員彭英(化名)就是其中之一。網格員是群眾與政府間的紐帶,他們擁有熟悉網格內人、地、物、事、組織等社會治安要素的優勢。四川把網格員納入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就是要利用其深入群眾的獨特優勢,拓展線索來源渠道,變被動等線索為主動找線索。這是四川的創新之舉。
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是一場艱巨的攻堅戰,必須充分發揮網格員作用,圍繞政治站位、依法嚴懲、綜合治理、深挖徹查、基層組織建設和組織領導等重點,全面排查涉黑涉惡涉亂線索。作為基層網格員要既要鐵面無私、重拳出擊,形成掃黑除惡的雷霆之勢;又要保持耐心、深入調查,將根深蒂固的黑惡勢力連根拔起,在第一時間將群眾舉報的涉黑涉惡線索上報相關部門;摸排收集涉黑涉惡線索,及時發現報告涉黑涉惡案(事)件;協助公安等相關部門對涉黑涉惡線索開展核查,查清楚、解決好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短板,把掃黑除惡斗爭下沉到網格,充分發揮網格員在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中的主體作用,把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不斷引向深入。
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打好主動仗、合成仗、持久戰。積極參與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是網格員責無旁貸的重大責任。正因如此,網格員要將掃黑除惡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議程,充分發揮網格員在責任格內“人熟、地熟、基礎信息熟”的優勢和作用。其實,網格員們除了分發宣傳資料、開展“一日雙巡”等,還經常組織召開社區群眾會、張貼公告、掛橫幅、面對面講解相關法律法規等,為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營造良好的氛圍。為此,我們要將掃黑除惡專項治理與系統治理、綜合治理、依法治理、源頭治理結合起來,與反腐敗、基層“拍蠅”結合起來,與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結合起來,不斷夯實網格員的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工作責任,推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向縱深開展。
就目前而言,全省已形成全方位的高壓態勢,人民群眾越來越多參與到對黑惡勢力的斗爭中,共治社會基層環境,共享社會安定成果。可以說,這些都離不開網格員作用的發揮。網格雖小,作用很大。全省各地要充分發揮網格員在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中作用,讓小網格在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中發揮大作用,堅決打贏打好掃黑除惡這場人民戰爭,不斷提升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營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
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心得體會 篇3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則新聞,9月1日晚,秦皇島市公安局110指揮中心接到群眾報警,在海港區團結里某超市發生一起故意殺人警情,造成兩名受害人死亡。秦皇島市公安局對犯罪嫌疑人趙某進行抓捕,經過19個小時的追捕工作案件宣布告破。犯罪嫌疑人趙某被群眾發現在河北大街湯河橋處畏罪自殺。在網上看到知情人評論,事件起因竟然是因為一個西瓜,兩位老人因為對事發超市買的西瓜不滿意,多次來超市爭吵,后被沖動的超市員工刺死。一個西瓜釀成3人死亡的慘劇,不由讓人唏噓長嘆,這個社會怎么了,戾氣這么重!
老人為什么對一個西瓜斤斤計較我認為是生活幸福感不高,壓力大,金錢方面的事容易觸動老人緊繃的心弦,二是公民素質不高沒有培養正確的價值觀,社交處事法,因為對西瓜不滿意多次與上門與店員爭吵索要高額賠償,行兇者也同理才一時沖動釀成慘劇。
俗話說“沖動是魔鬼”,如何降服這一個魔鬼,在于提高公民素質,在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于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在于實現中國夢。
鄧小平同志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正式提出“精神文明”。在1979年10月鄧小平同志指出:我們在建設物質文明的同時,必須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黨的十二大對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進行了界定,并明確提出“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文化建設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文化塑造人,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務是提高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根本目標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公民, 培育“四有”新人是鄧小平同志文化建設理論的落腳點。
形象的指出:當高樓大廈在我國大地上遍地林立時,中華民族精神的大廈也應該巍然聳立,并強調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魂聚力,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和道德滋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意義重大。
基層村、社區居委會應該把提高公民素質、加強精神文明建設、踐行核心價值觀落到實處,
利用村規民約、道德講堂、十星級文明戶、身邊好人、最美家庭等多種形式活動廣泛宣傳,以點為模范標桿向面全方位擴散,讓“四有”精神深入人心。今年開始的為期三年的掃黑除惡工作正是這項事業有利推動劑,有黑掃黑、無黑除惡、無惡治亂,無亂育德,全民齊參與創造文明和諧的大環境,撫平社會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