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會一課心得體會(通用6篇)
三會一課心得體會 篇1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黨的自身建設,要重視和堅持“三會一課”制度。它是黨基層支部長期必須要堅持的制度,也是健全黨的組織生活,嚴格黨員管理,加強黨員教育的重要制度。現結合本鎮實際,將有關情況總結如下:
(一)領導重視,常抓不懈
“三會一課”是黨支部基礎建設中的基礎環節,堅持“三會一課”制度,保證“三會一課”質量,對于健全黨內生活,加強黨內監督,嚴格黨員管理教育,增強黨支部的凝聚力、吸引力、戰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鎮領導班子對“三會一課”制度充分認識,高度重視,分級負責,常抓不懈,把提高“三會一課”質量作為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一項重要的基礎工作,切實抓緊抓好。
(二)認真落實,定期自查
(1)定期召開,做好會議記錄。
支部黨員大會一般為三個月召開一次。如有特殊情況需要推遲舉行,支部委員會必須向上級黨組織報告說明。支部委員會一般每月召開一次,也可以根據需要隨時召開。黨小組會一般每月召開一至兩次。黨課必須定期進行,一般情況下,每兩個月上一次黨課。如果有特殊情況,可適當增減上課次數。不過,至少每個季度一次。黨員(含預備黨員)必須自覺參加黨課學習,無特殊情況,不得請假或缺席。每次召開會議,都必須做好會議記錄。
(2)定期督查,確保“三會一課”制度。
為確保“三會一課”制度不走過場,不搞形式化,保證農民黨員的經常性教育能夠持之有效地進行,我鎮制定了相關的規則,對農村基層黨組織落實“三會一課”的情況進行督查。每次督查都采取不事先通知的形式,抽查其中的3個村委會,檢查“三會一課”召開的會議記錄,隨機抽取3名黨員進行談話,摸清會議是否如期召開,是否按照有關規定進行,是否堅持舉行。同時制定獎懲措施,對抽查中不合格的村委會進行警告,對其中優秀的村委會進行表揚,確保督查取得實際成效。
(3)注重質量,不斷改進內容和形式。
堅持“三會一課”制度要注意不斷改進內容和形式,注重質量,避免流于形式。它可以使黨員經常受到黨性教育、黨的優良傳統作風教育。對于怎樣做一個合格黨員的教育,增強黨員的黨性觀念有更好地提高,從而在各項工作中自覺地發揮先鋒模范作用。除了傳統的會議模式之外,各基層黨組織還應積極探尋更加豐富多彩的、多渠道的形式來開展“三會一課“,比如座談會、談心會、定期培訓,不斷地提高”三會一課“的質量。
(三)下一步打算
(1)加強組織學習。黨支部通過堅持“三會一課”制度,經常組織黨員學習黨的方針政策、時事政治和科學文化知識,不斷提高黨員的政治覺悟和工作水平,從而適應新形勢,更好地完成黨的各項工作任務。
(2)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堅持“三會一課”制度,可以使黨員對黨的工作中的一些重大問題,在黨的會議上進行民主討論,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則,統一思想,做出決議。
(3)繼續總結經驗,不斷提高。黨員定期討論支部工作,有利于發揚黨內民主,總結工作經驗,揭露和糾正工作中的缺點錯誤,使黨組織和黨員更好地接受批評和監督。堅持“三會一課”制度須加強領導、精心組織,確保時間、人員、內容、保障和效果五個到位,逐步建立“三會一課”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
三會一課心得體會 篇2
“三會一課”制度是加強黨員教育管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提升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的有效載體。仍有個別基層組織為應付檢查,“三會一課”流于形式,操作不規范。對此,基層各支部要緊緊圍繞“三會一課”結合開展會前、會上、會后“三必有”,不斷創新基層黨組織建設。
提前謀劃作準備,會前“三必有”。必有謀劃。黨支部每次會議都要提前謀劃,對會議需要學習貫徹什么、研究什么、解決什么進行提前醞釀,初步選定會議議題,明確目標。必有溝通。支委會將初步選定的議題提前與參會人員進行提前溝通,相互交流,做好交心談心,讓其提前思考,統一認識,存同棄異,在會上提出更好的建議和意見。必有準備。每次會議都要提前準備相關資料,將與議題有關的資料提前準備好,確保會議如期進行,如實記錄會議記錄,保證會議質量,開有備之會。
學習研討有部署,會上“三必有”。必有學習。每次會議要圍繞上級黨組織印發的文件、上級黨組織會議精神、領導講話,黨章黨規及黨的理論知識、各領域職能職責相關的業務知識、當前脫貧攻堅成效鞏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點產業技術等收集學習議題,在學習理論知識中悟原理,提高政治站位。必有研討。需要提交集體進行研究的事項,如三重一大、支部工作年度計劃、黨員發展、主題黨日方案、黨費使用、黨代表選舉、支委換屆、優秀黨員表彰推薦、困難黨員慰問等,必須通過民主研究,集體討論形成決議,提高黨員同志參會的話語權,在研討中學習,在研討中找準問題。必有部署。黨支部要結合實際進行工作安排部署。對上次會議安排工作落實情況進行調度,跟蹤完成情況,找出存在的問題,分析原因,舉一反三及時整改。對支部建設近期工作進行安排部署,明確到責任人和完成時限,讓各項工作有人抓、抓具體、能落實。
跟蹤督導抓落實,會后“三必有”。必有行動。每次會議都是帶有任務的,會上安排了,重點要抓落實,圍繞會議精神及時行動,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必有督導。不能一會了之,要進行跟蹤督導,支部成員對會議安排的各項工作要及時督促指導,確保支部工作不流于形式。必有成效。抓黨建工作就是為經濟社會發展、社會治理、服務人民群眾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黨建工作抓得好不好,看一個地方的經濟社會發展情況、脫貧攻堅成效鞏固如何,在會后要用成效來體現。
以“三必有”規范“三會一課”,讓基層黨組織建設更富特色,不斷開創新形勢下黨建工作新局面。
三會一課心得體會 篇3
最近和朋友談話中提起“三會一課”,朋友跟我抱怨自己每天有做不完的會議記錄,編輯不完的簡報信息,原因是單位組織黨員參加“三會一課”時,很多時候只是讀一下標題,甚至因為工作忙沒有召開。但為防止上級檢查,必須把會議記錄等資料補上。聽了朋友的話,讓我感到很驚訝,“三會一課”作為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載體,對健全黨的組織生活,嚴格黨員管理,加強黨員教育具有重要意義,怎會如此敷衍不重視。說到底,這樣的行為就是“圖應付”“走形式”“做樣子”。必須下猛藥,去沉珂,堅決把“三會一課”變“形式感”為“儀式感”。
變“形式感”為“儀式感”,就要做到思想上真重視。黨的xx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三會一課”制度提出明確要求,強調在嚴格黨內生活制度方面,“一個是堅持,一個是加強,一個是創新”,充分體現了黨中央領導人對“三會一課”的高度重視。作為黨員領導干部,更應該真正的從思想上重視起來,充分認識“三會一課”不止是一項活動,更是黨員干部武裝頭腦的“加油站”,決不能因忙于業務工作而忽略組織生活會的開展,要始終堅持從“心”出發,切實把參加“三會一課”當成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工作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以身作則,以上率下,形成“頭雁效應”。
變“形式感”為“儀式感”,就要做到行動上真落實。《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提出:“三會一課”要突出政治學習和教育,突出黨性鍛煉,堅決防止表面化、形式化、娛樂化、庸俗化。作為黨員領導干部,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覺悟,堅決杜絕走過場、作樣子、重留痕輕落實,要切實發揚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把組織黨員開展經常性政治學習和教育擺在突出位置,創新“三會一課”方式方法,豐富學習內容,創新學習載體,通過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真正讓黨員達到能參加、有效果、受教育,真正把“三會一課”落到實處。
變“形式感”為“儀式感”,就要做到效果上真體現。“三會一課”落沒落實、有沒有效果、黨員反響好不好,不僅要在理論知識水平上體現,更要在群眾工作中體現。要通過開展黨紀黨規知識競賽、“你問我答”、理論學習水平測試等方式來檢驗黨員參加“三會一課”效果,同時,也要把群眾滿不滿意、高不高興、答不答應作為檢驗標準,對檢驗效果不佳的,要堅持反復“回籠”學習,在深化理論學習中“淬煉”思想、增強黨性,提升能力,切實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頑強奮斗。
張愛玲曾說過:“生活需要儀式感,儀式感能夠喚起我們對內心自我的尊重,也讓我們更認真地去過屬于我們生命里的每一天。筆者認為干工作也一樣,不管是“三會一課”還是其他工作,只要我們孜孜不倦學習、腳踏實地工作,那么我們的工作就會充滿“儀式感”!
三會一課心得體會 篇4
“三會一課”制度是黨的基層支部長期堅持的重要制度,是增強黨的組織生活活力,強化黨員教育管理的有力抓手。然而,一些基層組織開展“三會一課”的過程中存在參與不積極、形式太單一、內容略枯燥等問題。對此,基層支部需從“地點、方式、內容”上多下功夫,讓“三會一課”更接“地氣”。
選準“常來往”的地點,讓“三會一課”看得來神。因農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致使一些黨員參加組織生活時產生了“不愛去”“嫌麻煩”的心理。這就迫切需要基層黨組織敢于走出陣地,堅持黨員“常來往”的地點在哪里,“三會一課”就開到哪里的原則。要利用空間維度,敢于打破原有特定場合,針對黨員分布情況和地理位置,把會場延伸到大伙的“聚集地”,開展“院內黨課”“田間會議”“樹下學習”,讓黨員在家門口就能開好會、上好課;
要掌握好時間特點,結合廣大黨員生活實際靈活安排時間,做到不選“農忙”選“農閑”,不選“晌午”選“黃昏”,保證黨員“都愛來、方便來”。
善用“大白話”的方式,讓“三會一課”聽得夠味。基層支部黨員年齡跨度和學歷層次差異較大,若開展“三會一課”只停留在讀報紙、學文件、念講話的傳統形式,則會深陷“讀著原著悟不了原理”的怪圈,導致年輕黨員“不愛聽”,老黨員“聽不懂”。要善用“大白話”的語言風格,少說些“空話大話”,多嘮點“白話實話”,把抽象的理論知識經過總結提煉后,由繁到簡、由難到易,轉換成質樸生動的語言傳遞給黨員;
要善用“大白話”的表現形式,創新探索“互動式”“討論式”“參與式”等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開會方式和學習模式,讓廣大黨員群眾在“拉家常”中悟出“大道理”。
聚焦“泥土味”的內容,讓“三會一課”用得趕勁。“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三會一課”也要沖著問題去。但一些基層黨組織仍習慣于“滿堂灌”“一刀切”,講的人“滔滔不絕”,聽的人“云里霧里”。“三會一課”的內容若想真正“用得上”,就必須多些“泥土味”。要因材施教、對癥下藥,針對不同領域黨員的年齡、性別、文化特點,擇選“量身定制”的內容,打造黨員個性化“加油站”;
要突出實效、因勢利導,既接“天線”又通“地氣”,主動適應新形勢和新變化,聚焦產業發展和資源優勢,不斷彌補黨員群眾急需緊缺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使大家“聽完能懂、懂了能用、用上見效”。
三會一課心得體會 篇5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中指出,“要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各級黨委要扛起政治責任,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方針,以更大力度推動鄉村振興。要建設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過硬、作風過硬的鄉村振興干部隊伍,選派一批優秀干部到鄉村振興一線崗位,把鄉村振興作為培養鍛煉干部的廣闊舞臺。”
黨支部是黨的基礎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打鐵必須自身硬”,要擔負起黨在社會基層組織中的戰斗堡壘作用,黨支部必須切實提升組織力,做好“規定動作”,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是一個重要抓手。作為黨內政治生活長期堅持的一項重要制度,“三會一課”制度對于支部組織力的培養、逐漸提升、發揮,有著不可或缺的基礎性作用,必須從嚴從實從細抓好,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穩步推進。
從“面子”到“里子”,夯實基礎配強班子。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支部強不強,全靠“領頭羊”。加強基層黨支部建設,提高“三會一課”質量,必須選好配強黨支部班子,注重磨煉內功,提高班子成員履職能力,切實維護“三會一課”政治性和嚴肅性。把政治素質高、群眾基礎好、工作作風硬、辦事能力強的人員選拔為黨支部書記,同時選出一批樂于奉獻、真心實意帶領群眾增收致富的“當家人”,充實到基層黨支部隊伍中。支部書記將黨員干部擰成一股繩,促進黨支部成員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行動上保持一致,政治上互相信任,工作上相互配合,共同抓好基層黨建工作,樹立新時代黨員干部的良好形象,切實為鄉村振興夯實基礎。
從“有形”到“有效”,擦亮初心淬煉黨性。支部是黨的細胞,抓好農村基層黨建,加強支部建設是關鍵一環。作為基層黨組織,要充分利用好“三會一課”,淬煉黨員干部的政治品格,增強黨支部的戰斗力、向心力和凝聚力。大力開展民主評議黨員、民主生活會、黨課、主題黨日等活動,加強黨員思想政治教育,堅定理想信念,不斷提升大家的黨性修養。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讓黨員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時時都能接受黨的教育,處處感受黨的關懷;
將“三會一課”與支部重點工作相結合,通過學習具有指導作用的理論,立足解決黨員自身實際問題,使“三會一課”學習成為落實各項工作的助推器。通過實地走訪紅色圣地、革命紀念館等,讓廣大黨員從中接受黨性教育洗禮,結合支部活動實際,引導督促黨員參與志愿服務,深入田間地頭、社區學校,切實為群眾解決具體困難,不斷密切聯系黨群關系。
從“結合”到“融合”,健全機制提升能力。找準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的結合點,把“規定動作”變成“習慣動作”。建立責任落實機制,切實推動形成黨總支、黨支部、黨小組,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加強對下級黨組織開展“三會一課”工作的指導,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督促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建立考核評價機制,堅持過程性考核與效果性考核相結合,與黨建工作年度目標考核相結合,加強對“三會一課”質量和效果的考核評價。通過完善制度,常念“緊箍咒”,勤擰“螺絲釘”,讓“三會一課”真正成為黨員鍛煉黨性,提高思想覺悟的“熔爐”,從而產生強大的戰斗力和影響力,為實現鄉村振興賦能增效。
三會一課心得體會 篇6
我很榮幸參加了“三會一課”的學習。學習期間,增強黨性修養為重點,加強理想信念教育。通過落實“三會一課”制度,全面學習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著力增強黨性修養。提升能力素質為重點,抓專業技能培訓。加強科學文化知識教育、業務知識與技能培訓,全面提升黨員自身的綜合素質。“強黨性、提素質”為主題,實施全面化、系統性的教育培訓工程,黨員自身的整體素質明顯提高。我從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做起,以嚴肅、崇敬、自豪和自覺的精神狀態,認真聽課,使我對黨有了更加進一步的認識,對黨崇敬和愛戴的心情也更加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