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政策解讀的心得體會范文(精選3篇)
雙減政策解讀的心得體會范文 篇1
作為吳中區人大代表,同時也是一位工作30年的教育工作者,我認為“雙減”政策堅持以學生為本,遵循教育發展規律,著眼于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是一個利好的政策。同時,它對學校的教學服務水平提出了很大的考驗。學校應該利用好“雙減”政策,切忌“一刀切”,做到“一學一案”,發揮學校特色來提升課后服務的水平,增強課后服務的吸引力。
當然,“雙減”政策的出臺落實,必定會帶來重大的社會改革。這也需要政府部門予以更大的關注。對于校外培訓機構,要做到源頭治理、系統治理、綜合治理、依法治理,讓校外培訓熱度逐步降溫。與此同時,也要積極探索新的模式來解決“課后延時服務”帶來的輿論、交通、社會環境等壓力。
教育改革,我們不但是旁觀者,更是親歷者,我們要給予這些政策更大的耐心和充足的時間,讓我們拭目以待。
雙減政策解讀的心得體會范文 篇2
影片《集結號》是一部感人至深而又引人深思的戰爭題材著作。在中國解放戰爭的歷史背景下,一支普通的連隊以全連連長以下全部陣亡的代價換來了大部隊轉移的時間。戰后經連長谷子地不懈地執著,九連陣亡將士們的在天之靈終得以告慰。
看到最后,熱淚早已盈眶,我心潮澎湃。許多疑團縈繞在我的腦海里。團長為什么要欺騙一支連隊?他早已下命令不吹集結號,卻通知九連將士以集結號為令,聽到號聲才能撤離陣地。
依我所見,團長這樣做首先是為了安撫將士們的情緒。讓他們心中有期盼。時時刻刻都想著“只要聽到集結號聲,立即就可以撤出陣地!狈畔掳,輕松作戰。其次,團長不忍心下達犧牲全連這樣殘忍的命令。讓這個善意的謊言慰藉他羞愧的心靈。最終,九連將士們光榮地完成了任務——戰至最后一人,也決不撤離陣地。
九連四十八名將士怎能僅憑他們的血肉之軀和落后的裝備抵擋住國民黨成千上萬的精良部隊三次瘋狂的進攻?
伏擊戰的優勢是一方面,但我認為這其中最重要的便的軍魂。九連將士們一個接著一個地倒下,面對強敵,他們沒有怯懦,沒有恐懼。在他們堅毅的面龐上,我似乎看到戰友的離去激發了他們更高的斗志。他們互相鼓舞,肩并著肩,視死如歸,感動著每一個人。他們之中沒有逃兵,即便是最膽怯戰爭的指導員也被將士們的大無畏精神所觸動。毅然決然地加入慘烈的戰斗之中。而有著精良裝備的國民黨軍隊面對這樣頑強而兇悍的敵人也只得灰頭土臉地逃跑。
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失小我成大我;有時犧牲未必不是重獲新生。九連將士們以他們嚴明的紀律性履行軍人的職責。狹路相逢勇者勝;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九連將士們以他們的軍魂——大無畏精神戰勝一個又一個敵人。人生感意氣,功名誰復論?我們要以嚴明的紀律性和勇敢大無畏的精神面對人生航行中的一次次風浪;勇攀生命征途里的一座座顛峰。
雙減政策解讀的心得體會范文 篇3
在我們的生活中,在廣袤的自然界里,常用這樣的事情:連續不斷的水,點點滴滴地落下來,最后竟然把堅硬的巖石滴破。
初看上去,這真是奇妙的不可思議,一滴水,渺小的一滴水,既不能生津止渴,又不能洗衣煮飯,更談不上什么成功了;而巖石呢,堅硬、厚重,人要是鑿穿它,也還得借助于錘子、鋼釬,花費一番功夫才行。
那么這渺小的水滴又是怎樣穿透巖石的呢?這就要從時間哪兒去尋找答案。古人說:“滴水石穿,非力使然,恒也。”滴水之所以能穿石,是因為它在漫長的時間中從沒停止過穿石的努力,它有一股堅硬不拔“韌”勁。
這使我聯想到人:一個人,不管做多難的事情,只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那么不論你的能力大小,當你的努力積累到一定程度,你就會獲得成功。
我國清代著名畫家鄭板橋,他的畫獨樹一幟,詩歌也寫得不錯,可是字卻軟弱無力。于是他下決心練字。日日練,月月練,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終于練了一手干勁瀟灑的字,“滴水”穿透了“頑石”。他的畫、詩、字被人譽為“三絕”。
滴水穿石,還在于落下的每一滴水,都是向著每一個方向滴的,落在一個定點上。方向明確,目標、專一,如若不然,小水滴恐怕沒有穿水之功。
同樣,我們在為遠大理想奮斗的過程中,也需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絕不能見異思遷。晉代大文學家左思,幼時曾專攻書法,但卻學無所成,后又致力彈琴,成績依舊平平。他的父親對他失去了信心,就對朋友說:“左思的智力、才能還趕不上我呢!”聽了這話,左思受到很大的打擊。于是他便發憤苦讀,立志在文學上做出一番成就。他經過十年之久的構思、云釀,花費很大的精力,終于寫成了使“洛陽紙貴”的《三都賦》。
滴水穿石的原因還在于:水滴雖小卻從不妄自菲薄,自暴自棄;它不驕不躁,永不氣餒,始終如一,失志不移,有一個不達到目的誓不罷休的堅定信念。
一句話,滴水穿石,關鍵就在于一個恒字,恒能出力量,恒能出智慧,恒能出神奇!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今天我們的祖國,仍然貧窮落后,新征程路上依然荊棘叢生,巨石累累。但如果我們中華民族的每一人,都具有這種滴水穿石的精神,十三億人口,就是十三億滴水 ,十三億滴水朝著一個方向,堅定不移,連續不斷地滴下去,那么貧窮、落后的這塊頑石,還怕穿不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