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快的端午節(通用34篇)
愉快的端午節 篇1
吃棕子,賽龍洲,這是我們端午節的傳統。
端午節那天哥哥來到家玩。
哥哥一來我家,就開始吃午飯了。端午節的飯菜真豐盛啊!有黃澄澄的北京烤鴨,有香噴噴豬腿肉,有黑不溜湫的皮蛋,
還有最好吃的龍蝦!“開飯嘍!”奶奶大聲吆喝。大家坐在一起,高高興興地吃飯了。我和哥哥一上桌就搶鴨腿,你一下我一下,把家里搞得歡歡樂樂。剛剛吃完飯,龍蝦殼堆了一堆又一堆,皮蛋碗和 鴨子碗空空的,全部被我和哥哥搶光了,大媽笑著說:“看你們哥倆,把菜全吃光了,哈哈哈哈!”
“棕子來嘍!茶蛋來嘍!”哇!棕子終于上桌了,我立刻拿了一個棕子,哥哥也不甘勢弱,拿了一個茶蛋,一口吃了一個,哥哥的腮幫子鼓鼓地,真好玩!
吃完飯,我又和哥哥一起下象棋。哥哥可真馬虎,被我抽車還蠢蠢欲動,被將軍還不走將,唉,技術還沒我爸爸厲害。
端午節玩得真開心!
愉快的端午節 篇2
兩千多年前,楚國有一位大官叫屈原,他是一位著名的愛國詩人。那時候有一個最強大的國家叫秦國,一直想攻占楚國和齊國,屈原就提議楚國聯合齊國一起去攻打秦國?沙䥽膰龥]有聽屈原的建議,反而把他貶官流放。
后來秦國果然侵占了楚國。屈原眼看著自己的祖國被消滅心如刀絞。所以他在農歷五月初五寫下了最后一首詩《 懷沙 》 ,然后抱著石頭投入了汨羅江。
人們聽到這個消息后,爭先恐后地劃著船來救屈原?伤麄円恢弊返蕉赐ズ,還沒有看見屈原的蹤影。人們悲痛欲絕,生怕魚蝦來吃屈原的尸體,就用那棕葉包著糯米扎好扔進水里,給魚蝦去吃。
從此以后,人們把農歷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直到今天,每年的端午節人們還在賽龍舟,吃粽子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這就是端午節的來歷。
愉快的端午節 篇3
過端午節,一定少不了粽子!今天,媽媽就在教我包粽子呢!你瞧……
做粽子一定要有準備的。原來,媽媽已準備好浸泡了3個小時的糯米,同時也買好了粽葉,這樣準備就讓我大吃一驚了。
我把米放在葉子里,可米全撒在了桌上,我生氣極了。媽媽對我說:“你要把葉子做成一個三角形的樣子,然后再把米放進去啊!”
于是,我按照媽媽說的步驟作了一遍,在米上按了按,咦?旁邊那個盤子中間放的是什么?原來是肉餡哦!我在糯米中間挖了一個小洞洞,把肉餡弄成圓狀,塞入糯米中,讓它也加入糯米的行列中?稍趺捶夂媚?我看了眼姐姐,就明白了一切。
我把翹起來的一片葉子按下來,并用繩子用力的扎緊。成功啦!我按照前面的方法,包了好多個,F在就要下鍋了,先是把水燒開,然后把粽子放下去。
過了一會兒,粽子煮好了。大家四人坐在桌子旁,吃起了粽子。
我把繩子解開,正想把葉子摘掉,可我一碰,就被燙著了。媽媽看了,哈哈的笑了起來。我吹著吹著,把讓熱氣吹走了。我再次小心翼翼的將葉子掀開,吃起了自己親手做的香噴噴的粽子來——白白胖胖的糯米中間,包著一團鮮汁可口的肉餡,放入口中,不油不膩,又有嚼勁,感覺太好了!
端午節就這么過去了,嘴里吃著自己親手包的粽子,心里想著我國唐代詩人杜甫寫的詩: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意內稱長短,終身荷圣情。
這真是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愉快的端午節 篇4
還記得一次難忘的端午節,前一天,老師讓我們明天每人用小盒帶幾個粽子以及跟端午節有關的物品,因為,明天就是我國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但東吳一帶的端午節來歷不是紀念屈原,而是紀念五月五日被投入大江的伍子胥,而吳越 地區以龍舟競賽,在此日,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更是早于春秋很久……
上午第二節課,老師帶領我們去二樓的科學實驗室去過今天的端午節。
首先,老師讓我們全體排成一路縱隊,來領取端午節的小禮品,獎品是手鏈。我們每人領完獎品之后,都開心地對老師說了聲“謝謝老師”。之后,老師又組織同學們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物品開始吃粽子,頓時,整個屋子里面飄滿了粽子的香味兒。
為什么這么香呢?我環顧了一下四周,原來同學們帶的粽子有大棗味兒的、有帶肉味的、還有帶蜜棗餡的,還有的帶全糯米的……總之,我估計一定數不勝數,很美味。
有的時候,同學們還搶著給老師品嘗好吃的粽子,讓老師也加入到了節日的氣氛中來。
我們快吃完的時候,同學們還一起分享了自己帶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然后老師又讓我們把帶來的雞蛋、鴨蛋、鵝蛋拿出來,在小組內磕一磕,最后再把幾個獲勝的互相磕一磕,最終的勝利者就是今天 的雞蛋王、鴨蛋王和鵝蛋王。
最后,我們全班在第四節課下課的時候,離開了二樓的科學實驗室。
今天的端午節過得可真好啊!真讓人難忘!真是一次難忘的端午節啊!
愉快的端午節 篇5
李隆基曾在《端午》中寫道:“端午臨仲夏,時清日復長。“端午節到了,爸爸媽媽帶著我和弟弟回到了奶奶家。奶奶帶著我們一起包親情飄香的粽子。
奶奶先給我做示范。奶奶熟練地把粽葉圍城甜筒狀。再把糯米放了進去,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粽子捆得緊緊的。一個穿著綠軍裝的小粽子就完成了,可愛極了。如此簡單,我也趕緊動手包起來。第一步倒是很順利,但第二步我可遇到了難題。糯米如同一個個晶瑩閃爍的珍珠,從下面的洞漏了出來,又像是一個個調皮的孩子從大滑梯上滑下去接著跟我玩起了捉迷藏。我試好幾次,可糯米們一次又一次的集體大逃亡。我實在忍不住了,就去問奶奶。一邊笑一邊說:“你呀,動動腦子嘛。粽子里除了糯米還有花生呀,可以用花生米堵住那個洞啊!”我茅塞頓開,豁然開朗。這方法果然管用;ㄉ伦《纯诤螅拙凸怨蕴稍诶镞吚玻@讓我欣喜若狂?蓸窐O生悲,在捆的過程中由于我用力過大,糯米跳出牢籠,蹦了我一身。沒有想到,第一次包粽子竟然來了個“狗啃米”,把我弄成了“糯米雞”。但是我沒有放棄,繼續包,,很快我也可以成功包好粽子了。
終于包好了粽子,等粽子熟了,我們就開吃啦!真香真甜,品味著帶有親情的甜粽子,心里甜甜的。吃著粽子,我想起了當初是為了紀念屈原,為了讓魚蝦不吃掉屈原的身體,人們向江中投粽子才有了今天吃粽子的習俗。哦,對了!這棗粽也大有寓意呢,在古代,棗粽也是“早中”的意思,當人們去考功名時,早上都會吃一個,企盼自己能早早高中。
正因為粽子中充滿了親人對我們的愛和濃濃的甜蜜的期盼,粽子才會又甜又香。五月粽情飄滿家鄉。
愉快的端午節 篇6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了。你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讓我來告訴你們吧!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重午節。關于端午節還有一道兒歌呢:“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每年我們都要吃粽子,傳說是:“屈原投江,老百姓怕屈原尸體被魚、蝦吃掉,所以用竹筒裝好米食投入江中,后來演變成用竹葉包好投入江里喂魚、蝦!蔽覀冞要把菖蒲綁成一束,掛在門前,因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去除不祥的寶劍,用來避邪驅魔。
我們端午節最隆重的活動就是劃龍舟。他的來歷是: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我們現代人以劃龍舟來紀念屈原。
我知道的端午知識還可以吧!你們知道嗎? 不知道就來看看吧
愉快的端午節 篇7
端午節吃粽子,是我國人民的風俗習慣。粽子又叫角黍、筒棕。你知道嗎?端午節還有許多名稱呢!有端陽節、女兒節、詩人節等。
早上,媽媽準備了香噴噴的粽子。我問媽媽:“媽媽,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嗎?”“是的,自從屈原跳江以后,人們為了不讓魚、蝦吃屈原的身體,把米和飯投到江里,讓魚和蝦吃。流傳到現在,改成了端午節要吃粽子!薄芭!蔽尹c點頭。
吃完早飯,我和媽媽就高高興興地出門去了。我發現家家戶戶門前都放著艾葉和菖蒲。我問媽媽:“艾葉和菖蒲是干什么的?”媽媽說:“因為艾葉和菖蒲能發出一種香氣,可以用來驅蟲和避邪。”“媽媽,端午節還有什么風俗習慣?”“端午節還有賽龍舟這樣的風俗。賽龍舟也是與屈原有關。因為楚國人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后來為了紀念屈原,就把賽龍舟也作為了風俗習慣,流傳至今!
中午,爸爸燒了一頓豐盛的午餐。媽媽告訴我:“中午吃飯要吃五黃的!薄笆裁?五環?奧運五環?”媽媽笑著說:“不是,是黃瓜、黃魚、黃酒、黃蜆、黃鱔,共有五種黃!
晚上,我和姐姐、弟弟、姨媽、媽媽一起去福泰隆玩。媽媽說:“六一兒童節快到了,你們一人挑一樣玩具吧。”“耶!”我和弟弟興奮極了。我們東跑西跑,終于,我們都選中了一樣玩具:弟弟要的是電動吹泡機,我想要的是電子積木。媽媽同意了,我們開心極了。后來,我發現能抽獎或者拿一個環保袋。媽媽說就拿個環保袋吧,可是我想抽獎。媽媽說:“也好!蔽页榈搅艘粋開心獎和一個二等獎。開心獎是一瓶礦泉水,二等獎是一件衣服。
這一天,我真開心,更是過了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愉快的端午節 篇8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淚流江邊仰天喊叫一聲后,便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后,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粽子,賽龍舟,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边@是一首關于端午節的兒歌每當小朋友唱起這兒歌時,人們就知道端午節要來臨了,
一轉眼,端午節來臨了,一大早起來。吃過早飯后,就匆匆忙忙地出門去看賽龍舟了。剛來天鵝湖(賽龍舟的現場),就看到了“人海”。原來是就要開始賽龍舟了,“好險來得及時”我想著。突然,觀眾沸騰起來,只見從遠處劃來了十幾條龍船。龍船偏長細窄。龍頭有黑.灰.紅等顏色。很快,比賽開始了。選手們爭先恐后,不甘落后。觀眾們也在一旁加油鼓頸。就要接近終點了,選手們敲鑼打鼓,唱著打油詩。到終點了,來自荔灣區的選手獲勝了。接著就是最有趣的“搶鴨子”游戲了。資助方和一些好事的富人不許多鴨子仍進水中。選手們從船上跳進水里抓鴨子,抓到的歸自己。圍觀的觀眾也不甘落后,紛紛跳進水中。場面一片混亂......
比賽結束了,我回到家中,吃著香噴噴的粽子,一家人說說笑笑,開心極了!端午節也將隨著笑聲一直留傳下去,成為全世界人民的節日。
愉快的端午節 篇9
端午節來嘍!我左盼右盼終于盼來了五月五日,這一天來的可真遲啊!我等它等的都快急死了。你問我為什么這么盼端午?我的答案很簡單,因為端午節這一天有得吃有得玩呀!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一到端午我們就要放假了!
五月五,端陽節,家家戶戶包粽子,吃粽子。而我最喜歡的是吃粽子了!我偷偷告訴你我吃粽子一次能吃好幾個呢!你可千萬別說我光會吃不會做哦!我也會包粽子:在包粽子前,現將包粽子必備的糯米置于水中泡上一段時間。把采來的箬竹葉放置于水中洗干凈,然后把箬竹葉卷成圓錐狀,將糯米放入其中。卷好,用線將粽子捆起來便做好了!如果在粽子里加入幾顆蜜棗,那么粽子大味道就會更好了!
端午節的時候人們還會佩香囊、懸艾草菖蒲。不過,賽龍舟在我們這里并不常見,我們喜歡在家門口懸艾草菖蒲。用銀杏葉與艾草泡水洗澡。父母還會在孩子的耳朵里,鼻子里點上幾滴雄黃酒。在做完這些之后,父母會在孩子的手上扣絨,這些都是人們用來祈禱來年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方法。
說到端午節,我們不禁想到屈原,這個節日就是因為他而得來的: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的《續其諧記》和南朝宗懔《荊楚歲時記》。據說,屈原投--江后,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尸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里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尸體,后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
對了,剛剛說完了懸艾草菖蒲,還沒說掛香囊呢!戴香包頗有講究。老年人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歡戴梅花、菊花、桃子、蘋果、荷花、娃娃騎魚、娃娃抱公雞、雙蓮并蒂等形狀的,象征著鳥語花香,萬事如意,夫妻恩愛,家庭和睦。小孩喜歡的是飛禽走獸類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竿、斗雞趕兔等。青年人戴香包最講究,如果是熱戀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制作一二枚別致的香包,趕在節前送給自己的情郎。小伙子戴著心上人送給的香包,自然要引起周圍男女的評論,直夸小伙的對象心靈手巧。而且掛香囊對身體也有好處哦!香包內裝的香料通常是用苞白術、白芷等植物的根莖碾碎混合均勻制成的。以往由于醫藥不發達,這些有有殺菌作用的香包被帶在孩子們的身上,起到避邪正氣、防治蚊蟲和不祥之物騷擾的作用,F代的香包中填充用的香藥成分有所突破:薰衣草、馬鞭草、迷迭香、干花都可以用來做香包。
看完了上邊,我確信你和我一樣喜歡端午節。因為它又好玩又有好吃的。
愉快的端午節 篇10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們傳統的節日期——端午節。
相傳,古代有一位愛國詩人屈原,因為反抗壞人的殘酷迫害,于五月初五那天投江自殺了。百姓們便組織小船到江中尋找屈原的尸體,同時,為了不讓詩人被魚蝦吃掉,就把粽子投到江里喂魚蝦,好讓魚蝦吃飽不去吃詩人。后來,人們為了紀念他便把五月初五這天叫做端午節。
又因為五月初五有兩個“五”,所以民間有許多跟“五”這個數字聯系在一起的。人們用藍、白、黃、黑、紅五種線系在兒童的手腕和腳上,稱“長命縷”。小孩子系上這種線會給他們帶來好運。
在端午節這天,家家戶戶的門上插菖蒲、艾草等東西,讓這些東西給人們帶來平安;在這一天,大人們為我們準備了水,在水里放了些艾草,給我們淋浴,希望我們一年不生病。
每逢端午節,人們把屋子打掃得干干凈凈的,灑下艾草水,把毒蟲殺死。
我的介紹,你喜歡聽嗎?
愉快的端午節 篇11
五月初五,淚羅江邊,你——屈原,內心充滿矛盾,充滿無奈,你是多么希望能夠報效國家,為國捐軀,可是天妒英才,不識人才得大王不給你機會,他昏庸無能,把大好江山毀于一旦,你被眼睜睜地看著國土被一次次侵蝕,直到再無楚國存在。大江彭湃,洶涌著向東流去,你的心隨著這江水那樣起伏不定,江水流逝了多少滄桑,楚國已不復存在,而你更感到前路茫茫。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你輕輕地哀嘆,眼角間流下難以掩飾的淚水,一滴滴那么晶瑩,發出多么柔弱的淚光,蒼白的臉色中,勾住過往,遙望藍天長長地哀嘆一聲,無奈的吟唱起一句句詩歌,歌聲響徹天地,似乎想激起高高在上的人的“仁義”。
悲哀的聲音中,表達了你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之情;表達了你懷才不遇的無奈心情;表達了你對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中的哀憐之情!但不管你如何大聲,可“伯樂”卻不知在何處,你的一腔熱血只能演變成滿腹悲憤。你無奈,發出千嘆萬哀都言不了你那悲痛的心情!
淚羅江邊,大風狂吹,江水更加洶涌,憤怒地拍打著江岸,一男子輕輕一躍,就此殉身。
你,就是這一躍。從此,大地上就少了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從此,中國傳統節日中就多了一個耐人尋味的端午節。你可知,就在你殉身之后,有多少人為你而淚流滿面,直至今日,仍有多少人為你感概不已。你那可歌可泣的愛國情懷讓我們贊嘆不已,身為炎黃子孫的我們一定會繼承和發揚你的愛國精神。從你殉身的那一日,“賽龍舟”便出現了,和“吃粽子”一起成為端午節的特色,和你一起成為中國的傳說。為了什么呢?為了紀念你——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和緬懷你的愛國精神!
一本《離騷》,使中華文化增添了新的活力;一個端午節,使中華民族擁有傳奇的一面;一種愛國情懷,更使中華人民的情操更高尚!而這一切,都是源自你——屈原。或許在你投江之前,你為自己無法救黎民于水深火熱之中,而感到遺憾,但是我想你現在知道你為中華民族的人民做了那么多事,一定會感到很欣慰。
我為你而驕傲,又為你而悲哀。驕傲的是我們有這樣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而自豪;悲哀的是時代的背景讓你的才華無法施展,正所謂“千里馬”常有,而“伯樂”卻不常有,你是何其不幸地遇到這樣的“主”啊!
今天,我們仍然過著這耐人尋味的端午節,為的是紀念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愉快的端午節 篇12
“端午臨中下,時清人復長!辈恢挥X中,端午邁著輕盈的腳步裊裊來到了我們身邊,一切事物都因端午的到來而充滿生機、富有情趣。
你看!街邊那一排排攤位,無不掛滿了五彩繽紛的端午繩;無不擺滿了淺綠清香的葦葉;無不放滿了雄赳赳、氣昂昂的“大公雞”……街頭的歡聲笑語一浪高過一浪!
你聞!遠遠便飄過一陣幽香,令人饞涎三尺。拿出一個粽子,輕輕剝開嫩綠的葦葉,展現在眼前的絕對是一個巧奪天工,精美絕倫的藝術品!瑪瑙似的紅棗嵌在雪白的糯米中間,輕輕咬上一口,甜而不膩,令人精神不禁一振!一個粽子下肚,只覺齒留余香,令人神清氣爽,回味無窮。
你望!波光粼粼的湖中,一只只龍舟你來我往、互不相讓。圍觀者們歡呼雀躍,興奮如同剛出籠的小鳥。龍舟上的人們團結一心,共同進取,令大家贊不絕口。有人還將粽子投入湖中,飛濺的浪花洗走了人們一臉的疲憊,換上了一副副最最會心的笑容。
對了,你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據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形成的。當年,屈原看到祖國的大好河山被外來侵略者掠奪,心內悲憤交加,于五月初五那天,投進了波濤滾滾的汨羅江……老百姓為了紀念他,便將這一天定位端午節。人們為了悼念屈原,劃著龍舟往江里頭粽子,漸漸形成了今天吃粽子、賽龍舟的風俗。
端午節你帶給我多少喜悅、多少歡樂。聞著粽子的清香,看著巧妙的彩繩,想著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心中不免涌動起陣陣激動!
曾幾何時,那個滿嘴沾滿粽粒、脖掛香囊的“淘氣包”,已成為了今天吃相文雅、即將步入中學大門的少先隊員;昔日那低矮的平房,也成了如今美觀的高樓。而唯一不變的,是端午的那份情結,是人們對端午的留戀,對端午的那份最真摯的渴盼、最真誠的心愿……
端午節,我深深地、深深地期盼著你的再一次到來!
愉快的端午節 篇13
原來,端午節起源于愛國詩人屈原的故事。屈原是楚國王室貴族,可因為楚王身邊遍布奸佞,屈原屢次被流放。公元前278年,農歷五月初五,屈原接到了楚都淪陷的消息,他萬念俱灰,來到汨羅江邊,跳江自盡。沿江的百姓知道這個噩耗,紛紛駕船來到江心,將一筒筒米倒進江里面喂魚,以防魚吃掉屈原的遺體。后來,劃小舟演變為賽龍舟,竹筒倒米演變成包粽子。農歷五月初五成了中國人民為紀念屈原而特定的節日——端午節。
今年的端午節到了,我和爸爸媽媽來到奶奶家吃粽子。剛一進屋,一陣清香就撲鼻而來,是粽子的香味,誘人的香味把我肚子中的小饞蟲一下子就勾了出來,攪得我一個勁兒流口水,畢竟一年吃不了幾回粽子。開飯了,看著餐桌上的魚和炒土豆,我和小弟弟誰也沒動筷子,我們都在等那香噴噴的粽子。粽子來了,小弟弟馬上就搶了一個用黃線捆的粽子(奶奶說捆黃線的粽子是豆沙餡的),可包開粽子一看,是個蜜棗的。于是,他又迫不及待地包開了第二個、第三個……直到第六個才包到豆沙餡的。小弟弟一邊埋怨奶奶騙人,一邊大口大口地吃著可口的粽子。一會兒,他的小臉上、鼻子上就灑滿了白米粒。那滑稽的花臉兒,逗得我忍俊不禁。伴著好吃的粽子,涼涼的糯米帶著粽子葉清香,讓人回味無窮……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可現在很多人更喜歡過外國的情人節、圣誕節,外國節日反倒比我們的傳統節日過得更紅火,真讓人不舒服。我覺得中國的傳統節日蘊含著那么深刻的含義,又有可口的美食解饞,我們還是應該讓我們的傳統節日越過越紅火,讓端午節的習俗一代一代流傳下去。
愉快的端午節 篇14
去年的端午節。在老家,我舅舅參加了我們老家的賽龍舟。他是最后一名。他上龍舟之前,還給我們打了個招呼。賽龍舟開始了:舅舅將槳在水里劃的水花四濺,也不顧頭上的汗,就拼命的劃。兩岸的人民震天動地地喊著:“加油!”龍舟在不斷的滑行。岸上的人們是人山人海啊!
到了比賽中間,大家喊累了,就靜靜地看著比賽,似乎無人在喊叫。但只有人在拍手。表弟們拍的手都紅的要死。到了比賽中間,舅舅在的那艘龍舟速度減了不少,大概留在最后沖刺?晌夜烙嫅摏_刺不了,因為,龍舟只有劃才可以游動,不劃,就倒了下去。
比賽中間,也是很難劃的,只能奮力地劃。水花不斷地濺到了各位選手的衣服上,只剩下“咚咚咚咚鏘”的聲音了。我們都停止了拍掌,等著比賽的結尾,突然有兩條龍舟劃地飛快,我舅舅所在的那艘龍舟馬上在后面趕。兩岸的人們開始快活地喊叫起來了。又是震天動地,喊的耳朵都“聾”了。比賽馬上接近結尾,龍舟更是加快了速度,我舅舅所在的那艘龍舟,保持著第三名的速度。所有龍舟只奔目標,“咚鏘”“咚鏘”“咚咚鏘”的聲音敲響了。龍舟們到得了目標,我舅舅那艘龍舟是第三名,共有4艘龍舟,這個成績還是相當的不錯的。
愉快的端午節 篇15
盼星星,盼月亮,端午節終于到了,一家人摩拳擦掌忙活起包粽子。前一天早上,母親和奶奶把泡好的糯米拿出來,洗好粽子葉,準備開始包粽子。
我從來沒包過粽子,于是對母親說:“母親,我不會包粽子,你能不能教教我啊?”母親說:“行,包粽子挺好學的,但是剛開始包很困難,你得耐心點兒。首先,將兩片竹葉疊起來,折疊成漏斗形狀。注意,卷的時候要盡量地緊,否則煮的時候會漏米!蔽腋赣H做,把粽子葉疊成一個漏斗。
“然后放入糯米,但是不要放得太滿。如果喜歡吃紅粽子,可以在里面放一兩顆小紅棗!
“在封口之前,先在糯米上撒點水,然后將余下的粽子葉蓋在漏斗的大口上,現在粽子變成了一個三角錐形,再用剩下的粽子葉把粽子裹緊。最后用繩子或馬蘭葉把粽子綁緊!边@一步非常關鍵,說著簡單,做起來難。小小的粽子葉很“調皮”,就是不聽我的話,“捉弄”我好半天。在我想把粽子裹緊時,里頭總是有米漏出來,氣得我哇哇大叫,最后在母親的指導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于包好了一個粽子。盡管形狀看起來不是很美觀,但這是我包的最好的一個了。
下一步,開始煮粽子了。先把粽子整齊地擺在鍋里,把鍋簾壓在粽子上面,再往鍋簾上放一盆水。最后把水順著鍋邊倒進去,大火煮40分鐘,香噴噴的粽子就出鍋了。
到了端午節這天早上,母親給我系上了五彩線,還囑咐我不要隨便折斷或丟棄,只能在端午節后第一場雨時才能扔掉。母親還告訴我了五彩線的來歷,它象征著五色龍,可以降伏鬼怪,帶走一切疾病。我們還在門口插上艾草,掛上紙葫蘆,家里充滿了節日的氣氛。
早上忙完這些以后,今天的主角——粽子,終于登場了!白白的粽子蘸上白糖,真是又香又甜,又軟又黏,好吃極了。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愉快的端午節 篇16
農歷五月初五,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端午節的習俗可多啦,有掛艾香、吃五黃、包粽子、吃粽子、掛香包等。
這天,讓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包粽子了。奶奶先把買來的糯米淘好,浸在水里,然后拿出已經準備好的粽葉放在電飯煲里加水煮,奶奶告訴我,煮過的粽葉在彎折時不容易破。粽葉煮過后,水是紅色的,所以棕葉還要清洗幾遍才能用。噢,還差粽子里需要的蜜棗,我和奶奶把蜜棗買了回來。
一切準備好后,開始包粽子啦!奶奶把棕葉向下彎成錐形,先在里面放一些糯米,再放上一兩顆蜜棗,最后再放上一層糯米,把多出來的粽葉折好。奶奶扎粽子可熟練了。只見她一手捏著粽子,一手抽出一段線,線一端用嘴咬著,三下兩下地在粽身上纏繞幾圈,然后兩手打個結扎好,一個大粽子就包好啦!我也想包,奶奶同意教我,奶奶手把手教了我很久,我才做出來一個粽子,包粽子看似簡單,做起來卻很難哪!不一會兒,奶奶就包出了很多好看的棕子。奶奶叫我把包好的棕子五個五個地綁在一起,這樣煮的時候容易翻動。煮好的粽子香噴噴的,好吃極了。
吃上幾個粽子,爸爸提議我們去看賽龍舟。到了現場已經是人山人海,比賽開始了,人們喊著:“加油!加油!”條條龍舟咬得緊緊的,時而這條快,時而那條快,龍舟過去了,但人們的加油聲還沒停。
這個端午節,我們掛了艾香、吃了五黃和粽子、看了龍舟賽,過得特別有意義。
愉快的端午節 篇17
這天,我幫媽媽從學校帶回來十個粽子。粽子的形狀跟金字塔的形狀一樣,味道鮮美,里面包著鹵的鵪鶉蛋、三層肉、花生、米飯。
一進家門,我就迫不及待地叫媽媽煮粽子,不一會兒,香噴噴的粽子 就出爐了,我坐在一邊津津有味地吃起來。才吃一個就打起響亮的飽嗝,可我還想吃,但是要吃午飯了。我問媽媽:“為什么要吃粽子?”媽媽笑著說:“端午節到了,吃粽子是必不可少的一種活動。它有一段有趣的傳說——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于五月五日,悲痛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后,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
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粽子的形狀越來越多,味道也各不一樣。
愉快的端午節 篇18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我國的一個重要傳統節日——端午節。
每逢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棕子、喝雄黃酒、掛菖蒲、艾葉、有些地方還舉行劃龍舟比賽
關于端午節,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中國古代有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名叫屈原。在公元278年,農歷五月初五的那天,屈原在絕望、悲憤之下,投入舊羅江,當地的百姓聞訊后,馬上劃船去打撈,一直行止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尸體。
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后就變成為龍舟比賽。百姓又怕江河里的魚吃掉屈原的身體,就紛紛從家里拿來米糰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尸體。后來就形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根據以上故事來看,這些都是為了紀念屈原而形成一種風俗習慣。我國還有許許多多的傳統文化,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平時還要更多地去了解這些燦爛古代文化。
中國有許許多多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由于我從小非常愛吃粽子,所以對“端午節”的印象非常深刻。
愉快的端午節 篇19
今天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因為放假,所以我起的比平時稍晚一點。當我睜開眼睛的時候,卻發現我的手上腳上都被帶上了五彩線。五彩線是由紅、粉、黃、綠、藍五種顏色組成的,很鮮艷。媽媽告訴我說,端午節帶上五彩線會給自己帶來好運的。
洗完臉后,我就來到了餐桌前。滿滿的一桌,真豐富啊;有大大的三角形粽子,還有香噴的雞蛋、鴨蛋、鵝蛋?粗@么多好吃的,我的口水禁不住流了出來。
正準備開動時,爸爸發言了:“知道今天為什么要吃粽子嗎?哪位“同學”知道請舉手回答?”
這可難倒了我了,我就裝作沒聽見,等待爸爸解釋。爸爸告訴我說是為了紀念我國古代一位偉大的詩人屈原,真沒想到一種食物也有故事。
爸爸講完后,我已經迫不急待地想和他們做游戲了——頂雞蛋。
我在盤里隨手拿了一個個頭較大的雞蛋,先和爸爸來了一個對決。而我的力氣太小了,一個回合下來,就輸給了爸爸。但是心里卻不服輸。心想:“可不能這么算了。”我又去洗鵝蛋,想和媽媽較量一番。
只見媽媽在盤子中左挑右選的,好像里面藏了大將軍。我好奇地問媽媽:“你在選什么?難道鵝蛋還會有什么不同嗎?”聽完后媽媽耐心地說:“你看這鵝蛋好像都一樣,其實里面的學問大著呢!首先你要看蛋的形狀,要選“小頭”尖一點的,這樣的蛋會比較有優勢一些;其次要看鵝蛋的外殼,光滑、細膩、顏色勻,這樣的蛋殼更硬一些。根據這些特點選,一定能獲勝!
我半信半疑地選了一個鵝蛋,就開始跟媽媽較量起來了。
我雙手緊緊地握著鵝蛋,使上了渾身的力氣,頂啊,頂啊,只聽見叭的一聲,我趕緊收手,緊張地看了一下手中的蛋,我手里的鵝蛋竟然沒破,還是好好的,“原來是媽媽手里的蛋碎啦,太好了,我贏了!我贏了!”我興奮地邊喊邊跳,爸爸也高興的拍手表示祝賀,媽媽看著我高興的樣子也笑了。
真是一個難忘的端午節啊!
愉快的端午節 篇20
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十分深厚,每一個節令都對應一個節日,在這諸多節日中,我最喜歡端午節。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這一天早早的,大街小巷,家家戶戶都彌漫著清新的粽葉香。這一天人們要吃粽子,所以不論是商家店鋪,還是尋常人家都早早泡好粽葉,備好黏米和餡料準備包粽子。這不,一大早粽子就似變魔術般被包好,煮熟了。這時心急的小孩子望著冒著熱氣的粽子會吵著要吃,而大人會耐心地哄道:“先等一會兒,用涼水拔一下再吃吧!苯K于可以吃了,小孩子迫不及待地剝開粽葉,那好看的,黏黏的粽露了出來,咬一口真是香粽爽滑,三口兩口吃掉后,小孩子一般還要吃,誰讓它這樣香甜又可口呢!大人往往笑著說:“吃吧,吃吧,多吃幾個啊!”因為這一年里只這一個端午,也只有這一天包出的粽子,吃到人們嘴里,才會有不同于往日的味道。
說到端午吃粽子,這里還有一個小故事呢。我國古代有一位詩人叫屈原,他因為國家淪陷,而又不肯向敵人屈服,最后投江了。后人為了紀念他,選擇在這一天包粽子投進江里。后來這一習俗廣為流傳,直到今天。
端午的這天不只吃粽子,還有別的活動。南方的一些城市這天會舉行龍舟比賽。這一天大人,小孩兒紛紛涌向比賽的地方,這個比賽可是人們盼望已久的。而在我們這里這一天不僅家家包粽子吃,還會買些艾葉放在家里。更好趣的是街上會有賣小飾品的,這些飾品就是小孩子戴的香袋。小巧玲瓏的,袋子上還繡著精致的五毒圖案,小孩子戴上可以保平安。這些小飾品都很可愛,惹得過往的人駐足觀看,非要買上一個才心滿意足離開。
端午快臨近了,我深深地期盼著。那清甜的粽香,它在我的心中已深深地扎下了根,我熱切地盼望著它的到來。
愉快的端午節 篇21
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在這個傳統節日里,有許多習俗:賽龍舟、包粽子……
端午節的由來,是很久以前,有一位詩人——屈原。他很愛國,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羅江身死。為了紀念這位愛國詩人,人們把每年的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來紀念屈原。
五月初五,家家戶戶都傳來了粽子的飄香。在以前,人們用粽葉包粽子,投進江里,是怕魚吃掉屈原的尸體,讓魚吃粽子,魚吃飽后,就不會去吃屈原的尸體了。
粽子的總類繁多,有甜的也有咸的。有白粽子、肉粽子、蛋黃粽子、豆沙粽子……有小巧的“一口粽”,也有填滿餡料的大粽子。
粽子是用粽葉包的,餡料主要是糯米,包好用繩子系緊,拿去蒸。熟了就是美味可口的粽子。
在端午節,人們用艾葉、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后插或懸掛在門上。因為端午時節及其隨后的一段時間里,濕熱、溫毒之氣郁蒸,蚊蠅害蟲及細菌活動頻繁且繁殖生長迅速,疫病萌發,百病易從口鼻而入,所以用艾葉等做成香包,可以驅蚊、消毒。
賽龍舟是端午節很重要的一個習俗,在南方很流行。因為很久以前,楚國人很舍不得屈原,變坐船去營救。之后,每年的五月初五,都賽龍舟來驅趕魚兒吃掉屈原的身體。賽龍舟體現出人們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的精神。
在這個端午節,可不要忘了這位偉大色詩人!
愉快的端午節 篇22
今天太高興了,因為馬上就到端午節了,下午尹老師要給我們發粽子吃。到了下午第二節課,尹老師給我們每個人都發了一個粽子,要我們自己把皮剝下來吃。我先試著剝了剝,感覺手好粘啊。我真想出去洗個手,但是這時外面已經下起了很大的雨,風也很大,我沒帶傘,洗不成了。不過,尹老師給我們每個人發了紙巾,我把手好好的擦了擦,把粽子的皮也都剝下來了。我迫不及待的咬了一口,真好吃啊,里面有棗、花生、紅豆,甜甜的,很快我就吃完了,真想再吃一個。課上,我們還在電視上看了端午節的來歷,知道了好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識。今天過得真開心啊,明天我還要吃粽子。
愉快的端午節 篇23
端午,一個古老的節日。自戰國時期以來,一直流傳至今。它有著它獨特的味道。
了解了端午的來歷,很是痛心,感受到了端午的味道。
屈原,一位愛國志士,忠心侍奉楚王。但卻造小人排擠。結果被流放,他空有一身抱負,卻報國無門。楚國將亡,他為表達他的愛國之心,以身殉國,投河自盡。原來,端午的背后有著如此令人心酸的故事。我感受到了端午的味道——愛國的味道。
端午,我的叔叔等人都會來爺爺家過,一起吃著飯,我感受到了端午的味道。
解開纏著粽子的線,打開粽葉,把里面的飯團沾沾白糖,吃一口甜甜的;家人們團聚,大家一起有說有笑,暖暖的?粗眠`的家人們的變化,喜喜的;味道很多,用兩個字概括:幸福。我感受到了端午的味道——幸福的味道。
街上,孩子們帶著他們的五彩線,愜意地走著,十分神氣。這五彩線,讓我回憶起了從前,我每年都會戴。這五彩線是節日的特色,包含著我們中國華民族的獨特,流傳了幾千年。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吃茶蛋,掛艾葉菖蒲……都有著我們中國的獨特文化。端午節本身其實就是一種文化。如今,端午節已經成功選入了《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我感受到了端午的味道——深厚的祖國文化的味道。
生活在21世紀今天的我們,生活十分多姿多彩,端午的活動很多,十分豐富多彩。
有些城市舉行賽龍舟競賽,大家爭先恐后,一起比賽,盡情享受劃船的快樂。早上也有很多人去踏青,感受自然的氣息,在草地上,嗅著泥土的芬芳,和家人一起去野餐!有很多人登山去采艾蒿,品味粽子的味道。孩子們都放假,在一起盡情玩耍,身上掛著香包。到處都是歡聲笑語。我感受到了端午的味道——快樂的味道。
感受端午的味道,是多姿多彩的味道。它是我們民族的節日。我們應該珍惜,重視這個有著自己獨特味道的特殊節日。
愉快的端午節 篇24
沙灣甜品食館
小巷子里的純粹甜品。
詳情 ↓
推薦理由:小巷子里的沙灣是廣州的老字號甜品店之一,和其他甜品店一早把糖水做好再冰凍起來不同,他們都是即叫即做,因為這樣才能保證奶的純味,難得的是這么多年始終如一的堅持。香港著名美食家蘇施黃也曾在這里采訪過。
開放式廚房能讓你觀看一碗糖水制作的全過程:爐子里煲著一早從順德運過來的水牛奶,廚房阿姐這邊將姜片放入研磨機中打磨,再用紗布將姜渣包起扭壓出汁。
那邊舀起水牛奶從上至下快速拉制,最后將處理好的水牛奶往姜汁一倒,靜待2分鐘,一碗新鮮滾熱的姜撞奶就完成了。
推薦:姜撞奶、雙皮奶
地址:越秀區西華路第一津33號101
愉快的端午節 篇25
粽子香,花燈亮,迎來了美好。
一大早,我就聞聲起了床。原來是奶奶在包粽子?粗棠贪X得好玩,于是我也照葫蘆畫瓢:先將粽葉卷成圓錐形,再把糯米放到圓錐里,撫平,然后裹起來,用繩子捆好,一個可愛的小粽子便誕生了!就在這時,我想起了一個故事。
有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為了讓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向皇上提出要聯合楚國,一起對抗秦國的意見。但皇上不但反對,還貶去了他的官職。在農歷五月初五那天,秦軍攻破了城門,屈原便投了汨羅江。當地村民為了江里的魚咬屈大人,紛紛向江里投飯團。至今就演變為了粽子,而農歷五月初五那天,也就是端午節了。此時,粽香四溢,粽子蒸好了。餡兒里的紅豆,咬一口,心里也甜絲絲的!
吃完粽子,我走出門,發現門窗上都插著艾葉,這是為什么呢?
相傳,有一個神仙,認為世間的凡人都變壞了。可是有一天,他看見一位婦人,抱著大孩子,牽著小孩子,非常疑惑,便問那位婦人。那位婦人回答說:“這是我妯娌的孩子,這孩子父母雙亡。真可憐啊!”原來這世上還有好人!神仙告訴她,把艾葉插在門窗上,瘟神經過她家就不會有瘟疫了。婦人回家的路上,一傳十,十傳百,結果整個村子都安然無恙。沒想到這小小的艾葉,居然有這么大的功勞!
在我老家,還有游花燈的習俗。夜幕降臨的時候,一隊隊人舉著花燈,有的像繁星;有的像長龍;有的像笑臉……在星空下熠熠閃爍。
粽子香,花燈亮,送走了歡樂的端午節。
愉快的端午節 篇26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泵看文钇痖L詩《離騷》中的這名句,我就會想起那位因勸說楚懷王失敗而抱石自沉汨羅江的悲壯愛國詩人——屈原。
戰國時期,張儀提出連橫親秦,要拆散齊楚聯盟,就找到了楚懷王,許諾六百里地要楚懷王和齊國絕交。屈原等大夫極力勸阻,可楚懷王垂涎那六百里地的好處,就和齊威王絕了交。結果事后張儀反悔,楚懷王病死在秦國,繼位的楚頃襄王還是主張投降秦國,屈原幾次被流放,最后見故國無救,想起自己的種種遭遇,越想越悲憤,就自投汨羅江了。
農歷五月初五,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每年的端午節都過的熱鬧非凡,今年自然也不例外。端午節少不了吃粽子,賽龍舟。
說起吃粽子,自然的有包才有吃。我媽媽可是一個包粽子能手,今年她要教我包粽子,帶你去瞧瞧吧!“哎,你這里錯了,不要放這么多肉。”“喂喂喂!你怎么將花生給吃了”“啊!那些是菜葉,不是包粽子的!闭{皮的我正在廚房里搗亂呢!好了,回歸主題,正式包粽子!跋葘Ⅳ杖~卷成一個圓錐筒,接著放入糯米和花生、肉餡和紅棗。再將上面蓋起來,最后,綁好定形,一個粽子就成了!蔽译m然也是按著媽媽的步驟做的,但是感覺怎么也不好像一個粽子。但是雖然如此,還是包得其樂融融。
吃了粽子,渾身有勁,賽龍舟嘍!隨著裁判一聲令下,十幾條龍舟一起向終點飛快地游去,比賽剛剛開始,大家都力氣爆棚,迅猛地劃著槳。只有一艘龍舟在緩緩的游動著,大家都認為這艘肯定輸了,頓時響起一片噓聲?闪钊艘庀氩坏降氖,到后來,當大家都累了,不得不減緩速度的時候,這艘龍舟還是保持著一定的速度,很快反超,結果成了冠軍。場上喝彩聲此起彼伏,也有人認為他們這樣與賽龍舟比賽的熱鬧不符,這種方法不可取。
愉快的端午節 篇27
今天,我們家早飯吃的粽子,因為過端午節了,然而,我心里卻高興不起來。
吃完早飯,媽媽帶我去外婆家學包粽子。在包粽子時,我不斷的在回顧毛澤--的一首詩:“屈子當年賦楚騷,手中握有殺人刀。艾蕭太盛椒蘭少,一躍沖向萬里濤!边@首詩贊美了屈原為堅持真理而獻身的驚世之舉。寥寥28個字,卻深刻形象地刻畫了屈原的愛國情懷、浪漫氣質。更揭示了其文學作品似匕首銳利的深刻內涵。倡導其為國捐軀,以死醒世的戰斗精神時代傳揚!
屈原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懷抱大石投汨羅江而死,喚醒了當時民眾的敬仰之情,以后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人們吃粽子,劃龍舟以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自古以來顧炎武就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傳世名言,從古到今有無數志士仁人立國為民,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為了正義事業,為了廣大民眾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可是現實生活中,仍有人為了個人利益而置國家與人民的利益而不顧,利欲熏心,鋌而走險。拿跨國販毒集團來說吧,他們明明知道毒品的危害,媒體屢屢曝光類似案件,但是這些人卻無動于衷,真是令人氣憤!
媽媽看著我發呆的樣子,手中拿著的粽子遲遲包不起來,喊我一聲,我才從沉思中解脫出來。
同樣是人,同樣是華夏民族的子孫,屈原的愛國精神令人敬佩,而那些禍國殃民的家伙當千刀萬剮!
愉快的端午節 篇28
我的家鄉在太谷,家鄉的端午節從農歷四月二十八日就拉開序幕了。
四月二十八日,是太谷城的廟會,又叫“粽葉會”。這次廟會的主打商品就是粽葉、棗、糯米這些包粽子的材料。廟會上大車小輛拉的全是粽葉,所以這天街上飄的全是粽葉味。
端午節前夕,太奶奶、太姥姥這些老人的主要工作就是給小孩子們做香囊。用各色的布料做成“心形”、“三角形”、“元寶形”的樣子,里面裝上五谷雜糧、艾草、中草藥材等,然后用五色線給孩子們拴在手上,掛在衣服上。媽媽說,那可以避瘟疫,所以,端午節前后孩子們身上也散發著一種淡淡的艾草味。
端午節前夕,街上會出現許多小地攤,主要賣各種剪紙,有“剪刀”、有“叼著小蟲的雞”、有“! ……紅紅的剪紙襯上黃黃的底子,顯得格外搶眼。說是貼在門口可以消災避禍。
端午節前夕,街上也會出現賣艾草的小商販。但更多的是親朋好友在農村或其他地方采上的相互送。他們把艾草插在大門口、放在電梯里、掛在樓梯扶手上、立在房門后、站在房門上。據電腦博士說這些艾草也能避邪。所以,一進門就能聞見一股艾草味,真爽。
端午節正日,每家都會吃一頓豐盛的午飯,飯菜各不相同,但都少不了一種主食,那就是——粽子。每年端午節,姥姥都會做好多的粽子吃,吃不完的還會送給親朋好友。有的小朋友還會帶幾個粽子到學校和老師同學共享,所以端午節前后連教室里也彌漫著一股粽子的香味。
家鄉的端午節,雖然沒有龍舟賽,不喝雄黃酒。但多少年傳承下來的各種風俗豐富了人們的生活,增進了人們的情誼。所以,這些寶貴民俗文化是值得我們好好珍惜的!
愉快的端午節 篇29
今天讓我歡天喜地的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來到了,我從媽媽那剛一打聽到,就高興的歡蹦亂跳。因為呀!這個端午節是我最喜歡的節日。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的來源是由于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從此把端午節的龍舟競賽和吃粽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系在一起。隨著屈原影響的不斷增大,端午節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很多人有個疑問:為什么端午節要吃粽子,比賽劃龍船呢?事情是這樣來的。一個偉大詩人屈原愛國,為皇帝出謀劃策,但有些紅眼病者覺得屈原勢力太大,多管閑事,天天在皇上面前說屈原的壞話,慢慢的皇上相信了那些荒.唐的謊言,把屈原撤了職,流放到湘南去。屈原抱著救國救民的志向,富國強民的打算,反而被奸臣排擠出去,簡直氣瘋了。他到了湘南,經常到汩羅江一帶,一邊走一邊唱著傷心的詩歌。
到了公元前278年5月初五那天,抱著塊大石跳河自殺了。附近的老百姓得知,大家都劃著小船去救屈原,可是一片大海,到處波浪起伏,哪兒有屈原的什么痕跡。大伙很傷心,把竹筒子里的米撒了下去,算是獻給屈原,也讓江里的魚蝦、蛟龍、魚……等動物飽了肚子,就不再傷害屈原的身體了。到了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都照辦了,后來他們把盛著米飯的竹筒子改為粽子,劃的小船改為賽龍船。
關于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起于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以上各說,各本其源。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余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占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系在一起。
啊!端午節的由來可真多呀,我喜歡端午節的美、喜歡端午節的熱鬧、喜歡端午節的粽子,喜歡屈原那種愛國精神,當然我還喜歡玩的賽龍舟!你喜歡端午節嗎?
愉快的端午節 篇30
奸臣的陷害,王君的昏庸,百姓的疾苦,楚國的危在旦夕...當你知道這一切都是你無法挽回時,你獨處汨羅江畔,看滔滔江水,訴說自己的愛國忠情,訴說自己的報國之志.你縱身一跳勾畫出了最美的曲線.你選擇了與日月爭輝,同時你也選擇了讓后世的我們無比痛惜.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是你的壯志.忠誠為國,造福百姓.“舉世皆濁,惟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這是他的心,這是一顆飽受折磨,無可奈何的疲憊之心.
你曾多少次攜長劍,為楚王進諫,卻一次次地被舊貴族所排擠,淹涕嘆息,仰天長問,你又能奈何?
汨羅江畔,留下你那憂郁的足跡,你已隨著時間流逝,但是,你那不屈不撓的精神永遠駐足在我們的心中.
屈原,你留下了自己的味道----曠達,不畏生死!
屈原
空氣開始凝固,風欲呼未能。
你最終還是來到了汨羅江岸,顏色憔悴,形如枯槁,
你的心在滴血,不平的遭遇,不公的誹謗,不同的人生價值觀,你最終選擇了與日月爭光。
用盡力氣,抹不去的你悲傷的回憶。你——屈原,楚懷王左徒,天下幾近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當年,你是多么地精明能干,你是多么地擅長言辭,你又是多么地明于治亂。
“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他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們以小人之語謗君子之為,他們以小人之言嫉君子之才。于是,你,被疏遠了。
在寂寞的風中,你在行走,伴隨著也的靈魂。你賦《離騷》,還記得那雄言豪:“亦于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眾女疾余之峨嵋兮,謠諑謂余以善淫!笔堑,沒想到當年大名鼎鼎的出國大夫,最后卻一敗涂地。
風,還是很寂寞,在云中翻過的是月的清波。
你正道直行,你盡智竭忠,但你終日被謗,你心里怎能無悔無恨呢?
理智是冰冷的慰藉。
你最終選擇了與汨羅江共存亡。這一天你出現在了汨羅江口,顏色憔悴,形如枯槁。就連漁夫都能看得出你心中那顆不悅的錦囊。但他詫異地問你為何出現在此時,你終于道出了心中的那些不快:“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你寧愿付長流而葬于江魚腹中,也不愿意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溫蠖。
這就是你,大地堅持的自豪的脊梁。你,就在這一年的這一天,縱身一躍,以轉瞬即逝的生命表達了對楚王的憎,又以高尚的情操表達了對楚國的愛。
你的選擇是明智的,既然匆匆地來,為何不能匆匆地走。你實現了心中的那個偉大的夢想,即使你成為魚腹中的佳肴,你也要與楚國永遠在一起,永遠不分離。
沉淪的光明中,灼灼生輝的只有這汨羅江中一顆不屈的心。
愉快的端午節 篇31
今天是端午節,我非常興奮!早上,媽媽帶我去學包粽子?墒牵侥抢飼r,包粽子活動剛剛結束。不過這沒有破壞我的興致,我和媽媽配合,玩了個貼鼻子的游戲,我們玩得太棒了,得到了一個屬于端午節的獎品——香囊。我還用贊美小丑手藝的方法,贏得了兩個氣球——小狗和愛心。
回家后,我們就把從活動現場領來的粽子煮了當中飯。飯后,從禮品袋里取出艾草掛在家門口,聽說端午節掛艾草有辟邪作用,更好的是蚊子非常怕艾草的味道。因為有兩個新香囊,我送了一個給別人,好東西要和大家分享才好。
這個端午節,我吃了粽子,掛了艾草,送了香囊,玩了游戲,只差賽龍舟就非常完美了!
愉快的端午節 篇32
吃著奶奶包的粽子,除了米香和奶香外,總是覺得還有無限的滋味。
小時候一兩歲時,爸爸媽媽都要上班工作,根本就沒有時間照顧我,于是,便把我放在奶奶家。記得那時每次睡醒午覺以后,奶奶和爺爺都要帶我出去玩一會兒,爺爺的腿當時已經靠奶奶攙扶才能勉強走路,奶奶一個手扶著爺爺一個手牽著為我養的小狗,我做在小車里,爺爺推著我(正好小車可以給他當拐棍),我用手捧著塑料袋里的小雞,小雞用嘴輕輕地啄著我的手指肚,我發出一串串銀鈴般的笑聲。這一切都顯得是那么得恬靜安詳。
到了做飯的時候,奶奶怕我在地上磕到碰到,就把我放到灶臺上,我便蹲在上面看著奶奶洗菜、切菜、炒菜。我仰著小臉,瞅著奶奶那因勞累刻滿皺紋,卻和善的臉,“咯咯”不停地笑,奶奶也一遍一遍地回報我慈祥的微笑。
漸漸地我長大了,上學了,在奶奶家那種快樂、無憂無慮的生活似乎離我遠去了。我經常是一個星期才去奶奶家一次,而爺爺奶奶也總是像歡迎貴賓一樣招待我,他們會為我做出每次都不重樣的美味佳肴,后來我才知道那些都是爺爺奶奶在電視上特意學會為我做的。吃完以后奶奶一定堅持把我送回家,其實我家和奶奶家是一個院的,離的很近。盡管我一再謝絕奶奶,可奶奶就是不放心她的大孫女,“呆呆”的我沒辦法也總是任奶奶粗糙卻不乏溫暖的手拉著我的手送我回家,送到后她又馬不停蹄地趕回家照顧爺爺,我笑著看著奶奶的背影,笑里藏著無限的感謝和絲絲愧疚。
端午節,奶奶又自己包好粽子親自送到我家,來來回回往返十四層樓,從不叫苦任勞任怨、默默無聞地奉獻她的愛。此時我再咬一口香香的粽子,只覺得粽子里包滿了奶奶對我的愛,溫暖包裹著我的心,暖融融的,我不僅聞到粽葉的清香,更聞到奶奶對我愛的芬芳。
愉快的端午節 篇33
初夏時節,迎來了五月初五的端午節。這次,我們到奶奶家過端午節。
剛走進奶奶家門口,奶奶就迎了上來,笑瞇瞇對我和哥哥說:“今年我們不買粽子,自己動手包粽子吃。”說著就拿出了事先準備好的粽葉、紅棗、腌肉、生糯米和細繩等。我拿起一片長長的粽葉,好奇地問:“一片粽葉可以包一個粽子嗎?”奶奶馬上回答說:“要兩片粽葉才能包一個粽子。你先看看我是怎么包粽子的!蹦棠滔劝褍蓮堥L長的粽葉圍成一個三角形漏斗的樣子,然后裝上一些生糯米,再把里面裝上一顆紅棗,最后用粽葉一圈一圈的纏繞起來,包得嚴嚴實實的,再用細繩緊緊扎上,一個可愛的小粽子就包好了。奶奶可真厲害!包粽子又快又好。
“您包得真好呀!我也要包!”我和哥哥興奮地喊了起來,迫不及待地拿起粽葉,媽媽趕緊提醒說:“小寶貝們,這里有紅棗、腌肉兩種菜,包的時候只選一種就行了,紅棗只放一顆就夠了,不然會太甜的!蔽艺漳棠痰姆椒ㄏ劝艘粋紅棗粽子,可我包的這個粽子經常漏出幾粒米來,樣子癟癟的,比奶奶包的粽子差多了。這時我看到哥哥手里拿著剛包好的粽子,看起來像個金字塔,感覺和奶奶包的差不多,我包的粽子完全不能和他比。一下子,我又傷心又著急,奶奶急忙安慰我說:“別難過,我小時候第一次包還沒你包得好呢!你再多包幾個就好了!蔽衣犃四棠痰脑,立刻信心滿滿,包了一個又一個,看上去真的一個比一個好,甚至比奶奶包的還好,頓時心花怒放,開心極了。
感覺時間只過了一會,粽子就包完了,好大一盆,有好幾十個呢!不一會兒,粽子濃濃的香氣充滿了房間,饞得我直流口水。我餓極了,香噴噴的粽子一上桌,我就頭也不抬地大口吃了起來,甜甜的粽子可真好吃啊!這時,我問爸爸:“除了吃粽子,端午節還要干什么?”爸爸眉開眼笑地說:“端午節除了吃粽子,還要喝雄黃酒,劃龍舟!蔽彝蝗幌肫鹆饲墓适拢透棠讨v了一遍,奶奶夸獎我故事講得很精彩。
今年的端午節過得真開心啊!我不僅學會了包粽子,還明白了做事情要一次次嘗試,不斷積累,才能真正做好;丶业臅r候,我對奶奶說:“自己包的粽子比買的粽子好吃多了,明年端午節我還要包粽子。”
愉快的端午節 篇34
不久就是端午節了,談話之余,常會感到在一些人眼里,端午節似乎可有可無。到如今,有些人竟以為粽子只是一種地方小吃,其中的來歷及文化內涵,已被丟失得非常久遠了。這次實踐調查我們選擇了“傳統假日面面觀”這一主題,以端午節為突破點調查我校大學生對于我國傳統假日端午節的的重視與了解。通過這次實踐調查我們小組成員都有很多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一、對團體分工合作的一點體會
本次實踐調查我們小組一共三人,其中李澤和周玉龍負責問卷的設計和發放,王召負責數據整理分析及報告的撰寫完成一項實踐調查報告,特別是需要團隊合作的實踐作業,隊員的共同努力是至關重要的,我們隊員需要的一項最重要素質就是對于實踐活動積極主動,愿意承擔相應的責任和義務。我們組隊員在這次實踐調查活動中都很主動,對于自己的任務都很用心。或許我們只是萬千器件中一顆小小的螺絲釘,但是也只有我們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力,才能讓一切有條不紊的運行,也才彰顯了我們的重要性和不或缺。相反,我們就會形成一種消極心態而不再被別人所需要,就會更加消極和自卑,從而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實踐調查需要盡心做好前期準備,明確實踐活動的主題和調查方式、調查內容、組員的任務安排等。這些都是全體組員一起商討的,當然,在討論的過程中存在很多分歧,我們采取了以少服多的方法,所以大家會根據優劣選出最好的方案。而在組員任務分配上,我們也是各用所長,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在做好前期準備后,在這幾周的實踐中,也出現了不合理的地方,比方說修改了一些調查內容,又在報告內容中增添了一些新的想法等等。實踐活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完成需要根據實際進行反復的修改,這都需要我們的耐心和互相支持遷就。
二、每年都過端午,我們反問自己真的了解端午嗎?
每年農歷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似乎對于我們來說已司空見慣,我們習慣了在那一天吃粽子,賽龍舟。但端午節真正得到一些人的重視在20__年韓國申報世界非遺之后,關于端午節來歷的傳說也很多,但無論來源于什么,都是我們對古人祖先美好品德的無限贊揚及緬懷。在與別人的交談中,很多人對于端午節的習俗了解不夠,在問卷中許多大學生對很多端午節的習俗都反應是沒有接觸過。這可能是由于各地文化地理所造成的。我們對于端午節只記住了他的型,而把他的魂已忘得淅淅灑灑。我們過端午節是為了緬懷先人,繼承品德,而不是僅僅作為一種消遣娛樂。我們繼承了傳統,卻很容易忘卻了精神,我們可以賽龍舟,我們會吃粽子可我們是否記得端午節所蘊含的精神,現如今我們還要被人來提醒我們,我們是應該重視端午節的,我想說的是我們是要重視端午節精神的,這是我在實踐中深深感到的一點。
三、屈原的故事對我們當代社會的啟示
時逢端午,讓人想起了屈原,更想起了除開大自然以外的弊政害人。人們借助端午節,緬懷屈原。思索一下,為什么千百年來,民間一直會對屈原哀而祭之、思而念之。
屈原憂國憂民,痛貶弊政的作為,彰顯其愛國情懷,令此后的文人士大夫在政治上有了擔當的勇氣,可以說文人骨氣就是從屈原開始培養起來的。最近連續發生的住宅樓倒塌的“豆腐渣”現象,如果不去進行公允的令人信服的調查和公開、透明的問責到底,是不會換來震不垮的家園的。我們的黨正致力于重建我們的制度、重建我們的隊伍,這不僅是表面上的物質重建,更是一種精神上的重建。必須革除掉少數人“暗箱操作”公共事務的現象,革除那種“自我監督”體制的弊端。讓民眾真正成為重建的主人,真正而絕不只是在形式上做到民主參政、民主決策和民主監督。當然,我們不會指望一次大規模反腐倡廉活動,就能夠革除掉所有腐敗的痼疾,但最起碼可以借這個契機,建立一套全民參與的民主反腐機制,并能夠在實踐中逐漸地長效和完善起來。
當代的核心價值觀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要有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堅持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和堅持社會主義榮辱觀組成。屈原辭賦懸日月,屈原精神萬代傳,挖掘與弘揚屈原精神的時代價值,對當代社會核心價值觀的構建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今天我們的社會主義變革,與屈原時代的環境、改革內容、方式有著本質的不同,但屈原堅定不移、九死未悔的探索和改革精神,可以作為精神支柱,鼓舞我們為建設繁榮富強的偉大祖國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