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巖土學期心得體會(精選3篇)
工程巖土學期心得體會 篇1
實習時間:20xx年9月21日至20xx年9月15日
實習地點:烏市南梁坡武警醫院辦公樓
實習內容:在王嵐老師的指導下,學習國家相關的規章制度,了解各種工程程序;通過閱讀圖紙,了解設計的意圖、設計方案、施工細部;了解在工程建設中可能發生的實際問題,并學習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等。
(一)建筑學知識
參觀校內單體建筑及建筑組群,參觀特色建筑,了解分析以下內容:
1、根據所學知識,對所參觀建筑組群的總平面布局的合理性或不合理性進行分析。
2、參觀建筑物外觀及內部,了解各層平面布局及房間布置,觀察建筑外觀特點。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該建筑平面布局、空間造型和立面處理方法。
3、分析建筑的防火與安全疏散設計是否符合要求。
(二)房屋構造
通過去參觀某項在建工程現場情況,了解以下內容
1、了解該建筑物的結構形式、構造特點、建筑作法、承重方式、施工方式、抗震等級等;
2、了解該建筑物的地基及基礎類型、構造形式及施工方法;
3、了解該建筑物的墻體類型、結構布置、細部構造及施工特點;
4、了解該建筑物板、梁、柱等的類型,配筋方式及其與墻、梁的連接構造,了解樓地面、屋面構造及頂蓬構造特點;
5、了解該建筑的樓梯、陽臺等的詳細構造;
6、了解建筑物的建筑裝修構造。
(三)建筑材料
通過去建筑工地實地參觀,了解以下內容:
1、了解水泥、磚、砂子、石子、鋼筋等主要材料的規格、標號、特性及使用要求;
2、了解混凝土、砂漿的配合比、標號、生產工藝所用設備以及養護要求;
3、了解各種鋼筋加工情況;
4、了解有關裝飾材料的情況。
(四)建筑施工
通過去施工現場參觀,要求了解以下內容:
1、了解各施工工種的工藝過程,生產特點以及各工種之間的配合及穿插作業情況;
2、磚混結構施工工序,現澆構件的施工工序;
3、建筑工程與安裝工程的施工配合及工序要求;
4、土建工程與安裝工程的施工配合及工序要求;
5、裝修工程的施工過程,施工特點及方法;
比如,鋼筋的綁扎,底層基礎鋼筋的綁扎首先要放樣,每一跨度里鋼筋的接頭數只有25%,即4根鋼筋里只有一個接頭,另外,接頭要盡量放在受壓區內。在砌墻的過程中,如遇到墻要轉角或相交的時候,兩墻要一起砌起來,在留槎的過程中,可以留斜槎,如果要留直槎,則必須留陽槎,且要有拉結筋,不能留陰槎。在進行混凝土施工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混凝土的`配合比,在天熱的時候要注意養護。
(五)基礎
基礎選用類型采用獨立基礎,基底標高為-5.10M2.鋼筋基礎地面應作強度等級為C10的100厚墊層,墊層宜比基礎每側寬出1003.鋼筋基礎曾厚度,有墊層處》40,無墊層處70,與土壤直接觸外側建筑防水做法的鋼筋擋土墻,柱在室外地面部分保護層厚度應向外增加到40。
(六)地基
1.地層土性描述:基礎應置未擾動的卵石層上,撐載力特征值F=350KPa
2.基槽檢驗應按工程地質勘察報告和施工圖要求進行,并需要有勘察設計人員機參加。
3.基礎設施完畢用不含對基礎有侵蝕作用的戈壁土,角礫土或黃土分曾回填礫實。
4.基礎開挖應按與爆破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規定放坡,對臨近建筑有影響的基坑,應由具有巖石設計與施工單位做支護設計及施工。
(七)施工準備
1.模板安裝前的基本工作:
1)放線:首先引測建筑的邊柱,墻軸線,平以該軸線為起點,引出各條軸線。模板放線時,根據施工圖用墨線彈出模板的中心線和邊線,墻模板要彈出模板的邊線和外側控制線,以便于模板安裝和校正。
2)用水準儀把建筑水平標高根據實際標高的要求,直接引測到模板安裝位置。
3)模板墊底部位應預先找平,雜物清理干凈,以保證模板位置正確,防止模板底部漏漿或混泥土成形后爛根。
4)工長事先確定模板的組裝設計方案,向施工班組進行技術,質量,安全交底。
5)模板應圖刷脫模劑。還有好多注意事項,我在這就不列舉了。
(八)鋼筋混凝土結構
1、本功程框架梁配筋采用平面表示法,框架梁柱抗震構造詳國標圖籍03G101-1
2、保護層厚度:樓板15連梁梁25,柱30,并不大于主筋直徑
3、混凝土的早期養護實踐證明,混凝土常見的裂縫,大多數是不同深度的表面裂縫,其主要原因是溫度梯度造成寒冷地區的溫度驟降也容易形成裂縫。因此說混凝土的保溫對防止表面早期裂縫尤其重要。
從溫度應力觀點出發,保溫應達到下述要求:
1)防止混凝土內外溫度差及混凝土表面梯度,防止表面裂縫。
2)防止混凝土超冷,應該盡量設法使混凝土的施工期最低溫度不低于混凝土使用期的穩定溫度。
3)防止老混凝土過冷,以減少新老混凝土間的約束。混凝土的早期養護,這些問題都是在施工事要注意的,在施工時采用何種水泥,用量都是要注意的,還有混泥土的早期保養。
工程巖土學期心得體會 篇2
“共享工程”是由國家文化部、財政部共同領導實施的重大文化工程。將充分利用現代高新技術手段,將中華民族幾千年積淀的各種類型的文化信息資源精華以及貼近大眾生活的現代社會文化信息資源,進行數化加工處理與整合,建成互聯網上的中華文化信息中心和網絡中心,并通過覆蓋全國所有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地(市)、縣(市)以及鄉鎮、街道、村(社區)的文化信息資源網絡傳輸系統,實現優秀文化信息在全國范圍內的共建共享。以數資源建設為核心,以農村服務網點建設為重點,以共建共享為基本途徑,全面實施文化共享工程,到xx年,基本建成資源豐富、技術先進、服務便捷、覆蓋城鄉的數文化服務體系,成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支撐,使廣大基層群眾能夠普遍享受到數文化服務。
xx年4月,我有幸參加了省文化廳舉辦的為期3天的“全國文化資源信息共享工程培訓班”。這次安排的培訓時間短、學習面廣、任務艱臣,授課的內容涉及到文化工作的方方面面,所以這是一次高質量、高水平的培訓,作為一名基層文化部門的工作人員我很珍惜這次的培訓機會。
在這緊張有序的學習期間,共學習了 內容有:《文化共享工程概述》、《支中心網點建設、農文網培訓學校建設》、《支中心、農文網培訓學校管理辦法解讀》、《文化共享工程系統軟件的使用》、<文化共享工程資源應用和服務、文化共享工程設備的使用和管理(機房建設、綜合布線)、文化共享工程設備的使用和管理(服務器及磁盤陣列)、設備下發、安裝相關注意事項、相關問題解答等。經過老師們的精辟解析,獨到的見解和大量的旁征博引,讓我們在嘆服的同時深受啟迪、受益匪淺。不但讓我們對專業知識有了更新的學習,而且對在新時期文化建設與發展中的管理、經營;群眾文化的策劃、組織實施、輔導的理念有了更清晰、更堅定的思路,同時結合我所在地區的文化發展現狀實際,對今后如何開展好我所在地區的文化建設有了新的認識,使我感到這次學習讓我再次得以“充電”和“升華”。回顧這3天所學、所悟,專業知識得到了很大提高,視野、思路、理念得到了拓展和定位。下面,我就將這次參加培訓的幾點感受和體會向局領導做一簡要的匯報:
一、充分認識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措施
我國規劃綱領確定:“積極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加大政府對文化事業的投入,逐步形成覆蓋全社會的比較完備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這一戰略目標的確定,標志著我國公共文化建設將步入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通過姚涵院長的精辟講解使我深入的了解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性、目的、任務和目前我國的基本建設情況以及存在的問題,讓深深感覺到公共文化服務是我國文化建設的新領域,是一個全新的戰略課題。構建一個結構合理、發展平衡、網絡健全、運營高效、服務優質的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需要我們對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服務機制、服務方式、服務機構、隊伍建設,以及公益性文化單位的數量、布局和種類進行統籌規劃和系統建設,我相信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也是一項十分艱巨復雜的任務。我作為一個文化部門的工作人員我覺得我首先要提高思想認識,其次在工作中努力提高理論水平,加強政策法規的學習,為建設克拉瑪依市白堿灘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二、大力開展基層群眾文化活動,抓好組織實施,活躍群眾文化生活
作為一個文化部門的工作人員,開展好本地區的基層群眾文化活動,是我的一項基本工作職責,關于如何開展好基層群眾文化活動我以前只有一個籠統的概念,如何策劃如何組織實施都只是略知皮毛。通過這次學習,讓我對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有了全面的了解,受益非淺。首先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群眾文化事業是我們的方向。群眾文化事業的根本方向就是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它的根本任務則是通過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促進物質文明的進步和發展。要堅持群眾文化事業群眾辦的方針,結合當前實際,堅持群眾文化的改革方向。要努力在全社會形成適應現代生產力發展和社會進步要求,文明的、健康的、科學的生活方式,讓群眾文化顯示出特殊的功能。比如:舉辦知識競賽、書法、美術、攝影、集郵,音樂會等多種活動,也可以集體外出跳花燈、跳秧歌、舞龍,自演自唱其樂無窮,也可以使人們按照時代的需求,用美的事物塑造各自的形象。群眾文化活動從創意策劃到組織實施的方法和步驟,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面對諸如此類的工作我將會利用所學的知識開展好各類群眾文化活動。
以上就是我這次培訓學習的心得體會,它不足以表達我在這次培訓期間所學習、了解、認識、體會到的理論和實踐知識,這只是我這次學習的點滴體會,經過這次培訓,我對如何做好自己的工作,如何給自己定位,如何規劃自己的發展軌跡,有了更為清晰的思路和軌跡,有了更多的自覺性,也有了更強的動力源泉。
培訓班的學習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天,但就在這些天里卻讓我迅速成長,我將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充實、完善自己,努力為發展文化事業作出自己的貢獻。
工程巖土學期心得體會 篇3
近年來,一些地方特別是貧困地區、欠發達地區城鎮建設中,脫離實際、盲目興建景觀亮化設施,搞勞民傷財的“政績工程”、“面子工程”的問題有所抬頭,這不僅造成國家財力和社會資源的浪費,而且助長弄虛作假、奢侈浪費的不良風氣。人民群眾對此表示“我太難了”,可謂是深惡痛絕、急盼解決啊!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盼、我有所為。”近日,中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領導小組印發《關于整治“景觀亮化工程”過度化等“政績工程”、“面子工程”問題的通知》,要求把整治“景觀亮化工程”過度化等“政績工程”、“面子工程”問題納入主題教育專項整治內容,深化學習教育,抓好自查評估,認真整改規范,加強督促指導,從嚴從實抓好整治工作。在當前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重要契機,中央發文整治“景觀亮化工程”過度化等“政績工程”、“面子工程”問題,向全黨全社會充分釋放出明確的“風向標”,必將讓對此深惡痛絕、急盼解決的人民群眾不會再有“我太難了”的感覺。
“一心可以喪邦,一心可以興邦,只在公私之間爾。”古往今來,“為官一任”都希望能在任內取得不凡的“政績”,賺得足夠的“面子”,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當“政績”、“面子”一旦披上“工程”的“外衣”,性質就發生了質變。不可否認,在一些領導干部眼里,“政績”就是資本,“面子”就是談資,有資本、有談資就可向上要權力、要位子。所以,他們奉行著“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的“霸凌主義”之舉,想當然搞起違背城鎮發展規律、超出資源環境承載力、超出地方財力、背離人民群眾意愿的“政績工程”、“面子工程”,以此來博取所謂的“政績”和“面子”。這樣不僅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威信,更給當地的健康發展造成了危害。這實在太“霸凌”了,真的要不得,著實不可取。
“利民之事,絲發必興;厲民之事,毫末必去”。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群眾的利益永遠是第一位的。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是不是真正為民造福,群眾心里自有一桿秤。各級黨委和政府不妨多些“區塊鏈”思維和“硬核”措施,依法依規及時糾正下級不必要的“政績工程”、“面子工程”,把“當下改”與“長久立”結合起來,著眼長效、立足規范,圍繞動議、規劃、審批、建設等方面建立健全相關機制,從源頭上防止“政績工程”、“面子工程”,切實讓那些對搞已有“政績工程”、“面子工程”有“融梗”想法的干部,也不再“檸檬精”了。全面激勵廣大黨員干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以“文明互鑒”的強烈責任感和使命感,想方設法凝聚民心、匯聚民智,根據本地經濟發展現狀和財力水平,量力而行推動城市建設和各項事業,把財力真正用到發展和民生急需領域,把補短板、惠民生作為城市建設的重點,切實解決好人民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獎銀獎不如老百姓的夸獎。作為新時代黨員干部,當始終堅守人民立場,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把群眾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答應不答應是衡量“政績”和“面子”的重要標尺,始終把“政績面子千萬條、人民滿意第一條”作為為官用權的“996”,努力成就自己的“硬核”從政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