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學活動的心得體會范文(精選3篇)
大班教學活動的心得體會范文 篇1
五月是一個比較忙碌又開心的一個月,在這一個月里,小朋友都比較辛苦,因為這個月,我們要迎接六一兒童節文藝而排練節目。我們班就排練一個舞蹈。記得有一次,我們剛剛排練節目,可能是剛開始排節目,小朋友還沒有進入狀態,排練起來就非常吃力。特別是吳楚晴小朋友,別看她平時學習優秀,學東西很快,但是跳起舞來 就硬邦邦的。節拍都跳不準.那么怎么辦呢?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對成年人所作所為的肯定就是對他們最好的賞識和表揚。打一個不很貼切的比方,一年輕的女子,穿件新衣服或新做一個發型,走在大街上,對周圍的眼光都很敏感,別說當面夸獎,就是一個賞識的目光,她的心里也覺得熱乎乎的、甜絲絲的。成人況且如此,更何況孩子呢。
那么孩子都喜歡聽好話,喜歡被人稱贊,他們往往從大人們對他的評價中認識自己。值得注意的是賞識表揚也得有一個尺度和講究原則,賞識表揚也是一把雙刃劍,一味的過度的表揚和賞識對孩子的成長沒有好處,還得讓孩子認識到自己存在的不足,并逐步改正。毫無疑義,嚴禁體罰和變相體罰,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須遵守的最基本的準則,面對孩子的不足和需要改進的方方面面,我們不能以“還斜為托詞而聽之任之,也不能像對待明白事理的成人一樣而傷了孩子的“面子”和自尊,受激勵而改過是很容易的,受責備而改過是比較難。
我就想到一個辦法,讓跳舞跳的好的小朋友的盧銅欣來教她跳,而且又適時的時候給她一點掌聲,鼓勵。幾天下來吳楚晴取得很好的成績。所以,榮譽不是屬于一個人,而是幾個人的共同努力。看著我們班的舞蹈越來越順利,心里真的很開心。
在忙忙碌碌的教學中,一個學期也接近尾聲了,回顧到我們幼兒園這一學期自己的工作,真是有喜有憂,幼兒教師的職業是瑣碎的、細小的,但我熱愛我的職業,在工作中,我對每一件事情都認真負責。現將這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教師的觀念
透過認真學習《綱要》、學習許多幼教專家的教育理論及教研學習,我們的思想有了進一步的提升,在邊學習邊探索的過程中,我們的觀念又有了很大的轉變,意識到做一名教師最基本的條件是具有不斷學習的潛質,正因教師的發展與幼兒的發展是一個連續的整體,只有教師不斷發展,才能為幼兒的發展帶給良好的條件,只有老師具有創造性,才能培養出具有創造性的幼兒。因此,我們對教師的主角理念又有了進一步的明白,不僅僅要做幼兒的傾聽者、合作者、伙伴、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引導者、激勵者等主角,而且還要做一名研究者和學習者,透過不斷的學習、不斷對實踐進行反思,把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并運用到教學活動中,在教學上我根據幼兒不一樣的個性與興趣,采取不一樣的教育方法。不斷提高和發展自己。在實踐中我深深體會到工作的好處與歡樂。
二、在教學工作上
我力求從每件小事做起,耐心細致,時刻將安全放在首位,從班里的常規抓起,把教學環節之間的連貫模式化,使幼兒對自己的行為有必須的決定潛質。本學期加強了幼兒閱讀、寫字、講故事、算算式等各方面的培養,提前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充分利用了幼兒在園前這段時刻,組織幼兒早期閱讀、識字游戲、練習寫數字、做算術題等活動。開展了“學習星”評比活動,透過活動,幼兒說話的語言表達更加生動而富有感情,講故事的用心性也越來越高;幼兒對做算術題的興趣也更濃了。
在創設、更換區域時,我們先觀察了解孩子們的興趣點和需求點,然后與幼兒共同商量、出主意,進行游戲,以滿足不一樣幼兒的需要,激發幼兒主動探索的興趣;在區角設置上注重區域感,動靜區分開,本學期結合教研子課題,組織幼兒搜集易拉罐、薯片桶、奶盒等廢舊材料,與幼兒共同搭建“小柵欄”當活動區的隔斷,增加了活動區的區域感,幼兒活動時十分有序,同時利用廢舊紙箱搭建了美工區“展示臺”既能夠當隔斷又能夠展示幼兒的作品,體現多個教育功能,體現了“游戲教學一體化”的內涵。
為激發幼兒自由創造的欲望和合作的意識,我們設立自由墻,鼓勵幼兒自由選取材料,大膽創作,幼兒興趣個性高漲。為了做好幼小銜接工作,我們對幼兒做了各種訓練。如:遵守時刻的訓練:訓練幼兒在規定的時刻內完成規定的任務;獨立性的訓練:透過談話、故事、社會實踐培養幼兒的獨立意識,增強獨立解決問題的潛質,在生活中培養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規則意識的訓練:要求幼兒聽上課鈴聲準備上課,聽下課鈴聲再去小便、喝水、自由活動等。在日常生活中和課堂中,也反復強調嚴格遵守行為規則,課堂規則。這些訓練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堅信這些孩子到了小學必須是最棒的孩子。
三、在家長工作方面
本學期我們更加注重了和家長的溝通,及時會面了解每位幼兒的思想變化,并給予及時的推薦和意見,如發現幼兒有不好的行為或家長對幼兒有更高的要求,我們會及時與家長進行更細致的交流,最終使問題得到很好的解決。同時我們發動家長參與到幼兒園組織的豐富多樣的家園活動,如:“親子活動”、“慶元旦活動”,家長對班級工作支持度高,能用心參與各項活動,有了家長的參與,我們本學期的教育教學活動真正做到了家園共育。
這個學期中,我班孩子的出勤率較好,自覺性提高,口語表達潛質有了必須的進展,自理潛質也在不斷提高。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注意到了自身的不足,對此我們會進行認真地總結,以便于以后更好地開展工作。辭舊迎新,在新的學期中我們會更加發奮,爭取把工作做得更好,取得更大的進步!
大班教學活動的心得體會范文 篇2
在忙忙碌碌的教學中,一個學期也接近尾聲了,回顧到我們幼兒園這一學期自己的工作,真是有喜有憂,幼兒教師的職業是瑣碎的、細小的,但我熱愛我的職業,在工作中,我對每一件事情都認真負責。現將這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教師的觀念
透過認真學習《綱要》、學習許多幼教專家的教育理論及教研學習,我們的思想有了進一步的提升,在邊學習邊探索的過程中,我們的觀念又有了很大的轉變,意識到做一名教師最基本的條件是具有不斷學習的潛質,正因教師的發展與幼兒的發展是一個連續的整體,只有教師不斷發展,才能為幼兒的發展帶給良好的條件,只有老師具有創造性,才能培養出具有創造性的幼兒。因此,我們對教師的主角理念又有了進一步的明白,不僅僅要做幼兒的傾聽者、合作者、伙伴、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引導者、激勵者等主角,而且還要做一名研究者和學習者,透過不斷的.學習、不斷對實踐進行反思,把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并運用到教學活動中,在教學上我根據幼兒不一樣的個性與興趣,采取不一樣的教育方法。不斷提高和發展自己。在實踐中我深深體會到工作的好處與歡樂。
二、在教學工作上
我力求從每件小事做起,耐心細致,時刻將安全放在首位,從班里的常規抓起,把教學環節之間的連貫模式化,使幼兒對自己的行為有必須的決定潛質。本學期加強了幼兒閱讀、寫字、講故事、算算式等各方面的培養,提前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充分利用了幼兒在園前這段時刻,組織幼兒早期閱讀、識字游戲、練習寫數字、做算術題等活動。開展了“學習星”評比活動,透過活動,幼兒說話的語言表達更加生動而富有感情,講故事的用心性也越來越高;幼兒對做算術題的興趣也更濃了。
在創設、更換區域時,我們先觀察了解孩子們的興趣點和需求點,然后與幼兒共同商量、出主意,進行游戲,以滿足不一樣幼兒的需要,激發幼兒主動探索的興趣;在區角設置上注重區域感,動靜區分開,本學期結合教研子課題,組織幼兒搜集易拉罐、薯片桶、奶盒等廢舊材料,與幼兒共同搭建“小柵欄”當活動區的隔斷,增加了活動區的區域感,幼兒活動時十分有序,同時利用廢舊紙箱搭建了美工區“展示臺”既能夠當隔斷又能夠展示幼兒的作品,體現多個教育功能,體現了“游戲教學一體化”的內涵。
為激發幼兒自由創造的欲望和合作的意識,我們設立自由墻,鼓勵幼兒自由選取材料,大膽創作,幼兒興趣個性高漲。為了做好幼小銜接工作,我們對幼兒做了各種訓練。如:遵守時刻的訓練:訓練幼兒在規定的時刻內完成規定的任務;獨立性的訓練:透過談話、故事、社會實踐培養幼兒的獨立意識,增強獨立解決問題的潛質,在生活中培養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規則意識的訓練:要求幼兒聽上課鈴聲準備上課,聽下課鈴聲再去小便、喝水、自由活動等。在日常生活中和課堂中,也反復強調嚴格遵守行為規則,課堂規則。這些訓練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堅信這些孩子到了小學必須是最棒的孩子。
三、在家長工作方面
本學期我們更加注重了和家長的溝通,及時會面了解每位幼兒的思想變化,并給予及時的推薦和意見,如發現幼兒有不好的行為或家長對幼兒有更高的要求,我們會及時與家長進行更細致的交流,最終使問題得到很好的解決。同時我們發動家長參與到幼兒園組織的豐富多樣的家園活動,如:“親子活動”、“慶元旦活動”,家長對班級工作支持度高,能用心參與各項活動,有了家長的參與,我們本學期的教育教學活動真正做到了家園共育。
這個學期中,我班孩子的出勤率較好,自覺性提高,口語表達潛質有了必須的進展,自理潛質也在不斷提高。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注意到了自身的不足,對此我們會進行認真地總結,以便于以后更好地開展工作。辭舊迎新,在新的學期中我們會更加發奮,爭取把工作做得更好,取得更大的進步!
大班教學活動的心得體會范文 篇3
今天對中大班教學常規進行了隨機調研,調研項目是教師的課前準備。在調研之初先將各個年級組的預設教具準備做了簡單整理。現將梳理內容與調研情況作簡單反饋:調研前的梳理:大班組本周正在進行“我的祖國叫中國”的主題活動,各班今日預設的教學活動有《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中國功夫》和《各種各樣的兵器》,涉及到的教具準備分別有:指南針、掛圖、各類兵器玩具、錄音磁帶以及相關幼兒用書。
中班組進行的則是“我的家”大主題下的子主題“爺爺奶奶你們好嗎?”,今日預設教學活動有《為爺爺奶奶過節》、《給爺爺的賀卡》、《小烏龜看爺爺》,涉及到的教具準備有“蛋糕、水果、禮物裝飾成的節日教室氛圍、手工紙、掛圖以及幼兒用書等。
調研時的發現:
1、教具準備以現成品為主。教室內原有的教學材料基本準備到位,例如掛圖、幼兒用書、投影儀等,但是需要事先準備的實物相對較少,例如各種玩具兵器、指南針等。
2、個別班級有更換課程內容的現象。主要原因有今天“重陽節”的特殊節日教育,教師及時更換了教學內容。
3、個別班級存在周計劃未能及時上墻的問題。
調研后的思考:
1、預設如何更科學?
結合中班年級組更換教學內容的現狀,我的困惑“預設如何更科學?”年紀組長或者班主任在預設本周教學內容的時候是否可以事先將“重陽節”或其他原因考慮在內,避免活動當天更換的問題。又如社會活動《為爺爺奶奶過節》的教學活動,需要請爺爺奶奶到教室來過節并需要準備節日氛圍,這樣的教學活動是否可以作為周末活動,而不安排在教學活動當中。
2、教育回歸本位的思考。
最近看電視劇,被一句話深深感染“表象都是浮云,心才是關鍵”。隨著社會多元化趨向的發展,人們對美好的追求也更多元化了。常常會被容貌、穿著、飾物甚至物質的那些表象的東西所干擾,而忽視了人最本質的“心”。還有多少人在關注“善良”、“勇敢”、“積極”、“上進”、“真誠”等本質的道德。
那么教育呢?教育的本質是什么?它的心在哪里?而我們一直在努力的方向又是什么?
個人認為作為一名一線的教師踏踏實實做事,踏踏實實地上好每一節課,認真進行每一個生命的涵養就是最本質的東西。無需過多的華麗,只需實實在在的在班級里,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快樂,安靜而美好!我也始終堅信:對下負責就是最好的對上負責。但是為了一次次的展示活動,每個一線教師身不由己地忙著“對上負責”,而忽略了“對下負責”。
我們是不是應該花更多的時間、心思、精力去確保半日活動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