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勞動獎章頒獎典禮學生心得(通用3篇)
五一勞動獎章頒獎典禮學生心得 篇1
20_年五月一日是我們的最喜愛的勞動節,隨著國家對勞動節這個節日的重視,我們的節假日休息時間,從以往的三天,延長到現在的五天,給了廣大的勞動工作者更多的休閑放松時間,這是國家對勞動人民關心愛護的表現所在。
在歡慶五天假期的同時,全國表彰勞動模范的節目,也在這一天同步播出了,經過觀看各位先進勞動模范們的優秀事跡后,我個人感想良多,既佩服這些優秀勞模們所展現的敬愛愛崗精神,也深深為自身的工作狀態感到慚愧;今后一定要以這些優秀的勞動模范學習,學習他們那種不畏艱難,開拓創新的勞模精神;在今后的的工作中,我一定要更加認真的去學習研究,即增加工作效率,也要讓工作的內容變得更加靈動與多變,更好的在自身工作崗位中,創造出更多的價值。
人類的發展歷程中,離不開勞動這項生活本質,只有不斷的勞動,我們才能不斷建設出美好富足的新生活。一旦出現懶惰懈怠,偷懶摸魚,那不僅工作效率差,整體的工作質量也非常不好。身為祖國新時代的傳承人,我們一定要學習這些先進的勞模精神,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
所以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在五一勞動節這一天,想勞模們學習,學習勞模精神,一起用雙手開始勞動,在勞動的過程中,領會生活中的美好,在勞動創造中,感受建設美麗新中國的成就與榮耀吧!
五一勞動獎章頒獎典禮學生心得 篇2
航天精神就是愛國精神!弘揚航天精神首先要樹立報國之志。為了偉大祖國的繁榮興旺,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有一顆愛國之心,把愛國作為做人之靈魂,為中華之崛起而發憤讀書、而鍛煉身體、而努力奮斗、而團結拼搏、而不斷創新、而竭誠奉獻;要發揚愛國傳統,像中國歷史上的岳飛、陸游、文天祥、戚繼光那樣“精忠報國”、“留取丹心照汗青”。這便是中國精神、中國氣概和中國力量,這就是民族氣節、勝利信心和前進方向。
航天精神就是鉆研精神!我們要學習、傳承和弘揚航天精神,就是要發揚航天人艱苦奮斗、吃苦耐勞、不懈鉆研的精神。不學習、不吃苦、不實踐、不探索、不積累,何來成績、何來發現、何來成功、何來創新?在一次次勇攀科技高峰、一次次刷新中國高度、一次次彰顯中國力量的艱難征途上,正是經過了以航天員楊利偉為代表的幾代航天人的接續奮斗、艱苦創業和頑強拼搏,我國航天事業才創造了以“兩彈一星”、載人航天、月球探測為代表的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
航天精神就是求實精神!設立“中國航天日”就是要銘記歷史、傳承精神,激發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崇尚科學、探索未知、敢于創新的熱情,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強大力量。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榮駿說的“面向未來,我們要瞄準前沿和顛覆性技術,把自主創新放在首位”,就是相信科學、依靠科學、運用科學的科學精神以及求是精神、認真精神、精細精神、精致精神、精準精神、精確精神,也是我們各行各業的建設發展都需要的精神。只有求真務實、科學嚴謹才能有真作為、出真成績、見真效果。例如日前教育部擬對高校學術不端行為嚴嚴重者給予開除或解聘就是弘揚航天精神的典范,是促進風清氣正的良好開端和福音。
航天精神就是奉獻精神!作奉獻和犧牲,奉獻于航天事業、奉獻于脫貧攻堅、奉獻于農業發展、奉獻于生態產業、奉獻于旅游開發、奉獻于環境保護、奉獻于教育文化、奉獻于集鎮建設等等,顧全大局、勇挑重擔、恪盡職守、身先士卒、公而忘私、廉潔自律、勤儉節約、服從安排、迎難而上、服務群眾,不斤斤計較、不拈輕怕重、不推三阻四、不逃避責任,這就是在當今實施“四個全面”戰略的時代各階層、各行業、各地方都需要的正確的認識、作風和態度,就是甘于奉獻的航天精神。
當然,“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氣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和愛國主義精神,“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不懈追求精神,“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的自強不息精神,“頭懸梁、錐刺股”的勤學鉆研精神以及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遵義精神、延安精神、紅巖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等,都是航天精神另外的表現形式,是延續和補充。
由是觀之,樹立報國之志,弘揚航天精神,當是我們每一位炎黃子孫神圣的、永遠的、光榮的職責也。
五一勞動獎章頒獎典禮學生心得 篇3
生活中,有許許多多大公無私、樂于奉獻的道德模范。這個城市有了他們才更加美麗,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人們洗卻了心靈的污垢,詮釋了道德的真諦。
我就認識這樣一個人。這位袁隆平院士,1930年9月出生,江西德安人。1953年畢業于西南農學院,分配到湖南安江農校任教。__年開始雜交水稻研究,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的秈型雜交水稻研究獲我國迄今唯一的特等發明獎。
年過古稀,本該含飴弄孫、頤養天年,可袁隆平依然堅守在一線,每天準時上班,準時下田,上午9點半到10點半,下午3點半到4點半,是他固定到試驗田的時間。越是打雷刮風,越是下大雨,他越要到田里面去看看,因為那是檢驗他的“寶貝”的關鍵時刻。袁隆平告誡助手們:“搞科研,要有一種在國際上爭先的精神。就像跳高一樣,跳過一個高度,又有新的高度在等著你;要是不跳,早晚要落在人家后頭。”他要的就是搶占雜交水稻研究的國際制高點。袁隆平雷厲風行,說干就干。新世紀的第一年,超級稻首期畝產700公斤的目標順利實現。
袁隆平同志等是國家科學技術獎獲得者,是我國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在他們身上,集中體現了我國知識分子愛國主義的高尚情操和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優良傳統,集中體現了我國人民強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集中體現了我國科技工作者敢于創新、頑強拼搏、為中華民族爭氣的宏大抱負,集中體現了嚴謹治學、為人師表、平易近人、甘為人梯的崇高精神。他們用自己的行動為我國科技事業的發展寫下了美好的篇章,用自己的勤奮和智慧做出了無愧于祖國和時代的貢獻。
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誠信立人,學一生,愛一行,鉆一行,遇到困難不退縮,遇到挫折不屈服,百折不撓,樂于助人,甘于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