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的入學心得體會(通用3篇)
大學的入學心得體會 篇1
您們好!很高興多年后又回到了久違的校園!校園是這個社會中難得的一方凈土,就如上面陳學嘏同學所說的那樣校園了少了爾虞我詐、勾心斗角;多了一份師生情、同學情! 在社會上摸爬滾打了這些年才真正懂得這份感情的難能可貴!我更加珍惜這次重返校園的機會。其實工作了這么多年,常常在工作中遇到很多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才發現自己所學的知識很有限,所以才下定決心重回校園學習。很多年沒有碰過書本了,現在學習起來還是很費勁的,在以后的學習中希望老師和各位同學多多幫助!在這里特別謝謝李老師和李玟伽同學這段時間對我的幫助,因為工作太忙,很少能到學校來,多謝兩位對我的關心和幫助!呵呵,一定要支持我這樣的后進生,不要讓我拖了我們班的后腿。
俗話說:人活到老,學到老.在這個知識經濟社會沒有知識是難以在社會立足的呀,為了懸崖勒馬,我來到了電大充電.能在這里學習是自己的一個大好機會,那么我定會珍惜這次學校和社會為自己創造的這個條件,讓自己回到了學生時代,通過獲取知識來充實自身頭腦.
又說:不想當將軍的兵不是好兵.我也很贊同,大家為什么會聚到電大?我想沒有一個人會說為了好玩吧,我想都會統一認同是:想讓自己為社會能付出多一點,而得到社會回報大一點吧.
那么我在這里預祝全班同學能順利園滿地完成學業
大學的入學心得體會 篇2
我國文學博大精深,在歷史長河中有許多的名著,可謂是國之瑰寶。而我們學校為了引導我們從國學經典中領悟國學精髓,就安排了我們去讀《大學》這本書。
人類文明發展到了現代,當物質極度豐富的時候,人們更容易喪失了自己的本性,“心被物轉”,越來越關注物質的重要性。技術文明愈發達,精神文明愈墮落,有如一把秤的兩頭,要做到比重平衡,非常不易。對于儒家孔孟學說“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的先賢明見,在我們現在的社會環境中,的確有重新認識、深思的必要。
提出“講文明”“以德治國”。要以德治國,首先要明明德。要明明德,就要學四書。學習四書的宗旨是崇德辯惑,使同志們從困惑中走出來,把儒學的核心--——仁、義、禮、智、信作為我們的座右銘,作為我們的行為準則。學以致用,進而達到大學之道的要求——明明德、親民、至于至善。
古語說,“知人先知己”,就是說人應該認識自我,知道自己是干什么的,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該前則前,該后則后,前后不能顛倒。安份守己,按層次、級別盡職盡責,不越軌,不越級,不犯上作亂,把個人的道德修養應用于工作、生活當中,就會安定團結,興旺發達。
智中出禮,用禮來約束自己,做到克己復禮,誠于中,形于外。禮中出義(勇),義中生仁。仁、義、禮、智總歸一信(五德)。學以致用,使自己不斷提高,敢于攀登。一生無怨無悔,不半途而費,好好的做下去,做到至忠至孝,天人合一,就是真正的得道成圣。
仁、義、禮、智、信是人之根本,人以德為本。家庭和睦,社會和諧,天下太平,人民真正幸福!!!
《大學》這本書我們知道了對國家要盡忠,對朋友要義氣,對長輩要盡孝,對身邊的人仁慈。還了解了許多古代的名人故事,使我大飽眼福。
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令我終身難忘!
大學的入學心得體會 篇3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終。”后人將其精煉為七個字:知止定靜安慮得。縱浪大化中,我們須習得“定”字,秉持本心,方能成就一番偉業。
我認為,習得“定”字須有安貧樂道的態度。曾經紅極一時的兵王“許三多”,或許他先天的機能并不比他人優越,而后天的勤奮則是他無可匹敵的上方寶劍。一開始的“為了班長留下”讓他心有所止,有了自己做人的終止方向,內心安寧而能置身于“與萬化冥合”的境界。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沒有動搖他的信念,因為“定”而能“安”,他安于技藝之貧而能不斷汲取兵中之髓,有了極其厚重的精神基礎,至使其成為人上之人,兵中之王。故孔子曰:“仁者靜”。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無論水遇何阻力,他都能以柔克剛,因為始終記得自己,秉持本心。
歲月的洗禮,讓先賢的智慧凝成精髓,“定”是蘇軾的“我本無價跟趕在,故鄉無此好湖山”的豁達,是陶潛的“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安守,也是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清高。面對權勢,他們能“不為五斗米折腰”;面對誘惑,他們也能“心不妄動”;而汪精衛信仰不定,故而投敵叛國,吳三桂情感不定,故而“沖冠一怒為紅顏”,他們被永遠刻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曾幾何時,當代舞蹈家楊麗萍的孔雀舞可謂一舞傾國,可如今 她也心有不“定”,當她喊出“親愛的觀眾朋友們,你么還好嗎?”之類的庸俗之語時,國內外的舞評家稱之為“中國舞蹈界一根脊梁的坍塌”。定力不足,讓她未能深思熟慮此事帶來的后果,而使她在觀眾心的形象大減。是故,我們要向洪應明一樣,咬得菜根以守之。
學會“定”,要做到在高潮時享受掌聲,在低潮時享受人生。中國首位女皇武則天,命途多舛,政治道路坎坷。太宗年間,李世民的夜觀星象,而知“武代李王”,大開殺戒,她只得逃亡,高宗年間,因長孫無忌的力阻而出家,換了常人恐怕此時早已自刎謝先王了。而她卻在這樣的人生中悟得了“定,靜,得”三字的玄奧。憑借自己卓越的政治才能,不驕不躁,以致最終傲視須眉,坐擁江山。她的武周政治也在歷史的蒼穹中永遠發光。
“心內求法為正道,心外求法為異法。”林清玄如是說。“定”要求我們要修煉,像佛陀在大雪中一樣,做到高層次,高境界的“知止”專一;如岳武穆那樣“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永抱壯志,使后人仰望,集正能量于一生。心無妄念,不為外欲所惑;秉持本心,獲大定力,大安靜,大智慧。惟其如此,我們才能活得漂亮,活得精彩,
我心已定,集天地之正氣行走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