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備考講座心得體會(通用3篇)
高考備考講座心得體會 篇1
我們一行三位女教師,坐著動車來到了距離我們1000多公里的山東滕州,赴一場美麗的約會——第八屆明霞教師成長聯盟高峰論壇。這次活動時間是一天半,活動安排緊湊,我們在滕州賓館學習、聽講座、吃飯,沒有離開過,時間雖然不長但是感觸良多。特別是山東這些老師的對教育、閱讀和寫作的執著,確實令人敬佩。
第二天活動一開始,就向我們展示了詩歌朗誦,并且這些詩歌都是他們的原創,實在難得。在后來的活動上,都以朗誦作為開端。那天早上非常有幸又聽到了張文質老師的講座,題目是《教師是一個矛盾、復雜而又豐富的職業》,整個講座近三個小時,卻只用了一張黑色點綴了星空的PPT,再也沒有第二張幻燈片。那天早上不自覺得就被吸引了,聽得入神,筆記上滿滿摘錄的都是張文質老師的話語。
我的感悟是,要把學生當人來教。
這句話一開始聽起來有些奇怪,會感覺我怎么沒有把學生當人來教?但是我們很多時候的重點不是在教育“人”,只是在完成自己計劃好的課堂任務,比如說點擊一張張幻燈片。教育的對象是人,是復雜的人,決定了教師的職業是一個復雜的職業。我們不應該被傳統的教育時間限制,時間點到了就停下不講了,這樣完全忽視了學生做為人的需求。
另外教師又是矛盾的職業,在和學生的對話中會碰到許多矛盾。比如說,是關注一個學生的特殊感受與他進行一次難得的談話,或者是停下來完成規定好的教學計劃,是經常會碰到的矛盾。有時候停下來,成就一段感人的對話,溫暖學生,或許是一次更成功的教育,或許比按時完成教學計劃來的更有意義。因為多年后學生不會記得學校學過的知識,但是會記得那一節課的溫暖和感動。
最后,張文質老師提到了教師的豐富性。因為學生的復雜,我們還要去研究更多的教育方法,學習更多豐富的知識,才能不被日益進步的時代所淘汰,否則一味地吃老本會變成單調無趣的老師。
細細回味張文質老師的話語,隨便哪一句都是至理名言,比如“今天的教育已經被體制化,應回到事物的本來面目,回到另外一種姿態。”“教師要有邊界意識,不完全跟著體制走。”“不必成為很偉大的教師,而是做一名盡本分的教師。”“小學教師只管持續做小事,對付一堆小人兒,對學生有點小影響,有點小成就。”“小學教育最核心的知識是教做人,不是從理念上教做人,而是從實際上教做人,要像父母一樣教。”“不要總想著去糾正學生,要多鼓勵他。”“多講故事,少講道理,孩子會通過故事自己領會道理。”“教師要先學會當自己孩子的好老師。”
這些如金子般的話語,很樸素,卻是最有道理的`。
后來的學習上,聆聽了山東幾位具有代表性的老師,講述自己的教育成長故事。故事都不同,但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都是在閱讀、思考和寫作的路上前進著。晚上參加了分論壇一,聽到了侯登強校長的結束點評。他提到,年輕的教師應該多讀書,做一名有思想力、判斷力的教師。教育這條遠行之路的最終目的是要找到自己的最原始的教育之心。這句話寫在這里也送給自己,不忘初心,用心去教育。
山東之行,時間不長,收獲滿滿。
高考備考講座心得體會 篇2
“其實,高考,不過就是一次月考。反正成績在走出考場的那一刻就已經定了,干脆一切拋開。”
“沒有好心態,絕對考不出好成績。可好心態,并非與生俱來,而是靠一點一點的修煉積累。”
“并不是說就讀的學校決定成績的好壞,而是由自己來主宰,只要有信心、用心讀,哪都一樣。”
劉海燕高考后沒有如大部分同學一樣選擇去放松旅游,她為了減輕家里的負擔和增加社會經驗,開始了打暑期工的“旅程”。面對自己取得的高考成績,劉海燕說有點不甘,應該還有提升的空間。
開朗、陽光、自信、大方,這是劉海燕留給老師和同學們的印象,班主任黃麗梅是這樣評價這個18歲的女孩:“靈活,自信,自制力強,實力強,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她時時保持一種良好的心態。”
重基礎,不斷訓練熟練度,善于歸納總結是劉海燕的制勝法寶。因此,劉海燕每科都有兩本以上的糾錯本。“糾錯本不是簡單將錯題寫上去,還要進行分類,再而歸納總結,到底錯在哪,正確的思路應該如何,要經常反復查看鞏固。”
高三放棄清中回連中
在清遠,可能大家存在無形的競爭,每個人基本都將自己封閉,同學間極少交流。因此她選擇回連州讀高三。
劉海燕不是一直都是“學霸”,初二前她都是中等成績,突然在初二的一次考試拿到了人生的首個第一,她就覺得自己是可以的!從此她的成績就一直“開掛”了。
中考時,劉海燕以781分的高分被清遠一中錄取,在高二時更是在多次綜合考試成績后,以年級前50名的綜合排名,被選進了文科創新班。
本來以為就按照這個軌道一直前進,可在高二第二學期,劉海燕對學校以及班級的氛圍備感反感,突然增加了很多無形的壓力。“因為被選進創新班的學生都是當時文科的佼佼者,他們成績都是很棒的,但可能大家存在無形的競爭,每個人基本都將自己封閉,同學間極少交流。”劉海燕說,在這種氛圍里,她無法放松學習,“迷茫,非常迷茫!”最終,她選擇回連州讀高三。
“并不是說就讀的學校決定成績的好壞,而是由自己來主宰,只要有信心,用心讀,哪都一樣。”就憑這份自信和堅持,劉海燕回到連州中學就讀高三,開始了一年緊張的學習。
高考分數出來后,她與之前在清遠就讀的同學聯系,發現有好些同學因為過于緊張,失手了。
媽媽辭職照顧
當見到媽媽幾乎渾身濕透站在門口,將飯盒緊緊抱在自己的懷抱,瞬間淚崩。
劉海燕的父母文化不高,父親在城南一家玩具廠做維修工,母親在靠近城南的慧光塔附近一家飯店做服務員。
高三下學期的緊張學習,讓劉海燕爭分奪秒,但由于家住城西,中午來回一趟實在是浪費時間。于是劉海燕的媽媽利用每天中午休息的兩個小時,將做好的飯菜從城西家中送到連州中學,緊接著趕回上班的飯店。
“記得有一天下著大暴雨,我想著媽媽應該過不來了,誰知接到電話說已經到了門口。當見到媽媽幾乎渾身濕透站在門口,將飯盒緊緊抱在自己的懷抱,瞬間淚崩。”劉海燕回想當時的情景仍歷歷在目。她堅定一個信念:絕不能讓父母失望。
高考前一個月,劉海燕的母親毅然辭職,專心陪考,生活上給予劉海燕無微不至的關心,盡量營造輕松的氛圍。
“我沒覺得是壓力,反而是動力。”劉海燕將父母的付出看到眼里,記在心里,“這將是我人生道路上最珍貴的財富。”
高考備考講座心得體會 篇3
電影《全城高考》是一部記述了高考前30天孩子們的心里變化以及老師的對孩子心里的了解,并對癥下藥的電視劇。劇中老師對孩子心里的把握和分析給每個有心里問題的孩子重新站起來的機會。
劇中的男一號是一個多才多藝而且自大的人物形象。在高考臨近時,并沒有把太多的心思放在學習上,而是更多地針對老師,想盡一切辦法想要老師出丑。在心里角度分析,認為那是一種缺乏自信,想要得到別人認可的一種表現。但是老師并沒有讓他得逞,因為老師知道自己的妥協只會讓他更得意,一錯再錯。所以老師通過打賭的方式讓劇中男一號回歸課堂,并心甘情愿地跟著老師學習,沖刺高考!在心里學的角度解釋,老師是站在了男一號的角度,捉住了他好強的心里,在壓制他的同時給他臺階。作為一名師范生,是必要讀懂孩子的心,并作出反應,那是挽救一個孩子的關鍵所在!
當然,劇中的其他故事也很有意義。例如,男二號表現的是一個家里有困難的好學生。他學習努力,成績優異,但上大學的學費卻成了他前進的障礙,也一度讓他迷失了方向。最后,也因為一場不及時的車禍讓他差一點失去了高考的機會!導演捉住了高考學生的心態,把男二號發生車禍時表現地淋漓盡致。在車禍發生時,第一反應就是要趕到考場參加考試,那確實是一個真真切切的高考生形象,因為每一個奮斗過的人都不會放棄最后拼搏的機會!
《全城高考》是一個好的故事,一部好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