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研課磨課心得體會范文(精選3篇)
語文研課磨課心得體會范文 篇1
我初讀文本時,覺得這篇文章寫得很美,文中用了大量的聯想、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還用上了排比句式,既適合朗讀訓練,又適合寫作指導,隨便一抓一個點,就可以教上一節課。于是舍棄難定,初稿時,我將目標定位為: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
2、領悟作者對樹林顏色的生動表現,懂得適當運用比喻、聯想的手法能使文章更生動、具體,并仿寫片段。
3、了解課文主要內容,體會大自然的美,激發熱愛大自然并保護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既有讀的指導,又有寫的訓練,自我感覺目標定的不錯,誰知在本校一試教,發現了問題:這課上得太理性,高估了三年級孩子的水平,再說,讀、寫兩頭抓,課上得吃力不說,還兩頭都抓不扎實。
于是,當晚回家,將目標重新定位為:
抓住重點詞,通過朗讀領悟作者對樹林顏色的生動表現,初步懂得適當運用聯想的手法能使文章更生動、具體,并仿寫片段。
語文研課磨課心得體會范文 篇2
在第一次的基礎上做了修改后,在第二次的試教中多了些扎實的字詞教學,舍棄了一些寫作方法的指導,將重心轉移到朗讀指導上來。恰巧,上周四我校接受市教學常規達標檢查,黃永敏老師和張步鈺老師來聽了我的課,課中與本班學生配合還算默契。據張老師說,我班的學生讀得挺好,寫的也不錯,正當我暗自得意教學目標達成效果還不算太差時,兩位專家又給我提了些寶貴的意見。
原來,我讀文本時,認為五花山是因為秋的色彩豐富而得名,因此,我的設計思路是:揭題,釋題,讓學生找到五花山名字由來的句子。學生很自然找到了最后一小節:“秋天的山一片金黃,一片火紅,一片翠綠……人們給這五顏六色的山起了個好聽的名字叫‘五花山’。”通過對省略號的理解,帶出許多表示顏色的詞,當然也就很自然地過渡到色彩豐富的秋天,于是,抓住秋天,重點指導讀、寫。
兩位大師聽了以后含蓄的指出:課文中的‘五顏六色’不僅僅指秋天的五花山,也包括不同季節中春、夏兩季的色彩。所以,我采用變序的教法是對作者文理的不尊重。回家再讀文本,從第一小節中找到了“顏色”這個詞,發現作者就抓住“顏色”一詞寫了五花山春、夏、秋三個季節的美景。又上網查了一些資料,確實如兩位老師所說‘五顏六色’不僅僅指秋天的五花山,也包括春天的淡綠,嫩黃,夏天的濃綠。
再改,就改成了今天的思路:緊扣“顏色”一詞,對比春天與夏天的不同,抓住三個動詞“冒、涂、染”指導朗讀。重點抓住秋天的五花山中“火紅色和金黃色”詳加指導,教給學生朗讀方法:讀好關鍵詞,邊讀邊想象。讓學生能夠舉一反三,自學另外幾句句子。不求一節課就讓學生讀得很好,但至少讓學生有那么一種朗讀意識。
如果說今天這堂課還有那么一兩處優點的話,是給過我幫助的老師們的功勞;如果說今天這堂課讓大家感覺不太好的話,那是因為我水平有限,對文本理解不夠深,課堂演繹的不夠好。請在座各位多多指教!
再次感謝這次活動,讓我在活動中提高,在磨課中成長!
語文研課磨課心得體會范文 篇3
這個學期我們學校組織了磨課活動。通過活動我受益匪淺,汲取了老師們的精華也認識到上課中的不足。細細反思取得以下感悟:深入鉆研教材是上好課的基礎教材是教師呈現教學藝術的依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深入理解教材,抓住核心目標、分清主次。磨課的過程首先就是對教材理解的辯論,同組教師對相同教材見仁見智的理解。通過本輪的磨課我對教材的理解進一步加強了。
在“磨”課的時候,一般的做法是先讓執教者自主設計一種教法,第一次試教后,執講者要對自己本輪磨課進行反思,聽課者進行討論。我們組要求聽課者把發言的中心定在“如果我來教,我會如何教”上,各種教法一一亮相,找出本輪磨課中的教學“亮點”,認真分析,進一步完善,促進教師開課的信心和熱情,營造和諧的教研氛圍;也可以讓其他教師抱著“找刺”的心理,滿腔熱忱地幫助同仁指出毛病,良藥苦口利于“行”,分析原因,找出對策,以促使執講者開拓思路,誘發智慧,促進反思,改進教學行動。執教者再次從上課的各個環節進行反思和自我診斷,吸取各方意見,把別人的教育經驗內化為自己的教學行為,在不斷的磨練中,教師自然會深切地感悟到:要上出一堂好課應該考慮到的各種因素。如此往復下去,何愁教學水平和教學智慧得不到提升呢?
豐富教學手段是上好課條件一節好課不應該脫離教學實際,教學手段不應該過于花哨,教學評價不應以是否運用多媒體一票否決,這是毫無意義的。通過考查試教的效果,我們能明顯地看到這堂課所運用的多媒體課件在數量、質量以及展示時機等方面存大的問題,進而為執教者更好地運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找到一個恰到好處的“度”。
總之,磨課活動促進了每位教師的專業發展、提升了個人業務水平,今后我將更加積極地投入到磨課中去,不斷地歷練、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