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馬克思心得體會1500字(精選3篇)
關于馬克思心得體會1500字 篇1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這門課,我慢慢地了解到:馬克思主義是關于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科學,它不應只建立在我們感性理解的基礎上。通過系統的學習,我們必須把它上升到理性認識的基礎角度。
一、理論概述
馬克思主義是關于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科學。在我看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世界的物質性和及其發展規律、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人類社會及其發展規律。
二、個人見解
(一)一切從實際出發
一切從實際出發,就是要把客觀存在的事物作為觀察和處理問題的根本出發點。
在現實生活中,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顯得尤為重要。想問題、辦事情只有從這一原則出發,方能做成功想做、要做的事情。回眸幾千年的歷史,無論是歷代帝王建立基業,還是近代革命先烈為美好社會的不懈奮斗,抑或是現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無不考慮現實狀況和社會環境,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也正因為一切從實際出發,才造就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輝煌歷史。當然了,人非圣賢,外部環境的變化和個人意志的薄弱也會影響人們處理問題應堅持的原則。如學業的不順利、就業屢次受挫、戀愛的不成功、人際關系的破裂等等。因此,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同時還應充分考慮外部因素和主觀意識的影響,懂得變通,學會適應,從而真正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
(二)事物是對立統一的
對立統一規律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本規律,同時對立統一規律還提供了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對立統一是矛盾的兩個方面。大學是一個小社會,每時每刻都要面對激烈而殘酷的競爭,競爭的雙方都有自己的利益出發點和立腳點,不能正確處理彼此競爭間的關系就會影響自己的大學生活和未來的社會就業。矛盾分析法,是處理我們現實生活矛盾的好方法。它要求我們既要看到競爭對手強勢、殘酷的一面,同時也應當了解到自己與眾不同及彼此競爭相互促進的一面。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為自己的發展和進步提供更多的機會。
(三)真理與價值的辨證統一
從真理的本性上看,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正確反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在我們身邊,存在著許許多多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把課本的理論知識當做真理,有的`人把時尚達人的言語認作社會的價值所在,有的人執迷于個人淺薄認識。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不經過實踐檢驗的認識,都不能成為真理。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三、實際行動
(一)在理論與實際結合中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
第一,理論聯系實際要求我們要刻苦專研,切實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立場、觀點和方法,這是理論聯系實際的必要前提。
第二,堅持和弘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是學習馬克思主義的根本方法。理論聯系實際要求我們要聯系當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際,去認識、分析和解決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所面臨的許許多多的問題。
第三,用科學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必須反對教條主義和實用主義。教條主義從本本出發,把個別的觀點和結論當作萬古不變的教條。
(二)把馬克思主義當做人生旅途的指向標
第一,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堅定理想和奮斗目標。
第二,運用馬克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看待和處理生活中繁雜的問題和事物,踐行馬克思主義的原則、立場,切實成為一名唯物主義者。
第三,努力參加社會實踐,提高社會實踐技能,為社會的發展和文明的進步奉獻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我想,正是因為馬克思主義具有真理性認識,才使我們越來越重視這門科學。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和建設者,擔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不能僅僅為了考試而學習它,我們要在理論與實際結合中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實踐,爭取最大限度的領悟馬克思主義的真諦。
理論不僅僅應該是理論,作為21世紀的大學生,我們更應該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把馬克思主義運用到無限的社會實踐中去,這就是我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的最深體會。
關于馬克思心得體會1500字 篇2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的篇文章對于我們來說并不陌生,在中學階段我們就已經學過了,它是恩格斯在馬克思目前的致辭,記得當時我們僅僅只是學習了它的表面的含義,僅從文學方面來揭示這篇文章,但到現在我們再次閱讀這篇文章時不得不正視它所蘊含的正真的價值。
人們對馬克思的評價太多了,“最偉大的共產主義者,革命者,哲學家,思想家……”,而我們也是從小就知道馬克思與恩格斯的故事。
馬克思作為一位偉大的思想家,那是他發現了剩余價值,就像恩格斯在講話中所說的:“正像達爾文發現有機界的發展規律一樣,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即歷來為繁茂蕪雜的意識形態所掩蓋著的一個簡單事實: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
其實這個今天在我們看來簡單的事情,簡單的原理,很難想象在當初那個愚昧落后的年代里,馬克思對它的提出是多么大的意義,同時深深影響到了我們今天的發展。
我們甚至可以說馬克思是一位偉大的經濟學家,剩余價值的發現揭示了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資產階級社會的特殊的運動規律,在那個機器大生產使生產力飛速發展,資本主義處于上升階段的年代,馬克思透過層層紗霧揭示了剩余價值的存在。他揭示了資本家對工人的的剩余價值的的揭露。這給了資本主義社會一個深深的痛擊。
也難怪馬克思是“當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誣蔑的人。各國政府——無論專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驅逐他;資產者——無論保守派或極端民主派,都競相誹謗他,詛咒他”,他給人類的舊思想以撼動,他使人的思想以豁然開朗,他是一位真正偉大的思想家。
“一個幽靈,共產主義的幽靈,在歐洲游蕩。舊歐洲的一切勢力,都為驅除這個幽靈而結成了神圣的同盟。”這句《共產黨宣言》,在《講話》中不足千字的文章卻鏗鏘有力,高度概括了馬克思的一生。
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提到“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馬克思作為一位偉大的哲學家,不僅僅是看到了讓社會更好的發展的方法,而這不僅在自然社會上,更是在人類社會上,更為偉大的是他提出了一條道路,一條為整個人類歷史文明指出的最終出路——共產主義。
正如恩格斯所說,馬克思首先是一個革命者,他創立國際工人協會,將其理論付諸實踐,尋求人類解放的道路。他幾乎將他的一生都奉獻給了社會主義事業,甚至于今天我們都還滋潤在他的思想下,深深地被他的思想所影響。
自古圣賢皆寂寞很多偉人的成功都伴隨著坎坷與不幸,就像中國古代就有:“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馬克思的人生道路也不例外,盡管他是有如此的貢獻,但是也是因為他的思想與革命方向,他生活的很貧窮,甚至有時連吃的都沒有,常常會靠恩格斯的資助。馬克思的三個女兒因無錢醫治而逝,小女兒也因為重病,不治而亡。馬克思忍受著難以忍受的痛苦,常年被驅逐,他流離在各個國家。
直至20xx年資本主義國家迸發了一次重大的經濟危機,資本主義經濟受到了史無前例的威脅,雖然中國或多或少的受到經濟危機的波及,但是對于我們社會主義國家來說,這次危機我們的損失最為輕微,而也是的原因,馬克思的思想,他的書籍等等在資本主義國家大受歡迎,而對于他曾經所受的遭遇來說,這是多么大的諷刺啊。
馬克思走了,在3月14日下午兩點三刻,他停止了想象,他離開了我們,但是,他的精神,他的思想,他的革命卻永遠的在我們的生活中。他的影響不只是曾經的,也不僅僅是當前的,更是對于我們看不見得未來。
馬克思是人類史上的一顆耀眼的明星,他的精神應當被我們所了解所學習,正如恩格斯所說:“他的英名和事業將永垂不朽!。”他雖然逝世很久了,但是他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他的思想永遠的影響著我們,并不僅是對于社會主義國家,更包括資本主義國家。
我們不僅要發揚馬克思主義的精神,同時也應該發揮自己的潛力,更好的為人名服務。
關于馬克思心得體會1500字 篇3
生活在一個社會主義國度,拜讀馬克思主義著作應該是早就應該完成的任務,尤其是馬克思的生平傳記,然而馬克思憑借其深邃的思想和費解的哲學以及旁征博引的論辯,為難了不少青年人。
本人于20xx年十一月十九日開始閱讀英國作家戴維麥克萊倫的《馬克思傳》,耗時九天,在匆忙中完成了與馬克思的近距離接觸,距離產生誤解,通讀之后,馬克思便成了一個鮮活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圍繞在他那碩大的頭頂上的光環,亦褪色了不少。
從一八一八年到一八八三年,六十五年光陰,馬克思以其充沛的經歷,跋涉于歐洲各國,不僅參與動人運動,還從事理論建設,更要與貧窮和疾病作斗爭,還有反對者與反動政府的驅逐。但是從這一點來看,馬克思就是一個值得我們敬重的偉人。
馬克思出生于中產階級家庭,不僅擁有良好的家庭背景,更是有良好的社會環境----------馬克思的故鄉是十九世紀三十年代的德國古城特利爾,該地位于當時德國政治經濟最發達的萊茵省。“身在福中不知福”的馬克思選擇從事于無產階級運動,可以算是真心想為人類謀福利。
學生時代的馬克思就有著充沛的精力,不僅會寫浪漫的情詩來獲得“特利爾的公主”的芳心,還對哲學以及其他的學術有著無限的激情,在英年時期,愛情學業雙豐收。但是馬克思一直以來都有一個突出的缺點,從不知道金錢的貴重,或許可以解釋,這是這位無產階級領袖(雖從事無產階級運動,但不是無產階級)天生就討厭金錢。馬克思一只在錢財的耗費上大手大腳,慷慨無比,為此給家庭不少的壓力。而且這個弱點并沒有隨著年齡的見長而得到改正。
或許是得益于一個有著強大思想力的民族的環境的影響,馬克思剛出弱冠之年就獲得了哲學博士的學位,進而慢慢涉入工人與政治運動。馬克思應該是一位很自信的人,他自信與他自己在卷帙浩繁的書籍中悟的的理論,他敢于對黑格爾和費爾巴哈進行批判,盡管他們在另一方面是他的“恩師”,馬克思同時也是一位急不可賴的、擁有思想潔癖的人。他不允許理論上的不合,針對自己不同意的思想,他會立刻停止手頭工作,先發表長篇大論加以一一駁斥,全面但不知是否客觀。無產階級政黨或者組織,一個有一個行事原則,那就是保持思想的高度統一,這與資本主義的開明自由似乎有著某種反對。因此,馬克思在以后的工人運動中,更有理由帶著他的思想上的專制,來進行組織內的黨派間的排擠打壓活動,來維持思想上的純潔。在當代中國,這一特征尤其明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統一的聲音固然維持了社會的和諧,但是,統一實際上成了專制的幫兇,因為你不合官方意識,你就是路線不正確,不管你的學說是否在人類歷史上站得住腳與否。
由上,我們可以得知,馬克思還是一位沒有計劃的人。其一表現在他沒有一個工作日程表,并且嚴格按照它來執行。每當異見提出,他會毫不猶豫地中斷任何手頭的工作去駁倒它,以至于很多當時他正在進行的工作,就這樣中斷了,有的甚至知道他逝世也沒有下文,明顯的例子就是他的《資本論》,直到他逝世也沒全部出版。另一個表現在他的生活安排上,馬克思基本上自成家以后起,一直收到經濟問題的影響(可笑的是,他還是一位經濟學家),他時不時地收到親人朋友的資助或者是遺產,但是對其始終沒有一個長遠的計劃,以致于有時可以揮霍無度,有時都想賴賬不還。還有一個表現就是他的家庭問題。馬克思的經濟狀況是早已破產,但是其子嗣卻不斷誕生,毫無節制。這從短期看,是降低生活質量,從長期看,是影響理論研究、工人運動。
終其一生,馬克思的影響實際上都是有限的,尤其是在他的葬身地英國,在這個他居住了大半輩子的國家,他仍然鮮為人知。當《資本論》英文版終于在一八九四年面世的時候,在最初的幾年里,英國和美國加起來的銷量一直很低。而法國,這個以前歐洲社會主義運動的中心(后轉移到德國),憑借其從事社會主義的正統性,早已研發的獨立理論,以及強大的基礎,在國際組織和工人運動中,其主體部分一直充當馬克思的政敵的角色。西班牙、意大利則是以受巴枯寧的無政府主義影響為主。有一點值得欣慰,但也是極其諷刺的事情就是,他最厭惡的俄國,他的著作的銷量竟然是極好的,而當時這一反動作品進入俄國沒有被查封的理由竟然是:其閱讀的晦澀和不足為懼。所以大家不要被教科書上的插圖所迷惑,振臂一呼,應者云集的英雄,在當時只是曲高和寡的境地。
該書的作者,在技術馬克思的生平的時候,沒有一個劃分明確的寫作順序,開始以活動區域劃分,后來又以活動內容劃分,最后竟然以時間為線,閱讀過程中的錯亂的時間表,也是增加了閱讀的困難。從這一點上看,作者倒是和馬克思有點人以群分。
馬克思不是一個耐心的人(但是他有有耐心專注于他的理論研究),他有一個喜好就是愛下預言,但預言往往是不正確的,正確的往往是在其逝世后應驗的。繁重的勞動和艱難的生活經歷對于馬克思來說,或許是太累了,以至于他現在只敢下一個結論:資本主義必亡,至于是什么時間,他汲取了教訓,沒說。
眾所周知,馬克思本人對他未來的學生利用他的思想感到憤怒,以至于他在生命將近時宣稱:“有一點可以肯定,我不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或許這個足以令我們社會主義國家寒心,但是我們有良好的脾氣和教養,不僅不理會他的鄙視,還努力加以完善不是他本人的思想,甚至發展了體系。馬克思的墓前刻著一句話:哲學家只是用不同的方法解釋世界,而問題是改變世界。在被問及,怎么描述共產主義社會時,他沒有給與回答,馬克思是一位樂天派,他搶先預言了人類社會永遠是向著好的方面發展,因此資本主義社會過后,一定是一個更加美好的共產主義社會,如果說他曾經的些許陳詞可以用來描述共產主義的話,那共產主義社會就是去除了資本主義一切雜質的社會。
由于有力地綜合了歷史、哲學、社會學和經濟學,馬克思的社會理論成為十九世紀最重大的思想成就之一。一個多世紀以來,馬克思主義已經成為了這樣一種語言:數百萬人用他來表達他們對一個更公正社會的希望。
哲學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