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立冬包餃子心得體會(精選30篇)
迎立冬包餃子心得體會 篇1
立冬那天,姥姥說要吃餃子,我問為什么,她說因為是個傳統的習俗,如果立冬不吃餃子,耳朵會被凍掉的。我哈哈大笑,不吃餃子真的耳朵會被凍掉嗎?!這真是個有意思的事情。
這是我第一次包餃子,只見姥姥把餡兒放在餃子皮的中間,兩只手捏著兩邊,兩個大拇指輕輕的往下一壓,一個圓溜溜的像個小元寶的餃子就出現在手上。“這么簡單,我也行。“學著姥姥的樣子,我拿起一塊現成的餃子皮,放了點肉餡,使勁的一捏。哎呀,不好,餃子兩邊漏餡了。”嘿,不信了,再來一個。“為了不露餡,我使勁扯,餃子的中間破了個大口子。沒辦法,我慌里慌張的又拿了一個皮兒包外邊。哎呀,終于把餡包住了,可是我的餃子變成了個“餃子哥”,比別的餃子大出一圈來。姥姥看著我這個“餃子哥”,眼淚都笑出來了。
我折騰了半天,終于包完了一盤。瞧,我包的餃子花樣百出,最大有“餃子哥“那么”威武“;最小的像彈球那么”圓潤“;最尖的似乎能把手心扎破;最扁的如同小鴨子的嘴巴;最細的又細又長,像蛇一樣彎彎曲曲地躺著;最胖的如同姥姥的身材,敦敦實實的戳在那里……不過沒關系,因為外觀的丑陋不會對餃子的美味有絲毫改變。況且愛因斯坦說過:”如果箱子比里面的肉好,那可真是太糟糕了。“姥姥看著我這歪歪斜斜或躺或臥的餃子,有預謀的說:“沒事,沒事,一會自己吃自己包的哈。“
姥姥在包好的餃子上輕輕灑了一層面粉,我問為什么,她說為了不讓餃子粘在一起。我笑了:“這些餃子是不是“撲面而來“啊!“姥姥指了指我鼻子上沾著的面粉:”你不也是“撲面而來”嗎!“
下餃子了,我期待的看著餃子在鍋里翻滾著,口水流了一地:“馬上就要吃餃子嘍。“話音未落,餃子仿佛要跟我作對似的立刻露出了”五臟六腑“。我傻眼了,看著一鍋片兒湯,低下了腦袋。
包餃子讓我認識到生活中看似簡單的事情,學起來其實真的不簡單。
迎立冬包餃子心得體會 篇2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的立冬,天氣變化之快讓人無從適應,昨天還是二十度的天氣今天就要大幅度的降溫,大風刮了一天,昨天還想出門拍一下最后的秋天景色,還沒來得及拍,今天的大風就把樹上的葉子一掃而光了,真正的冬天已經來臨了,有點惋惜沒能在鏡頭里留下秋天的美景。
在我國北方,特別是北京、天津的人們愛吃餃子。為什么立冬吃餃子?因為餃子是來源于“交子之時”的說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所以今天正好趕上周日也就有時間在家包餃子啦,是白菜豬肉餡的,味道還不錯啦,不過口味好像有些偏淡,但我向來主張不能吃太咸的食物。看!全家人吃的還是津津有味地,不知道其他地區在立冬這個節氣里有什么說法?
迎立冬包餃子心得體會 篇3
上課鈴響了,楊老師大步流星地走進教室,笑瞇瞇地說:"今天我們要聊冬至包餃子嘍!"楊老師的話音未落,教室里頓時炸開了鍋,同學們有的一蹦三尺高;有的高興得手舞足蹈;有的大聲喊道:"老師,快開始吧!"
包餃子前,老師給我們播放了冬至的視頻,還給我們講解了關于餃子的相關知識。如:冬至又稱小年,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北方吃餃子,南方吃面團。餃子還是中華的傳統美食呢!
這時只聽楊老師說:"同學們,看完視頻,咱們就開始包餃子吧!"聽了老師的話我的心里如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我昨天才剛學會包餃子,今天就上“戰場”了,這時我眼前仿佛出現了這一幕:我的餃子張開了小嘴,好像在嘲笑我:"你怎么這么笨啊,連個餃子都包不好,你還能做什么事情?"只聽楊老師一聲令下,大家開始包餃子了。
首先,我拿起一個軟軟的餃子皮放在左手上面,再用勺子取出適量的菜餡貼在餃子皮的正中間,按一按,接著把餃子皮中間對折捏一捏,免得餡都露出來,然后我把餃子皮所有的地方都捏了一遍,這樣,我的餃子就大功告成了。我想要把它擺在盤子上,可它怎么也坐不起來,就像剛出生的小孩一樣賴在“床上”。恰好這時,楊老師過來了,我連忙向楊老師求助,楊老師用她那靈巧的小手一捏我的餃子,沒想到餃子乖乖地就站起來了,頓時,我的心里像吃了蜜一樣甜!
這節課我們不僅知道了關于冬至的知識,而且吃到了自己包的餃子,真是受益匪淺!
迎立冬包餃子心得體會 篇4
今天是“立冬”的節氣。我們家要包餃子,我高興得跳了起來。
媽媽和好了餡兒,搟好皮,準備包餃子,我一邊認真地看一邊琢磨起來。怎么才能包好餃子呢?嘿!過了一會兒,媽媽把一個小巧玲瓏的餃子包了出來,真像個小元寶。哈哈!該我這個“小廚”上場了,我先拿起一個餃子皮放在手心上,然后加起一堆餡,小心翼翼地放在餃子皮里,接著,把中間對折,兩邊捏緊,哎喲!餃子露餡了,我趕緊把左右兩邊握緊,弄得我滿手都是油,手忙腳亂的急得我腦門都冒出汗來了。這個餃子好歹包出來了。呀!忽然,面皮被黏在手上了,好不容易包的一個餃子還拿不下來了,我連忙抓來面粉補了一個洞又一個洞,真像個傷痕累累的士兵。唉!真沒辦法,下一個餃子就認真點包吧。這一次裝好餃子餡,我左右開攻,一齊用力捏,好呀!下面沒漏可是上面的餡漏出來了。于是,我又把餡往下放,終于進去了,我看不會再漏了,就把餃子使勁地合上了。總算比第一個強點。
包餃子可真不容易!一看見媽媽包的餃子就胃口大開;一看見自己包的餃子就連吃都不想吃了。媽媽真辛苦啊!以后要多幫媽媽做點家務活。
迎立冬包餃子心得體會 篇5
冬至,隨著這個節氣到來,冬天也跟著來了,在這寒冷的季節能吃上熱氣騰騰的餃子是一件非常非常幸福的事,而對于我來說更是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憶。
冬至這一天,包餃子吃是一個習俗,傳說只要吃了餃子,耳朵就不會被那寒冷的北風給凍壞。所以在冬至來臨前幾天,家人們一有時間就圍坐在一起包餃子。雖然大家一起包了十幾盤,但是大家都喜歡吃,而且人又多,結果冬至還沒來,餃子已經吃完了。為了在冬至的晚上也有熱騰騰的餃子可以吃,奶奶再一次準備了餃子皮和餡,大聲叫道:“晚上想吃餃子的,趕緊來幫忙,包幾個吃幾個,不包的沒得吃!”我一聽,只能乖乖的加入了包餃子的隊伍里。
包餃子對我來說就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不過,我還是胸有成竹的隨手拿了張餃子皮,開始準備包餃子。餃子皮看上去很厚,不過我也沒太在意這些,而是照著葫蘆畫瓢學著大人的樣子在餃子皮正中間放了一大塊餡,再用手指沾了點水在餃子皮四周涂了一圈,對折,然后使勁捏緊邊緣。由于力度沒有控制好,這餃子皮有的地方被捏出一個洞來,有的地方厚的好比一層墻。不管了就這樣了,我的第一個作品,在我正打算放入盤里時,奶奶眼疾手快,一把把我的手抓住,拎了起來。奶奶仔仔細細地檢查了這餃子兩遍,過了一會兒,只聽見奶奶哈哈大笑。其他人聽見奶奶的笑聲,也都湊過來看,然后捧腹大笑起來!我一下子被他們莫名其妙的笑聲給整蒙了。我上下打量著餃子,這餃子除了凹凸不平、有洞、露餡和皮厚了點外,也沒別的不好了啊?我一下子糊涂了,二丈和尚摸不到頭腦,不知道他們為何笑的前俯后仰。但是看到大家笑,我也就情不自禁的跟著傻笑著,大家還以為我懂了呢!
“知道錯哪了嗎?”突然有個聲音從笑聲中冒出來。
“啊,不知道!”我不知情的搖了搖頭,奶奶實在看不下去了,拿過我手里的餃子,開始剝餃子皮,一層、兩層、三層……誰知這餃子皮不是太厚了,而是有好多層。我點了點頭,數了餃子皮的層數,八層!我一共用了八張餃子皮。這是因為這里餃子皮是機器做的,超薄,薄的都快能透光了!而那第一次包餃子的我,依著葫蘆畫著飄,也不動腦子,一下子拿了八張粘在一起的餃子皮,我一下子恍然大悟了!腦中的謎團慢慢解開了!我的臉刷一下子就紅了,大家見我這樣,又接著笑開了花!
就這樣,在這寒冷的冬日,我經過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一次又一次的努力,不僅學會了包餃子,而且還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憶!那個冬至的餃子特別特別的香……
迎立冬包餃子心得體會 篇6
今天立冬,放學后我做完作業,就和媽媽一起包餃子。
媽媽把一碗面粉倒到面盆里,再加上適量的水拌勻,然后揉到一起。和了一會,一碗面粉就變成了一個光溜溜的面球了,我也忍不住下手和了幾下,媽媽看我揉個不停,就說:“好了,別揉了,蓋上蓋讓它醒醒吧,咱們準備菜!”
媽媽拿出一個大白蘿卜,把它洗個干干凈凈,用擦子擦成絲,我看著媽媽擦幾下以后又換個面,換了幾下以后像一枝削好了的鉛筆。我決定試一下,結果怎么也削不動,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削了一下,削了四五下,就沒有力氣了,我拿開擦子一看,啊!這可不是絲,是末,我花了這么多功夫都白費了!媽媽說:“沒有關系的,反正還要剁,只因為你的力氣小才會這樣!”媽媽把擦好的絲放到鍋里煮一下,趁這一會媽媽把肉拿出來,我把肉放在盆里,在媽媽的指揮下,我放了三勺鹽、一勺雞精、倒了一些味達美醬油、放了一些香油,就開始用筷子攪拌,媽媽讓我順著一個方向攪,說這樣拌的餡好吃。我攪勻了,媽媽也剁好了蘿卜,我把肉和蘿卜都放在一個盆里,就開始使勁地往一個方向攪,直到把它們攪勻了為止。攪完以后,我覺得胳膊很酸,我不得不休息一會。
把餡拌好后,又拿出來和好的面,在面板上揉,我揉呀揉,把面揉成了一條“小蛇”媽媽拿起刀子“嚓嚓嚓“把面切成小塊兒,我也試了幾下,呀,刀子可真沉,我費了很大的勁才把這條“小蛇”全都切完,我們把切成的小塊兒搓成圓柱形,又把它們按成扁的,我搟皮,可是,手怎么也跟不上去,兩個手不知道怎么配合,搟好了,可是是個長圓的,之后我又搟成六邊形、五邊形、小花邊,可是就是沒有圓圓的,媽媽搟的皮又薄又圓,我覺得搟皮太難了!我們把餡放進皮中間,用食指和拇指把皮提到中間捏在一起,再把兩邊的捏到一起,一個餃子就成了,我捏的餃子扁扁的,餡有點少;媽媽包餃子是擠的,餃子肚子鼓鼓的,我們一邊包媽媽一邊對我說:“你知道嗎?立冬這一天是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過了這一天,白天就一天比一天長了,立冬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重要的節氣之一,這一天,大家幾乎都會包餃子,現在還流傳一句民謠“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有人管”的說法,是為了紀念“醫圣”張仲景為大眾治耳之恩。
包好餃子,我們把餃子放到鍋里開始煮,媽媽說開鍋以后要加三次涼水就熟了。很快,香噴噴、熱乎乎的餃子就出鍋了!
餃子的味道真好,自己動手做得更好吃!也可能是餓了,我吃了一大盤!真香呀!就是做完以后,覺得胳膊有點酸!挺累的!
迎立冬包餃子心得體會 篇7
“吧唧,吧唧……啊!”咦?這是什么聲音?哦,原來是我們正在教室里吃餃子呢!
今天是立冬,老師組織我們包餃子。打開袋子,一堆堆白色的餃子皮映入眼簾。我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張圓圓的餃子皮,左手輕輕地托著,就像托著柔嫩的拇指姑娘。接著,我用勺子挖了一塊餡兒放在皮上,用手蘸點水在餃子皮周圍抹了一圈,上下對折皮兒,圓形的皮兒就變成了半圓形。最后,將餃子皮的邊緣捏緊,一松一緊間,餃子皮有了皺褶,就像層層疊疊的花瓣,又像一把折疊扇子,漂亮的餃子讓同組的同學羨慕極了。
大大咧咧的李同學,拿起我包的餃子仔仔細細看起來,誰知,在他的撥弄下,餃子“內臟”很快冒了出來,湯汁濺得到處都是,原本好看的餃子現在變得慘不忍睹。旁邊,一向做事沖動的陸同學等不及了,拿起餃子皮,挖上滿滿的餡兒,皮兒根本沒法對折。看來,簡單的事情,做起來未必真的簡單啊。我招呼他倆停下來看我包:“動作要輕點,餡兒太多,皮兒就破,餡兒太少,餃子吃起來就沒什么味道……”在我的幫助下,他倆靜下心認真學起來。一會兒功夫,一只只展翅欲飛的餃子出現在我們的桌上。
我們把包好的餃子交給老師,每組包出的餃子形狀各異,大小不一,有的似一片片隨風飄蕩的柳葉,有的似小兔子耳朵,有的像美麗的蝴蝶,有的像一艘艘白色的小船,有的宛如喝酒的盅子,有的宛如小巧的包袱。
“咕咚,咕咚”,一只只餃子排隊下鍋了,像一個個調皮的小娃娃在滑滑梯,“嗖”地一下,滑入鍋中,直接潛入水底。過了一會兒,癟癟的餃子豐滿了起來,漸漸地浮出了水面,同學們饞得直流口水。
餃子終于熟了,大家一起品嘗著自己的勞動成果,我們小臉通紅,心里自豪極了!
迎立冬包餃子心得體會 篇8
今天是立冬,我們家里要包餃子嘍!我高興極了!下了學我就趕緊往家跑,因為我迫不及待的想大顯身手。
到了家,我把書包放好先看爸爸怎么包餃子。爸爸準備好肉餡兒和餃子皮兒,開始包了。
他先拿一個餃子皮兒放在手心,再用筷子夾一些餡兒,然后對折一捏,最后兩邊一按再一捏,一個小元寶就誕生了。這簡單!輪到我這個“小廚師”了,我信心十足地拿起一個餃子皮兒,用筷子夾起一些餡兒,學著爸爸的樣子對折一捏,竟然跟我想象的不一樣,我覺得自己肯定會捏出個餃子來,可是餡兒太少餃子形狀沒被捏出來。最后,我把兩邊一按再一捏,哈哈,湊合著一個餃子包好了,可我包的餃子不像餃子,趴在案板上像一個“小枕頭”。吸取了上一次的經驗,我這回要來個真的了。這次我裝好餡兒,用力一捏,呀!
餡兒漏出來了。哎呀,這回餡兒竟然從皮兒中跑出來了。我用手把餡兒往里塞,然后再一按一捏,又一個“小枕頭”誕生了。我真是哭笑不得,包餃子真是看著容易,做著難。我還要多練習。
迎立冬包餃子心得體會 篇9
在人們還在享受秋日的陽光時,時間已飛快地來到了11月,立冬飄然而至。
立冬,作為冬季的第一節氣,今年的11月7日立冬,也就是今天,在民間有立冬補冬之習俗。在我國北方,立冬這天吃餃子 ,特別是北京、天津的人們愛吃餃子。我們聊城這邊也吃餃子,為什么立冬吃餃子呢?因為餃子是來源于“交子之時”的說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
現在的人們已經逐漸恢復了這一古老習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樣的餃子賣得很火。
迎立冬包餃子心得體會 篇10
今天中午,媽媽說要吃餃子,我和爸爸都舉雙手贊成,因為我們都愛吃餃子,而且媽媽說這次的餡兒是我最愛吃的薺菜餡兒,這薺菜還是媽媽春天的時候保存下來的呢,可真難得啊!
為了美食,我也自愿加入了包餃子的行列。媽媽對我和爸爸分別進行了明確的分工,媽媽負責的工作最多也最辛苦,她負責買肉、剁餡兒、調餡兒、和面、揉面等等,我負責搟皮兒,爸爸負責包餃子和煮餃子。我第一次知道了,原來包餃子要這么多道工序啊!媽媽真是辛苦了!
其實這些還都是準備工作,真正的包餃子過程還沒開始呢。只見媽媽切下一大塊面團,在案板上搓成長條,用刀切成一個個大小均一的小面團,再撒上干面粉,用手掌把小面團按扁。接下來就是我和爸爸顯身手的時候了。我早就洗干凈小手,迫不及待地要大干一番了,搟餃子皮兒可是我的強項,記得以前冬至包餃子,我都練習過好幾次了。我和爸爸媽媽分工明確,配合非常默契,媽媽把按扁的小面團傳給我,我再把搟好的皮兒傳給爸爸,我拿起搟面杖就趕緊搟皮兒,生怕做的慢了影響爸爸包餃子的速度,可讓我沒想到的是,爸爸包餃子的速度根本沒我搟皮兒的速度快,不一會兒案板上就積了很多餃子皮兒,他們都夸我能干呢,哈哈!
我終于把所有的皮兒搟完了,可是爸爸還沒包完,這時候為了統籌安排時間,媽媽先把熱水燒上,等水開的時候,餃子也就全包好了。餃子還沒出鍋我就感覺到陣陣香氣撲鼻而來,伴隨著”伙夫“的走來,我感覺屋里已經香氣彌漫了,我趕緊嘗了一口,真香,想想餃子皮是自己搟的.,我就很有成就感。
此刻,想著外面的大太陽,我們在屋里吹著空調,吃著美味的餃子,真是愜意啊,美哉!
迎立冬包餃子心得體會 篇11
今天,是冬至。你們還不知道冬至為什么吃餃子吧?“冬至吃水餃是因為每年農歷冬至這天,不倫富貧,餃子都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冬至也是一年當中時間最短的一天。”所以人們都流傳了一個諺語“十月一日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為了紀念“醫圣”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好了不說這些了,在今天晚上我也吃上了餃子,而且是三色水餃:第一種是綠色水餃。把菠菜榨成汁,再把汁撒到白面里和,讓它們匯成一體,就成綠色的了,然后用綠色面包住白色面再搟成皮,包出的餃子像白菜一樣綠色的葉子白色的菜幫,好看又好吃。第二種是紅色餃子,是用胡蘿卜汁和面就成了紅色的了,美味極了。第三種是白云餃子,是不加任何的東西,用白面和的,一個個餃子就像云朵一樣。
面和好了,陷兒也拌好了,我們就開始包餃子了。奶奶搟面皮,爺爺和我包,我按照爺爺教我的方法認真地包起餃子,可惜我的餃子里面裝的陷兒太少了。爺爺教我包了各種各樣的餃子有的包成了“狗耳朵”、有的包成了“太陽花”、還有的包成了“相公帽”,真的有趣極了。
餃子終于包好了,下餃子嘍!我好期盼可以吃到我自己包的餃子啊!應該很好吃吧?餃子下鍋后我就守在旁邊看著,當鍋里的水開了的時候,那一個個的小餃子就像舞蹈演員一樣在鍋里跳個不停。又過了一會兒,餃子終于出鍋了,啊!真香!我饞的直流口水。忍不住吃了一個味道美極了。
今天我好開心呀,吃到了色香味俱全的餃子。大家也要記得吃餃子哦!不然可別把耳朵凍下來啊!哈哈……
迎立冬包餃子心得體會 篇12
昨天立冬,立冬吃餃子有好幾種傳說,一是,吃了立冬餃子,冬天不會凍耳朵;二是,秋收冬藏,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選擇了“好吃不過餃子”;三是,為了不忘醫圣張仲景救濟窮人的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的“祛寒嬌耳湯”之恩。不用考究為什么,我家按照習俗這一天就應該吃餃子。
姥爺早早的準備好了餃子餡:大白菜、韭菜、海蝦米,我下班后和面,現在家里廚房的小電器多了,用和面機和面特別省勁兒,只是往里面放入面和水就不用管它了,沒一會兒勁道的面團和好了。
家里一共4個半人,包了80個餃子,全部吃光光。已經在幼兒園吃過飯的小毛頭也吃了5個大餃子。今年冬天我家人的耳朵不會張凍瘡。
迎立冬包餃子心得體會 篇13
今天是10月22日星期六,也是冬至。一大早我就聽見媽媽切肉的聲音:“咚、咚、咚。”真的,我都睡不著了,拿起手機看了一下,已經9:23了。
我穿上衣服,走進廚房,看到媽媽正在包著餃子,我說:“我也要包。”媽媽說:“好,你先去把手洗一下。”“是。”我說。
洗完手我又回到廚房,看到媽媽包好的幾個餃子特別漂亮,也拿起餃子皮兒,用勺子把肉放到餃子皮里,包上后,肉都溢出來了,看來我放的肉太多了。第二個餃子放了1/3勺的肉,感覺還差不多,不過還是不好看,就像一個垃圾袋兒一樣。第三個餃子只放了1/5的肉,結果太少了,像里面沒有肉似的。
我正打算包最后一個的時候,想起來看一下媽媽是怎么包的,照著媽媽的樣子包出來一個不大不小、不寬不扁的餃子。媽媽看到了,連聲說:“太好看了!”這讓我又有了信心,繼續包下去,又包了幾個漂亮的餃子,還在里面放了幾個硬幣呢。
最后媽媽把所有包的餃子放進了鍋里,煮了一段時間。煮熟后端上桌,吃著吃著,我聽見“咣”的一聲,原來是姐姐吃到硬幣了。之后,我也吃到了幾個硬幣,可是媽媽沒吃到。
那天是我們最高興的一天,可惜爸爸不在家,不然我們會更高興的。
迎立冬包餃子心得體會 篇14
立冬為什么吃餃子?老理兒對此有兩種講法:一是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仔細看看那兩邊翹翹,中間圓滾滾的餃子,長的是不是有點像咱身體上的某個器官?沒錯,就是耳朵。據說,這餃子早在三國的時候就有了……
餃子原名“嬌耳”,是我國醫圣張仲景首先發明的。他的“祛寒嬌耳湯”的故事至今還在我國民間流傳著。
二是立冬吃餃子——交子之時。這個說法意思更簡單。“交”就是交替、交接、交換的意思。您想啊,這餃子一般都什么時候吃啊?立冬、大年三十,這可都是新舊兩個東西交接的時候啊。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的交接,而立冬則是秋天和冬天交接的時節,所以,“交”子之時的餃子是不能不吃。
迎立冬包餃子心得體會 篇15
“我和我的祖國”在這歡聲笑語的歌聲中,同學們伴隨著歌聲,興奮不已的來到學校的食堂。
一進去食堂,就看見好幾位家子在等著我們,他們準備了餃子皮、餃子餡、水和面粉。分完組,同學們就開始包餃子了。
首先拿一張餃子皮放在手上,用勺子挖一點點肉餡,再用手蘸一點水,抹在餃子皮的周圍,把餃子皮對折捏緊,然后把餃子皮的兩邊也一點一點都收攏捏緊,一個餃子就包好了,當我看到別的`小朋友包的餃子,什么奇形怪狀的都有,有的是三角形的,有的像小包子,有的像一朵小花,還有的像小湯圓一樣。我就有點沾沾自喜,覺得自己包的餃子白胖白胖的,比他們包的都好。
同學們吃到自己親手包的餃子,真美味,希望下次還能參加這種實踐活動。
迎立冬包餃子心得體會 篇16
“吃餃子嘍!但是,藥箱吃餃子,就要包餃子!”一聽到這句話,我就響起了小時候包餃子的情景。
那時候,我見到奶奶和爸爸媽媽還有爺爺都在包餃子,我也吵著要包。沒辦法,他們只好答應了。
他們教我,我也不認真學,他們搟好了餃子皮,幫我盛好了餡兒,我就開始包了。我先找了個中心點捏緊了就卷起來,沒想到竟把餃子的“頭發”給捐掉了,成了“無發餃子”,我又開始包另一個,洗去了上次的教訓,我就卷一段捏一段,結果我包成了一個“被燙了發的`餃子”。我怎么包也包不好,急的快要哭了,媽媽安慰我,說:“不要灰心,振作起來,認真學學,我們是怎么包的。”聽了媽媽的話我振作起來,仔細的學大人是怎么包的,終于包出了一個像樣的餃子,我樂得又蹦又跳……
現在想起小時候包餃子的場景,真是好笑。
迎立冬包餃子心得體會 篇17
今天,媽媽教我包餃子。
先把面皮放在手上,再沾一點水,然后放上肉陷,最后按住兩邊,這樣一個餃子就做了。可是,我放上去的肉陷好象很不聽話,我按住左邊時,右邊的肉陷冒了出來,按住右邊時,左邊的肉陷又冒了出來,我雙手同時按住,哈哈,肉陷可別想再跑出來了,正當我得意時,餃子的“肚子”破了,肉陷好像對我說:“你是包不住我的!”我只好趕緊再拿一張面皮,給餃子再穿一件“衣服”,這樣我包的第一個餃子就做好了。看看媽媽包的餃子,再看看自己包的,簡直就是天壤之別呀!
經過我的反復練習,在媽媽的幫助下,我也總算能包出一個像樣的餃子了。
我相信,只要認真地、不懈努力地做一件事,就一定能做好。
迎立冬包餃子心得體會 篇18
我今年10歲了,常聽老人講,過去吃餃子是過年過節的事。現在吃餃子已經成了家常便飯。可是,以前我只會吃餃子,卻不會包餃子。
一天放學回家,正趕上媽媽包餃子。我就湊上去學著包。只見媽媽包出的餃子一個個圓鼓鼓的,活像一排排小元寶。我怕包不好,就先拿搟面杖搟餃子皮。我從桌子上取個面團,先往桌子上摁了一下,面團變扁了,再用搟面杖把它搟成圓片,雖然不那么圓,也能把面團搟薄了,再往面片上放一些餡,用手把面片對角一折,從頭到尾揑到一起,哈哈,像新月一樣的小餃子包成了。
但是,它的形像與媽媽包出來的餃子比可丑多了,像挨了幾天餓的“小老鼠”。不行,再來一個!這回我多加了餡,餃子也變得豐滿一些!我一個個不停地包了起來,一個比一個漂亮,花邊整齊,亭亭玉立……我心中那高興勁就不用提了,媽媽也表揚我學的快,包得好。
餃子下鍋了,蓋蓮上的餃子像一群大白鵝撲騰騰地飛入水中。我站在鍋邊,看媽媽煮餃子。媽媽一會兒蓋上鍋蓋,一會又打開。鍋里的水開了幾個開后,餃子漂起來了,一個個都鼓滿了氣,活像一個個小舢板在沸水中游。當一陣陣香氣鉆到我的鼻孔時,我急不可耐地先嘗了一個,嗬,這餃子比哪天包的都香,真像我吃的是大白鵝肉餡的餃子呢!
后來,我悟出來一個道理:自己親手包出的餃子比吃現成的更有滋味,自己親手做的事比別人代替干更有意義。
迎立冬包餃子心得體會 篇19
大家身邊的大事小事處處都是,我親生經歷了一件小事,我想這個小事人人都做過。這是一個吃的,冬至這天人人都要吃的,是什么呢?魚、可樂還是西瓜……答對了是餃子。
我告訴大家一件事,我本來就在課堂上坐不住,聽老師一說周五下午包餃子,就更加坐不住了。
盼啊盼啊,冬至這一天終于來了。周五下午第一節課老師給我們講了餃子的來歷之后讓我們去洗手,然后去活動室包餃子。在包餃子的時候,我一只手拿著一張餃子皮另一只手用勺子挖餡正包起來的時候可哪餡兒就是不聽我使喚,不是從左邊冒出來就是從中間冒出來。我抬頭看了一下其它家長和同學他們都包了那么多餃子了,那些餃子形態各異,讓人看了不流口水才怪呢!我看著家長們包出的餃子這么精致就對一位阿姨說:‘阿姨,請教我包餃子吧?’阿姨一邊示范一邊給我講包餃子的方法和應該注意的事項。我又重新拿起一張餃子皮按照阿姨的方法去做果然真有效。不一會兒大家把餃子包完了,各種各樣的餃子讓我看著直流口水。
水開了,煮餃子啦!爺爺說:大家趕緊把餃子放到水里,等餃子出鍋的時候我心里美滋滋的。終于等到熱騰騰的餃子出鍋了,我一口氣吃了很多,品嘗到自己包的餃子,感覺快樂極了。
冬至快樂!感恩老師,讓我學會了包餃子、讓我在學習中不斷成長!
迎立冬包餃子心得體會 篇20
夏天的暑假里家里包餃子。外公買來餃子皮,拌好餃子餡,叫大家都來包餃子。
我也高興地擠了進去,拿了一塊餃子皮,學著大家的樣子挑了一些肉餡,放在餃子皮中間。下面該怎么包呢?我要媽媽教我,學不會;要爸爸教,還是學不會。
唉,看來我只能袖手旁觀了,就在我轉身離開的時候,我想起曾經學過的《充氣雨衣》這篇課文,想到小林不怕失敗、堅持不懈的精神。我覺得應該向他學習,就又留在了桌子旁,學著媽媽的樣子,左手托著餃子皮,在中間放上肉餡,然后將餃子皮對折合攏,用右手打拇指和食指捏住餃子皮的一邊,慢慢地往前推,打一個又一個褶皺,最后把口封住。
一個漂亮的餃子終于被我包好了!真是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啊!
迎立冬包餃子心得體會 篇21
今天中午,家里人一致要求吃餃子,可是姥姥最不愛包餃子,我突然間說:“姥姥我幫你包餃子。”姥姥很驚訝、滿臉笑容的說:“好!”
姥姥開始準備包餃子的佐料等,我也準備好了搟面杖。
姥姥把揉好的面變成一個個小餅,我拿起手中小小的搟面杖將餅搟成片,平時看是很簡單,我做起來卻很難。搟的七扭八歪的,逗得他們捧腹大笑,我很急,心想我一定要搟好,經過一翻手忙腳亂,終于搟成了好點的片了,手膊累的酸痛。有的搟的很大,大的給姥爺包,包好像個“胖將軍”;有的搟的很小,小的給姥姥包,包好后像個“瘦老頭”。
終于在嘲笑中包完了餃子,看了出鍋餃子的形狀,自己不禁笑了。家人吃著餃子說:“禹辰你真棒,這是我們吃的最香的餃子。”聽著大家的表揚,我心里也很自豪。
包餃子讓我品嘗到了成功的喜悅與自己小小的責任。我更體會到了動手實踐的能力;體會了父母們做家務的辛苦。因此,我要養成天天做家務的好習慣(如:洗碗、擦地等),為父母們多分擔!
迎立冬包餃子心得體會 篇22
今天,我看見媽媽在包餃子,心里:以前都是媽媽包餃子給我吃,要不今天我來幫媽媽包吧。于是,我加入了包餃子的隊伍。
我拿過一張餃子皮,往里使勁夾餡,兩手一擠,結果把餃子皮擠破了,餡都露出來了,餃子好像在開口笑我。我羞愧極了,恨不得找個地縫鉆進去。媽媽走過來,對我說:“餡不能放多了。”我趕緊解救,用另一張餃子皮鋪在上面,這才算堵住了漏洞。看著這個大肚子餃子,我不好意思地臉紅了。
我停下手里的.活,仔細地看著媽媽怎樣包餃子,然后學著媽媽的樣子,先拿起一張餃子皮,然后放上適合的餡,接著兩邊對齊輕輕的一捏。這樣一個圓圓滾滾的餃子便誕生了,就這樣我的手法,越來越熟練,動作越來越快,不一會兒,我和媽媽就包了很多餃子。
晚上吃餃子的時候,我覺得越吃越香,因為餃子里有我的勞動。這件事使我明白了,萬事開頭難,只要堅持下去,一定能成功的。
迎立冬包餃子心得體會 篇23
星期三,我們學校舉行了一次包餃子活動。活動前的幾天里,我可是高興得一蹦三尺高啊,和家里人說了一遍又一遍。
下午,我和同學們懷著激動的心情,來到食堂,帶上一次性手套,包起了餃子。我先用勺子舀了一勺肉,再用水涂了一下餃子皮的邊緣,然后我小心翼翼地把餃子邊對折,用手指捏出了一個個花邊,仿佛我也成了一位名氣高高的大廚師呢!包了好一會兒,有一組已經包好了。我看了看我們組袋子里的餃子皮還剩好多呢,急得直跺腳,之后我就一個勁兒地包餃子,手的動作早已練熟了。終于餃子包完了,我們耐心地等著餃子出鍋。我們吃著餃子,心里的成就感就寫在臉上,那可是我們自己包的'餃子呀!
我們自己包的餃子可真好吃呀!我可吃了不止兩碗呢!
迎立冬包餃子心得體會 篇24
我們全家都喜歡吃餃子,媽媽更是練就了一手包餃子的絕活。今天媽媽終于答應教我包餃子了。
只見媽媽拿著一張餃子皮平攤在手上,又麻利地用右手夾了一團肉餡,放在餃子中央,接著在餃子皮的邊緣輕輕抹了一點點水,然后兩手翻飛,最后攤開,一個像小船似的餃子就完工了。
我學著媽媽的樣子,拿起一張皮,用筷子夾了一大團的肉餡兒包了起來。誰知那餃子皮根本不聽我的指揮,我剛把餃子皮對折,那肉餡卻調皮地從兩邊鉆了出來,更可惡的是,我還沒怎么捏,餃子皮卻撐破了。我氣急了,扔掉這個“破皮”餃子繼續開工。這次,我吸取了教訓,夾了一小團肉餡包了起來。這回倒是沒破,可是包好的那個餃子肚子癟癟的。媽媽笑了:“這只餃子餓壞了!”
算了,這么麻煩,不包算了!”我開腳想溜。媽媽笑瞇瞇地看著我,我不好意思了,厚著臉皮向媽媽請教,媽媽說:“你呀,太缺少耐心了,剛才的餡兒不是多了就是少了,更何況不管做什么事都得多練習才能做好……”在媽媽的嘮叨聲中,我耐下性子,聽從媽媽的指導,一步一步地慢慢來。果然,一個元寶似的餃子在我的手中誕生了。我把它當作寶貝似的捧在手里,得意地向媽媽展示,向爸爸炫耀。餃子終于出鍋了,吃著自己包的餃子,我的心里樂開了花。
迎立冬包餃子心得體會 篇25
為了培養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和大家庭的溫暖親情,近日,雙溝中心幼兒園大二班的幼兒與家長在老師的組織下進行了一場以“親子同樂促進家園共育”為主題的親子活動,家長和孩子們一起“包餃子”。
整個活動在老師的組織下,家長的配合下井然有序。孩子們個個學得有模有樣,有揉面的、有搟皮的、有包餃子的,儼然一個個小廚師。孩子們還創造了很多很特別的餃子:有的像太陽,有的像元寶,有的像月亮……家長們看到后高興得合不攏嘴,現場其樂融融,幸福的笑容洋溢在每一個人的臉上。
通過本次活動,不但提高了幼兒的生活服務能力,也培養幼兒愛勞動的好習慣。孩子們體驗到了自己動手包餃子的樂趣,提高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培養了幼兒愛勞動的好習慣,發揮了幼兒的想象能力。還使幼兒體會到了父母的辛苦,并把自己包好的餃子煮熟后,親手喂給爸爸、媽媽吃,讓孩子有顆“感恩的心”。
迎立冬包餃子心得體會 篇26
童年就像一首歌,童年有歡樂,也有悲傷,更有追逐打鬧,但最讓我難忘的是包餃子。
我們先進了活動室,眼前的景色令人眼花繚亂,有乳白色圓圓的餃子皮,有金黃色的餃子餡,還有各式各樣工具,小白老師先向我們講述了黃帝把餃子流傳至今,每到逢年過節都要吃香噴噴的餃子,這意味著喜慶和團圓。然后小白老師給我們做了示范,先把餃子皮放在手里,三下兩下就把餡塞進了皮里,一轉眼的功夫,圓鼓鼓的餃子就做成了。
我們也跟著爭先恐后地搶餃子皮,先把皮托在手中,然后拿著勺子盛了一點金黃的餡,接著用食指和拇指把餃子捏合,再用其他手指把餃子皮封住,就這樣,一個微笑餃子就包成了!
一個個小巧玲瓏的餃子就趴在面板上,似在促膝長談,仿佛在排列軍訓,也向我們此刻在認真聆聽不一會兒,小餃子們都換上了泳裝,仿佛是一個個游泳健將,跳入水中,有的濺起一個個小水花,有的掀起了一層大波浪,瞧!他們有的自由泳,有的在水里翻滾,還有的在潛水呢!誘人的餃子香吸引著我,我迫不及待的撈起一個小小的餃子,細細品嘗著,它的枝葉蔓延在每個人的口中。看著看著,我仿佛也變成了一個小餃子,在水里暢游著,也將起一朵朵水花,也躺在媽媽的懷抱里,讓他們感到無限的溫暖。
迎立冬包餃子心得體會 篇27
“云云,今天我們吃餃子吧!”媽媽在廚房里對我說。我隨聲應和著,不一會廚房便傳來嘩啦啦的聲音,媽媽似乎已忙得不可開交了。聽到這聲音,我坐不住了,真想跑過去湊湊熱鬧。
平常都是媽媽包好餃子我直接吃,包餃子我可一次都沒包過,好奇的我還真想試一下。好!說干就干。媽媽做起了我的師傅,首先學搟餃子皮。看起來很簡單,要做起來,還真是有一些難度,媽媽搟出來的餃子皮又圓又大,還中間厚兩邊薄呢!真讓我羨慕。
但那一系列的動作在我手里就僵化了,搟出來的餃子皮又薄又長,媽媽說:“這樣的餃子皮下到鍋里就會破。”嘗到苦頭的我想要放棄,媽媽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她開始手把手地給我教,學得雖然還不太順手,但比剛開始好了很多,成功的動力讓我的興趣大增,經過一番再接再厲后,我的水平大長。接下來該學包餃子了,媽媽把餃餡包在了面皮里,兩手一合,餃子就包好了,圓鼓鼓的活像個大將軍,而我包的卻像個瘦老頭還耷拉著,但此時我卻沒有輕言放棄,耐心地琢磨著、思索著,功夫不負有心人,一番刻苦努力后終于學會了,雖然臉上沾滿了面粉,但心里卻是美滋滋的。一個簡單的包餃子,卻蘊含著無數哲理,在這兒我想說,其實第一次就是成功的開頭,只要你勇敢地邁出步伐,就會有成功的可能。
迎立冬包餃子心得體會 篇28
爸爸壹大早就出動了。我和表哥覺得奇怪。爸爸平時總是起得很晚,今天怎么這么早就出去了。于是,我就去問奶奶:“奶奶,今天爸爸怎么這么早出去了?”奶奶笑著對我說:“不要急,壹會兒,他回來了,你不是就知道了。”
過了壹會兒,爸爸回來了。他手上提了許多小菜。我連忙迎上去問:“老爸,買這么許多東西干什么,是不是有誰過生日?”爸爸邊走邊回答:“今天沒有人過生日,是我想要給你們包餃子吃。”說完,他便從壹只黑色袋子里拿出壹大塊肉。他又拿了壹把鋒利得菜刀切了起來。
我從廚房跑到自己得房間跳到床上翻來滾去,好不高興。才鬧了壹會兒工夫,爸爸就來叫我們壹起幫他包餃子了。
我對表哥說:“不如我們來壹次包餃子比賽,怎么樣?誰贏了,別人就聽他得。”表哥爽快地答應了。好在他不知道我有壹個包餃子得模型,只要把餃子皮放在里面,再放壹些肉,兩邊壹壓就好了。所以我想這次比賽我準贏。
隨著爸爸得壹聲口令比賽開始了。我用模型壓制餃子,壹個接壹個,非常快。表哥用手包餃子,好象老牛拖破車十分慢,壹分鐘才做好壹個。
比賽結束了,不用爸爸數,肯定是我第壹,表哥比我慢。爸爸當眾宣布:“朱莉紅得第壹,獲得包餃子比賽得勝利。”啊,我第壹,我高興得跳了起來。
迎立冬包餃子心得體會 篇29
清晨,當我還在床上打盹的時候,一個聲音把我吵醒了。我連衣服鞋子都沒顧得上穿,光著腳跑到客廳,一聲大喊:“是誰呀,我還要睡覺呢。”
原來,我的朋友廖子鑫喊我去和他一起包餃子。我望了望我奶奶,給了他一點暗示。要知道,這個寒假都要被媽媽鎖在家里的。他立馬懂了,立馬跑到我奶奶跟前,讓她放我和他一起去包餃子。奶奶看著他那幅可憐巴巴的樣子,可算是同意了。
我來到廚房說:“你去幫我倒盆水,再把餃子餡和皮拿過來。”
“好。”
我們兩個熟練地包著餃子。拿到餃子皮后,先用手指沾點水。粘在餃子皮的四周,千萬千萬不要將水粘在餃子皮的中間,不然餡就會粘在一起的.。粘好以后,將餡放在中間,手將餃子皮往上一哪,餃子皮粘在一起了,這就是水的作用了,能使餃子皮不會脫落,再反復捏緊,餃子就能下鍋了。
我終于學會做餃子了。我們吃著自己做的餃子,非常美味。
迎立冬包餃子心得體會 篇30
每年大年三十,外婆家有一個傳統——包餃子吃。今年也不例外,外婆早早就買來許多面粉,還有白菜、韭菜、瘦肉、香蔥和生姜,開始動起手來。外婆在飯鍋里和好面,又把瘦肉剁成末,再把煮過的菜切成小塊放入肉里,繼續剁碎,然后加入香油、鹽、雞精、蔥花、生姜末和打糊的雞蛋,最后攪拌成肉餡。
我在一旁看著,對外婆說:“能讓我學著包嗎?”外婆說:“你還小,學不會。”我著急地說:“不就是包餃子嗎?我肯定能學會。”外婆聽了只好說:“好,好。”
外婆把面團撮成條,切成大小均勻的塊,然后搟成皮,把面塊按成小圓餅,一張張餃子皮就擺在桌上了。外婆讓我把手洗干凈,準備包餃子啦!我迫不及待地拿出餃子皮,圓圓的面皮,捏在手里軟軟的。外婆先把面皮放在手心,餡放在面皮中間,再把餃子皮對折一下,用雙手的拇指和食指熟練的一捏,把它捏成半圓形,這樣,一個餃子就做好了。我按照外婆的樣子做了一個,外婆笑著說:“你做的餃子就像一個小懶蟲。”我一看,呀!我做的餃子“肚子”扁扁的,躺在那里,像在“睡大覺”,而外婆做的像一個個精神抖擻的“士兵”,整齊地排著隊伍。外婆又拿起一張餃子皮,慢慢地教我包餃子。我認真地看著,再次包了起來。第一個餃子的樣子依舊很難看,但總算有點模樣!接著就是第二個、第三個,功夫不負有心人,包得一個比一個好。外婆高興地說:“有進步!”受到外婆的表揚,我又再接再厲,包了好幾個。雖然臉上沾滿了面粉,但心里卻是美滋滋的。晚上年夜飯我吃得可香啦!
一個簡單的包餃子,卻含著一個道理,其實第一次就是成功的開頭,只要你勇敢地邁出步伐,就會有成功的可能。因此,我要感謝親愛的外婆,是她教我學做包餃子,也讓我懂得了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