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院暑期實踐心得體會(精選3篇)
檢察院暑期實踐心得體會 篇1
今年暑假實習安排在了魚臺縣人民檢察院,來到檢察院之后被分在了公訴科,這個科室是和犯罪嫌疑人聯系最密切了,因為公訴人不僅在法庭上直接面對被告人或辯護律師,而且在案件辦理過程中會與犯罪嫌疑人有直接接觸。所以說被分到這個科室還是比較激動的。
到了檢察院公訴科第一天時,我們幾個實習生先看了一天的.卷宗,大體上了解了一下公訴科的主要任務,雖然我們刑事訴訟法已經學了,但是感覺程序還是太抽象,不夠那么具體。比如一些文書的制作,在什么時間走什么程序。來到檢察院之后才有一個更加具體的理解,這確實是在課本上學不到的。第二天開始,我們就接觸到一些卷宗,主要是公安機關移送過來的,檢察院這邊負責審查起訴的一些原始材料,而我們這次實習的主要任務就是整理這樣的材料。不過還是比較有意思的,有點像偵探小說。在這一個月的實習過程中,自己感覺收獲很多,當然這還要感謝檢察院工作人員的指導,在實習中,我們會跟著辦案人員詢問證人獲取證人證言,也會訊問犯罪嫌疑人,還會到看守所里去提審,這些都是我們在學校課本上學不到的。如果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那我感覺在檢察院里工作面對形形色色的案件,接觸各種各樣的犯罪嫌疑人,那無疑是閱人無數的更高一個層次了。當然這也很有利于我們的發展,在學習教材時或許我們認為世界是美好的,犯罪是很少的。但是真的到現實生活中來,發現還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時間總是過的很快,一個月的時間馬上就要結束了,雖然魚臺這個地方資源比較有限,但是我們還是得到了檢察院的悉心照顧,無論是每天的專人帶領上下班、食堂工作人員的精心準備的飯菜,還是到辦公人員的耐心指導,可以說我們經歷了一次快樂而又充實的暑假實習。在離開之際,衷心的感謝魚臺檢察院給予的這次實習機會,也感謝一個月以來的悉心教導。
戚憲通
20xx.8.12
檢察院暑期實踐心得體會 篇2
在通往人生的岔路口,你堅定的選擇了這條小路,路的那邊是風和日麗,曲徑通幽?還是疾風殘月?你無從知曉。
帶著美好的的理想,帶著遠征的行裝,林中的風景讓你賞心悅目,信心劇增,瞧,多好的風景。
走過了陽光,走過了樹林,天剎那雷鳴電閃,沒了延伸的小路,也沒有遮雨的布傘,茫茫荒野只是泥濘與黑暗。
于是,你開始迷惘憂慮,懊悔不已,后悔當初沒有走上岔路口邊上的那條小路,那片風景也許是花好月圓,陽光燦爛。
然而,昨日的太陽已落,失去的風景已過,生命的旅途沒有回返的路程,你已沒有了選擇,也不能過多的猶豫,你只能依靠信念,走出這泥濘的雨地。
是的,當大學生村官選擇了村官這樣一條道路,他們的人生注定會是另一番風景。當曾經沸騰的的熱血被時間慢慢冷卻,當曾經的壯志雄心被時間慢慢瓦解,曾經壯志凌云意氣風發的青年被理想與現實的巨大落差瞬間擊中,這一刻,村官們的旅途變的陰云低沉,電閃雷鳴。
這是一條沒有人走過的路,沒有人知道路的那頭是什么。沒有可以借鑒的經驗,沒有指示方向的航標;有的只是叢生的荊棘,有的只是天地間村官們孤寂的身影。
何去何從,故事到這里就結束了嗎?不,我們的主角告訴我們,現在還沒到謝幕的時候。故事還在繼續。路在何方,路在腳下。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于是,大學村官們披荊斬棘,逢山開路,遇水搭橋。他們要開辟出一條前無古人的路。
新農村建設需要良好的經濟基礎作支撐,面對王集鎮薄弱的經濟基礎,大學生村官果斷的選擇自主創業。自主創業,選擇什么樣的創業?面對當地的經濟現狀,村官們深深明白,一切從實際出發,工作要逐步推進,任務要一項一項落實。于是,他們依托當地產業基礎,積極開展養殖業,種植業,發展生態農業,建立農產品深加工基地。
有了創業方向,還需要創業的基礎設施。為了購買優良的種豬,種牛,他們北上東北。為了讓廠房早日竣工,親自參與到廠房的建設中,推磚頭,擔水,晚上就睡在工地上。為了給產品找銷路,奔波于各個家禽家畜批發市場,為了節省本就不多的經費,經常餐風露宿,一天喝一瓶礦泉水,吃兩塊餅就解決吃飯問題。
七月流火,牛舍,豬舍,雞舍中的氣味令人難以忍受,當我們被這氣味熏得掩住口鼻,皺起眉頭時,他們對我們笑笑,說習慣了就好。看著他們輕松的表情,我們知道,背后的辛酸絕不輕松。當牛得病時,他們整日尋方問藥,直到牛完全康復,他們懸著的心才放下。
村官很苦很累,選擇了村官,就拒絕了燈紅酒綠,舒適安逸的生活。工作崗位是貧窮落后的農村,工作的對象是文化程度不高的村民,飲食不習慣,溝通有困難,但這些都不能阻止年輕的村官們唱響在鄉村的青春之歌。農村是一片廣闊的天地,村官雖小,但村官做的事情都是實實在在為百姓謀實利。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需要響應國家的號召,努力學習,不畏艱難,為祖國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檢察院暑期實踐心得體會 篇3
20xx年7月15日,在一個簡短的出征授旗儀式后,吉首大學“三下鄉”暑期實踐團出發了。
從寬大的公路到窄小的村道,繞過一座座青悠悠的小山,車子在己略鄉的己略學校停下了。看著頂部開裂的教學樓,布滿灰塵和蜘蛛網的寢室以及破舊的床板,我們暗下決心,這是今天的終點也是未來實踐工作的起點,不管怎樣,都會努力過好接下來的十天。
作為支教組的我主要任務還是教學,雖然早有準備,可真正面對那些參差不齊的孩子們的時候還是有些措手不及。從學前班到初二,這個跨度還真的不一般,經過激烈的討論,最終把孩子們分成了音樂舞蹈班,武術班和美術班三個大班。音樂舞蹈的人最多,跨度最大,純女生;武術的居中,可是純男生;美術的最小,男女混合,是一群可愛的小家伙。
印象最深,接觸最多的還是音樂舞蹈班。對于沒有任何舞蹈基礎的她們來說,一個簡單的“小波浪”都是有困難的,但是她們對學習的那份熱情卻是我很久都沒體會到的感覺。跟城市里的小孩很不一樣,每天不是父母接送,而是一大早就帶著中午的冷飯來到學校;不是連哄帶逼,而是努力練習,主動要求;被老師壓的疼,不是哭喊,而是默默忍住,不發出一丁點聲音。因為她們珍惜這個機會,她們第一次明白原來舞蹈是這樣的,那一雙雙期待的眼神,會永遠留在我的心中。記得她們手牽手唱《踏浪》,點起腳尖跳《小鳥,小鳥》,拽著我的衣服跟我跳“兔子舞”,黑黑的小臉掛滿了幸福,讓我也停不下來,原來唱歌跳舞可以這么快樂。其實不只是我在給予她們,她們也送給我難以得到的那份純真,在這個由教室改造的最簡陋的舞蹈室里,開出了這世上最純潔最美麗的花朵。
十天的實踐活動讓我成熟了很多,不僅僅關于孩子們,各個團員之間的強烈合作意識也讓人無比的感動。大家一起大掃除,整理教室;一起挨家挨戶做宣傳;一起參加籃球賽;一起做游戲;一起燒飯做菜;一起搭建舞臺;一起拼搏,一起努力,一起歡笑。有太多的一起,讓我感受到了集體的智慧與力量。我們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我們共睹大家進步成長。難以言表的快樂從心里滋生、蔓延,因為意義深遠、有人分享而變得無法超越。
“三下鄉”活動雖然結束了,可我們的感情還沒有結束,那些孩子們給我們的感動和深思還沒有結束。團員們之間的友愛之情還沒有結束。作為青年志愿者中普通的一員,讓我滿載而歸,我不僅僅是收獲了一次特別的經歷,也是一種幸福的感覺,更是奉獻的快樂。這短短的一個星期所得到的將會成為我人生路上難得的一筆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