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大國工匠心得感悟(精選3篇)
看完大國工匠心得感悟 篇1
技術部組織全體員工觀看《大國工匠》,我們被工匠們的勞動精神、創造精神深深折服。一系列故事使同志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技術的寶貴,增強了作為一名技術部工藝員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該宣傳片講述了李萬君等八位工作在不同崗位中的勞動者,憑靠自己過硬的技術,用靈巧的雙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在平凡的崗位上追求著職業技能的完美,最終脫穎而出,為民謀福,貢獻社會的故事。在新的時代中,新時代的烙印下,父母們不停的讓孩子們努力學習,奮發向上,在潛意識中就絕對的認為,只有好好學習考上好的初中、高中、大學,人生才能出人頭地。而這一的思想是絕大多數父母包括孩子本身都存在的,我不能說這一種思想的錯誤,卻也不能認為它完全的正確。在大學生多如牛毛的這天,時代的進步不能僅僅依靠理論知識,不能僅僅靠著虛體經濟的支撐,一個國家的底氣,除了他們擁有的高素質高文化的國民之外,還需要一群不畏艱苦在國家科技技術第一線熬夜奮戰,努力創新的技術工人們。他們有的是大學生而更多的是一個未曾上過學,并沒有什么出色學歷的普通人,可他們依靠自己出色的技術,在為國家帶來一筆筆不菲的財富,讓國家日益富強,讓國際能站在國際上,讓總理能在國際的舞臺上抬頭挺胸說:“中國制造”這四個大字。
說到“中國制造”就不得不提中國高鐵,說到高鐵就不得不提“高鐵轱轆”--轉向架,轉向架是軌道客車的走行部分,就好比人的兩條腿,直接影響著車輛的運行速度、穩定和安全,因此,轉向架制造技術被列為高速動車組的九大核心技術之一。我國的高速動車組之所以能跑出如此之高的速度,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轉向架技術取得了重大突破。而這一突破,就發生在大國工匠李萬君工作的轉向架焊接崗位上。
“大國工匠”的感人故事,生動實踐證明,只有那些熱愛本職工作,腳踏實地、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盡職盡責、精益求精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事業,才渴望拓展人生價值。
看完大國工匠心得感悟 篇2
20__年3月1日20點,黃大項目組織觀看了由中華全國總工會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錄制的“大國工匠20__年度人物”頒獎典禮,講述了王進等10位不崗位的勞動者,靠著自己過硬的技術,靈巧的雙手,過人的膽識,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做著不平凡的事,追求著職業技能的完美,最終脫穎而出,為民謀福,貢獻社會的故事。
獲獎的10位“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分別是:焊接我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發動機的技能專家高鳳林;破解“復興號”動車組列車核心技術難題的焊工李萬君;為“嫦娥探月”組配高精度射電望遠鏡的鉗工夏立;特高壓帶電檢修工王進;我國深部地質找礦鉆探領跑者、高級工程師朱恒銀;核燃料修復師喬素凱;年僅29歲的國防軍工行業新一代技術工人陳行行;突破進口發動機生產線技術封鎖的設備維修工王樹軍;實現石油工程技術重大革新的“油田土發明家”譚文波;用一生和時間賽跑、搶救國寶的86歲文物修復師李云鶴。
這些大國工匠基本上都是奮斗在生產第一線的杰出勞動者,他們以聰明才智,敬業勤勉,書寫著一線勞動者的不平凡,他們為我們的時代,為我們的社會做出突出貢獻,當然最重要的是他們也為我們樹立了偉大的榜樣。現在的我們要學習他們的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和奮斗目標,刻苦認真精神,雖然遙不可及,但人總是要有目標的,把這些精神應用到我們專業課學習中來,刻苦扎實的學習專業課知識,把復雜的事情簡單化,簡單的事情重復做,重復的事情用心做。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和善于鉆研的大腦,創造出優異的成績!
也許我們這些晚輩不能像大國工匠們那樣震撼眼球,但是,只要心境平和、任勞任怨的心態,經營好小細節、小技術,相信同樣能夠展現“微而著”、“小而實”的勞動之美。
他們,在平凡中堅守,用歲月輪回,鑄就民族騰飛的臂膀,他們,在執著中超越,將無限忠誠,轉化為彰顯中國的力量技能報國,匠心筑夢,向你們,致敬!
看完大國工匠心得感悟 篇3
在看過“大國工匠-20__年度人物”影片之后,心中充滿幸福和自豪,為自己越來越強盛的祖國,為自己祖國有這樣一群推動祖國發展的偉人。
影片中以高鳳林為代表的大國工匠讓我明白我們我們缺乏的不是平臺,不是技能而是堅持和責任。如果每個人都能恪盡職守,盡職盡責,兢兢業業,負責做好自己職責之內的事那就是一種偉大。但這種看似簡單的份內之事重要的是“做好”和“堅持”。
做好:話說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而這“好”不單單是我們平時流水線式的工作模式,也不是我們只中規中矩的完成對應工作。所謂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正因為他們用心,不斷地探索、總結和實踐,才會有“0.01秒的精確控制、手工裝配精度做到頭發絲直徑的1/40--0.002毫米……”這振奮人心的數據證實著一個個奇跡的發生。
堅持:滴水穿石是亙古不變的哲理,貴在的就是堅持。他們數十年如一日的敬業精神是我們最該學習的榜樣,尤其作為項目管理者,施工生產的安全質量監控以及工程技能是我們必備的能力,在生產過程中不是一天,一項堅持按照標準完成,而是工作的每一天,每一項都要嚴格按照技術規范用心監管。我們也應該用堅持不懈的敬業精神書寫我們鐵建人的不平凡。
工匠精神不單單是一種謀生的方式,在某種程度上是彰顯一個國家文化傳承,是靠著傳承和鉆研,憑著專注和堅持,忍者清貧和寂寞在為祖國盡著自己的綿薄之力。這種精神和態度才是自己的財富,更是祖國的財富,也是我們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