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設計專業心得體會范文(精選3篇)
最新設計專業心得體會范文 篇1
為期一個月的畢業設計即將結束,也就意味著我的大學生活即將結束,但在這一個學期的時間里我學到了很多知識和技能。
作為一名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本科生,我在大學四年的學習生活中,系統地學習了電子及其相關專業的個門課程。我們的課程以數電、模電為基礎,進一步又學習了高頻、微波、電磁嘗電子線路以及雷達等專業課程。為了更深入的理解并掌握大學所學內容,我的畢業設計課題選擇了由郭陳江老師指導的多波束反射面天線的設計與分析。
多波束反射面天線能夠以高增益來覆蓋較大的地面區域,而且又能根據需要調整波束形狀,它不僅可以有限的頻譜資源得到有效利用,而且可以促使地面站的設備小型化,由于陣列饋電反射面多波束天線形成多波束天線相對結構比較簡單,質量較輕,加工制造和衛星發射方面的費用較低。在前輩的努力下,多波束天線已經取得了廣泛的應用,但仍舊存在諸如反射面、饋源等多方面的問題。而我選擇的課題的正是在總結了國內外先進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多波束反射面進行分析。
通過這次畢業設計使我掌握了做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思路,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礎,現將感受總結如下:
首先,我學會了對相關科技文獻的檢索,一切科學研究都是建立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之上的。因此,對于相關文獻資料的檢索顯得尤為重要。在現代社會中,隨著計算機的普及以及網絡技術的發展,,對于文獻的檢索已經從圖書館的紙質資料轉移到網絡平臺下的電子文檔。通過畢業設計,我詳細的學習并掌握了ieee、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等數據庫的檢索與使用。
其次,對于外文資料的翻譯與理解。由于我國科技水平的限制以及英語在世界范圍內的普及,前沿的科技文獻都是用英語給出的,給我們非英語國家造成了一定的不便。這就要求我們在科研工作中必須能夠快速準確的閱讀理解并翻譯英文文獻資料。在這次畢業設計中,我所接觸的文獻資料主要是由英文給出的,這在很大程度上鍛煉了我對外文資料的閱讀理解水平,從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對外文資料的翻譯能力。
第三,科學研究中的創新式建立在對基本概念與基本理論的熟練掌握的基礎之上的。我的畢業設計的課題就是對麥克斯韋方程的分析以及對高斯波束等的近似的基礎之上得到多波束反射面天線的簡化計算的。而這恰恰是建立在我對電磁嘗反射面天線、天線饋源的基本問題的深入理解的基礎之上的。通過這次畢業設計強化了我對大學期間所學的基礎課以及專業課的認識和理解,鞏固了我的知識體系結構,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理論基矗。
第四,對于各種工具軟件的熟練使用也是科學研究中所必不可少的。在這次畢業設計中,我主要使用的是matlab6。5這一工具軟件,該軟件可用于概念設計,算法開發,建模仿真,實時實現的理想的集成環境。由于其完整的專業體系和先進的設計開發思路,使得matlab在多種領域都有廣闊的應用空間,特別是在matlab的主要應用方向—科學計算、建模仿真以及信息工程系統的設計開發上已經成為行業內的首選設計工具,廣泛的分布在航空航天,金融財務,機械化工,電信,教育等各個行業。成為這些行業進行科學研究所必備的軟件。這次畢業設計我認真地學習了matlab的`使用,并利用該軟件進行仿真與繪圖。為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基矗
最后,通過這次畢業設計還使我了解了科技論文的寫作規范,熟悉了offic系列軟件在文字處理與排版等方面的使用。
總之,這次畢業設計不是簡簡單單的完成了一個課題,而是使我初步的掌握了科學研究的步驟與方法,鞏固了我的專業知識,練習了我的實際操作能力,鍛煉了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矗!
最新設計專業心得體會范文 篇2
設計基本資料:
我的畢業設計做的是框架剪力墻方向,5層,抗震設防8度,0.3g,有地下室。
建筑設計階段:
前兩周是建筑設計階段,這段時間大家都比較懶散,第一周教室里的人比較少,第二周開始,人陸陸續續多了起來。當我剛開始要進行建筑設計時,有的只是李老師給定的一張“日月綜合樓”的平面圖以及設計的基本資料,感覺無從下手,對著資料空想了半天,也沒有好的設計方案。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覺得無從下手的根本原因在于很多以前學過的房屋建筑學的知識都遺忘了,腦子里沒有東西怎么做設計,于是,我去圖書館借了《民用建筑設計與構造》,大體翻閱了其中的內容,心里稍微有了些底,就可以開始著手了。我發現李老師給定的“日月綜合樓”的平面圖柱距有9米多,綜合考慮了一下我感覺需要把柱距調小,我在保證平面面積大體不變的情況下,對結構做了一些調整,后來把方案確定了一下,縱向5跨,柱距7xx年的工作經驗的,理論重要,實踐同樣重要。
關于剪力墻的布置的問題,其實還是比較關鍵的,我們大家對此問題都比較生疏,都紛紛拿著自己的圖紙去請教李老師,老師給我們大體講解了一下剪力墻布置的注意事項,大體就是要橫縱向剛度分布均勻,避免太長的剪力墻,最后,他讓我們現在不太過分深究這個問題,先電算,到時候在調整。我由此受到一定啟發:當我們面對一項比較棘手的問題,由于自己的理論基礎的不足以及經驗的缺乏,無法對當前問題想出很好的解決方案時,一定要借助身邊的工具,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快更好的達成目標。
結構布置完后,就計算樓屋面板及梁上恒荷載和活荷載值。我覺得這一部分的工作其實還是比較繁瑣的,我用了好幾天才完成這些計算。要計算荷載,首先要弄清楚一些概念,不然在計算的時候很容易出錯,比如樓屋面上的荷載是面荷載,梁上的荷載是線荷載,荷載規范中給定的一些材料的荷載是體荷載,這三者之間的轉化一定要十分熟練。比如,在計算樓屋面板的荷載時,需要把體荷載轉化成面荷載,就要用體荷載乘以相應材料的厚度,比較麻煩的是在計算梁間荷載的時候,由于需要的是線荷載,而砌塊的荷載時體荷載,之前算得的墻面的做法是面荷載,門窗的荷載是面荷載,這時如果為了求方便,統一用面荷載進行計算,把砌塊的體荷載乘以相應的厚度那么大錯特錯了,因為把門窗洞口挖去后,求得的這個面荷載就不是在一定的梁段上的砌塊的面荷載了,因為它不是均質的砌塊墻。
正確的算法是用砌塊墻的體荷載乘以這段梁間挖去門窗洞口后的體積,加上墻體做法的面荷載乘以相應的挖去門窗洞口后的面積,再加上門窗洞口的面荷載乘以相應的面積的和除以這段梁間的距離。多于樓面活荷載的計算,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功能的房間面荷載不一樣,不能一概而論,比如走廊2.5KNM2,配電室4KNM2,儲物室5KNM2,展覽室3.5KNM2。
剛開始進行這一步的時候,我們都無從下手,感覺計算量太大,因為要計算的板既有雙向板又有單向板,次梁更是各式各樣,后來李老師說只用選擇其中一塊板,一根次梁進行計算,這下大家才松了一口氣。我選擇一塊雙向板進行計算,計算之前先把混凝土下冊關于雙向板計算這一部分的內容先看了看,對其計算原理做了一定了解,但在計算的過程中卻遇到一個問題:對于板在墻,梁上的支撐,什么時候視為固結,什么時候作為鉸接,因為這個影響到查表計算的問題,后來請教老師,他說搭在磚墻上的視為鉸接,與梁整澆的視為固接。次梁的計算首先要明確是按彈性理論計算還是塑形理論計算,這個根據次梁的布置情況而定,然后需要注意的就是跨中按T型截面進行計算,剛開始我是按矩形截面算得,后來才知道不對,不夠貼近實際。
最新設計專業心得體會范文 篇3
今年20xx年8月3日至今,我有幸到黔東南州廣播電視大學,參加為期7天的黔東南州中小學教師素質提升培訓,學校校長和書記簡單作開學典禮儀式講話后,培訓正式開始。
這次培訓,我們主要是進行理論學習,先是李玲教授《教師心理調適》,她講得真實、生動、藝術;凱里八小周秋嘉老師作了《如何撰寫教學反思和教學案例》,大家聽得很認真,但由于時間有限,只是進行了理論部分,沒有進一步的深入;還有李秀教授的《理解數學理解學生》等,尤其是貴州省特級教師凱里八小原教導主任鄭若梅的《例談小學數學疑難問題教學》更貼近我們的教學實踐。這次培訓活動中,在班主任王老師的精心安排下,讓我們得與眾多數學教師面對面地座談,了解他們對數學教學的理解,學習他們的數學思想方法;得以與全州的部分小學數學教師討論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培訓活動安排合理,內容豐富。在這里,讓我感受了名師的風采,聆聽了精彩的講座,也更新了教學觀念。使我更進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經過這一段時間的學習,一些對教育教學工作很有見解的專家以生活的案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給了我具體的操作指導,使我的教育觀念進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匪淺。下面是我通過培訓獲得的幾點體會:
一、本次培訓,安排了多位名師,給我們學員做精彩的講授,闡述了他們對小學數學教學的獨特見解,對新課程的各種看法,對數學思想方法的探討。在這老師的引領下,我的思想深深受到震撼:作為一個普通農村的小學數學教師,我們思考得太少。平常我們在學校中,考慮的都是如何上好一堂課,對于學生的長期發展考慮得并不多,甚至于忽視這一方面。聽了各位老師的課,我覺得在今后的教學生涯中,我們不應僅僅著眼于一些短期利益,而應把眼光放長遠一些;課堂教學中應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而不局限于單一解答方法的教學。
二、想給學生一滴水,教師就必須具備自來水。各位教師講的課就充分印證了這句話,他們用淵博的知識旁征博引給學員們講述深奧的理論知識,講得通俗易懂,讓我們深受啟發。我們面對的是一群對知識充滿渴求的孩子,將他們教育好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各個方面的學習,讓我更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只有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提升,不斷加強修養才能勝任教育教學這項工作。
三、本次培訓,匯聚了很多農村小學數學教師,每位培訓教師都有豐富的數育教學經驗,教學的外部條件也非常相似,因此,成員之間的互動交流成為每位培訓人員提高自己數學教學業務水平的一條捷徑。在培訓過程中,我積極嘗試與其他學員之間的交流,在交流過
程中,了解到了全州各縣的新課程開展情況,并且注意到他們是如何處理新課程中遇到的種種困惑,以及他們對新課程教材的把握與處理。在培訓中,我們不斷地交流,真正做到彼此之間的相長。
四、反思是教師的一塊“自留地”,只有不斷耕耘,才能檢討自己的教育理念與行為,不斷追問“我的教學有效嗎?”“我的教學能更有效嗎?”,不斷總結自己的工作得失,不斷深化自己的認識,不斷修正自己的策略,從而獲得持續的專業特長。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于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他就不可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再有發展。教師專業發展所要求的大量知識和實踐智慧,只有靠教師自己在日常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探索和創造才能獲得。
五、在這里,我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壓力變大了,要想不被淘汰出局,要想最終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就要更努力地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理論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課堂教學能力等。而這就需要我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努力學習各種教育理論,并勇于到課堂上去實踐,及時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反思、調控,我相信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會有所收獲,有所感悟的。令我欣慰的是,培訓班里有許多優秀的老師,我們有很多的話題可以一同交流和探討。我們有很多的觀點可以一起抒發和碰撞。每一次的聆聽講授和課后交流,我們都能踴躍發言,大膽地陳述自己的觀點想法,提出自己感到疑惑的難以解決的問題。我在學習中始終信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信條,堅持和其他學員保持密切聯系,使自己能博采眾長、開闊視野,提升素質。
總之,這次培訓讓我感受頗多,在這極其短暫而又令人留戀的7天里,自己的教育觀念和教學理論都得到了一次充實、提高和升華,對課堂教學也有了全新的理解和感悟。我將學著重新認識自己,學著不斷實踐反思,把我學到的新的方法、新的教學理念努力地運用到我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