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機長》觀后感_國慶節電影心得體會(通用3篇)
《中國機長》觀后感_國慶節電影心得體會 篇1
電影《中國機長》主要講述的是機組執行航班任務時,在萬米高空突遇駕駛艙風擋玻璃爆裂脫落、座艙釋壓的極端罕見險情,生死關頭,英雄機組的正確處置,確保了機上全體人員的生命安全,創造了世界民航史上的奇跡。
在這次迫降中機長劉傳健及機組人員表現出了強大的心理素質和過硬的專業本領,臨危不懼,沉著冷靜化解險情,這樣的精神意志,令人敬佩,值得黨員干部們學習。
堅定理想信念,學習劉傳健的鋼鐵意志。 險情發生時,駕駛艙失壓,巨大風力襲擊,儀器毀壞,噪音干擾,溫度驟降數十度,機長劉傳健的手都凍得紫青,但他仍然靠著堅強的意志和保障乘客生命安全的堅定信念,駕駛飛機成功備降,完成了一次偉大的生命返航。“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在工作中時常會遇到艱難和困苦,這就需要黨員干部有強大的內心,錘煉意志,砥礪前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我們要始終堅定信仰跟黨走,不斷增強“四個自信”,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要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努力解群眾之憂困;要不斷加強自我學習,提高自身修養,廉潔自律,嚴格要求自己,以堅定的信念、堅強的意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做出更大貢獻。
牢記責任使命,學習劉傳健的擔當精神。 在飛行事故發生時,有乘客稱飛機劇烈顛簸,出現失重感覺。面對乘客的驚慌和恐懼,機長沉穩駕駛操控,乘務員一遍又一遍地通過廣播安慰乘客“相信有能力有信心處理好”,最終化險為夷。機組人員果斷應對、正確處理,體現了強烈的擔當和責任感。黨員干部要秉承組織和工作賦予的責任和使命,嚴以律己,恪盡職守,扎實做好工作,為群眾服務;敢于擔當,積極承擔責任,反思進步,對自己負責。要牢記時代賦予青年人的使命,堅決擁護黨的領導,保持高度的工作熱情和責任心。黨員干部要切實起到帶頭作用,引導基層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用青春、熱血、激情和奉獻共圓中國夢。
掌握過硬本領,學習劉傳健的專業精神。 劉傳健機長曾是一名空軍飛行員,有著二十多年的飛行駕駛經驗。駕駛艙風擋玻璃爆裂時,副駕駛身體飛出一半,無線電基本失靈。在這樣的極端條件下機長劉傳健憑借駕駛經驗,靠目視手動操控,將飛機從近萬米的高空安全平穩迫降至機場,反映出高超的技術水平和職業素養。黨員干部在工作中同樣應該具備專業素養,練就一身專業本領,不斷提升工作能力。要不斷學習專業理論知識,與時俱進,勤學多思,豐富和提升自己的職業素養;要結合自己的專業崗位立足于實際,踏實肯干,不斷在實踐中積累經驗,總結教訓;要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以專業知識和能力服務與社會,通過自己的工作創造社會價值。
《中國機長》觀后感_國慶節電影心得體會 篇2
國慶節就要到了。國慶節,也稱國慶日,顧名思義,是為了紀念國家本身而設定的法定節假日。國慶節最熱的話題,無疑就是愛國。愛國是人們對自己故土家園、民族和文化的歸屬感、尊嚴感與榮譽感的統一,也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崛起,離不開精神力量的支撐。愛國,按照列寧的論述,就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也就是說,愛國,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是一種天然的情感傾向,是一種深厚的政治情愫,更是人性的本質和人性中的一抹亮色。愛國主義,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賴以生存與發展的一種基本精神,是有國有家者普遍具有的一種情感和道德準則。愛國不能成為空中樓閣,愛國之心、愛國之情,最終都要轉化為每一個愛國者的實際行動和日常操守。因此,國慶節期間,愛國主義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在緬懷先烈中接受愛國主義教育。腥風血雨的戰爭年代,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為了理想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后繼、奮斗不息,用血肉之軀筑就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豐碑。他們的卓越功勛彪炳史冊,他們的高貴精神激勵后人,他們的光輝名字永遠銘刻在中國人民的心中,這是我們國家、我們民族的精神支柱。國慶節期間,不能忘記先烈,在緬懷先烈中接受愛國主義教育,能夠讓我們飲水思源、追本溯源,更加珍惜今天美好的生活,能夠從革命先烈身上汲取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的力量,讓不滅的記憶與我們同行,用不懈的奮斗和豐碩的成果告慰先烈、告慰英靈。
利用示范基地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目前,全國各地都建有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這是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寶貴資源,是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重要依托,也是發展紅色旅游的重要載體,已經成為廣大黨員干部了解黨的歷史、加強黨性鍛煉的重要場所,成為廣大群眾培養愛國情感、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陣地,成為廣大青少年學習革命傳統、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課堂。國慶節期間,要把紅色旅游與愛國主義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真正發揮好示范基地的重要作用,傳承愛國情懷,推廣愛國文化,有助于增進游客對愛國情懷的親近感,讓愛國情懷融入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通過文體活動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文以載道,文以傳情,文以植德。文體活動是豐富節日生活的有效形式,也是滿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需要。一個成功的文體活動,其影響力往往能夠超越文化體育本身。國慶節期間,要增添愛國氛圍的“文體大餐”,譬如:在公共場所舉辦建設成就圖片展覽、攝影展覽,舉行升旗儀式,針對各類群體開展看愛國書籍、講述愛國故事、舉辦愛國主題的游園活動、趣味體育健身等系列教育活動,讓干部群眾有機會在假期感受愛國情懷,當愛國人、說愛國話、干愛國事,養成一種習慣,用自己的愛國形象影響他人的行為,聚集滿滿的正能量。
選擇不同的方式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愛國只有形式不同,沒有高下之分,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行動。特別是愛國從來沒有一成不變的模式和標準,而且人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愛國。譬如:國慶節期間,拍張與五星紅旗的合影,寫下對祖國的祝福,為祖國點贊,做文明的旅游者、文明的出行人;為了保證節日期間社會的正常運轉,放棄與家人團聚,堅守工作崗位;還有參加志愿者活動,開展扶貧助學、科技扶貧、無償獻血、義務助殘等等,都是將愛國之情、報國之志化作點滴行動,點燃愛國熱情,傳遞愛國聲音,激發文明活力,為社會發展進步注入正能量。因為愛國情結、愛國思想、愛國主義都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通過一些日常的點滴小事,在細微小節中潛移默化,逐步培養起來的,最終根深蒂固,內化、升華為人的一種品質和精神,從而把對祖國的熱愛,化作對人民、對家鄉、對工作的熱愛,化作對祖國、人民、社會的貢獻,使國慶節成為“愛國節”、“幸福節”、“感恩節”。
《中國機長》觀后感_國慶節電影心得體會 篇3
這是深圳的最后一個國慶節了,原本應該好好珍惜好好度過,然而我。我就這樣呆在宿舍里耗完了整整六天時間。深圳的日子是枯燥的,也是乏味的。國慶過后,又要會到以往的工作中。是啊,我來到深圳二年多說是短暫其實也是漫長的,二年多了,厭倦了每天過著同樣的生活,這一過就是二年多,昔日的激情,昔日的斗志早已被磨的沒有了棱角,或許就因為這樣顯得有點累,現在正試圖換另一種生活方式......
早在來深圳之前就有自己夢想,可是隨著最近一件件不順心的事情,真的感覺好累好累。看似的堅強,其實有時候內心的落寞只有自己最清楚了。曾經最了解我的人現已經成為陌路,唉。不想去感慨,或許人本身就應該敢愛敢恨,遇見了,相愛了,分開了,或許也就沒了遺憾,這大概就是天意吧!國慶期間,很多人的問候就是國慶去哪玩了和誰一起去,可是每次我告訴他們的都是哪都沒去,然后剩下的又是一片嘆息。
是的,我應該是還有理想有目標的,革命尚未成功,而我又還有自己的事情要去做,恨多很多,我也明白,有些事情我必須得去面對,必須自己去爭取,所以我是不能懈怠的。現在想想,可能是最近壓力太大,事情太多,真的有點亂了分寸。過完這個國慶,我就要開始我的工作了,雖然還要在深圳暫時生活,可我已經決定要離開深圳,與其留在深圳數著時間過日子,還不如回家做自己想做的事,一份可以更快達到夢想的階梯,一份可以好好鍛煉一下自己的技術。所以,我選擇了技術,雖然我不知道我的選擇是否正確,可是我已經決定了,我要去拜師學藝,國慶以后正式自離......趁著六天長假,好好梳洗了自己的心情,也希望自己能在今后的學習中,一帆風順,天天開心。自離后一切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