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新常態、新形象、新作風、新作為”心得體會(精選4篇)
關于“新常態、新形象、新作風、新作為”心得體會 篇1
昨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分組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全國人大代表、市委書記、市人大會主任陳奕威主持廣東團第五組分組審議。李東生、苑少軍、黃細花等我市全國人大代表參加審議。
“聽了所作的報告,感到很振奮、很受啟發。”陳奕威在發言中說,報告總結成績客觀實在、分析形勢精辟透徹、講問題切中要害、部署今年工作措施切實可行,是一個求真務實、改革創新、充滿自信、凝心聚力的好報告。
陳奕威說,過去一年,面對國內外經濟形勢復雜嚴峻、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各種矛盾挑戰相互交織的情況,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全國人民迎難而上,穩中求進總基調得到了很好的貫徹落實,實現了增速穩、就業穩、物價穩,經濟結構有新的變化、發展質量有新的提升、人民生活有新的改善、改革開放有新的突破,成績來之不易、令人鼓舞。
陳奕威介紹,具體到惠州來說,去年經濟社會發展同樣取得了新進步。概括起來主要有“三個突破”:經濟總量突破3000億元、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突破300億元;“兩個持續”:持續保持了良好的生態環境、持續保持了較高水平的惠民;“一個提升”:整個經濟結構得到優化,產業水平得到提升。
“報告貫穿了一條主線,就是發展二字,回答了新常態下要不要發展、能不能發展、怎么發展的重大問題。”陳奕威說,報告中有幾句關于發展的論述令人印象深刻: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是硬道理,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實現現代化,根本要靠發展;必須毫不動搖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切實抓好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第一要務;實現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發展。
陳奕威說,從報告聯系到惠州的工作實際,主要有“四點體會”,即面對新常態應該要有新認識、面對新常態應該要有新狀態、面對新常態應該要有新作為、面對新常態應該要有新跨越。
“惠州今年的經濟預期目標確定為增長10%左右,不管是從基礎、從條件還是從潛力來看,惠州都有信心完成這一目標任務。”陳奕威說,新常態的核心問題還是效率問題,作為基層干部應該要有主動作為、敢于擔當的意識,提高效率、狠抓落實,以良好的精神狀態迎接新常態、應對新常態,推動在經濟總量、現代產業體系、創新驅動、體制機制創新、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生態文明建設、文化建設發展、提高民生質量等8個方面實現率先跨越,努力完成好既定目標。
關于“新常態、新形象、新作風、新作為”心得體會 篇2
習去年提出:要適應新常態,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今年又提出黨風廉政建設常態問題。習在中紀委xx屆五次全會上強調“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永遠在路上”,對做好今年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提出4個重點要求,其中第二條就講:“橫下一條心糾正‘四風’,常抓抓出習慣、抓出長效,在堅持中見常態。”這些論斷,是對當前經濟政治形勢的科學判斷,揭示了經濟政治發展的新規律、新變化,是我們做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經濟和黨風廉政工作的重要指南。為推動全市實現新常態下的新發展,市委決定在全市范圍內開展“適應新常態、掌握新要求、搶抓新要求、搶抓新機遇、主動新作為、實現新發展”大討論活動。紀檢監察機關作為專門監督機關,肩負著服務和保障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大責任,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必須嚴格按照市委關于“新常態”大討論的部署要求主動有所作為。
應對新常態,必須強化監督檢查,在保證政令暢通上有新作為。在新常態下,紀檢監察機關要按照中紀委“三轉”要求轉變職能,從政府和職能部門業務工作中脫離出來,不再參加監督對象的具體監管行為,集中精力抓好監管的再監督。要圍繞市委關于“新常態”大討論的決策部署加強監督檢查,推動全市上下集中精力開展好大調研、大討論活動,督促各級干部深刻審視所處環境的變化與特征,深刻分析優勢與不足,深刻反思發展方式與目的,以思想的大解放促進觀念的大更新,以觀念的大更新推動發展方式的大轉變,著力化解我市當前發展中面臨的矛盾和問題。同時,加強對政府職能部門履職情況的監督檢查,建立健全對市委、市政府重大決策部署執行情況定期檢查和專項督查通報制度,加大問責力度,確保令行禁止。
應對新常態,必須強化效能提升,在打造優良環境上有新作為。要強化機關效能建設,進一步加大明察暗訪的頻度和力度,全面查擺、認真整改違背市場經濟規律、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各種問題,嚴肅查處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等破壞軟環境建設的人和事。扎實推動服務承諾、首問負責、限時辦結等工作制度的落實,進一步提高市長熱線群眾反映的事項辦理質量,切實保證行政權力公開透明規范運行。繼續推行經濟發展環境監測點制度,著力打造更具競爭力的發展軟環境。
應對新常態,必須強化執紀為民,在推動民生改善上有新作為。發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元化、多層次物質文化需求,必須始終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新常態下,民生需求已經全面升級,要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著重解決惠民政策落實、房屋征收補償、教育就業、食品安全、醫療衛生、住房保障、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等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為群眾提供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舒適的住房和更可靠的社會保障。要推動民生改善制度化,加快推進民生工程,確保民生工作優先謀劃、民生事項優先落實、民生投入優先保障“三個優先”得到有效落實。
應對新常態,必須強化案件查辦,在建設清明政治上有新作為。腐敗是社會的毒瘤,不但破壞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還動搖和諧穩定的政治基礎,必須旗幟鮮明地同腐敗現象作斗爭。在新常態下,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理念反對腐敗,堅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漸,對黨員干部的問題要早發現、早教育、早查處,防止小問題拖成大案件。要始終保持懲治腐敗的高壓態勢,堅持對腐敗行為的“零容忍”,切實做到有案必查、有腐必懲、有貪必反、有亂必治,決不允許腐敗分子有藏身之地。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既堅決查處領導干部違紀違法案件,又切實解決發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重點查處發生在重點領域、關鍵崗位的案件,堅決遏制腐敗現象在一些領域滋生蔓延勢頭,為建設新常態下的廉潔蚌埠、幸福蚌埠貢獻力量。
應對新常態,必須強化作風建設,在營造清廉風氣上有新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最終要靠人,關鍵是用好干部。應對新常態、迎接新挑戰、推動新發展更離不開包括紀檢監察干部在內的所有黨員干部的共同努力。廣大紀檢監察干部要牢記使命、不負重托,堅定理想信念,增強黨性觀念,進一步轉變作風,把群眾的意見作為鏡子、百姓的期待作為努力方向,按照“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對準焦距、找準穴位、抓住要害,狠抓作風轉變。帶頭樹立執紀必先守紀、監督者必須自覺接受監督的觀念,嚴格落實“八項規定”,堅持“四查四治”,堅決糾正“四風”,切實轉變作風,凡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必須首先做到,切實樹立紀檢監察干部忠誠可靠、服務人民、剛正不阿、秉公執紀的良好形象。
關于“新常態、新形象、新作風、新作為”心得體會 篇3
在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中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按照師黨委關于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的統一安排,全師處級以上領導干部要通過學習認真領會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的深刻內涵。今天,我重點結合嚴以修身和共青團工作談談認識和學習體會。
去年3月,在參加全國“兩會”安徽代表團審議時首次提出,“各級領導干部都要樹立和發揚好的作風,既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又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之后,習多次在不同場合強調“三嚴三實”,在全黨、全社會引起高度共鳴,形成了廣泛共識。“三嚴三實”6句話24個字,言簡意賅,卻內涵豐富、精辟深刻,是我們做人做事、為官用權的根本要求。
一、“嚴以修身”是年輕干部立身之本
習“三嚴三實”的重要論述,把“嚴以修身”放在首位,古人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把修身也是排在第一位。三嚴中嚴以修身是核心是根本。只有嚴以修身,才能將他律變為自律,將外在的約束變為內在的要求。修身是成長的必修課,是工作事業之本。作為年輕干部,一路走來,并沒有和基層職工群眾建立深厚的感情,如此短板,都需要把“三嚴三實”的要求作為為政之道、成事之要和做人準則,時時刻刻嚴格要求自己。
1、堅持不懈苦練內功。干事創業必須有過硬的理論知識背景與豐富的實踐經驗做支撐,而這恰恰是年輕干部所欠缺的。因此,只有保持謙虛謹慎的態度,向書本學,不斷更新理論武裝自己;向職工群眾學,俗話說智慧在群眾中;向領導學,學習他們高瞻遠矚的工作思路;向同事學,學習他們多年積累的經驗方法……只有不斷的充實自己、完善自己,才能謀實事,謀成事。
2、腳踏實地做好本分。大多數年輕干部從校園走出來,對工作有很多憧憬,希望能放開手腳大干一場,但真正走上工作崗位,尤其是到基層之后,發現需要大家做的大多是一些瑣事、小事,不禁有些失望,但這正是一種考驗。基層是離群眾最近的地方,瑣事又恰恰是百姓最關心的事,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如何將這些百姓關心的事做好做實,才是基層干部最應該思考的事情。因此要帶著對基層職工群眾的感情去做好每一件事,不欺騙、不糊弄、不辜負老百姓,把每一件小事做好,把每一件事情的細節做好,將來才有可能把大事做好。
3、“喜奉獻”增強責任心。年輕干部要有一種“俯首甘為孺子牛”的責任心,平時多一些用心、少一些私心;多一些豁達、少一些計較;多一些奉獻、少一些索取,做到自覺奉獻、無私奉獻。要不怕吃虧,要吃的起虧,以“肯吃苦、能吃苦”的態度,把工作要求落到一項一項的具體措施中,把人生目標融入到一分一秒的行動中,兢兢業業、踏踏實實地做好每一件事情。
因此,年輕干部一定要加強學習,增強本領,增長才干,強化自身修養,提高拒腐防變的能力,在正確的軌道上健康成長。
二、嚴以修身要注重內涵挖掘
作為年輕干部,在組織培養的基礎上,更應注重自我培養。只有無時無刻保證扣好第一粒扣子,年青干部才能肩負起師黨委的信任、肩負起兵團的使命。
“修德”應是年輕干部基本功。古人說:“先莫先于修德”。無論是為人,還是處世、立業,“修德”永遠是放在第一位的,我們黨培養干部的原則亦是 “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年輕干部在扣第一粒扣子時,要時刻做到親民、愛民、為民,樂于奉獻,戒驕戒躁,發揚吃苦耐勞的精神,盡職盡責,把奉獻體現在無盡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要以先輩先進為鏡,傳承他們不為己謀利、但求為民奉獻的精神。荀子說:“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敗也,必在慢之。”年輕干部要守崗勤業,多琢磨事,少琢磨人,列好工作計劃,明確工作重點,確定工作步驟,認認真真、扎扎實實地做好每一件工作,這樣才能提升為民服務的水平。
“修身”應是年輕干部必修課。“嚴以修身”為“三嚴三實”之首。年輕干部作為社會事業建設的根基,要時刻修身養性摒除浮躁。要忠誠,珍惜崗位。無論什么級別、什么崗位,都是組織上對自己的一種重托、一種信任、一種鍛煉,在深感光榮的同時,應以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珍視機會,忠誠履職。要適應,勤于學習。要把學習作為精神需求和政治責任,把學習作為良好的工作生活習慣,時時學、處處學,做到好學、善學、真心學,學用合一。要律己,強化修養。要悟透“嚴以修身”的精髓,明白哪些事該做,清楚在哪里需要停。要始終做到慎微、慎獨、慎欲,管住心,不亂想;管住手,不亂拿;管住嘴,不亂說;管住腿,不亂跑。
“修為”應是年輕干部奠基石。此“為”意指敢為、作為,年輕干部,要做到不辱使命,大膽擔當,有所作為。當下流行一句話“再不瘋狂,我們就老了”。年青干部的“瘋狂”不是放縱、不是揮霍,是要發揮知識儲備多,思維活躍、角度新穎的優勢,發散思維、創新思想、見微知著,敢于提出新思路新想法。面對難題、面對矛盾要勇于實踐,擯棄“不干就不會出錯”的“鴕鳥”心態。年輕干部工作學歷欠缺,在工作中出錯是不可避免的,出了錯不可怕,可怕的是把“年輕”當成出錯的借口,不敢負責。在實踐過程中,既然錯了就要勇于面對,承擔后果,及時匯報、反思、總結,千錘百煉而成鋼。
三、展現新作為,切實推動團的工作創新發展
共青團踐行“三嚴三實”,最終目的是推動團的工作,服務黨政工作大局、服務青年群眾。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師黨委三屆六次全委擴大會議深入貫徹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中央、兵團一系列重要部署,牢牢把握“穩中求進”總基調,發揮三大功能,維護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成為我們在新常態下的工作目標。適應新常態,團結帶領全師各族團員青年在奮力譜寫美好十三師新篇章的宏偉實踐中貢獻青春、智慧和力量,這要求團組織、團干部必須有新思路、新作為,以常態化思維謀劃推動團的工作。當前,我師團的工作還存在一些差距,主要表現在:基層團組織薄弱的狀況尚未得到根本改變,基層工作活力不足的問題仍然存在;思想引導工作在青年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還不夠,針對性和實效性有待增強;個別團干部還存在能力不足、作風不硬、融入青年不夠等問題。從表面看這些問題是嚴峻的,深層次看又是當前團組織普遍存在和正在克服的。
雖然存在困難,但全師團的工作始終在師黨委的領導下不斷發展,“青春導航工程”深入推進,我的中國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兵團精神教育、民族團結等主題活動影響力不斷加強,“我與民族同學手拉手”“少年軍校軍事技能大賽”活動得到青少年學生團員廣泛認可;“青年建功工程”“青春人才工程”創新開展,青年志愿者隊伍不斷壯大,青年創業工作較以往更加貼近青年需求,政策可操作性更強,資金支持力度更大,呈現出全面化、專業化、細致化的特點;“青春服務工程”創新開展,一元微公益捐資助學、圓夢助學積極建立,助學幫困更加規范,青年志愿服務協會、專項志愿服務隊積極建立,青年社團廣泛發展;“青春堡壘工程”堅持固本強基,師直屬團組織、區域化團建組織格局創新等工作成效顯著。因此,我們必須堅持兩點論、兩分法,既要看到前進道路上存在的問題、面臨的挑戰,又要看到共青團事業的發展潛力、光明的前景,把“三嚴三實”要求貫徹到團的工作各個方面,“嚴” 字當頭、“實”處發力,堅定不移抓好中央和兵師黨委重大決策部署,抓好團的工作。
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是從嚴管黨治黨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關系黨的建設全局的一項重要工作。作為一名年輕干部一定要把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作為重大政治任務,融入經常性學習教育,切實解決個人工作學習生活不嚴不實的突出問題。切實為全師青年樹立忠誠干凈擔當新形象。
關于“新常態、新形象、新作風、新作為”心得體會 篇4
五個《辦法》把從嚴和規范落到干部選拔任用的全過程,對《干部任用條例》動議、民主推薦、考察、討論決定、任職五個環節進行細化,用嚴密的程序、嚴格的規范、嚴肅的制度,推動干部選任工作由原則之治向規則之治深化,為培養選拔“好干部”提供制度保障。
俗話說“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領導干部作為“穿針引線”者,在政府政治工作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新時期國情、黨情深刻變化的時代背景之下,尤其要注重選拔任用那些德才皆備者、踏實干事者、甘于奉獻者。然而,在當前的干部選拔任用過程中,仍然存在地方任用干部的權力過于集中、能上能下渠道不暢通、存在暗箱操作等“惡瘤”,這嚴重地違背了干部選拔任用過程中的“優勝劣汰”機制,甚至還出現了“劣幣驅逐良幣”現象。因此,我們必須卯足干勁,將這股歪風邪氣“治于未發之初”。五個《辦法》的出臺,起到了“風向標”的作用,有利于推動干部選任工作由原則之治向規則之治深化,為培養選拔“好干部”提供了制度保障。
以“高門檻”選拔人。事業成敗,干部是關鍵。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群眾看黨員、黨員看干部,無論何時何地領導干部都是關鍵之所在。因此,在選拔任用干部之時,必須提高選拔任用的門檻,將“濫竽充數”者拒之門外。五個《辦法》中強調干部動議提名要強化五個核心要件,核心要件的提出旨在完善“吸入”機制,以“高門檻”的態勢將無能之人、不為之人排擠在干部隊伍之外,力求建設起一支“拿得出手”的干部隊伍。
以“嚴標準”革陋習。五個《辦法》是一件破舊立新的“大手筆”,要想真正地“破”、革除陋習,那么在執行的過程之中就要嚴肅標準,絕不允許有“法外開恩”的情況出現。干部考察堅持“一評議、兩公示、兩核查”, 干部討論決定七類事項作出決定前必須按程序上報等,都在以嚴格的執行標準規范、約束選拔任用過程。讓選人用人程序更加的公開化、透明化、制度化。我們都知道,制度再好,如果不能有效地執行、落到實處也將是“一紙空文”,也最終是“寫在紙上,念在嘴上”。然而,“嚴標準”就有效地打破了這種“魔咒”。
以“新常態”建機制。領導干部的選拔任用是一項長期性、常態化的工作。因此,與之相對應的選拔任用機制也應該規范起來、標準起來,構建起選人用人機制的新常態、新篇章。五個《辦法》站在整個選人用人的“制高點”來系統規范了選人用人機制,起到了“風向標”的作用。然而,就建立長效機制、廣泛運用于從嚴選拔干部這一過程中,還有許多具體的細化環節需要細節化,這樣才能增強《辦法》在實踐運用中的可操作性。
當然,新常態的架構,除了明確操作辦法,更為重要的是執行態度的問題。俗話說“一口吃不成胖子”,因此我們不能期望一天兩天就達到成效,而是應該拿出“壯士扼腕”的決心、“滴水穿石”的恒心以及“抓鐵有痕”的力度,做好打一場持久戰、攻堅戰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