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開學第一天心得(精選3篇)
幼兒園開學第一天心得 篇1
今天是寶貝們來園的第一天,我知道這對我們老師來說是“一場硬仗”。不過,我們早已經做好了迎接的準備,早早的來到幼兒園,擺放整齊的玩具,和全新布置的教室,在等待著小朋友的到來。果不其然,開始的哭聲就此起彼伏,當我們從家長手中接過這些寶貝,我知道,家長朋友的心里也充滿了擔心,“孩子哭了沒有啊?吃飯怎么樣啊?睡覺了嗎?”等等的疑問,可能很多家長一整天在家都是坐立不安的,還有家長幾次打電話到幼兒園來詢問孩子情況。但是,讓孩子們順利的融于集體生活,這個陣痛的過程是必須的。于是,我們果斷的把家長請出了教室,讓孩子們開始和老師的親密接觸。
比預期的想象要好很多,哭聲漸漸的小了很多,王宇桐還知道拿著小毛巾給老師擦汗,真的讓我們感動了一把。給他們講講故事,做個小律動,很多孩子的情緒逐漸的穩定了下來,給孩子們排好座位,分組洗手等等,到了中午吃飯時,除了從未上過幼兒園的兩個小朋友在哭,很多孩子都迫不及待的端起桌上的飯吃了起來,老師都沒來得及說請吃,還有的孩子吃了兩碗。利用兒歌教孩子把碗端勞,不灑飯粒在桌上,吃好飯用桌上的小毛巾擦擦小嘴巴等等。
午睡前上廁所,先照顧上鋪的孩子上床,并且注意安全,在我們三位老師齊心協力的共同努力下,終于把所有的孩子弄到床上去。這時,閆齊家開始唱歌,徐奕然一直念叨著,老師,我不哭了,媽媽來接我哦。而胡雨瞳則是興高采烈的在床上唱歌,拍啊,哄啊,抖啊,到了一點十分,一座座堡壘都被攻克,所有的孩子都睡著了。我才來得及吃飯,以為可以喘口氣,華辰開始說夢話,還哭了起來。又是哄和拍,等她安靜了的又迷糊了,先入睡的幾個孩子醒了,該提醒他們上廁所。到了2:20,把所有的孩子叫起床,解小便,有的孩子又找不到早上老師安排的座位 。對著名單,一個個的把孩子送到自己的座位上 ,梳頭,整理孩子的衣褲,疊被子等等,又該發點心了。入廁,洗手,吃點心的情況也比較好,教孩子認識自己的小毛巾,茶杯的標志,帶孩子做一些小律動。很多孩子已經能進入角色了,跟著老師的鈴鼓拍手,連最小的丁玉冬也認真的做律動。
時鐘終于指向了四點,學校廣播里播放著薩克斯《回家》的音樂,孩子們的眼中也充滿了期待,因為一會媽媽就要來接了, 4:20,,學校大門準時打開了,孩子們迎來了期待中的家長,“老師,我家寶寶今天哭了嗎?”;“午睡時怎么樣?”;“寶寶今天表現如何?”一個個問題等待著我的回答。
這就是孩子們上學第一天的心得體會,有家長們難舍和心痛,有孩子點滴進步的開心和快樂,有孩子融入集體的笑臉,雖然這是我們上班很辛苦的一天,從早到晚,哄完這個抱那個,換下孩子汗濕的衣服,喂飯等等,但是看著他們的進步,也是很開心的,相信這群開始還有點“自由散漫”的小皇帝,在老師不斷的調教下,三年后一定會成為懂事,能干的寶貝。這也是他們成長的一個小浪花,希望能給他們留下精彩的回憶。
幼兒園開學第一天心得 篇2
為了快速穩定班級幼兒情緒,園領導給每個小班都增加了幫忙的老師,我班由于特殊情況,老師和阿姨共有6位。早晨來園時,孩子們第一次和家長分開時,互相難舍難分的結果就是孩子們的哭鬧,老師常常是左手拉一個右手抱一個,還有一個拉著老師的衣角,每個孩子的情況都不一樣,老師要使勁渾身解數才能安慰好不安的孩子們。早晨穩定幼兒的情緒需要很長時間,哭鬧會傳染,情緒稍微穩定一點的孩子,就能被其他孩子的哭聲感染,跟著一起哭鬧,有那么一小會,哭鬧聲震的我有點耳鳴......等大多幼兒情緒都穩定后,我們才想起自己還沒吃早餐,等我們吃早餐時已經快9點了,這時去吃早餐也就是敷衍了事的喝了幾口稀飯。到了9:30,我們想帶孩子接著火車到戶外活動,大多孩子都能跟著隊伍往前走,但也有個別幼兒一直到處亂跑,操場上能看到的最多的就是老師跟著孩子后面跑。回到活動室,孩子們開始集體活動了,這時,我們也適當的在班級群里發小視頻,家長通過小視頻了解到孩子在園的各種情況。有的家長在群里說,每天最期待的就是老師發的孩子們的照片和視頻,家長們戲稱之為“發福利”。晚上放學了,白天發現的各種小問題都要及時向家長反饋并提出建議。下班后也要手機不離身,隨時聽候家長電話,并及時回復信息。電話、班級群、相冊和視頻等,老師為家長提供了多渠道獲取孩子近況的辦法。
幼兒園開學第一天心得 篇3
開學第一天,早上出宿舍小區門的時候,恰好和保衛處的大叔迎上,打了個招呼,點頭,微笑,感覺很親切,自己好像也有了一整天的好心情。在教學樓的樓梯口碰到了學妹,她先認出的我,爽朗的笑聲,輕輕的一聲“學姐好。”問候依舊。
而此時,回憶中的一個個開學第一天慢慢就爬了出來。從幼兒園到小學、初中、高中,不一樣的場景,不一樣的心情,不一樣的境遇。
幼兒園的該是最痛苦的了。媽媽就說我小時候很依賴她,送去幼兒園的那天,死拽著她的衣角硬是不松手,大哭大鬧,最終還是我的糾纏贏得了媽媽的妥協,她陪我上了幼兒園的第一天,而且這種做法似乎持續了一個星期之久,足見當時的我是何其地驚恐,因為離開媽媽而害怕,后來的后來,有了自己的玩伴,有了許多樂趣,就慢慢結束了這艱難的融合過程。
告別幼兒園,進入小學,于是又是另一番場景:拉著爸爸的手,穿著嶄新的衣服……至今仍然記得當年的行頭:假小子發型,黑白格子背帶褲,鞋子不記得了。整體上那就是一個“小帥伙子”啊!我或許是興奮的吧。幼兒園是在鄉下讀的,爸爸在鎮上工作,就打算讓我去鎮上讀小學,一來爸爸在鎮上租了一個房子,我去哪兒上學也方便照顧我,而來鎮上的學校教育會比鄉下要好一些。可是這可把爺爺奶奶心疼壞了,奶奶感情容易流露,走的那天早上哭得稀里嘩啦,爺爺悶著頭不說話。在鄉下時都是和爺爺奶奶睡覺,奶奶現在一說到以前的事一定會提到:我小時候睡覺時,爬到奶奶的耳邊喊爺爺,爬到爺爺的耳邊喊奶奶,頑皮得很,卻也讓爺爺奶奶喜歡的不得了。于是,那次的小別來得有點悲傷,雖然說每個星期六都會下鄉。后來的后來,記憶里最深的便是每次回鄉星期日下午5點多走之前,奶奶都會為我和爸爸弄2碗飯,我小碗,爸爸大碗,飯是用中午燒的紅燒肉的肉湯泡的,特別好吃,特別香!滿滿的愛的味道啊!
到了學校的那天,看到那么多的'同齡的小朋友,都是家長牽著,記不得什么細節了,只是腦海中是一幅溫馨而熱鬧的畫面,家長互相之間閑聊著,有的小孩子在追逐著,有的緊緊貼著家長,有點拘束,我就是。然后見到老師,有點緊張,翻開新書,有點興奮,拿起新削的鉛筆,有點激動,小手握著,認真的寫……
以后的幾個年級,越往上越不拘束了,漸漸地能自己拿著新書包,穿著新衣服去學校,按高矮排座,一會兒便能和同學打得火熱,遇到老同學更是要興奮一番,開學第一天,校園總是熱鬧的,滿教室的歡笑聲,滿操場的追逐,上課鈴一響,蜂擁而入,桌椅的碰撞,現在回想卻也是那么溫暖。
不管怎樣,換了一個新環境,總是會有一種新鮮感的,初中也不例外,還是一些慣例:排座,大掃除,老師同學的自我介紹,領新本子,領新書……但和小學相比,長大了,調皮的也有,不多。而高中的開學便更多的是有了一種學習壓力,尤其是在重點高中,但迎來的軍訓卻稍稍沖淡了一絲這樣的不安,也還是會在很短的時間里找到和自己興趣相同的同學聊成一片。經歷了中考,似乎成熟了許多。
現在,站在大學的尾巴上回憶過去,心里卻不禁想起了曾經教過自己的老師,那一個個親切的面孔,有的已經模糊,有的依然清晰,心里唯有一句:謝謝你們,親愛的老師!
藍的天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