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中秋節心得體會(通用33篇)
初一中秋節心得體會 篇1
今天是我期待以久的中秋節,全家人一起到爸爸的同學家里一起烤肉,我們開車大約二十五分鐘就抵達了目的地,我和弟弟在那邊烤肉,有各式各樣的大魚大肉,還有他們親手做的麻糬配著花生粉,香香的,真是讓我食指大動。我們還看了煙火,五顏六色的,真是漂亮,它像綻放的花朵,又像溫暖的太陽,更像七色的火花,讓我們看得目瞪口呆。
月餅象徵團圓,是中秋祭月和拜土地公的必備祭品。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是由元朝末年流傳下來的。相傳當時中原人不甘受蒙古人的統治,有志之士皆思起義抗元,然欲整合反抗的力量,卻苦于無從傳遞消息,所以劉伯溫便想一計策,散布將有瘟疫的流言,要人們于中秋節買月餅來吃以避禍。大家買了月餅回家后切開一看,里面藏了紙條寫著“八月十五夜起義”,于是民眾紛紛響應,因而一舉推翻元朝。月餅因而成為中秋節的應景食物。
我們有一些關于中秋節的民間故事,如:嫦娥奔月、月亮女神、狼與猴子、吳剛伐桂等…,都是以前的傳說,由其其中有一個故事是狼與猴子,故事是說有一位神仙想測驗狼、兔子和猴子有沒有良心,就向它們要東西吃,狼一看到老人,就去尋找食物給老人,猴子一爬上樹就把水果摘下來給老人吃,兔子沒有東西可以給老人吃,就往火山一跳,一心就想把自己的肉給老人吃,就把自己的性命給賠掉了。老人覺得很感動,就把兔子變成玉兔,在月球上搗藥。我覺得這個故事很棒也很感動,故事中的兔子為了送東西給老人吃,就把自己的性命賠掉了,這種救人的情操真讓人敬佩。
雖然我沒有吃到月餅,但是我還是很慶幸有這個習俗,不但讓我知道為什么要吃月餅,還讓我體會到這個習俗的由來。
初一中秋節心得體會 篇2
每個家鄉都有不同的風俗,但是,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是從古至今留給我們世人的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象征著我們家家戶戶團圓美好。想起中秋節那會兒,我的心情十分激動。
因為中秋節是團圓的日子,我們一家回到了鄉下,爸爸媽媽、妹妹、爺爺奶奶都齊聚在一起,一家6口人圍坐在圓桌前,談笑風聲、其樂融融的啃著味道不一的小月餅,一起共賞月圓,真是一幅家好月圓的景象。當爺爺說起今天的月亮特別圓,像一個水晶大圓盤掛在高空中時。
我的腦海突然閃現出一首詩:《水調歌頭》。然后我就故作詩人般的腔調,雙手放在背后: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唯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千里共嬋娟。
剛朗誦完,爺爺奶奶就拍手叫好,雖然他們不懂我說的什么意思,但是,還是對我贊不絕口。這時,妹妹也不甘落后,為我們大家表演了一段拉丁舞蹈,我們一家人融入在天倫之樂中。吃過月餅后,媽媽帶著我們走到屋外的空地上,爸爸抱著煙花走到空地中央,準備把我們歡度中秋節的快樂與天空一起分享。
“砰!砰!砰!”煙火迅速的飛向天空,漂亮極了。有的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菊花,有的像一條高大威武的巨龍,有的像一絲絲色彩斑斕的彩帶,還有的像流星一掠而過。我和妹妹興奮得蹦來蹦去,高興得合不攏嘴,喊道:“啊!太漂亮了...”
然后,在一旁的媽媽,用手機拍下了天空中每一朵花綻放的瞬間。中秋節讓我們感覺的不單單是一個簡單的傳統節日,更讓我們體會到一種凝聚力,一種家的溫暖。一個美好的中秋節,一個團圓的大家庭,就在快樂聲中結束了美好的一天。
初一中秋節心得體會 篇3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是一年四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部分,所以中秋也被人們稱為仲秋。中秋節的傳說是非常豐富的,有: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之類的神話故事廣為流傳。
晚上,我和爸爸媽媽來到爺爺家。過了一會兒,伯伯、表哥、表姐……都來了,我們一起共度中秋佳節。為了迎接他們,奶奶坐了一大桌豐富的飯菜。飯桌上,大家一邊說說笑笑,一邊品嘗著豐富的飯菜。飯桌上,大人們總少不了喝酒,所以他們便用酒來互相祝福。
我們小孩子不能喝酒,便用飲料代酒,互相祝福。濃濃的親情在飯桌上傳遞著,一家人在一起其樂融融。吃月餅也是中秋一大習俗。相傳,元朝末年,朱元璋發動農民起義時,用月餅作為秘密傳遞通知的方法,約定八月十五中秋節起義,起義成功,取得了勝利。后來人們以中秋吃月餅來紀念義軍的勝利,F在,月餅已經演變成合家團圓的象征了。
吃過晚飯后,我們大家每人手里拿著一塊月餅在院子里賞月。別人都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而今年,卻是“十五的月亮十五圓”。今年中秋節的月亮猶如一輪金黃的玉盤,高高的掛在靜謐的夜空中,點綴了整個夜空,星星調皮地眨著眼睛,好像在祝我們中秋佳節快樂呢,看著這些星星,我會心地笑了。皎皎的月光像水似地瀉向大地,照亮了整個院子,風很輕,月光很美,夜空很靜,這一切構成了一副美麗的畫卷!
望著那皎皎的月亮,我心想,一定有許多人現在異處他鄉,回不了家和家人團聚,就借皎皎圓月思念家人及親朋好友。
我愛這美好的中秋佳節!
初一中秋節心得體會 篇4
“明月幾時有,向天問酒”,時間總是過得很快,不知不覺已經進入農歷八月,十五日漸漸臨近,一年一度的中秋節也快到了。
然而,在南方的土地上,在家鄉的熱土上,我仍然沒有感受到這種節日的氣氛。似乎夏天還沒有過去,但是中秋節就要到了。
從前,我常常和一幫小伙伴拿著用紙綁著的燈籠玩耍嬉戲,無視對黑暗的恐懼,伴隨著皎潔的月光,笑聲充斥了整個夜晚。玩累了,帶著雞鴨鵝回家,一桌豐盛的菜肴,吃著家鄉當季出產的荸薺芋頭等農作物,已經是家鄉特有的習俗。都說中秋節是最容易吃胖的,但是吃了一會兒就覺得飽了。
這些小幸福只是回憶。
隨著城市的發展,“混凝土森林”不再是一個新詞,人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也在不斷提高。然而,我家鄉的中秋節已經變了味道。大量耕地被征用,在家鄉吃這些特色食品幾乎是不可能的。在燈籠上解謎幾乎成了商家推銷自己的一種商業行為;孩子晚上一起打燈籠,是大人“理性”心態所不允許的。該公司給員工送月餅以示祝福,但被告知月餅也應該征稅。人們上門送禮很正常,有多少人真心祝福別人……隨著城市的發展,我們的物質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像中秋文化這樣的東西經不起時間和人為的侵蝕,逐漸失去了她的風采。
家里的月光多亮啊!在民俗漸行漸遠的家鄉,中秋節的月亮無疑是最獨特、最美麗的風景線。朋友和家人都拿著凳子坐在同一個屋檐下賞月,讓我們覺得很親切!叭擞斜瘹g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敝星锕澋脑铝量赡懿皇亲顖A的,但親朋好友的團聚給我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對于那些團聚的人來說,和親朋好友一起賞月是生活中的一點點幸福。對于失散的人和漂泊的人來說,和親朋好友一起賞月只是一個遙遠的希望。中秋節在我的家鄉也是不可磨滅的印記。
可惜我家鄉的中秋節最美。在被視為“冷漠之城”的家鄉,希望中秋節等節日能再次讓人感受到濃濃的人情味,讓人們懂得珍惜生活中的每一點幸福。
初一中秋節心得體會 篇5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這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在中國的農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于全國眾多民族中的傳統文化節日。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據說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亮,所以從古至今都有飲宴賞月的習俗;回娘家的媳婦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圓滿、吉慶之意。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如寧波、臺州、舟山,這與方國珍占據溫、臺、明三州時,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襲擊而改“正月十四為元宵、八月十六為中秋”有關。此外在香港,過了中秋興猶未盡,還要在十六夜再狂歡一次,名為“追月”。
“中秋”一詞,最早見于《周禮》一書,而真正形成全國性的節日是在唐代。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北宋,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意。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初一中秋節心得體會 篇6
農歷八月十五是萬家歡聚的中秋佳節。中秋節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所以一頓團圓飯也必然少不了。
今晚吃什么大餐呢?我小心翼翼地走向廚房,想一探究竟?上Э戳艘谎,只有一些切好的蔬菜放在桌子上,并沒有看到什么葷菜,這對于我這種“肉食動物”來說實在是太失望了,我默默地退出了廚房,坐在沙發上等待美食出爐。
“開飯啦!”一陣陣香味撲鼻而來,一碟碟佳肴讓人垂涎欲滴。有酸菜魚,紅燒肉,木耳菜……樣樣都是我愛吃的,不知道媽媽從哪里變出這么多美食。我趕緊拿起筷子,動起嘴來,桌子上的每個菜幾乎都被我吃了個遍。由于吃得太快太猛,我都被噎著了好幾次,外婆拍著我的背叫我慢點吃,可我過于沉浸在美食的世界里根本就聽不見。
吃過晚飯,天也漸漸暗了下來,大家拿著椅子和應景的點心來到院子里準備賞月。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塊月餅往嘴里送,是“雙黃蓮蓉”,美味極了!扒疲铝脸鰜砹,月亮出來了!”妹妹興奮地喊著。月亮像一位羞答答的小姑娘似的從云層中露出笑臉,過了一會兒,她才慢慢地走了出來,皎潔的月光在深藍的夜空中顯得分外明亮。
望著潔白的圓月,我想出了一個好玩的游戲,就是帶“月”字的詩句接龍!拔蚁葋,‘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我說道。緊接著,媽媽脫口而出:“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本瓦@樣順利地玩了好幾局,最后只剩下我和爸爸了。爸爸說:“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蔽蚁肓讼胝f:“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這回爸爸想了好久也沒想出來,只好認輸了。
此時此刻我明白了,真正的快樂不需要用奢侈的物品來換取,只需要一家人簡簡單單地聚在一起,就像天空中的明月一樣團團圓圓就可以了。
初一中秋節心得體會 篇7
今天,我心里十分激動,因為終于迎來了盼望已久的中秋節,可以賞月-、吃月餅,過去每到這一天都給我留下了美好的記憶。
月到中秋分外明、月是故鄉明,古代,人們都把月亮看作一種思鄉的工具,也有許多描寫月亮的詩詞,特別是蘇軾在《水調歌頭》中說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由此我又想起中秋節的下午,一家人參觀呂梁鳳冠山孔子觀道處,看到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的碑刻,聽爸爸解釋時光好象東去的流水。
不分白天黑夜,一去不復返的話語,使我深刻領悟到:人生如月、人生如水、人生如夢,轉眼就是一年,明年的今天我將走出小學的校門,成為了一名中學生,遙想朝夕相處的同學已經各奔東西,真是感慨萬千。面對即將逝去的寸寸光陰,我要時刻珍惜寶貴的學習時間,珍惜同學間兄弟般的友誼,珍惜老師父母般的教誨,盡快懂事明理,長大成人!明年的中秋,不知是何年,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它是歡慶豐收的節日,是與家人團圓的節日,更是寄托美好與希望的節日。記得從上幼兒園起,每到中秋明月夜,我有時在爸爸的肩頭上,有時在爺爺的'小院里,有時在奶奶的床頭邊,一邊吃著月餅,一邊看著天上圓圓的月亮。
聽著他們講嫦娥奔月玉兔搗月吳剛伐桂等故事,聽著聽著就慢慢地進入了甜蜜的夢鄉。今年中秋節的夜晚,五顏六色的煙火像一條條火龍沖上天空,朵朵煙花像綻開的牡丹花,與那明燦的月亮相互映襯,把中秋節的夜空打扮得更加美麗。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中秋的月亮像一面碩大的銀鏡,像一面巨大的白玉盤,更像一個可以看到遠方的望遠鏡,看著明月浩空,給我帶來了無限的愉悅和美的享受,我不禁想起美麗傳說中的嫦娥、玉兔、吳剛、桂花樹,不知道月亮上寂寞的嫦娥和那堅持不懈砍樹的吳剛有沒有看到如今人間的變化,看到人間的歡樂,真希望他們早日來人間作客。
初一中秋節心得體會 篇8
“希望人活得長久,一起度過千里”。自古以來,天空中明亮的滿月一直是神秘的,被人們背誦。人們總是對月亮充滿敬畏和想象,他們都認為滿月是團圓的象征。中秋之夜總是在賞月聊天中度過,溫馨、和諧、愉悅。
中秋節是家人團聚的日子。一般來說,人們必須回家與家人團聚。全家一起吃月餅,意味著全家都會平安圓。一年中,除了春節,只有中秋節才能全家人聚在一起吃團圓飯。有些在外奔波的人,名利、金錢、欲望太多,連對家人的愛都無法守住。也有一些游子因為很多原因在中秋節不能回家。真遺憾!
我知道很多人在離開家之前都在父母面前許下了很大的愿望,只等著有一天能穿著滿滿的衣服回家,讓父母過上富足的生活,不用擔心自己。然而,他們忘記了,時間不多了,歲月不饒人。我們的父母變老了。他們需要的是陪伴而不是金錢。事實上,父母在我們的生活中并不需要太多的成功,也從來沒有想過從我們這里得到什么。也許我們的一個微笑,一句問候,一個關心的眼神,就足以讓他們松一口氣。人生如此短暫,我們什么時候才能等到孝順?中秋節是家人團聚的日子。如果這點孝心不能兌現,那就太可惜了!
我們那里有一個習俗。中秋節吃飯時,不能回家的人一定要給他留個座位,穿上他的衣服,以示心意。李白有句詩說:“抬眼看去,發現是月光,再往下沉,我突然想到了家。”
每當過中秋的時候,爸爸總是喜歡望著明月吟誦這首詩。不能與家人團聚,不能邀人共同賞月,身在異鄉的自己,只能給遙遠的家鄉打上一個遙遠的電話,聽聽家人熟悉的聲音,這種刻骨銘心的酸楚,爸爸體會得更深,F在,我們一般都會抽空回奶奶家。每次我們中秋一回去,奶奶的臉上就會洋溢著幸福的淚水,這讓我更加體會到團聚的重要性,體會到愛的重要性。
明月,寄托著我們的思念;中秋,預示著我們的團聚。在這特殊的日子,在這幸福的時刻,我真希望時間多一點,再多一點。
初一中秋節心得體會 篇9
又到中秋月圓時,看到白如玉盤的圓月,我不禁浮想聯翩。我還想起了去年的中秋節。
“當,當……”客廳里的老式座鐘響了五下。幾乎在同時,門鈴聲也響了起來,“叮鈴,叮鈴”的聲音與鐘聲混雜在一起,奏成一曲絕妙的交響。奶奶忙不迭地從廚房跑出來去開門。哦,是姑父、姑媽來了。他們每人手里拿著一盒包裝精美的月餅,還帶來了我的小表弟。我和小表弟到另一個房間里去玩,他們就坐在了客廳里。
過了一會兒,伯父、伯母也來了。他們見到了姑父與姑媽,先是寒暄一陣,接著便開始老友敘舊。
我和小表弟依然在房間里玩,忽然聽見“淅瀝淅瀝”的響聲,再一看:原來是外面下起了蒙蒙細雨。細細的雨絲在空中開始向四面八方飄灑,密密的斜織著;廚房里也奏起了“鍋碗瓢盆交響曲”,不一會兒,陣陣食物香氣撲鼻而來,熏得大家都有點醉了。
六點四十分,門口忽然響起了急促的腳步聲,接著門鈴聲又響了起來。我急忙跑著去開門,卻被機靈的表弟“捷足先登”了!案轮ā币宦,門被打開了!八驮嘛灥膩砝!”一聽這聲音就知道是我的父母回來了。他們手里拎著一個大紅袋子,袋子里全是月餅。他們進門后又說:“對不起,我們來晚了!蔽铱吹剿麄兊念^上濕漉漉的一片,不知是汗還是雨……
“當,當……”客廳里的老式座鐘又響了起來。當鐘聲響到第七下時,奶奶便開始叫道:“開飯啦!”頓時,看電視的,談話的,玩耍的,都向一個地方——餐廳走去。小小的餐廳里擠滿了人。人們看到滿桌美味佳肴,都開始不顧形象地大快朵頤。酒足飯飽后,我們來到露天陽臺上賞月。
因為外面的雨還在下著,所以我們只好撐傘賞月。父親和姑父剛把兩把大傘拿出來撐開在地上支穩,我和表弟這兩個“小饞貓”就閑不住了,拿出月餅吃起來。我們與爺爺奶奶同坐在一把傘下,剩下的親人同坐在另一把傘下。月亮的影子在雨幕的遮擋下顯得朦朦朧朧,像是穿著一件紗衣。那些大人們在那邊一邊拉家常,一邊吃月餅;爺爺奶奶他們坐在旁邊喝茶賞月;我和小表弟呢?則一邊品茗,一邊品書,一邊品餅,還美其名曰:“此乃高氏三品也。”
不一會兒,雨停了,空中的陰云已完全散盡。這一次,月亮周圍的那層薄紗也已被揭開,月光灑滿大地。大家都被這迷人的月色陶醉了。不知是誰吟了一句“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大家的激情都被點燃,紛紛賦起詩來。
初一中秋節心得體會 篇10
中秋節是我最喜愛的一個傳統佳節,這天,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想到一家人一邊吃著月餅,一邊賞月的景象,那甭提有多好了!
盼望已久的中秋節到來了,為此我興奮了一整天!我左盼右盼,終于盼到了晚上。我們一家手牽著手,向小區對面的花園走去。今天的夜空很晴朗,月亮像一個玉盤一樣掛在夜空中,整個城市都被月亮的淡淡的光線籠罩了,一切仿佛都披上了一層白色的輕紗。我們在花園里找了一條長椅坐下,抬頭仰望著漆黑的夜空,星星都躲進了云層里,只剩下一輪皎潔的明月在夜空中“站崗”,星星大概也去慶祝中秋節了吧!這月亮也真
是>孤獨啊!它使我不禁想起了那些因為某種原因不能回家與家人團聚的人,他們在這一天里,是否在思念自己的親人?那就多抽點時間與親人聚一聚吧!
聞著淡淡的桂花香,吃著月餅,看著又大、又圓、又亮的月亮,欣賞著美景,四周靜悄悄的。突然,一聲巨響打破了寧靜,我被嚇了一大跳,最后才緩過神來,原來是世紀公園的煙花晚會呀!有一個煙花像流星雨一樣劃過天空,“多美啊!”我們不禁贊嘆道!澳銈兛炜!又有一顆‘流星’來了!我們每人許一個心愿吧!”我對爸爸媽媽叫了起來。
我閉上眼睛,雙手合十,許下了一個美好的愿望。“啪——”美麗的煙花在夜空中綻放,紅的、黃的、藍的、紫的五彩繽紛;煙花可謂是千姿百態啊!有的像菊花迎著秋風開放,有的像一張燦爛的笑臉對著我們微笑,還有的像一面紅旗迎風招展?
等到煙花晚會結束了,我們也該回家了,但是這一晚的每一個瞬間都深深地映在我的腦海里如果每一年的中秋節都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度過,那該多好哇!
中秋節啊!你是一個家人團聚的節日;中秋節啊!你是一個快樂的源泉;中秋節啊!你是我最喜愛的一個傳統佳節!
初一中秋節心得體會 篇11
8月15日,團聚的一天。在這個應該和家人坐在圓桌旁吃月餅的節日里,很多人的愿望無法實現。那些坐火車離家的大學生,會在一個陌生的學校過一個中秋。第一次出門在外,老師為了給家人一個溫暖的中秋,放棄了與家人團聚的機會,在中秋傳播了濃濃的老師情懷。
今天的中午很明媚。我和媽媽趕去外婆家吃團圓飯。走在路上,我嘆了口氣,問媽媽:“爸爸為什么不能和我們一起吃午飯?”媽媽臉上掛著淺淺的笑容,說:“你爸要和學校的新生一起吃飯!蔽移擦似沧臁"大一新生家庭團圓飯重要嗎?"我媽笑著搖搖頭,跟我說著同樣的道理:“那些大一新生第一次離家,過中秋節。老師在這里是他們的父母!甭犞,我確實覺得有點自私。爸爸離家出走給我們帶來了一絲遺憾,但我不明白他給遠在他鄉的同學帶來了多么復雜的感情。也許,爸爸是老師,學生是他的孩子。中秋節父母不應該和孩子在一起嗎?
我和媽媽來到外婆家,圍坐在圓桌旁。我又想起了我的父親。他也應該想到我的!不要在特殊崗位工作,不要遠離家,和不是家人的人一起吃飯。哦,為什么?就因為老師。老師,我放棄了中秋節和家人團聚的機會,給了第一次離家的“孩子”一個溫暖的中秋節。我想我可能永遠不知道老師對學生的愛。
8月15日,團聚的一天。在這個應該和家人坐在圓桌旁吃月餅的節日里,很多人的愿望無法實現。那些坐火車離家的大學生,會在一個陌生的學校過一個中秋。第一次出門在外,老師為了給家人一個溫暖的中秋,放棄了與家人團聚的機會,在中秋傳播了濃濃的老師情懷.
初一中秋節心得體會 篇12
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節日——中秋節。
它的習俗有:吃月餅,賞圓月,猜燈謎,看花燈……
清晨,走在小區的林蔭路上,兩排整齊劃一的樹上,有序地掛著一個個紅紅的大燈籠。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超市買月餅。超市里有雙黃蓮蓉月餅,有冰皮月餅,有豆沙月餅,還有七星伴月等各式各樣的月餅,讓我眼花繚亂。媽媽挑了一盒最精美的七星伴月,我則興奮地拿了一盒吃的冰淇淋月餅放進小推車。一袋葡萄,一袋香蕉,一箱蘋果……小推車一下子堆滿了,最開心就是我啦。
傍晚時分,火紅的大燈籠全開了,照亮了整個小區!皯c中秋活動”開始了,我拉著爸爸媽媽的手,跑向活動區,“嘩,真熱鬧啊!”早已是人山人海,有兌獎區,有氣球區,有猜謎區,有特色小吃區,有熒光棒區……還有免費贈送棉花糖的活動區,那里早已是排成了兩條長長的龍,穿著花花綠綠衣裳的小孩子你擠我碰,生怕被擠開了,拿到棉花糖的小孩子笑開了臉,直奔爸爸媽媽的懷里。我也擠進棉花糖里……
看花燈啦,看花燈啦。小區的花燈是精心裝飾的,有小貓形狀的,有小兔子形狀的,有老鷹形狀的,有小魚形狀的,還有小鴨子形狀的,有蓮花狀的,各式各樣,數不勝數;舭l出的光亮顏色也很特別,有綠光,有黃光,有紅光,有白光。各色的光交叉到一起,真是美麗極了,仿佛進入了仙境。
最讓我喜歡的就是猜燈謎了。其他小朋友也不例外,一窩蜂地跑來搶紙條。說時遲那時快,我兩步飛跨到三米處的魚燈下,搶到一張謎紙。爸爸笑了說:“身手敏捷啊。”旁邊的。大人們也是哈哈大笑。我打開題目:一面鏡子亮晶晶,走遍天下照古今。我竊喜,這道題目可難不倒我,答案是月亮。我健步如飛,跑向兌獎區……
圓月高高掛,我們全家已經在陽臺上賞月了。最樂呵的感覺是爺爺奶奶,忙前忙后,擺月餅,擺水果,炒田螺。爸爸媽媽在賞月閑聊,我和弟弟在陽臺上,追逐玩耍。全家人樂開了花。爺爺更是講了《嫦娥奔月》的故事,嫦娥偷吃靈藥,這下孤孤單單在廣寒宮了!版隙饝谕奠`藥,碧海青天夜夜心。”我脫口而出。
仰望星空,八月十五的月亮又圓又大,代表著團團圓圓。
初一中秋節心得體會 篇13
每天充滿快樂的日子,是多么的陽光,心中的彩虹才會美麗。熱烈、幸福、燦爛、希望、永恒、虔誠、神秘都是我追求的目標。可是往往向往陽光,卻得不到。因為我沒有努力,所以才會沒有一絲光明。這天,我有了快樂,心中的干渴終于得到了甜蜜的水滴。請讓這一地的心碎、隨風而去。中秋,明月的圓,也是我心中的圓夢開始。
我很幸運,今天成功了。這天是中秋節,是我們中國主要傳統節日之一。這次中秋節的主要習俗是賞月、拜月、吃月餅、猜謎等,幸福而甜蜜的微笑,是我的人生很美的事。很熱烈的場面,是我開心的表現。我們大家共同一桌,你請我,我請你,香甜可口的美酒“砰”的一聲,微笑露面。
談著家常,聊起中秋,吃下這甜美的月餅味道香飄十里,叉燒月餅、淑鹽月餅、草莓月餅、鳳梨月餅等令人回味無窮。每個人的笑容是月亮的欣慰,它今天變成一個玉盤,為的是人們。原本細瘦的身子,像一位如花似玉的姑娘,彎著腰睡覺時,并不就像丑陋的老太婆,而是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睡美人。
今日它變成球狀的明月,是因為滿足人們心中的愿望,就好似熱心的天使一般。人們當然也好不示弱,因為我們是善良的人類,我們祭月、賞月、拜月,祈禱月神。家人們都望著天空,那種神秘而又有著強烈的感情,也讓我不由學著家人。他們告訴我:“這一天是許多神話的開始,嫦娥奔月、后羿造餅、吳剛伐桂都是這天,也就是美好的一天。”
在這天夜里,大家歡樂的玩耍,其樂融融。最為開心的是放燈、玩燈,每個人都神秘的寫下自己的愿望、理想和夢,也許是那么遙遠。不過也卻表達了人們在中秋節的虔誠,對事物的向往。中秋節的燈帶著每個人心中的夢,飛向天空,星光璀璨、燦爛無比。希望、永恒、成功都是中秋節的夢。
這美好充滿快樂的中秋節完成了我心中的陽光,也讓我懂得一句人生格言:人生,總讓人無語。笑的時候,不一定開心,也許是一種無奈;哭的時候,不一定流淚,也許是一種釋放;痛的時候,不一定受傷,也許是一種心動。走過一段路,總想看到一道風景,因為已經刻骨銘心;想起一個人,總會流淚,因為已經融入生命;唱起一首歌,總會沉默,因為已經難以釋懷。風雨人生,淡然在心。
初一中秋節心得體會 篇14
中秋節是中國人重要的節日,在外的父母都能夠回來和家里人團聚。許多人都盼望著這一天的到來。能夠和自己的家人團聚,一起吃月餅賞月。一家人團團圓圓、開開心心。
因為我家開超市爸爸媽媽不出去工作,但是這天的到來,爸爸媽媽就會忙的不可開交。我則在觀察爸爸媽媽這一天他們是不是開心。
凌晨3點整爸爸就出去進貨了,媽媽也沒閑著在家里收拾著家里的一切,等爸爸進貨回來。爸爸回來了,我們忙著卸貨,忙了一會兒,貨都卸下來了。媽媽在那兒放菜,今天早上爸爸媽媽忙的都沒有吃早飯。不一會兒,就來了許多顧客來買東西。姐姐這天也回來幫忙了。忙碌到了中午,這才松了一口氣。媽媽和姐姐去廚房做飯了,爸爸則在賣東西。過了好一會兒,媽媽和姐姐午飯終于做好了。我去把菜端到桌子上,今天中午的菜特別豐富,這就是我喜歡中秋節的一點。
到了下午媽媽再那兒包糖餅,包糖餅是中華民族5000年留傳下來的傳統。美味香甜,我最喜歡媽媽包的糖餅了。我跟姐姐、弟弟都搶著吃。過了一會兒,媽媽包好了糖餅。爸爸說:“媽媽包的糖餅太好吃了”。媽媽特別高興。
到了晚上,我們把桌子搬到外面。桌子擺滿了好多水果和月餅,爸爸媽媽一邊吃著月餅和水果,一邊賞月。我問爸爸:“你們今天開心嗎?“爸爸笑著說:“很開心。”我又說:“為什么你們今天這么忙還很開心呢?”媽媽笑著說:“雖然我們今天十分的忙,但是我們一家人能夠團團圓圓吃頓團圓飯這就足夠了!痹铝梁孟窈π咚频,一會兒躲進烏云里,一會兒又蹦出來。
這一天爸爸媽媽雖然很忙碌,但是我們一家人很開心,我們長大以后一定要好好報答我們的爸爸媽媽。
這篇記敘文敘述了作者和爸爸媽媽一起吃月餅賞月的事,為月亮增添了幾分神秘的氣氛。月是故鄉明,在每個人的心中,家鄉的那輪月才是最明亮最有召喚力的。此文結尾處深化了中心。
初一中秋節心得體會 篇15
等我們全家來到陽臺賞月時,月亮已經高高掛在天空。那圓圓的月亮又亮又白,上面還有些或明或暗的陰影。我指著它們一一辨認:這應該是月宮,那應該是桂花樹,旁邊那小黑點是不是嫦娥的玉兔?
看著看著,我仿佛飄了起來,升上了天空,進入了月宮,來到了嫦娥姐姐的身旁。當時,嫦娥姐姐正在跳舞,她像美麗的蝴蝶般飛舞著,穿梭著,那婀娜多姿的腰肢像柳條一樣不停地扭動著——優美的舞姿真讓人著迷!
感覺有人來了,嫦娥姐姐立刻停了下來,玉兔也一蹦一跳地跑來了,她們都很歡迎我來做客!靶∨笥眩阋灰臀覀円黄鹜嬗螒蜓?”嫦娥姐姐溫柔地問。很喜歡玩游戲的我興奮地點了點頭。
“那我們玩什么游戲呢?”嫦娥姐姐問道。我還沒想出玩什么游戲好,玉兔就搶在我前頭說:“玩捉迷藏吧,我最愛玩了!”“這個主意真棒!”我又點了點頭。
于是,我們手心手背來分誰捉誰藏,結果是我和嫦娥姐姐捉,玉兔藏。閉著眼睛一數完20下,我和嫦娥姐姐就開始了“尋找玉兔之旅”。可無論我們怎么到處尋找玉兔,都不見玉兔的身影。“這聰明的玉兔到底藏哪去了?”
就在我們四處尋找玉兔時,突然,我背后桂花樹的葉子發出了“沙沙沙”的響聲,我大喊一聲:“玉兔,我找到你了!”我立刻爬到樹上去,可連玉兔的影子都沒見著。“玉兔呀,你到底藏哪去了?”就在我失望地爬下樹,準備去進月宮找時,我又聽到屋頂上傳來了“咯咯”的笑聲,原來玉兔正躲在屋頂上呢!這時候,嫦娥姐姐也發現了玉兔……
就在我們笑著、跳著,玩得好開心時,“昕儀!”是誰后面喊我?回頭一看,原來是媽媽叫我回房間休息——明天還得上學呢!這就樣,媽媽硬把我從虛幻的世界拉回到現實,我只好依依不舍地向天上的嫦娥姐姐和玉兔告別:“再見,再見,明年中秋再見!”
初一中秋節心得體會 篇16
今天是中秋節,媽媽正在廚房里切月餅,我和弟弟跑過去焦急地問:“媽媽,我們什么時候才能吃月餅呀?我和弟弟還要去賞月呢!眿寢尣换挪幻Φ鼗卮鹫f:“孩子們,不要著急,要等月亮出來以后才能吃月餅呀。”于是,我和弟弟就坐在陽臺上焦急地盼著月亮出來,可是盼呀,盼呀,月亮還是沒出來。
于是我又著急地問媽媽:“媽媽,月亮它今天害羞,不愿意出來了嗎?”媽媽笑著說:“傻孩子,月亮不是已經來了嗎?”忽然,弟弟在陽臺上拍著巴掌,興奮地叫起來:“出來了!出來了!月亮來了!”我朝著天上望去,只見月亮像一個靦腆的小姑娘,輕輕地撥開云霧,先微微地露出它的小臉,然后慢悠悠地探出它的身子,漸漸清晰地出現在我們的眼前。
“終于可以吃月餅了!”我興奮極了!皨寢專瑸槭裁粗星锕澋脑铝潦且荒戤斨凶顖A、最亮的呀?”我不解地問。“那是因為月亮的圓,代表千家萬戶的和和美美,團團圓圓,月到中秋分外明,離鄉在外的游子們每到這天,都是格外地思念家鄉的親人呀!”媽媽認真地回答著,眼里卻噙著淚花。我想此時此刻,媽媽大概也想著遠在老家的外婆吧。
吃完月餅,我和弟弟跑到樓下去玩了。嘿!月亮這個小“跟屁蟲”,我們走,它也走;我們停,它居然也停了,可真難甩掉啊!于是我們停坐在大石頭上,看著明朗的天空,賞起月來。突然,弟弟問我:“姐姐,圓圓的大月亮好漂亮呀,它是屬于我們的嗎?”弟弟突然的詢問,讓我有些驚慌失措了。后來,我帶著這個問題詢問了媽媽,媽媽意味深長地告訴我:“孩子,它是屬于我們的,也是屬于大家的。只要你心里裝著它,它就會經常出現在你眼前!甭犃藡寢尩脑,我似乎體味到了什么。
晚上,我做了一個甜甜的夢。我夢見月亮從天上跳下來,把外婆帶到了我們的身邊,我們一家人和月亮一起玩耍,大家都好開心,好幸福!
初一中秋節心得體會 篇17
中秋佳節,正是大家團圓的日子。瞧,那天上的嬋娟正在云中漫步呢。晚餐后,我們一家人漫步在江邊。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呈現在天宮之中。看著如此良辰美景,我心想:這時候,如果品嘗著甜如蜜的月餅,我們也可以對著月亮婆婆一番小酌了。
夜色茫茫,晚風柔和得如同柳絮般輕拂著人們的臉,云朵,則像是變了一個樣兒,如同娟絲一般,漂浮在天幕上。它們全都簇擁著皎皎的明月徐徐地上升,皎潔的月光把周圍映成了一輪銀色的光景,它不是像朝霞那樣濃艷反而顯得素雅。此前此景有多少人看著它得到了喜悅,又有多少人看著它燃起了思鄉之情!
這月亮既喧賓奪主,又有萬般嬌態?,那帶著一圈銀環的月兒終于升了起來。它先是帶著一層黃色,徐徐穿過一綹綹輕煙似的云層,向上升著,升著……就在一霎間,月兒的顏色變淺了、變白了,它高傲的升起來了。它圓得那樣可愛,那樣有趣,就像一個銀色的玉盤,反射出一道道白光。這時候,我們看到了一個龐大無比的月兒,它明明亮亮、白晃晃的。放眼望去,月亮的左下角有著如煙花綻放的場景,這是多么美麗的景象啊!
賞月過后,我們回到家中。我和姐姐一起相約嘗試做手工月餅。我們打開了月餅禮盒,哇!一大套的手工月餅制作材料映入眼簾。各式各樣,精美的模具和頗具特色的原材料,讓我們頓時沉浸其中。我們拿出了皮料和餡料,平均分成了許多份。仔細揉搓之后,一個個金色和咖啡色的小圓球出現在我們面前。姐姐教我用搟面杖把餅皮搟成一張張的“小手帕”。
我們把球餡塞入“手帕”中,并把“手帕”包得嚴嚴實實的,不露一絲縫隙,如同檢查樣品一般,放在案板中等了十五分鐘。我們一直看著手表上的指針,終于等到了點。我和姐姐迫不及待的把做好的月餅團子放入月餅模具中。不一會兒一個個整齊劃一,金燦燦的月餅初步形成了!
接下來我們開始裝飾月餅,我拿出藍色和黃色的翻糖模具作出了一輪輪彎月和小星星。姐姐制作了各色的花朵和粉嫩的桃心。我們還制做了各種顏色的小動物形狀。接下來我們把這些彩色的形狀分別貼在月餅上,再撒上彩色的糖粒和藍水晶半糖。過了一會,一群“俊俏的小姑娘”出現在我們面前。
我們一家人,一邊吃著我和姐姐親自做的手工月餅,一邊賞月,過了一個非常有意義的中秋節!
初一中秋節心得體會 篇18
又一個中秋佳節即將來臨,可是看起來大家并不怎么熱情。吃月餅,賞圓月的傳統節目已經上演了幾千年,這一成不變的模式總會讓人覺得單調,免不了生審美疲勞感,心理上不麻木冷漠才怪呢。
細想來怨不得國人啊。佳肴連吃三天也會厭,更何況這年復一年的重復呢。雖然不斷有知名人士憤聲疾呼“救救文化!”“傳統文化不可流失!”可大家對于當下的節日文化連表面上的樂趣都不曾找到,又何談體會其深刻的呢?更不用說繼承和發揚了。傳統文化就這樣在這股冷漠大潮中漸趨凋零,我們該如何挽救它?
都說創新是一個國家和民族進步的途徑,我認為傳統文化的挽救之道也在于此。唯有讓中秋開出“新花”,讓傳統文化富有新意,才能重新煥發其魅力和生機,從而讓更多國人有興趣和熱情來完成這種傳承。
不要把這種創新想的太難,因為在這片土地上已經有了許多成功的實踐。前幾年流行樂壇上不就刮起了一陣“中國風”么?先是陶喆把《蘇三起解》這段傳統曲目的元素成功地融入新歌之中,讓黃梅戲在年輕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痕跡;而后又有周杰倫的一首曲詞清新優美的《青花瓷》,讓喜歡追趕潮流的年輕人開始對歷史久遠的唐“風”宋“雨”著迷。一曲Tank的《三國戀》未終,李玉剛的《貴妃醉酒》又新鮮出爐,經典文化成為流行歌曲和影視創作以及各類專題欄目中不可忽視的題材,被演繹得活靈活現,耳熟能詳,深深地烙在80、90后的心里。
相比于樂壇上的中國風,影響更大的便是百家講壇及孔子學院,這位影響中國五千年的圣哲終于從塵封的古籍中鮮活地走出來,用一種新穎的談話和學院方式直觀而立體地展現在我們面前。歷詼諧幽默且具有大智慧的小老頭終于揭下了那張固定在畫像上的苦瓜臉,以親切可愛的形象駐足國人的生活。不但如此,通過“大家”生動地解讀和學院地不斷擴辦,孔子還跨出了國門成為了享譽國內外的智者,如此,儒家文化還何愁不發揚光大?
近來,聽說“第一范文網”舉行了傳統節日標識的征集活動,這著實要好好的贊一個。樂壇中國風仍是經久不衰,孔子更是快完成環球旅游了,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自然也不能落后。中秋、端午、七夕、春節等也要開出“新花”,這雖然僅是小小標識的征求,卻是大大新意的首倡。像海爾、聯想一樣,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也具有品牌意識,從而在不斷探索和追求中提升文化品位,讓古老文明在繼承和發揚中伴我們同行,千年萬代永不磨滅。
所以,當我們越來越多地把目光集中于傳統文化的傳承上時,不妨靜下心來對我們傳承方式和手段多加審視。如果我們能夠多加創新,翻出新意,我相信傳統文化的新花,定能開滿神州大地。
中秋終會開出“新花”,我們期待著。
初一中秋節心得體會 篇19
人們常說“月到中秋分外明”,這話很有道理?矗菐е蝗瓠h的月兒終于升起來了。它先是金黃金黃的,徐徐穿過一朵一朵輕煙似的白云,向上升著、升著,就在一剎那間,月兒的顏色變淺了、變白了!
它高高地升起來了。圓得那樣可愛,那樣有趣,就像一個銀色的玉盤反射出一道道白光。
啊,皎潔的月亮,你引起多少人的豐富想象:嫦娥,因偷吃仙藥,被關在寂寞的廣寒宮內;吳剛,被罰砍那砍不斷的桂花樹;小玉兔,在廣寒宮里為嫦娥搗藥……
我多想和吳剛去做伴,多想去慰問孤獨的嫦娥,多想去逗逗可愛的小玉兔呀……
可你又那么遙遠,我想借大雁的翅膀,在這歡樂的時刻飛向你的懷抱,可大雁也飛不了這么高;我想用長虹架起一座彩橋,去探望你這地球的少年,可當彩虹出現時,你卻不知在何方……
看著這圓圓的月亮,我又思念起去世的奶奶來。她那慈祥的面龐又浮現在我的眼前。一想起奶奶來,我的眼睛就濕潤了,奶奶好像也在我們身旁和我們歡度佳節。這不正應了“每逢佳節倍思親”的詩句嗎?
初一中秋節心得體會 篇20
時間過的真快,中秋節到了。這個節日今年才被訂為法定節日看來傳統的民俗越來越被我們所重視和喜愛。
“每逢佳節倍思親”這名話用在我身上,太恰當了,我非常想在老家的爸爸。一放假,我就歸心似箭地和媽媽坐上了回家的長途車。路上提著月餅禮盒回家過節的人很多,他們一定和我現在的心情一樣,想象著,品味著與家人團聚的甜蜜。車窗外,滿眼的綠色,熱烈的陽光圍在身上,道路兩旁,有農民晾曬的玉米金燦燦的閃著光,還有花生一顆顆飽脹著肚子,讓太陽盡情的親吻……
可能是心情好,所以兩個多小時的路程一會就到了,和家人團聚真是一件愉快的事!當夜幕悄悄地降臨時,爸爸媽媽早就在院子里的圓桌上擺滿了香甜的水果和月餅。我們一家人圍桌而坐,又圓又亮的月亮不知什么時候已經掛在高空。今晚的夜空有云,一朵朵,一片片,一層層向著月亮的方向靠近,在月亮周圍形成一個圓環,月光向四周彌散,把圓環映成微黃色,像好吃的月餅,像透明的鏡子,又像是清潭。我忍不住端起了水杯,模仿大詩人蘇軾,高聲朗讀:“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家人都為我鼓掌,我也來了興致,背起了唐詩《古朗月行》,媽媽說起了常娥奔月,爸爸提到常娥1號衛星,爺爺談起天狗吃月,奶奶講玉兔搗藥的故事。在陣陣說笑中,我們一家人欣賞著美麗的夜色,品嘗著豐盛的美味,感受著親情的溫暖……
初一中秋節心得體會 篇21
今日是中秋節,也是我的生日,所以今日我異常興奮,異常開心。剛上晚自修就收到一份禮物,心中的興奮都不知如何用文字來表達,連日記都不知該寫什么資料。
雖然今日是我的生日,我應當開心。但我想我不能只顧自己,俗話說:兒生日,母難日。意思就是兒女生日的那天,也是母親辛苦的那天。16年前的今日我呱呱落地,同時也是母親最辛苦的那天。記得有一回,電視說:兒女的生日不該太鋪張地慶祝,而應當在那天更加尊敬母親,為母親分擔家務,這句話我同意后半部分,也盡量會做到;叵肫鹨磺埃慨斘疑眨偸窍蚰赣H要求這要求那,而母親對我卻無所要求。我想我應當好好地想想,我要告訴自己:我已長大,已16歲了,我應當學會尊重母親,孝順母親。
寫到這,我停下了筆。仰望天空中的圓月,俗話說:中秋佳節人月兩團圓。今晚明月是圓了,可人卻沒有團圓,為什么你看,我們班內宿的同學都不能夠回家和家人團聚。他們為了學業離開了家,連中秋節都不能見家人一面。期望明月把他們對家人的思念帶回家中,讓他們的家人明白他們的兒女在思念他們。期望明月也把我的思念帶給我的叔叔和姑姑,讓他們明白我在想念著他們。期望他們能和我一起過生日,期望有一天我的一家能完完整整的坐在一起過中秋,一起慶祝我的生日。
初一中秋節心得體會 篇22
秋高氣爽,氣爽秋高,我們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八月十五中秋節
今年中秋節,是在10月的第六天,好像來遲了一寫,但并不影響那美麗的黃昏的傍晚。玉兔東升,皎潔的月亮正照耀著一輪圓月,天空中有幾朵潔白的云彩飄蕩在云朵中間,微風颯颯,徐徐地吹著小風,月光下的葡萄架上有幾串沉甸甸的葡萄,正掛在葡萄架上,幾只螢火蟲飛來飛去,又飛去飛來,是那么的有情調,這情調又是那么的迷人。
媽媽拿出月餅,我和姐姐剛剛準備動手吃,爸爸突然把月餅拿走說:"大家別光顧著吃,我們來個游戲,誰贏了誰吃。"我和姐姐答應了。
"首先我們來背關于月亮的古詩。"爸爸出了題目。
"好"我和姐姐一口答應。
"少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姐姐先說了一個。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我當然不甘落后。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野曠天低樹,江清月靜人。""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白兔搗藥成,問言語誰餐?"……
"真棒!來吃月餅。"爸爸笑瞇瞇地遞給我和姐姐月餅。
我們一邊吃月餅,一邊賞月。哇!好大好圓的月亮啊,它即象一輪明月,又象一輪圓月,正在升起來!
我們在院子里高興的簡直就是高興,沒有人能說出這不是高興,我們全家人都喜歡這美麗而又美觀的中秋節,尤其是在八月十五這天,正巧又趕上中秋節,真是雙喜臨門吶!
月有悲歡離合,人有陰晴圓缺,此時此刻,正是全國各地的全國各族人民全家在一起合家團圓的好日子,讓我們一起高高舉起月餅,共同暢飲這一杯高興的月餅吧!
夜色已經很深了,深夜也漸漸的濃了,皓月當空,映著皎潔的月光,我們全家都流連忘返,懷著無比高興的心情,依然興致勃勃地在院子里看著那輪明亮的月亮!
初一中秋節心得體會 篇23
月亮是詩人們宣泄情感的代名詞,是生命的某種折射。今夜樹影搖晃,月色茫茫,勾起了我對童年家鄉的回憶。
家鄉的中秋充滿了月餅味、桂花味。大人們走親訪友,談天說地,臉上寫滿了幸福。最歡樂的是小孩子,每人拿起一塊月餅,津津有味地吃著,吃完了就瘋玩起來。不一會兒就玩得灰手灰臉,渾身臟兮兮的,可還覺得意猶未盡。實在玩累了,就坐在門檻上,嗅著桂花香,癡癡地望著那輪明月,嚷著誰看到的月亮更圓。
長大了,中秋依然是中秋,月亮依舊是月亮,可是感覺全然不一樣了。吃的是上等月餅,卻依舊覺得小時候的五仁月餅好吃,聞的是金桂、白桂的香,卻參雜著汽車尾氣。中秋在我的生活中漸漸淡去了,唯獨僅有那輪明月,沒有因為歲月的流逝而失去她的高雅。中秋之夜,幾縷涼爽的清風推開浮云的遮掩,月亮就像一位嬌滴滴的少女,在我們的期盼中露出她美麗而又神圣的臉,流淌出了慈母般的溫婉,將天空映得光彩奪目。星辰鑲嵌在浩渺的夜空,宛如散發著絢麗光彩的珍珠,又似清澈明亮的眼睛。月光輕輕地灑滿大地,銀色彌漫了整個天空,就像一幅禪意的畫卷,讓人感到滿足與心安。
月亮沒變,我也沒變。月亮落下地平面,太陽依舊升起。別害怕一成不變與寂寞,時間不停止,日子永遠在往前。
初一中秋節心得體會 篇24
中秋團圓節,親人齊歡聚。兒女回探望,雙親心中喜。美味佳肴備,舉杯慶佳節。宴散皆歸去,父母忙辛勞。心中多感慨,提筆留記錄。愿與君分享,共醒大家身。
都說孩子的生日是母親的受難日,每個孩子過生日好像理所應當他們就是主角,他們就應該幸福的度過、快樂的享受,現在看來不光是孩子過生日勞累的是父母。其實,依據中國傳統,過節就是團聚日,孩子都會回到父母身邊,一家人熱熱鬧鬧。
一聽說孩子要回來了,父母心中那叫一個樂。他們會早早地做準備,想想這個愛吃啥,那個好哪口,一切都盡著孩子的口味,用父母的話來講,他們工作忙,一年才回來幾次呀,回來一次就盡量讓他們吃得飽,喝得好。他們的心思全讓孩子占據著,做的飯也不管自己的牙能否咬得動,自己的胃能否消化得了,這些他們從不會刻意去想,哪怕是一個閃念也不曾有過。
從清早起來就開始忙碌準備,手不停,腳不歇,眼還不時地盯著門口,期待著兒女突然就出現在自己眼前喊一聲“爸”,喊一聲“媽”,這會讓他們等待的心更踏實,更滿足。為讓孩子好好回家享受,他們是數了又數,算了又算,總希望把兒女想吃的愛吃的都搬上桌,這樣他們準備時就好像滿漢全席般地把桌子上擺得滿滿的,盛不下的鍋臺邊,廚柜上也擠擠,再不行就撂著放。從這大樣小樣中就可知父母花了多長時間,費了多少心思,他們有多期待這樣的團聚,這似乎也在告訴我們自己有多長時間沒回家探望父母了。假設一樣菜代表父母的一次期待,那這滿桌的菜又凝聚了父母的多少思念呀。
終于飯菜好了,大家圍坐一圏,邊高興地吃著,邊開心地聊著,氣氛非常溫馨。一頓飯父母只顧得看我們了,看我們放下筷子,他們就給我們夾菜,不讓夾還不行,為順從父母我們吃飽了也要硬往肚里咽,因為看我們吃他們就會很滿足;聽我們聊得歡暢,雖然他們有時會聽不懂也插不上話,只能默默地坐在一旁當聽眾,但只要我們高興他們怎樣都無所謂。這就是我們的父母,永遠無怨無悔地為兒女們付出,永遠無私無畏地為兒女們奉獻。
酒足飯飽之后,孩子們湊在一起玩樂,剩下的一切都是父母在收拾,雖然有時我們也會伸手幫忙,可總被父母“你們好不容易湊到一塊,好好去玩吧,這些活我們倆一會兒就干完了。別把衣服弄臟了,不用你們。”這些看似很充足的理由拒絕了。心中總覺得和自己的父母不用客氣,既然父母都說不用了,我們也就不再堅持,就理所應當地去玩了。
一天的辛苦,一天的勞累,精心準備了滿滿地一桌,最后還是一桌,因為生活好了,大家肚里都有了油水也吃不了多少,父母的心意也就這樣被“糟蹋”了。我們吃過新鮮的飯菜走了,殘羹剩飯只待父母去收拾,這一吃就是好幾天,有的變味了他們也不舍得扔,這就是我們回家一次制造的“麻煩”.雖然如此父母還是希望我們常回家。我們就是父母永遠的債主。
一頓飯吃的是心意,吃出的是感慨。
孝道、感恩、愛父母,這樣的話題我們時時在提,刻刻在談,可我們只是把它掛在了嘴邊,寫成了文字,而實際行動呢?有,我們是在努力做,可還遠遠不夠。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父母給予子女的是百分之百,而子女回報父母的總要打些折扣。”想想的確是這樣,我們對待父母做不到父母對我們那樣細心、無私和容忍。都說愛是輪回的,我們在長大,父母在變老,我們要與父母的角色進行互換,我們不能再一味地索取父母的愛,他們現在應該享受我們的愛,這份愛不用有多大,也不用有多深,這份愛就在生活地點滴處。只要我們多回家一次,多給父母端一杯水,多打一個問候電話,多做一次家務,少讓父母勞累,少讓父母擔心,少讓父母牽掛,這是多少錢和物都換不來的,這樣的孝才實在,這樣的愛才貼心,這樣的感恩回報才讓我們心安。愿我們多一份細心,多一些耐心,讓我們的父母都能在我們愛的籠罩下過幸福的日子--開心地笑,快樂地活。
初一中秋節心得體會 篇25
今年的九月十四日――農歷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我國古歷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稱謂“仲秋”,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征,所以,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游子,更是以月來寄托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中秋節是個古老的節日,祭月賞月是節日的重要習俗。小時候在農村,每逢中秋節,母親會在院子中間設一圓桌,上擺月餅、蘋果、核桃、大棗等“獻月亮”,給屋中諸神焚香膜拜完畢,然后才準許我們姊妹三人吃月餅。那時我的爺爺還在世,母親會挑選掉渣少、最圓的月餅(水晶餅)最大的蘋果交給爺爺吃,我們三個“饞貓”會將剩下的吃貨一搶而空,各自帶著“戰利品”找一有利地形狼吞虎咽起來,母親默默的將圓桌收回歸位,站在一邊樂滋滋的看著我們三個“消滅”吃貨。那時家里比較窮,中秋節的物品就這幾樣已經算很豐盛了,月餅就是水晶餅,雖然簡單的不能再簡單,可是我回想起來還是會流口水。
時過境遷。我們姊妹三人已長大成人,分別已跳出農門,在離家不到100公里的城市工作。又到中秋節,雖說兒子無人帶,但研究到父親一人在家,給母親準備了一些物品催促其回家與父團圓。母親臨行前千叮萬囑必須把小孩管好,讓我們不要亂花錢,她回家隨便有點東西帶回家就行,愛子之心讓人心酸。父親因腰椎不好做了手術,賦閑在家,天氣變化感覺極為明顯,但電話問候時一向說“好著呢”,偶爾回家探望時也拒絕我們給他的零花錢。此刻我也為人父,想起自我成長過程中的點點滴滴,父母無私的愛伴著自我一向至今。我上初中時父親還在公路上上班,每一天5點鐘起床,給我做好飯后騎自行車就去上班。每一天是迎著朝陽去,伴著月色歸。雖然每月僅有30元工資,但會給我6元左右的零花錢,讓我想吃啥買點啥,生怕我餓了肚子。我上中專后,父親會足額給我生活費,還經常寫信鼓勵我好好學習,鍛煉好身體,缺錢就給他寫信(那時沒有手機,家里也沒有電話)。每臨節假日,他會提前買好多好吃的菜、肉,親自下廚給我做香噴噴的飯菜。收假之時,他不顧勞累,騎著自行車翻越溝坡16公里送我坐返校的火車……
又是一年中秋節,我和媳婦、兒子一塊在城里過中秋節,父母在家里肯定想起了兒女,而我們做兒女的是否會想起父母呢?想起來又讓人心酸。父母操勞一生養育我們成人、成家,我又為父母做了多少呢?作為家里的老大,我會作出榜樣,讓父母下半輩子過得開心、幸福!
初一中秋節心得體會 篇26
今天是農歷八月十五,我國傳統的節日——中秋節,也是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佳節。每一個人都看見過月亮,但中秋的月卻與眾不同,格外的大,格外的圓。這讓我不禁想起杜甫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下午,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商店買月餅。各式各樣,琳瑯滿目的月餅使我眼花繚亂。我們精心挑選了幾樣月餅便回到家。這時,家人把早已準備好的可口的飯菜端上了桌之上。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坐在桌子旁,一起吃團圓飯。這是一件多么溫馨的事情啊!
時間過得飛快,一眨眼就到了晚上。每年這一天,我們家人圍在窗邊賞月,一邊吃著團圓的月餅,一邊等待著月亮的出現。在那如墨一般的天空上,露出了一個淺淺的痕跡,那是害羞的月亮姑娘遮著面,輕輕地走來了。只見她緩緩升高,爬過樹梢,爬過屋頂,終于爬到了天空!
月亮皎潔銀白,冰清玉潔,月光如水,像給大地披上了一層輕紗。透過窗戶,能看見那銀盤似得月亮掛在天空上。這美麗的景色使我不禁想到了這句詩,“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想必這首詩就是在美麗的月色下寫的吧!
我們一家人都陶醉其中。看到這皎潔的月亮,讓我不由自主的聯想到嫦娥奔月這美妙的神話傳說:一位叫后羿的英雄,娶了一位名叫嫦娥的姑娘為妻,后羿從西王母那里得到了不死藥,交給嫦娥保管。逢蒙聽說后前去偷竊,偷竊不成便要加害嫦娥。情急之下,嫦娥吞下不死藥飛到了天上。由于不忍心離開后羿,嫦娥便留在月亮上的廣寒宮······這個唯美的傳說一直流傳到現在。
而這時的月兒就像是披著縹緲輕紗的少女,婀娜多姿,千姿百態!月亮也靜靜地灑到大地上,整個世界都沉浸在這柔美的月光中······中秋的月最美,是那樣的詩情畫意;中秋的月最柔,是那樣的柔情似水;中秋的月最明,是那樣的如水是鏡。
啊!中秋節你是團圓的味道,親切的味道,你又是幸福的味道,甜蜜的味道!
初一中秋節心得體會 篇27
中秋之夜,是非常美麗的,因為他有一個美麗的傳說,還有年代的悠久,這更讓中秋之夜添加優美的色彩。
那天晚上,不知有多少人看著這圓圓的月亮。我也是其一,在陽臺上,吃著甜甜的月餅,看著圓圓月亮,這真是代表著團團圓圓了,看到這里心里美滋滋的,好像身臨其境來到吳剛面前,讓他不再 砍月亮樹,因為我想永遠都看著這圓圓的月亮。
一會媽媽把飯做好了,我只好先不看月亮,吃飯,吃一個團圓飯。剛吃過飯,二嬸見我這么喜歡看,就提議帶我們幾個去如意園的最高地,來觀賞這個美麗的月亮,我們答應了。
我們一路說笑,一直走到最高的地方我們才停止。我坐到那里,看著圓圓的月亮,我突然想起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首名詩。
月亮好像會變顏色一會兒是淡黃,一會兒還有點紅,不過還挺好看的。我和二嬸沉迷在月色當中,并不知道當時已經十一點了,還好表弟哭了,打破了寧靜,這時我們才晃過來,帶著表弟回家了。
這次的月亮很圓、很大、很漂亮,我想這次的月圓之夜是最漂亮的月圓之夜!
初一中秋節心得體會 篇28
從月牙又到了月圓,月已將濃濃的回家之情四溢開來,勾起人們回家的欲望,也牽動著無數游子的心。
自從到城里來讀書,我就已經三年沒有看過奶奶了。于是,我決定這個中秋一定要回去看看。
到了奶奶家,一推開那道熟悉的老柴門,奶奶便迎了上來,驚喜道:“浩兒回來了啊。”只看一眼,就能感受到奶奶的意外和更多的喜悅之情。走近奶奶身邊,突然覺得奶奶變得很矮,不知是自己長高了還是奶奶的背又變彎了,總之心頭禁不住涌起一股酸楚。奶奶依舊是那粗布衣褲,忙碌于這灶臺之間,沒有世間的庸俗,沒有雜亂的喧鬧,只有這直逼人心的質樸。
下午,陪奶奶聊聊天后,我便決定到后山去走走。山還是以前的山,路還是以前的路。故鄉似乎沒有變化,只是曾經總是擋住去路的一個石堆,這次,我竟輕易跨過。不知是該喜悅自己終于長大了,還是該感慨時光匆匆。走到山頂,躺在碧綠的草坪上,山腳下金黃的稻穗,又把我帶回了小時候。一群小孩在里面穿梭玩耍。下午的云異常的美,如帆影,如羊群,如堆積的白雪,如一群打鬧的小孩,笑著,跳著,跑著......
晚上,在皎潔的月光下,我和奶奶吃著飯,聊著家常。奶奶拿來兩個紅薯放進了我們剛剛生好的火堆里。看著那熊熊的火焰,我感到一種莫名的溫暖。紅薯烤好了,奶奶將兩個紅薯都塞給我,說:“你長個子,多吃點。”在忽明忽暗的火光中,我看到奶奶日漸蒼老的面容卻只記得關心著我,我不禁心疼,忍住淚水,我一再堅持一人一個,最終奶奶還是妥協了,拿了一個小點的紅薯。我左右手換著拿紅薯,還不時地用口吹著,希望它能涼快點。最后我實在忍不住,干脆用手剝,結果被燙得直叫。奶奶在旁邊忍不住笑了,跟我說:“你哥哥、你姐姐以前也是這樣,每次在晚飯后我就烤幾個紅薯給你們吃。烤好后,你們就飛快伸手去搶,結果哥哥被燙得哇哇直叫。后來,你們都學賊了,知道要等會再拿,可是每次就兩個,你們就開始打架,打的鄰居們看了都直笑的,開玩笑著說,‘這是哪家的啊?為著兩個紅薯打架。’”說完后,奶奶的眼睛朦朧了。我知道,如今大家都不在家,奶奶是在懷念我們小時候。
這次回老家讓我懂得了中秋的味道,那就是思念的酸,矛盾的辣,等待煎熬的咸,團聚訴說時的甜。
中秋的味道真叫人回味......
初一中秋節心得體會 篇29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往年我們一家都是團團圓圓,一起在月下觀賞,可是今年,爸爸因為要出差,媽媽又要加班。我想起了蘇軾的詩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彪m然我們沒有在一起觀看,但是卻能通過月亮一起團圓。
說到中秋節,必不可少的就是月餅啦!可不是,有抹茶的廣式月餅,還有肉松的蘇式月餅和元祖雪月餅………我把它們都拿了出來,五顏六色的,琳瑯滿目。本來是要在月下品嘗的,可貪吃的我下午時還是忍不住嘗了嘗抹茶月餅。第一口咬下去雖是有些苦,但糯糯的,口感非常好,一番細嚼慢咽之后,嘴里卻留下了一絲香甜。
傍晚的時候,我還在想:這幾天天氣不怎么好,如果今年沒有月亮就太遺憾了呀!于是,我盼望著月亮的到來。
天色漸漸暗了下來,可還是沒見月亮的身影,還是先吃個月餅吧!這個肉松月餅味道剛剛好,一絲絲的肉松使我的味蕾跳動起來,酥酥的皮美味極了!我等啊等啊,那月亮時時出來露露臉,又回去了,好像在與我們捉迷藏。
過了一會兒,月亮終于現出了矯健的身姿,圓的像一張大玉盤一樣。我坐在月下,嘗著栗子和月餅,心情豁然開朗。
初一中秋節心得體會 篇30
靜謐的蒼穹,宛如一條被黑墨渲染過的河流,當月兒緩緩升起,星子們也映入我眼簾,這時,一陣微風徐徐吹來,彷彿是大地輕聲的贊嘆,這樣的景色,使中秋的夜顯得更詩意……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中秋的月色,讓人忍不住想起這首千古佳句。絕美的夜晚,因為有月亮的點綴及星星們的襯托,變得更加浪漫。銀白色的月光,倒映在平靜的湖面,粼粼閃爍著,天與地交互輝映,構成一幅動人的圖。看著這輪明月,享受片刻寧靜,所有紛亂的思緒,隨之變得平靜清澄。
中秋節,是旅居的人回家團圓的時刻;中秋節,是在外求學游子歸鄉的時刻;中秋節,是溫馨敘舊的時刻。那蜿蜒如河流的車陣,代表的是一個個圓滿的句點,也是一個個團聚的縮影。凝視月兒,心底滿是感激與感動。
夜漸漸深,皎潔如雪的月,將伴我緩緩入夢,我期待:今晚有一個甜美的夢境,也許,還能看見嫦娥翩然起舞的豐采……
初一中秋節心得體會 篇31
時間是勻速運動的客觀實在,可是在高爾基眼中,卻又最快而且最慢、最長而且最短……我想他的看法是顛撲不破的。譬如北京奧運,期待足有百年,準備不下七年,盼只盼時針賽過秒針;當時間的隧道延綿到以缶計數的節點,一番鮮花著錦、烈火烹油的輝煌過后,卻不管不顧我們的留戀,忽地變得敏捷起來,眨眼間又是一年光景。
又是中秋佳節,春節的姊妹篇,團圓的好日子,可是成年的我不曾有過一次中秋團圓。中秋佳節勿需鋪張揚厲,只要舉家圍坐,沐浴月光,酒菜乃至月餅都是不必考究的,因為團圓已然好過一切,然而少小離家的游子是無福消受的。十六歲的我被命運的巨掌拋向了上海灘,冬夏時節才有心靈的返航——哦,父母的懷抱是永恒的港灣。
望日的月亮都是圓的,卻只在三秋恰半之夜,金風薦爽,玉露生涼,丹桂飄香,銀蟾光滿。是這樣的良夜美景,為什么不團圓?只緣父母遠在千里外。二十歲的我奉命來到泉的圣地,中秋之夜一樣的皓月當空,可是頭上也還是異鄉的月亮,我的目光也實在穿不透那空間的桎梏。于是,“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賬本越摞越厚,這中秋的欠債怕是今生今世不得還,好在債權人是我的雙親。賬外賬也是有的:自然的節律早已融進我的生命,化作我的脈搏,中秋的思念濃不可化。
其實,欠債早在我小的時候——大約五、六歲吧——就發生過了。那年臨近中秋,一位朋友送給父親一包月餅,被母親藏在炕前的一口大缸里,上面蓋著幾塊木板。缸里盛的是玉米或者小麥,小半缸的樣子,總之是不在小孩子的興趣之列的。頑皮的我碰掉了其中一塊木板,千不該萬不該,還下意識地往缸內窺視了一眼?梢韵胍,在那樣的民生凋敝的年代,如果把那包月餅比作幾條鮮魚,那么我就是一只饑餓的貓。
不記得懷了怎樣忐忑的一顆心,我偷吃了半塊,慌亂之中沒有忘記把包裝復原。第二天依然風平浪靜,于是我的膽量便漸次升級了。我想母親是太過忙碌,也太相信自己的孩子了。終于有一天,母親要拿這月餅去派禮尚往來的用場了,可是她老人家看到的只是一張油漬的紙。一聲喝問之下我如實招供,同時恐懼也如電流一般讓我顫栗了。我爬上炕,跳窗未遂,很快被逼到墻角,手面上結結實實挨了不下十記鞋底。
我大聲地哭叫,隨后默不作聲,不曉得是痛感在遞減,還是內心在默認?
在我的記憶里,母親打我,這可是今生今世頭一遭,也鐵定是最后一次。母親說過,她最后悔的就是背著不滿周歲的我,在隆冬的季節,去那滑溜溜的井臺打水。我問她:“有一回我偷月餅吃,你拿鞋底子打我,這你不后悔呀?”母親笑道:“那可是該打,又打不壞你。你小不知道,我是勁兒越打越小呀!蔽艺f:“媽,其實你就該使勁兒打。
后來總是買最好的點心給父母吃,也曾郵寄過月餅。從郵局回來,才意識到落下了什么——是我的熱愛和思念,柔軟似水而又堅硬如鐵,沉重無比而又無影無蹤,再大的包裹也盛它不下。年復一年地膨脹,這熱愛和思念快要窒息我的呼吸。月亮啊,你慢些走,千百年來你把清輝慷慨撒布大地,這一刻,你可愿意幫我,把熱愛和思念捎回故鄉?
初一中秋節心得體會 篇32
第二個在外的中秋節,滿滿的一天,好充實好幸福。早餐的時候吃著吃著發現兩邊的室友都睡著了,眼睛腫腫的我睜不開,索性設了個鬧鐘自己也睡了。中午和室友在食堂感嘆一年過得好快,去年的時候還是剛入學的小學妹,還在偷笑學姐曬得好黑,一轉眼,自己已然成為了一名歷經軍訓磨礪的黑學姐。
軍訓已過去大半,不只是越曬越黑,更多的是連隊中越來越熟悉默契,對教官越來越信任不舍,同處異鄉,中秋快樂。
初一中秋節心得體會 篇33
當中秋節來臨的時候,吃月餅、賞月已經成為了人們生活的一部分。但是,我想在(山村、家)里賞月那一定別有一般韻味吧!
在墨藍墨藍的夜空下,有幾顆星星正調皮地眨著眼睛,深綠色的山崗,在寬闊夜空的映襯下,顯得更加綺麗巍峨。轉眼間,(山背、云層)后出現了一道亮光,是什么呢?原來是月亮從(山后、云層)面在偷看我呢!
過了一會兒,月亮露出了小半邊臉,好像小船倒扣在(山頂、屋頂)上,又好像一盞電燈,把可怕的夜空照得色彩繽紛。接著,月亮的肩上像負著什么重擔似的,慢慢地,慢慢地爬了出來。最后,它用盡全身力氣,終于跳出了(高山厚厚的云層)。剎那間,似大玉盤的月亮灑下了皎潔的月光,頓時,大地仿佛披上了一層柔和的薄紗,而藍色的夜空此時變得一片淺藍,好淺好淺。啊!此時,我真覺得這個世界好恬靜、好柔美!
當我對這個月亮贊嘆不已的時候,一朵烏云又一次遮住了月亮。于是,那美好的一切又暗了下來。然而,月亮卻不甘示弱,仍然放射著光亮,給烏云鑲上了一道亮光。一陣風吹來,烏云只好飄到一邊去了,銀光又照亮了整個(城市、小村)。
在隨后的幾天日子里,我總能時不時的看見那被黑云遮住忽明忽暗的月亮,而每次看到,總會有些自己的想法:人生又何嘗不是這樣!有些人在學業上碰到了一些挫折,就半途而廢,有始無終,但是,有些人卻克服了這些困難和挫折,在新的道路上又會煥發出耀眼的光芒,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