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管理講座心得體會(通用3篇)
教學管理講座心得體會 篇1
一、全接納、慢引導
為了關心每一個學生的成長,*老師始終認為學生是學生,需要引導;學生是孩子,需要關愛;學生是成長中的人,需要寬容。并提出了“全接納、慢引導”的教育理念。
“全接納”即接納每一個孩子,接納每一個孩子的感受。因為無論學習好壞,那都是她的學生。因為無論貧富貴賤,他的感受都是無罪的。在“全接納”的基礎上,她又采用了“慢引導”,她認為孩子是成長中的人,允許他們犯錯,再慢慢地耐心引導,幫助孩子改正錯誤。
鄭老師把教育比作農業(yè),把孩子比作種子,俗話說春種秋收,我們要耐心地等待花開一樣,等待孩子的成長。
全接納,讓孩子們積極向上,慢引導,讓所有孩子自信陽光。
二、尊重、熱愛學生
愛是教育的基礎,有愛便有了一切。必須有愛心,一個班級才會讓學生感到家庭般的溫暖。只有在這個愛的大家庭中,每一個同學才會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互相照顧。
我認為:教師的愛應灑在學生身上,包括對優(yōu)等生的培育,對一般生的促進,對特殊生給予的特殊的關懷,對后進生給予的偏愛。
如:我班某同學在我剛接班時,自由散漫,沒有禮貌,上課說話搗亂,嚴重地影響了其他同學的學習。對于這樣一個學生,我一開始狠狠地批評了他一頓,發(fā)現(xiàn)孩子依然沒有改變,時間久了,發(fā)現(xiàn)自己管理方法不對。隨后面對這種情況,我沒有急于批評,而是與他交談。在交談中,我了解到他的爸爸媽媽工作都很忙,無人傾訴,了解到這個情況后我非常同情他,像這樣的孩子如果不及時教育,給予特殊的愛,會使他失去學習的信心。為了能使他轉變,我經(jīng)常找他談心,耐心地引導,用身邊的真實事例感化他,慢慢地他開始努力學習了。
三、學會傾聽
傾聽是一種尊重,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他們渴望得到尊重。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這會讓我們的教育工作更加得心應手。隨著課堂主體性、自主性的增強,學生質疑、交流、爭論的機會逐漸增多,這一切都需要我們學會傾聽,成為孩子們的忠實“聽眾”。
因此,在課堂上不管是好學生還是差學生;無論是說對了還是說錯了;無論是說得清楚明白還是語無倫次,我都要專注耐心傾聽,不打斷他們的話。只有善于傾聽,才能了解學生內心的想法,才能正確地判斷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對癥下藥,教學效果才會達到預期的效果。
學生回答不正確、語言表達不清楚的地方只有在你耐心傾聽了,才會給予及時指出。傾聽是一種等待,在傾聽中去交流,去溝通,最終實現(xiàn)教學相長。在生活中依然如此,聽聽孩子們心里話,互相安慰,互相鼓勵,從而拉進和孩子的距離。因此,我們應學會傾聽,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心悅誠服,才能讓學生感到關愛,才能事半功倍。
通過這次講座,為我今后的教學管理和教學工作指明了方向。不斷地學習并總結經(jīng)驗,努力做得更好!
教學管理講座心得體會 篇2
20xx年4月13日——18日,我非常榮幸地參加了紅河州教學管理干部的培訓學習,這應首先感謝上級領導給了我這次千載難逢的機會。
本次培訓,專題報告給我今后的教育之路指明了正確的方向;專家精彩的講座,讓我的教育理念得到了進一步的更新,理論水平也有了進一步的提升;與廣大學員的共同探討,互動交流,使我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風景這邊獨好”;到省內名校的參觀考察,更讓我深切地感受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同時,通過本次培訓使我曾經(jīng)的'某些困惑,頓時豁然開朗,俗話說:“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不錯,一周的培訓學習,時間雖然短暫,但有如一股清泉流入了我的心間,讓我的思路越來越清晰,視野越來越開闊,靜下心來,仔細思考、細細品味,真是:獲益匪淺,任重道遠。
一、對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有了更明確、更深刻的認識。
本次培訓聆聽了多位專家的講座,我頓時有了一種“坐井觀天”之感,以前一直讓我沾沾自喜的一些自以為是的資本,在眾多教育專家面前真可謂是“班門弄斧”,實在是太渺小了。
老實說,我這個人較務實,不善創(chuàng)新,對新的教育思想與教學理念,在潛意識中有一種抵觸情緒,總認為教學不能搞的太花俏,否則教學成績如何上去?因此,平時的教學工作遵循按部就班原則,一步一個腳印策略,雖有一點點創(chuàng)新,但不夠大膽不夠放開。
通過本次培訓后,我從專家那里學會了多角度、多層面的面對課堂教學進行調控的能力以及能對課堂教學中各種困惑和行為進行理論的詮釋和深刻地反省。
我愈來愈覺得要想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提高課堂四十五分鐘的質量,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大膽地進行教學改革迫在眉睫,而且十分必要。
今后我將大膽創(chuàng)新,勇于改革,力爭課改和成績雙豐收。
二、我的師德水準也得到“脫胎換骨”式的提升,懂得了如何做人。
通過本次培訓我真正感到教育是充滿智慧的事業(yè),使我深刻地意識到自己肩負的責任是多么重大,我深切的體會到作為一名教師“以德立身”非常重要,“以德立教,以德立學”,同樣不可缺少。教師應以自己獨有的人格魅力、道德水準去感召學生,去征服學生,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以此來達到培養(yǎng)一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素質的崇高品質的學生之目的。
我們知道:學生德育不好是社會一個危險品,反之,道德品質優(yōu)秀的學生何嘗不是建設祖國的棟梁之材呢!因此,教師道德的水準高低將對學生的道德水準好壞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局長有一句話說的真好:“大氣做人,精細做事”。是的,做人應大肚大量,有大志向,有高眼光,做事更應做精做細做實做出成效。這句話將永記在我心中,它將成為我今后做人做事的座右銘。
教學管理講座心得體會 篇3
一、班主任應該特別有愛心
“教育不能沒有感情,沒有愛的教育,就是如同池塘里沒有水一樣,不稱其為池塘,沒有感情,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這是中國近現(xiàn)代教育家夏丐尊的話。有愛心,被教育行家習慣的稱為是合格教師的底線,也就是說,衡量一個教師是否合格,除了看其是否擁有一定學歷和能力外,重要的是看這個教師是否有“愛孩子”的心。
二、班主任應該特別有慧心
今天的孩子生長在一個物質豐富的時代,很多教師和家長抱怨,現(xiàn)在的孩子要什么給什么,該滿足的都滿足了,可就是不好好學習。面對現(xiàn)狀,我們最缺少的是另一種思考:現(xiàn)在的孩子心里面想些什么?他們心靈深處究竟需要什么?作家高爾基說:“愛孩子,連母雞都會做的事情。”也就是說我們的教師都愛我們的孩子,可是究竟怎么樣去愛,愛的方法是什么,這種方法孩子們感受到了嗎?這需要班主任們擁有一顆慧心。用慧眼去識別孩子內心的需要,用慧心去想出一套對孩子有用的方案,并去實施。
不管是哪個班,總會有一些難搞的學生所謂的“混混生”,這些孩子總是令人頭疼。但如果你能把這些孩子搞定,那心里會充滿了成就感。書中有一篇文章,題為《接近“混混生”》。此文章中郭力中老師介紹了“對付”這些學生的一些方法。主要分四步:準確歸因,真心交流,妥當?shù)姆椒ǎ銐虻哪托摹_@其中的準確的歸因和妥當?shù)姆椒ǘ夹枰處煋碛幸活w慧心,只有這樣這樣才能有效。管理班級更是需要。
三、班主任應該特別有耐心
剛剛提到,想教育好“混混生”需要足夠的耐心。其他孩子同樣需要班主任要有耐心。一些班主任,學生犯錯時,不問緣由、不聽辯解,總是劈頭蓋臉一頓狠批,從人的本性來說,對于表揚的話語,不管是否符合實際,都是先接受了再說;對于批評的話語,也不管其正確與否,都會不自覺地會生出抗拒之心。可以說,批評越嚴厲,抗拒之心越強,學生就越不想解釋。班主任并沒有意識到,學生的沉默可能正是在尋找適當?shù)拇朕o來描述自己的感受,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時候,班主任的催促或者插話都會使學生產生“老師并不重視我的感受,也不重視我本人”的想法,從而失去了解學生的良機。
四、班主任應該特別有童心
徐莉老師班級里出現(xiàn)了“拍賣初吻”事件。她并沒有采用特別的教育方法,而是把自己也當成一個孩子,想象自己班級里出現(xiàn)這樣的事情,只是好玩而已,就那么簡單。并非有那么嚴重。是呀,有時候,我們把有些事情看得過于嚴重,只有擁有一個童心,以兒童的眼光去看兒童,你才能真正走進他們的心靈。
五、班主任應該特別有上進心
時代在不停的向前走,知識在不斷的更新,孩子時代接收的東西在變,孩子們也在變,我們班主任只有不斷的學習,學習新的理論知識,才能以萬變應萬變。所以,這要求我們要有一顆上進心,不斷的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