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培計劃小學數學心得體會(精選3篇)
國培計劃小學數學心得體會 篇1
在20xx年9月23日到20xx年11月30日,我有幸參加了“國培計劃—貴州省農村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項目”小學數學教師遠程培訓。通過將近一個學期時間的培訓,我不僅對教師這個職業的內涵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明白教師這個職業的沉重份量,也使我在理論上對教育、教學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和體會。
一、激發學生潛能,鼓勵探索創新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挖掘學生的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與實踐。要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過程中獲得基本數學知識和技能,使他們覺得每項知識都是他們實踐創造出來的,而不是教師強加給他們的。
二、轉變教育觀念,發揚教學民主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轉變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教師要走出演講者的角色,成為全體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激勵者、引導者、協調者和合作者。學生能自己做的事教師不能代勞。教師的主要任務應是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在恰當的時候給予恰當的引導與幫助。要讓學生通過親身經歷、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和應用過程來獲取知識,發展能力。
三、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習興趣
有些學生不想學習或討厭學習,是因為他們覺得學習枯燥無味,認為學習數學就是反反復復地做題。新教材的內容編排切實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思想,通過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或我們身邊的數學事例來闡明數學知識的形成與發展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利用好教材,列舉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數學素材和形象的圖表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尊重學生,熱愛學生,關心學生,經常給予學生鼓勵和幫助。學習上要及時總結表彰,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感受到學習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要通過自己的教學,使學生樂學、愿學、想學,感受到學習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值得為學習而勤奮,不會有一點苦的感覺。
四、關注個體差異,促使人人發展
這次學習中,很多教授專家們都一致要求各位教師應該認真研究《數學課程標準》,《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數學教育要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即要為所有學生打好共同基礎,也要注意發展學生的個性和特長。由于各種不同的因素,學生在數學知識、技能、能力方面和興趣上存在差異,教師在教學中要因材施教,因勢利導。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兼顧學習有困難和學有余力的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發展他們的數學才能。
五、媒體輔助教學,提高教學效益
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大力開發并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有力工具,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恰當地運用計算機進行輔助教學,為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自由活動的時間和空間,提供更為豐富的數學學習資源。
總之,只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能堅持利用新課程的理念來指導課堂教學,善于運用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方式和教學手段,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造動口、動腦、動手的機會,讓他們更多地參與教學,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會得到不斷加強,學生的數學素養和創新能力就一定會得到全面的提高與發展。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我們必須是著眼于未來,采取科學的方法應對隨時出現的新問題,努力使自己適應新時代的教育。在今后的工作中還必須給自己定好位,必須走“學習、反思、研究、實踐”相結合的專業發展之路。
這次培訓讓我受益匪淺,感謝“國培計劃”這個平臺為我們特別是農村小學教師提供這么好的學習空間,感謝“國培”為我們提供這么難得的學習機會,促使我在教育生涯的軌道上大步前進!
國培計劃小學數學心得體會 篇2
迎著綿綿不斷的秋雨,感受著涼涼的秋意,踏著艱辛的步履,背上沉重的行囊,我們攜著夢想,懷揣祈盼踏上了國培計劃研修路,我們相約走進了西南大學的校園。西南大學濃厚的文化氛圍熏陶著我們的情操,培訓團隊的無微無至的關懷滋潤著我們的心扉,專家的高瞻遠矚的專題講座引領著我們前進的方向,學員之間的思想火花的碰撞引發了我們的思索。回首感激、感悟、感受、感觸,給我們帶來的是更大的是震撼,更深的是思索,更多的是收獲。下面我就其感激、感悟、感受、感觸與大家分享。
一、感激培訓團隊的無微不至
當踏進西南大學校園的那一刻開始,我們始終感受著培訓團隊無微不至的關懷。我們培訓學習期間的飲食、住宿、學習等都有于波主任、班主任皺尚智老師、副班主任孫慶利老師等的陪伴左右。有了他們的精心安排、細心關懷使我們的培訓學習有了強大的后勤保障,讓我們的培訓學習沒有了后顧之憂。在這里我代表我們第五小組的全組組員對他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二、感悟課程專家的高瞻遠矚
在這15天的培訓學習中我們先后聆聽了近16位專家的17場專題報告,每一場報告都使我們感受到心靈的洗禮,思想的升華。他們高瞻遠矚的見解,他們多角度看待問題的思想感染著我們。我們零距離感受著專家和大師的智慧與魅力,那些理念、觀點至今還縈繞在我們的耳邊。
例如:曹志祥副主任的《我國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高瞻遠矚的為我們闡述了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基本情況。宋乃慶教授的《建國六十年來我國基礎教育中的若干爭鳴問題》專題報告深入淺出地給我們詮釋了我國基礎教育中的若干爭鳴問題,宋教授精辟的闡述引發了我們的深思。宋教授的第二個專題報告《小學數學有效課堂》深入淺出,精彩實用,他的報告使我們對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給了我們深層次的思考。徐仲林教授的《以教師職業道德為核心的教師專業發展》為我們闡述了新時期教師職業道德的內涵。黃翔教授的《數學課程標準解讀與熱點問題分析》為我們解讀了數學課標與小學數學教材之間的關系,使我們對課標有了深刻的理解,使我們對教材的功能有了準確地定位。他獨到的視角、深邃的思考、扎實的工作作風和積極樂觀的心態,使我深切領悟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學無止境”的真諦。重慶北碚區教師進修學院的朱福榮教授的專題講座《小學數學教師教學行為分析》從四個方面對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行為進行剖析,使我們更加明確了自己今后教學行為的方向。面對這些前沿的、專業教育理論知識,也許我們還沒有完全的內化,但是我們會借助這一開端,在專家的引領之下,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素養,讓知識的清泉細水長流。
此次培訓,培訓機構還為我們安排了分散研修活動,我們在導師的指導下進行課題研究研討,這樣的研修方式讓我們理解了如何制定課題研究方案,如何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中積累教學案例,如何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中做科研。這樣的研修方式使我們意識到科研對提高教學效率有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提高了我們的教科研能力。
三、感受學員之間的思想碰撞
在培訓學習期間,我們積極參與了培訓中心組織的與名師同臺、學員共同研討等研討活動。學員與名師零距離的對話、學員之間的研討促使我們更新教育理念,轉變教學行為,提高教育教學的能力。在重慶市人民小學、西大附小的觀摩活動中,我們領略了名師的風采、名師的教學風格、名師的課堂教學智慧。
在小組集體備課、集體說課、集體評課的教學實踐研討中,使我領略到了自己與學員們解讀課標的能力、理解教材的能力、教學設計的能力、課堂教學能力之間的差距。在活動中,來自不同地方、不同單位的學員各抒己見,氣氛熱烈,還真有點爭鳴的氛圍,但我們終會求同存異。這樣的研討,意不只在其結果,更重要的是通過此種形式的交流深化對教育教學理論的理解,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為今后教學改革實踐鋪墊蘊伏。這樣的研討使我真切地感受到一滴水只有融進大海,才能永不消逝,一粒沙只有投入大地,才能凝聚力量。一個人只有依托集體,才能實現個人的價值。我們交流了智慧,交流了思想,在交流中學員之間的思想碰撞出了美麗的火花。
四、感觸自身責任的任重道遠
在聆聽專家的專題講座、觀摩名師的課堂教學、學員之間的研討的時候,我總會結合專家、名師、學員的觀點審視我昔日的教育教學工作存在的問題,反思自己昔日的課堂教學存在的缺陷,反思自己教科研能力的不足。當我遠離喧嘩、拋開忙亂,靜靜地聆聽專題講座,安心地與他人研討,專心地撰寫研修日記,徜徉在學習的快樂里。也發現自己從來沒有這樣靜靜地坐下來思考了!在專家講授的一些教育教學實例中產生了共鳴,從而讓我能從理論的層次來解釋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碰到的一些現象,為我今后的課堂教學工作指明了方向,也引起了我深入的思考。
思考一:在工作中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師德修養,不斷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因為智慧需要智慧的啟迪,人格需要人格魅力的感召。
思考二:在工作中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建立現代課程觀、教學觀、個人發展觀和教學評價觀,能夠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起到帶頭、示范、輻射作用。
思考三:在工作中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和學術水平、提高自己的數學課堂教學能力與數學教科研能力,要善于發現自己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善于學習、善于反思、善于研究,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提高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這次的研修學習雖然已經落下帷幕了,可我的心情卻久久不能平靜,因為在這個金粒充盈、瓜果飄香的秋季里,我們碩果累累,我們滿載而歸。我們不僅載來了智慧的洗禮,我們還載來了秋天的收獲;我們不僅載來了思想的升華,我們還載來了明天努力的方向!我會以智慧喚醒智慧、以激情燃燒激情,讓自己的每個課堂都賦予旺盛的生命力!
國培計劃小學數學心得體會 篇3
古人云:“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作為一名特崗教師,初次為人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才慢慢的發現了自己的不足。不想誤人子弟,那就要不斷給自己充電學習,讓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和教育教學技能與時俱進。想要教給學生一杯水,就更需要自己有一條奔流不息的河流。這些都需要我在不斷地學習中充實自己的知識以及見識。
20xx年11月我參加了“國培計劃”遠程培訓項目。“國培計劃”形式靈活,方便。為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優質的學習平臺,與其他學員一起互相探討,共同進步。雖然這次培訓只有短短的二十天,但是這次培訓內容全面細致,有編導對教材的精彩解讀和分析;有課堂實錄;還有耐人尋味無窮的經驗之談。給我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充電機會。二十天的學習讓我在思想上有了質的飛躍,在教育教學方面收獲頗多,感慨頗多。以下是我的幾點心得體會:
一、好老師就要在不斷地反思中提高自己。
從自己第一天踏上講臺,前輩們就告誡過自己:教三十年書不一定是好老師,但是堅持三年反思,你就有可能成為一名好老師。但是我認為,這種反思不僅僅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如我的教學行為是否規范、我的課堂是否有吸引力、我的教學是否有效更需要去反思自己每一天的工作是否有所收獲,與學生的相處中是否能促其成長進步。我們要成長起來,必須學會不斷地反思,反思是教師專業生活的一部分。遠程培訓的不僅僅是讓我更新教育理念,更重要的是聯系自己的工作實際去反思修正提高自己,要在學習培訓中得到真正意義上的成長。這次培訓讓我從學生的生理發展,以及班主任的工作方法上面有了許多啟發,并思考出了一套適合我班管理的方式方法。
二、注重教學方法的合理性與生動性。
學生的學科素養首先體現在對這門學科的情感、態度上,缺失了這一點,就意味著迷失了教育的方向,有了熱愛,一切才有可能。而小學階段的思品課則更應該在激發孩子興趣的同時傳遞給他們正確的價值觀、引導他們從小樹立正確的理想。讓學生喜歡聽老師的課,樂于學習思想品德課,那么他們的思想品德素質也就相應的提高了。
三、與書為伴,豐富自己的文化積淀,為學生做一個好榜樣。
“要想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有源源不斷的活水。”作為一名教師,一定要有豐富的文化底蘊,要有足夠的知識面,能夠用你的精神世界去引領孩子們的精神世界,能夠用自己的行動去激勵每一個孩子。
新課標的提出,更注重孩子們的閱讀積累,這就更需要我們教師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在不斷豐富自己的文化積淀的同時引導孩子去與書為伴。
四、用心設計每一堂課,讓學生成為課程的積極參與者和創造者
真正有意義的學習,不是被動的接受現成的書本知識和觀念的問題,而是在經歷的過程中主動探究、發現事物之間的聯系過程。一堂成功的思品課教學,首先需要有一個科學合理的、有待生成的教學設計。而在這個教學設計中必定體現了學生為主體、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主人”。此次學習下來,對照自己以往的教學,再次有種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用心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真正讓學生的學習成為“我要學”,真正體現那句話:教是為了不教。
培訓活動雖然是短暫的,但無論是從思想上,還是專業上,對我而言,都是一個很大的提高。感謝學校給我一次這樣的機會,也希望今后能多參加一些這樣的培訓,教師的.成長離不開自身的素養,更離不開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和教育教學技術的學習。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會繼續努力學習,理論結合實際,在實踐和學習中不斷進步,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