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課題研究心得體會(通用3篇)
繪本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1
我參與這個課題研究已經很長一段時間了,在這些日子里,我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現總結如下:
隨著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們對于孩子的教育問題越來越重視,尤其是孩子、學習習慣的養成,家長和幼兒園都特別注重,因而閱讀能力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幫助孩子培養好的閱讀習慣是送給孩子一生最好的禮物。
繪本作為一種獨特的兒童文學形式,深受孩子們的喜愛,人們稱繪本為“兒童文化的呈現”,幼兒借由繪本可以進入自身的內心世界。繪本生動趣味滿足了幼兒好奇的天性,為幼兒打開了通往世界的大門。通過開展繪本閱讀活動激發幼兒閱讀興趣,同時加強教師對幼兒繪本閱讀活動的引導組織,養成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
首先,申請園領導加大了園內的繪本投放量,與教師用心創設繪本閱讀環境,布置班級閱讀區,開展閱讀月活動,幫助家長樹立家庭閱讀觀念,全方位著手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
其次在幼兒園語言閱讀活動中轉變教師教育觀念,一改往日的`單一“講故事”閱讀課模式,讓孩子成為活動的主體,讓閱讀成為閱讀課的“主人”,教師變單一的講述成為活動的創設者、引導者,教師引導幼兒去觸摸圖書、觀察圖畫、感受語言文學、理解故事、體會情感,鼓勵幼兒表達感受、抒發情感真正去閱讀圖書,感知文學,拓展生活經驗從而去確實去發展幼兒人際交往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斷交往情境的能力、組織自己思想的能力。
對于很多家長來說,他們明白培養孩子閱讀習慣,讓孩子從小喜歡書、愛看書是一件特別好的事,但是由于文化水平或者家庭觀念等等原因,不知道怎么操作實施,為了使實踐研究順利實施,同時也是確實幫助家長樹立家庭閱讀教育觀念,我們通過家長會、微信平臺指導家長,比如建議家長通過關注繪本閱讀公眾號,讓孩子了解更多的繪本故事、繪本知識。推薦繪本書單,鼓勵家長購買繪本與孩子開展繪本閱讀,通過大家的努力我園閱讀月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家長重視,幼兒參與性高,更重要的是以此為契機幫助家長慢慢轉變家長教育觀念。
其次,根據《3—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指南》語言領域指南目標具有書面表達的愿望和初步技能的教育建議。我建議班級提供幼兒隨時去放的紙、筆等材料,鼓勵幼兒講在繪本閱讀活動中感興趣的事情或故事畫下來并講給別人聽,以鍛煉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我也會經常把孩子們講過的、創編的、想象的事情用文字記錄下來,然后念給孩子們聽,從而使孩子們明白知道說的話也可以用文字記錄下來,從中體會文字的用途,感受寫作的雛形,在這過程中孩子們感受到了閱讀的樂趣、慢慢養成了好閱讀習慣,我也和孩子們一起不知不覺增加了閱讀量,感受到了成長的樂趣,知識的奧秘!
總之,作為幼兒教師,我們如何引導、培養幼兒閱讀的興趣和習慣,是我們要一直關注、研究的主題。在培養幼兒閱讀興趣和習慣上,我們應該認識到閱讀在本質上是一種生活方式,不僅是幼兒當下需要的,也是幼兒終生學習的重要起點。我希望自己在通過開展《幼兒園繪本閱讀實踐研究》這一課題研究在今后的工作中致力于為孩子創設多元閱讀的情景,建立多元閱讀的互動關系,選擇多元閱讀的材料,嘗試多元閱讀的途徑,培養孩子能堅持天天閱讀,終身閱讀,做一個知識豐富,氣質高雅,明白事理的人!
繪本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2
兩年來,我們在縣教研室領導的專業引領下,課題組開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活動,這些活動的開展,有效的促進了我們對課題的研究,使課題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同時也提高了我們的課堂教學效率。在課題研究的這段時間里,我回顧了學校兩年來的研究工作,驀然發現,“小荷已露尖尖角”。我們課題組的老師都感到特別的高興,因為我們已經享受到課題研究的幸福。為了以后更好地參加課題研究工作,談談自己的體會:
作為農村小學要想使課題研究工作能夠順利地實施,首先要使課題研究教師明白“什么是教研?農村小學教師為什么要參與教學研究?”其次,要提高課題研究教師的思想認識,轉變觀念,使我們能夠從心里贊成課題研究,愿意課題研究,這是做好課改工作的基礎和前提,也是做好這項工作的最為關鍵的一環。為此,學校組織教師集中進行了理論學習和座談,通過學習和座談,使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了課改的深遠意義以及課改的緊迫性,同時也明確了自己肩上的重任,從內心接受了課題研究,認同了課題研究。這樣,就為我校能夠順利地實施課題研究打下了比較堅實的思想基礎。在教師從內心接受課題研究的基礎上,學校又布置了有關課題研究的理論學習任務。其中我們進行了集中學習,并布置了自主學習。學習的內容是有關的教育教學理論。
那么,什么是教研?農村小學教師為什么要參與教學研究?
1、教師專業成長的需要教師參與課題研究,是提高自己素質的有效途徑,教師通過進行課題研究,經常反思自己的教學工作,積累豐富的教學經驗,使得教師在反思中成長,在成長中反思。廣大一線教師要有勇于實踐創新的能力,為了實現素質教育新要求,教育教學工作的模式應該由經驗型向科研型轉變。通過課題研究,提高教師科研素養,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從而使教師的教學素養得到了提升。
2、解決實踐問題的需要廣大教師工作在教學的第一線,教師的教學過程就是教師將所學的教學理論知識應用到教學實踐中的過程,在實踐中深化自己所學的教學理論。這將有利于養成嚴謹的工作作風,促進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不斷科學化、系統化。
3、有助于養成科研教學意識,做課題時要查閱大量資料,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學理念,教科研實踐活動、教學觀念,用新教育改進教學手段和方法,并進行教學反思。
4、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將所學到的教育教學理論應用到教學實踐中,遵循了在實踐中接受檢驗的過程,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教學的質量,促進了學生的發展。綜上所述,課題研究應該看作是當代教師工作的基本方式之一,是當代教師進行學習的方式之一,課題驅動、行動研究,是教師自我發展的方法,教師職業化要求我們必須研究教育,必須向科研型教師轉變。素質教育時代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師不能再停留于過去的“經驗型”,而是應該向“科研型”、“專家型”,直至“智慧型”教師轉型,而開展課題研究無疑將有利于“智慧型”教師的塑造。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你想讓教育工作給教師帶來樂趣,使每天上課不致成為一種枯燥單調的義務和程序,那你就要引導每一個教師都走上從事教育科研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我覺得作為一名一線教師能夠在教育教學上積極參與課題的研究,開展教科研的實踐,是教師自我發展、自我提高的重要渠道,更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必由之路。就像人們常說的“每一棵樹都想開花”一樣,每一位老師都有實現自身的價值的愿望。教學、思考、科研是一條辛苦但有充滿著詩意的小路,我愿意在這條通往夢想的小路上繼續跋涉,去領略教科研道路上更加美麗的風景。
總之,我們要用這種正確的觀念來看待教師的教育研究,消除浮燥心情,從實際出發,根據教師自身的特點,開展好課題研究工作。目前“教師作為研究者”已經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被認為是教師提高自身意識和專業能力的一個十分有效的途徑。,越來越多的教師意識到,自己的職責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不只是承擔“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園丁”和“蠟燭”的角色,教師也有自己的生命,自身也需要不斷地成長和發展。教師這門職業是一門非常專門化的職業,需要進行專門的、持續不斷的學習和訓練。而成為專門化教師的最好途徑就是參與課題研究。
繪本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3
參加工作第四個年頭了,從來沒有接觸過課題,也從來不敢去接觸,因為我一直感覺“課題”是個遙遠的東西,不敢去觸及。直至今年有同事跟我提起要一起研究一個課題,我才打破這種不敢去觸及的思想,勇敢地去嘗試一下。
我一直都覺得我是幸運兒!包括這次也是,因為當我想要去做課題,而又很茫然、不知如何下手的時候,分宜縣教體局邀請了新余市教科所袁劍芳老師來到我們分宜進行《如何進行課題研究》的專題講座。一堂講座聽下來,我真是受益匪淺。剛開始不知道“課題”是什么?聽了講座之后,我的思路變得清晰了,甚至在課堂中我就有了我要研究課題的大概思路了。
袁老師告訴我們:“問題即課題,教學即研究!蔽也琶靼祝瓉碓诮虒W中我們所面臨的問題,才是我們所要研究的課題。任何研究都始于“問題”(以及由問題而發生的“驚異”)。當教師意識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出現了某種“問題”并想方設法在“行動”中解決問題,且不斷回頭“反思”解決問題的效果時,教師也就踏上了一條由“問題—設計—行動—反思……”的過程中!罢n題”產生的途徑往往是“自下而上”的,而不是“自上而下”。它是教師“自己的問題”而非“他人的問題”。它是課堂內外發生的“真實的問題”而非“假想的問題”。
之前我不知道如何去選題?選什么題?聽了袁老師的講座,我才明白,選題是如此重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選題:
1、在學科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的教學現象與問題。
2、從工作中的問題、困難與缺點中去發掘課題。
3、從教育改革的熱點、重點問題中去發掘課題。
4、從成功的教育、教學經驗總結中去發掘課題。
5、從對某教育現象進行調查而形成課題。
袁老師在講解選題時給我們舉了很多錯誤的課題題目例子,看到這些課題時,我當時還覺得這些題目不是挺好的嘛!聽了袁老師的講解之后,我才知道,原來題目也是要咬文嚼字的。
接著袁老師給我們講解如何填寫課題申報書,其中,袁老師強調課題論證是整個課題申報書填寫中最重要的部分。也就是對所選課題及課題研究的初步設想進行評價性研究的過程。
最后袁老師給我們介紹如何給課題結項。課題結項不容忽視,也是很重要的部分,包括形成課題研究成果、整理結項成果附件、填寫結項報告書。
一堂講座聽下來,總覺得還沒聽夠,因為我之前對課題是一點都不懂,現在聽了袁老師如此用心、細心的講解,我心里已經有了大概的構思,我會努力把我的第一份課題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