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研討會心得體會范文(精選3篇)
小學語文教學研討會心得體會范文 篇1
本周末有幸去鄭州聽了兩天特級教師的語文課,真是受益匪淺,讓人耳目一新,我有很多的感觸。如果我不來,我不會覺得自己還有很多要學習;如果我不來,我不知道我還有很多地方要改變;如果我不來,我不能迫切的想做這么多的事。
這次的學習機會我非常珍惜,每天早早的到學校,坐在最前排,聆聽老師的教誨,感受那些特級教師的魅力所在。感受那些特級教師的授課精華。
第一天上午,聽的是蔣軍晶老師的課,一個瘦瘦的年輕老師,真的能做到引人入勝么?真的能達到課標么?之后的講課是毋庸置疑的,他很輕松的做到了,學生學的也很輕松。
這節(jié)課我很感興趣,正好是五年級的課,我有很多借鑒的地方,當講到《我和祖父的園子》我很興奮,蔣老師先是讓學生齊讀題目,又講了回憶是什么,在學生讀的時候還讓學生思考:想想,說說蕭紅想起了那些人,那些事?尤其注重讀,師還和學生同讀,講解讀書速度與方法。告知讀書語調(diào)、感情。
而在背書的時候,要注意方法,找規(guī)律記內(nèi)容,用強記,分句。在講到最后當目標達成以后,老師又延伸了一下,讓學生學習蕭紅,一下子把我們的思緒帶到了那個時期,頭腦里能感到蕭紅的困苦與對童年的懷念。當講到“祖父真勞動?我也真勞動?”時,既感覺有趣,又使我們能迅速的理解課文意思。每一個內(nèi)容都顯得那樣的連貫,那樣的水到渠成。蔣老師有這樣的本領(lǐng),不是簡單地教會學生認字,而是教會學生讀的能力和說的能力。
尤其在這次的學習過程中,我感受的最深的是蔣老師很注重學生的讀書能力,他總是自己親身的去讀書,給孩子推薦更好的書,讓學生的視野更開闊,因為他深知學生會寫作文不是老師給的,是他們的遺傳所致,而真正的寫好作文,靠的就是讀書,多讀書就會有語感,能寫出很多的好東西。所以,作為一個老師要善于讀書,多讀書,使我們的自己學會思考,通過讀書去積累各個領(lǐng)域的知識。通過讀書去認識形形色色的人,最終提高自己的文本解讀能力。
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尊重孩子的閱讀心理,要多讀書,知道他們需要什么,他們對生命感興趣。其次重要的是盡量的、適度的擴充,而不是為了制造一些學習氣氛,讓課文內(nèi)容很大,內(nèi)容很廣泛。
第二個授課的是戴建榮老師,他講的是《靜夜思》,簡簡單單的古詩,孩子們在幼兒園就會背了,他卻講出了別樣的味道,給學生和聽課老師一種美的享受。他說了,他要把中國的傳統(tǒng)發(fā)揚光大;他說了,吟唱對于中華民族來說應(yīng)該是最不陌生的;他說了,能做到“讀、唱、吟、舞”是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他說了,他的老師給了他很大的幫助。又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老師,可他卻將詩教的傳神,給了我們莫大的感動。
此人雖其貌不揚,但絕對是“大師”。幽默風趣是猶如相聲演員;慷慨激昂時,猶如沙場壯士。課堂上他時而婉轉(zhuǎn)動聽,時而鏗鏘有力,時而俏皮幽默,時而穩(wěn)重深沉。
戴老師從糾音開始,又從平仄入手,這樣在唱的時候、再吟的時候,就顯得那樣的水到渠成。當老師講到他們的學生時,眼里流露的是思念與興奮,他說了,如果要教好你的語文課,首先你要愛你的學生,還是熱愛。
當王老師說出于永正的名字的時候,大家都興奮了,當王老師說于老師也要講《我和祖父的園子》時,我又激動了,同樣的一課,他又會看到什么呢?他又會從哪里入手呢?給學生哪些感動呢?
當學生回答問題時,于老師總會說,問題想好再說,說好話不容易。當學生回答蕭紅在祖父的園子里干什么時?學生用了很多還有,于老師又做了及時的糾正,他說“還有”只能用一次。
于老師注重學生用眼睛看;又注重學生用心看;還讓學生多讀書學會思考。在這里記的最深的是,于老師給學生讀書,當于老師聲情并茂的讀出以后,學生也學會了那種感情。也學會了讀,體會文章的感情,當學生說出那么多的關(guān)于祖父和“我”的性格的詞語時,是那么的自然,那么的水到渠成,因為要讀誰像誰。要學會讀每一句話每一句話的表情、語氣。
在這節(jié)課里,于老師不僅注重學生讀的能力,還注重學生寫的能力,讓學生寫寫自己的童年趣事,告訴學生寫的時候要寫好字,讀好書,做好文。同時,于老師還對我們有了很大的要求,每個人要多有幾手本領(lǐng),本事越大,師德越高尚,贏得學生崇拜的砝碼就越有分量。像說話一樣的讀書,感受句子的溫度。培養(yǎng)學生在讀書中要學會關(guān)注,留意。培養(yǎng)學生的言語、概括能力。這要求教師在對教材的把握上多做處理,把握好對教學的安排。讓學生學會體會,課堂上不用多提問。重點培養(yǎng)“讀”和“寫”的能力。
這次的聽課我總結(jié)以下幾方面的所得:
一、讀。應(yīng)多培養(yǎng)學生的讀書能力。教師要做到多讀課文,多讀,多感受。
二、寫。每一節(jié)課設(shè)計一些寫的內(nèi)容,讓學生學會表達,學會抒發(fā)。
三、多讀書。培養(yǎng)自己好讀書,多讀書的習慣,讓學生在自己的帶動下多讀書,讀好書。學會自己的母語。
四、多研究。教師要善于學習,采百家之長,才能開出屬于自己的花朵。
五、多規(guī)范自己的板書。板書好了給了學生一個提示,一個榜樣,做好學生的示范。
六、多學一技之長。自己在課余時間多充電,多學習更多方面的技能,使自己做學生崇拜的學生。
七、熱愛自己的學生。只有一個人做到了熱愛。熱愛自己的事業(yè),熱愛自己的孩子,才會干出非凡的工作。
一個人把在學校學到的知識全部忘記,剩下的才是素質(zhì)。這就是教育,語文要教的就是學生的能力。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會多學習,多應(yīng)用,使自己,使孩子的母語學習能更快樂、更充實。
小學語文教學研討會心得體會范文 篇2
這兩天有幸參加了全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討會,聽了王榮生教授的講座,好多東西是我們迫切需要的,有不少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使我們的認識提高。特別是名師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讓我們的頭腦擁有了豐富的教學智慧。
在講座中,王教授指出閱讀不要光找到相關(guān)的文字,還要通過文字弄明白作者想要說什么,要找出文章的關(guān)鍵點,關(guān)鍵處,關(guān)鍵語句。王教授反復(fù)強調(diào):備課備兩頭,一頭備教材,確定教學點畫上黃顏色,一頭備學生,在學生難以理解的地方畫上綠顏色,黃色、綠色的地方一定要重疊,重疊的地方就是教學點,也就是教學目標。閱讀是基于學生理解的朗讀,學生自己能讀懂的地方不需要教,學生怎么也教不會的不需要教,我們教的只是學生難以理解的地方。
反思一下我自己的教學課堂,真存在著王榮生教授指出的種種問題。比如說:在教學中,始終把自己認為的重難點強加給學生,認為我們成人讀不懂的地方就是孩子理解的難點,殊不知一堂課聲嘶力竭地講解重點,到頭來學生還是不理解。實數(shù)無奈之下,我只好采取自己一個人在自說自畫、自導(dǎo)自演的方法。這樣就導(dǎo)致了學生在課堂上覺得學習就是跟著老師抄答案,不需要自己動腦筋,非常的機械、單板而單調(diào)。我想長此以往將會造成學生學習語文興趣的嚴重減弱。
我覺得作為一名新時代的語文教師,要學會從關(guān)注“教學方法”轉(zhuǎn)向“教學內(nèi)容”,要從關(guān)注“教的活動”轉(zhuǎn)向“學的活動”。課堂上更多地關(guān)注學生的學,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真正實現(xiàn)葉瀾老師所說的“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氣息”。我準備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一、關(guān)注需要,選取適宜的教學內(nèi)容。
首先從備課開始轉(zhuǎn)變,從“我要教什么”“我要這樣教”,轉(zhuǎn)變到“學生想學什么”“學生怎么學”。所以備課時除了要“備教材”外,還要把重點放在“備學生”這一頭中,充分考慮學情,學生不理解的地方都要準備,但不需要都出示,要“不告不處理”,學生沒有問到的地方就不處理。
二、努力改變自己的課堂,更多關(guān)注“學的活動”。
從關(guān)注教師的“教的活動”轉(zhuǎn)向注重學生的“學的活動”。在今后的課堂教學活動中,要注重學生的學的活動,關(guān)注學生的學習體驗。設(shè)計兩三個有效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組織學生較充分地學習活動,讓學生有較充分的學習時間,能讓學生充分地表達與交流,努力使班內(nèi)的每個學生都能獲得共同的學習經(jīng)驗。
所以,并不是說我們只要用幾個大問題來引導(dǎo)學生的學習活動就行了,而是要站在他們的立場,去思考,他們學習興趣點的激發(fā),他們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他們會遇到的困難以及他們所希望得到的幫助……這樣一來,備課同樣需要周密的思考,只不過是換一個角度去想,我們要完成的教學任務(wù)不是把教案都上完,課堂教學應(yīng)該是一個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dǎo)和啟發(fā)下自主獲取知識的過程,前者肯定很完美,而后者就會顯得“其貌不揚”,放棄外表的熱烈,追求內(nèi)在的成效往往需要教師極大的勇氣。
小學語文教學研討會心得體會范文 篇3
備課充分,內(nèi)容詳實,在講述《紅樓夢》之前,不僅把作者曹雪芹的背景講述了,還把曹雪芹的家族關(guān)系講述得清清楚楚。不僅讓學生學習了《紅樓夢》這一課,還讓學生了解到了作者書寫《紅樓夢》時的歷史背景。
何必鉆老師示范課《絕招》
何必鉆老師上課親切自然,善于借助圖、表梳理課文內(nèi)容,使得文章脈絡(luò)更加清晰,課文主要內(nèi)容一目了然。在教法上,將原文填空以日記的形式讓學生填空,讓學生把自己擺進去站在作者的角度來理解課文、品讀課文。學生不僅學懂了這篇課文,還學會了通過動作、表情、心里感覺來書寫心情的一種寫作手法。
沈玉芬老師示范課《姥姥的剪紙》
一個人瘦,喜歡這個人的夸她苗條,不喜歡就說皮包骨。同樣是瘦,但用了不一樣的詞,表達的情感就不一樣。讓學生感知語言表達的魅力,教會學生讀書注意節(jié)奏。講解課文時脈絡(luò)清晰,先出示姥姥技藝高超的詞語——褒義詞;
再出示作者自貶形象的貶義詞,再問作者為什么自貶形象?問題層層深入,不斷挖掘課文信息,觀看本堂課仿佛一個個生動有趣的畫面重現(xiàn)在眼前,聽著學生的朗讀也感覺有聲有色。
薛法根老師示范課《珍珠鳥》課堂幽默風趣,親切自然,循循善誘,開啟學生智慧。
經(jīng)典語錄:
語文課程的根本目的――運用語言的能力!
語文教學,致力學生語言能力的發(fā)展,這些發(fā)展是在實踐中培養(yǎng)出來的。
《珍珠鳥》信賴,不就能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嗎?
《狼和羊》欲辯解,先有禮;
先否定,后說理。
《畫》薛老師教法獨到,先對對子,再熟讀成誦,發(fā)現(xiàn)矛盾,為什么?因為是假山假水假人假鳥,這是畫。
《談禮貌》整理跟禮貌有關(guān)的俗語,古語,名言。再通過事,理,法找到三件事之間的遞進,從而歸納人人都要講禮貌。
薛法根老師送給我們的一句話:好的語文課,孩子的能力看得見,看不見孩子的成長,這堂課是值得懷疑的。
肖紹國老師示范課《香菱學詩》
將思考的主動權(quán)給學生。進入詩歌的意境中最好的方法是旅行;
如果沒有時間沒有盤纏怎么旅行?最好的方法是將自己擺進去,而把握好節(jié)奏是打通文字和畫面最好的橋梁。
感想:我跟這些老師比起來實在相差甚遠,在以后的教學中需要不斷修煉、總結(jié)。在教學設(shè)計環(huán)節(jié)需要不斷思考,不斷學習,尋找到最好的教法。在教學過程中關(guān)注課堂細節(jié),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習慣。